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模块一中国史篇第七单元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甲午战争至五四运动前(1894~1919年)第16讲1894~1901年间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抗争栏目导航1234基础梳理·知识通关史料探究·历史解释课堂训练·双基提能课时跟踪·一练而就|宏观把握历史时空时序|,〈时空坐标〉|微观了解历史阶段特征|〈阶段特征〉甲午中日战争到五四运动前(1894~1919年),觉醒和探索是这一时期的主旋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资产阶级先后发动了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舞台上都异常活跃。〈阶段特征〉1.政治上:帝国主义发动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主权进一步沦丧,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统治秩序最终确立;中国人民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高涨,农民阶级掀起反帝爱国的义和团运动,民族资产阶级维新派发起戊戌变法运动,民族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的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起中华民国;帝国主义推行“以华治华”策略,先后扶植清政府、北洋军阀集团作为其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近代两大矛盾趋于汇流,集中体现为人民大众同清政府、北洋军阀集团之间的矛盾;辛亥革命后,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力量都得到发展。〈阶段特征〉2.经济上:甲午战后,列强对华经济侵略由以商品输出为主转变为以资本输出为主;资产阶级在“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下,积极创办实业;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一战期间出现民族资本主义“短暂的春天”。3.对外关系上:总理衙门1901年改为外务部,中央机构进一步半殖民地化;帝国主义干涉中国革命,扶植中国反动势力作为其统治中国的代理人;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日美加紧侵略中国,特别是日本,形成暂时独霸中国的局面。〈阶段特征〉4.思想文化上:“向西方学习”发展到“制度”和“思想文化”层面,资产阶级的维新思想(君主立宪)、三民主义(民主共和)、民主和科学思想(新文化运动)先后登场,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1918年马克思主义开始传入中国,为中国革命提供了新的思想武器。5.社会生活上:受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的影响,社会生活进一步向文明化方向发展。|思维导图||史论术语|1.甲午中日战争中国的战败,表明了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和洋务运动的失败;《马关条约》的签订标志着列强对华经济侵略进入了资本输出的新阶段。2.八国联军侵华是列强瓜分中国狂潮下的一次集体侵略,《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清政府已完全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3.义和团运动具有爱国进步的一面,也有盲目排外的特点。基础梳理·知识通关1一、甲午中日战争1.背景(1)日本1___________后实力上升,蓄谋侵略中国。(2)1894年,朝鲜爆发农民起义,日本趁机入侵朝鲜。明治维新2.过程(1)丰岛海战:日本舰队在朝鲜半岛海面袭击清军运兵船。(2)平壤战役:清军失败,退回国内。(3)黄海战役:中方损失略大,但主力尚存,日本控制黄海制海权。(4)辽东战役:日本占领大连、旅顺等地。(5)威海卫战役:日本攻占威海卫,2__________全军覆没。北洋舰队3.结果:1895年签署《马关条约》条约内容主要危害割3___________、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使中国的领土和主权进一步遭受严重损失赔偿日本军费二亿两白银大大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开放沙市、4_______、苏州、杭州为商埠列强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日本可在中国通商口岸投资设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拓展了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途径,阻碍了5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发展辽东半岛重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概念阐释|资本输出资本输出是列强用过剩资本对其他国家进行投资或贷款,在中国具体表现为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利用中国廉价劳动力和原料,剥削中国人民,争做中国债主,抢夺修筑铁路权,争夺矿权和办厂权。4.战争影响(1)对中国的影响①清政府的“大国形象”扫地,国际地位一落千丈;洋务运动破产;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中华民族陷入极其深重的危机之中;三国干涉还辽拉开了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的序幕;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②为挽救统治危机,清政府开始军事改革(编练新军);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新觉醒,知识界和各阶层民众展开了多种形式的救亡图存斗争;客观上促进了中国6__________的发展(政府鼓励创办实业)。资本主义(2)对日本的影响:日本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占领台湾,获得2.3亿两白银的战争赔款,其资本主义经济以此为契机更加迅速发展起来,日本很快跻身帝国主义强国的行列。(3)对朝鲜的影响:清政府战败后,日本将清政府的势力排挤出朝鲜,加强了对朝鲜的控制,并逐渐将朝鲜变为自己的殖民地。(4)对远东政局的影响:日本的崛起改变了远东地区英、俄对立和争霸的原有格局,形成了英、俄、日争夺中国的新格局。二、八国联军侵华1.原因(1)甲午中日战争以后,随着7___________的加深,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日益高涨。(2)义和团运动打着“8___________”的旗号,在京津地区形成高潮。2.经过(1)爆发:1900年6月,八国借口镇压义和团,联合发动侵华战争。(2)八国联军由天津进犯北京,先后占领天津、北京。民族危机扶清灭洋3.结果:签订《辛丑条约》条约内容主要危害清政府赔偿各国白银本息合计9.8亿两,以关税和盐税作抵押加重了人民负担,使中国税收受到列强控制在东交民巷设立“9___________”,不许中国人居住“使馆界”成为“国中之国”,成为列强侵略中国的大本营拆毁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的战略要地清朝腹地京津至山海关广大地区被置于列强的武装控制之下使馆界惩办义和团运动中参加反帝斗争的官员,永远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参加反帝性质的组织迫使清政府成为10___________统治中国的工具改总理衙门为11________,位居六部之上列强通过外交途径加强了对清政府的控制4.影响:标志着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境地。帝国主义外务部三、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1.反割台斗争(1)原因:中日《马关条约》割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2)经过:台湾各族人民在邱逢甲、徐骧领导下组成义军,与刘永福的黑旗军并肩作战,痛击日军。(3)结果:1895年10月,台湾全部沦陷。(4)意义:台湾军民为维护祖国领土完整浴血奋战,在反侵略史上写下了光辉一页。2.义和团反帝运动(1)原因:19世纪末,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2)概况①1899年底,袁世凯血腥围剿义和团,山东义和团转移到直隶,向京津地区发展。②廊坊阻击战,抵抗八国联军,攻击东交民巷使馆和西什库教堂。③清政府对各国宣战后,义和团运动达到高峰。(3)结果: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剿杀下最终失败。(4)意义①在中国近代反帝爱国斗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②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图谋,捍卫了民族尊严。|重点阐释|正确认识义和团运动的“扶清灭洋”口号(1)扶清:有利于争取官兵,却容易放松对清政府的警惕。(2)灭洋:能动员广大民众参加反帝斗争,但却带有盲目性、笼统的排外性质。(3)扶清灭洋:具有爱国性质,突出反映了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素养提升————————————————素养热词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黄海大战、反割台斗争、义和团运动素养解读时空观念从1894年甲午战争的爆发至1901年《辛丑条约》的签订,列强从沿海、内地入侵清王朝统治的心脏京津地区;列强从英法美俄扩张到多国联合共同侵略中国。素养解读历史解释中日甲午战争中国的战败,表明了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和洋务运动的失败,《马关条约》的签订标志着列强对华经济侵略进入了资本输出的新阶段;八国联军侵华是列强瓜分中国狂潮下的一次集体侵略,《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清政府已完全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史料实证运用考古历史文物、文献史料及其他考古遗存,解读印证近代列强侵华深入的特点及影响,认识中国人民抗争的特点及影响。家国情怀甲午战争过程中的黄海大战、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及义和团运动,体现了反对列强侵略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史料探究·历史解释2◆主题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一)史料实证——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史料]旅顺陷后,海军提督丁汝昌褫职,仍统海军驻威海,兵舰既弱,坐守而已。日舰集大连湾,将袭威海,先攻登州,陷荣城。日舰二十五艘环威海口外。海军方新败,并匿不出。汝昌恐北炮台不能守,命卸巨炮机件以归,免资敌,戴宗骞持不可。无何北台陷,宗骞奔刘公岛。日军踞炮台,以台之巨炮俯击澳内兵舰……海军水手并登岸,噪出,鸣枪过市,声言向提督乞生路,刘公岛中大扰。诸洋员请姑许乞降,以安众心,汝昌不可。军士露刃挟汝昌,汝昌仰药死。诸将推洋员托汝昌之名,作降书。日军受降。[探究]根据史料,概括指出威海之战战场态势的特点,归纳北洋舰队失败的主观原因。[提示]特点:敌攻我守(被动挨打);海陆交织(局处海嵎)。原因:北洋舰队避战不出;将士贪生怕死;洋员鼓动投降;主帅指挥不力。|历史解释|★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1)准备上:日本在19世纪60年代“明治维新”以后,资本主义与封建的武士道精神结合在一起,产生了军国主义怪胎,极具扩张性和掠夺性。在日本倾全国之力扩充军备,战争危险日益迫近的紧要关头,清政府反而放松了国防建设。(2)外交上:一味依靠外国调停,没有把立足点放在自身力量上来,是战争失败的外部原因。李鸿章等官员一直致力于争取欧美列强国家的调停,过分依赖外交斡旋而放松了军事努力。(3)思想上:信奉“武器决定论”是战争失败的思想原因。李鸿章把武器作用极端化、绝对化,由“武器决定论”导致悲观情绪和失败主义。(4)战略上:放弃和丧失制海权是战争失败的战略原因。清政府避战求和、消极防御的指导思想,突出表现在忽视和放弃制海权的战略失误上。(二)家国情怀——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影响[史料][解读]漫画1选自2004年出版的《中国近代漫画史迹寻踪:外交风云》。八国联军占领北京后,设立了“管理北京委员会”,并勾结一些无耻官僚成立各种“治安”机构,实行军事殖民统治。后来签订的《辛丑条约》规定,清政府惩办参加反帝斗争的官员,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从此,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傀儡和工具,成为“洋人的朝廷”,任由帝国主义操纵。漫画2选自2004年出版的《中国近代漫画史迹寻踪:内政春秋》。漫画反映了近代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漫画左边是两根交叉向上的竹,每一节上面都有文字,对应起来就是:鸦片战争割香港、甲申之役(1883到1884年的中法战争)失越南、甲午之役偿台湾、庚子之役(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最上面一节上写的是“前途”。最右边刚刚长出的竹笋上写着“乱党”。内忧外困的中国,前途在何方?|历史解释|1.第二次鸦片战争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异同(1)不同点第二次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发生的时代背景发生在自由资本主义阶段发生在向帝国主义过渡时期战争的直接目的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镇压义和团运动,维护在华侵略利益战争的结果对中国的影响程度后者较前者危害更大,影响更深,使中国社会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深渊(2)相同点①都是列强联合对中国发动的侵略战争;②都曾攻占清王朝的统治中心北京,并在北京进行了残酷的烧杀抢掠,都迫使清朝最高统治者出逃;③都曾建立过殖民统治机构;④都迫使清政府屈服,促进中外反动势力勾结,签订了不平等条约,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2.《辛丑条约》体现的列强侵略特点(1)惩罚对象主要是中国人民:列强要求赔款4.5亿两白银,当时中国人口为4.5亿,其用意是要每个中国人都向他们缴纳1两白银的“罚金”,借此惩罚、侮辱所有的中国人;规定在发生过反帝斗争的城镇,一律停止科举考试五年。(2)带有强烈的政治色彩:《辛丑条约》没有割地,不开新商埠,巨额赔款也不是列强的根本意图所在。其直接目的就是要控制清政府,征服中国人民,把
本文标题:(通史版)2021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模块1 第7单元 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甲午战争至五四运动前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33292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