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八单元工业革命前的世界——西方文明的滥觞与工业文明的前奏第23讲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基础知识一遍过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主干整合·厘清史实]一、前提——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原因(1)经济基础:资本主义已经有了较大发展。(2)阶级基础: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要求限制王权,扩大自身政治权利。2.过程(1)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后成立共和国。(2)1688年,“光荣革命”结束了斯图亚特复辟王朝的统治。二、过程——渐进的民主改革1.17世纪——法律基础(《权利法案》,立法权由国王转移到议会)背景光荣革命后,议会的权力大增内容以明确的法律条文,限制国王的权力,保证议会的立法权、财政权等权力意义议会的权力日益超过国王的权力,国王逐渐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确立起来2.18世纪——基本形成(责任制内阁确立,行政权由国王向内阁转移)背景国王有在宫中召集大臣等开会、商讨国家大事的传统内容内阁的首脑是首相,内阁成员是各部大臣。内阁成员集体负责,与首相共进退。如果议会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内阁就要垮台,但首相也有权解散议会,重新选举意义内阁逐渐成为英国现代政治权力的中心,英国成为典型的君主立宪制国家。首相拥有行政与立法大权,事实上成为国家的领导者3.19世纪——不断完善(1832年议会改革,议会主导权由大资产阶级向工业资产阶级转移)背景工业革命后,工业资产阶级兴起,要求获得更多的政治权利内容富有农民和城镇有产者获得选举权;新兴工业城市的代表席位增加影响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更多的议席,大大加强了在议会中的作用,为工业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保障英国君主立宪制三、意义——妥协的艺术,深远的影响1.政治维护了政局的稳定。《权利法案》颁布后,英国长期以来议会与国王的斗争趋于缓和,政局渐趋稳定,为英国社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2.经济为工业革命创造了条件。17、18世纪英国政府采取各种措施保护知识产权,拓展海外市场,保护英国经济的发展,为工业革命的到来创造了条件。3.对外加紧了殖民扩张。君主立宪制确立以后,在资产阶级的推动下,英国加紧了对世界殖民霸权的争夺,18世纪下半叶取得了世界殖民霸主的地位。[教材拓展]__文官制度19世纪英国进行文官任用制度改革。19世纪中叶以前,英国的官吏任用存在严重混乱和舞弊现象。随着工业革命的完成,工业资产阶级的力量壮大,反映工业资产阶级要求的自由主义者极力主张对官吏的任免制度进行改革。1870年6月,以枢密院名义颁布了关于文官制度改革的命令,规定以公开竞争考试来录用文官,从此建立了公开竞争考试的原则。后来经过不断的补充修正,使文官任用制度逐渐完备起来。文官制度的改革,提高了政府官员的素质,保证了一定的效率;文官不随内阁更迭而更换,有利于政策的连续性和政局的稳定,也有利于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素养提升·融会贯通]1.英国的制度创新2.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与完善►探究英国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演变史料一以下是14世纪英国议会的一则令状。史料二英国历史上的宪法性文件时间文件成果1215年《大宪章》贵族与教会权力不受国王的侵犯1628年《权利请愿书》非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强行征税和借债1641年《三年法案》议会三年一届,未经议会同意,不得强行解散议会或休会1679年《人身保护法》保护资产阶级议员免受国王非法迫害1689年《权利法案》进一步限制王权,确立议会至上的原则1701年《王位继承法》国会有权决定国王的继承人,确立分权和司法独立原则——据《英国宪法的历史沿革》[思考](1)史料一中的政治状况在“光荣革命”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根据史料二,归纳英国宪政进程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英国历史发展的影响。[解读](1)解读史料一,应抓住关键信息“需赶赴议会……不得延误……不得擅自离会……行使职责、处理公务”等信息来判断国王与议会的关系。史料一反映了14世纪议会中国王和各等级的政治地位,说明了国王在14世纪的议会中居于中心地位,教士、贵族实际行使议会权力,骑士、市民代表等处于从属地位。(2)史料二反映了英国宪法性文件的发展、演变。解读时需要抓住表格中的时间、王权和议会权力的演变等信息来总结英国议会制度发展的特点。史料二体现了王权进一步受到宪法性文件的限制,议会主权取代了君主专制,法治取代了人治。[试答](1)“光荣革命”后,确立了议会至上原则,国王权力进一步受到限制;议会中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力量逐渐上升,成为议会中的主导力量。(2)特点:时间长,渐进式变革;王权渐弱、议会权力扩大。影响:政治上,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经济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英国代议制演变过程的特点及趋势(1)特点①连续性:近代英国的主要政治制度和国家机构几乎都是从中世纪继承下来的,从《大宪章》到《权利法案》,从英国的内阁到责任制内阁,都体现了连续性特点。②渐进性:英国政治制度发展变化是渐进式的。英国君主立宪制在17世纪末形成,以后逐渐发展完善,实现了全面的民主化。③创新性:内阁本是国王召集的咨询行政机构,光荣革命后内阁作为国王的私人会议的成分减弱,内阁逐渐独立行事,于是形成了现代意义上的责任制内阁。(2)趋势①立法权由国王转移到议会;行政权由国王转移到内阁;国王权力逐渐削弱,议会权力不断增强。②政治权利由贵族民主转移到工业资产阶级民主,并下移到公民民主。以家国情怀感悟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的启示材料英国革命是民族国家首次对绝对王权的民主化改造,其最大的成果就是创造了君主立宪制这样一个全新的政体。这一创新是在英国传统政治结构的基础上开展的,其主要变化是:通过立法,实现了国家权力重心的转移,议会的权力大幅提高,形成了对王权的有效约束;在议会内部形成初步的权力分割和制衡机制,这包括两院制的沿袭、政党的分立;对个人自由的保护和尊重,包括对言论出版自由的肯定和对人身自由的保护。由此可见,英国革命建立了现代政治的基本结构,但其民主化改造有许多不足,尤其是高额财产资格将大多数国民排除在议会选举之外,革命后的英国,自由实际为少数人专享,英国的政体更大程度上处于贵族民主制的水平。但英国民主的另一特色是渐进,这些不足后来都通过改革加以完善,比如后来的三次议会改革等。——据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整理思考: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重自由而轻平等”在英国的表现,并指出出现这一特点的原因。【提示】表现:①“重自由”,1688年“光荣革命”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结束,英国革命的成果是通过立法的形式得以巩固下来的,即《权利法案》的颁布,实现了国家权力重心的转移,议会的权力大幅度提高,形成了对王权的有效约束;对个人自由的保护和尊重,包括对言论出版自由的肯定和对人身自由的保护;②“轻平等”,当时规定享有民主自由的权力,要有较高数额的财产限制;实际上英国的民主政治、自由平等为少数人专享。原因:“重自由”体现出资产阶级革命性的一面,要求反对封建专制统治;“轻平等”是因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领导阶级是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并且革命通过不流血的方式实现,保留了贵族传统,因此,一定程度上是贵族的民主制。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的启示(1)政治制度的确立应符合本国国情。(2)重视妥协在政治进程中的作用,顺应时代潮流。(3)只有不断进行制度创新国家才有活力。(4)正确处理继承与发展之间的关系。[跟踪训练·即学即用]1.1688年,七位贵族领袖秘密策划,邀请荷兰执政威廉和他的妻子来继承英国的王位。这样,王权的扩张就会被阻止,而“自由”又不需要再呼唤一个克伦威尔。这反映了“光荣革命”()A.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政体B.使国王“统而不治”C.实现了权力中心的转移D.建立了责任制内阁C[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标志着君主立宪制政体的确立,“光荣革命”只是为君主立宪制政体奠定基础,故A项错误;“光荣革命”后,国王还保留某些权力,因此国王“统而不治”的说法有误,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王权的扩张就会被阻止,而‘自由’又不需要再呼唤一个克伦威尔”可知“光荣革命”限制了王权,实现了权力中心由国王到议会的转移,故C项正确;1721年,沃波尔担任内阁首相时期,责任制内阁才形成,故D项错误。]2.读《1832—1935年英国内阁中贵族人数变化》表。对其包含的历史信息分析合理的是()年份贵族阁员非贵族阁员1832—186664361867—188435231885—190540291906—191625261917—19352582A.英国民主政治的发展使贵族数量减少B.英国政治变革呈现出渐进式特征C.英国内阁权力随贵族数量变化而调整D.工业化进程决定英国贵族的地位B[根据《1832—1935年英国内阁中贵族人数变化》表可知,从“1867—1884年”到“1885—1905年”贵族数量在增加,故A项错误;根据表格可知,内阁成员总数起伏虽有但总体上在不断增多,其中非贵族阁员的总数在不断增加,贵族势力在不断被稀释,这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故B项正确;《1832—1935年英国内阁中贵族人数变化》表不能体现内阁权力的大小,故C项错误;D项在材料中未体现,故错误。]3.依照英国政治学家的权威性表述,英王有被咨询权、鼓励权和警告权。当政治斗争发展到引起政府危机时,英王能够充当仲裁人,起到恢复民主程序、稳定政局的作用。这意味着英国君主()A.在议会与首相之间起协调作用B.“统而不治”局面已被打破C.成为推动民主发展的关键人物D.对维系政局稳定有一定作用D[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英国议会掌握立法权,首相掌握行政权,而君主“统而不治”,因此无法协调议会和首相之间的关系,故A项错误;B、C两项在材料中未涉及,故排除;材料“英王能够充当仲裁人,起到恢复民主程序、稳定政局的作用”表明英国君主对维系政局稳定有一定的作用,故D项正确。]4.《英国政治制度史》中写道:“尽管1832年议会改革是相当保守的,但……这次改革毕竟向着贵族寡头借以垄断国家政治大权的堡垒——旧的议会选举制度打响了第一炮。”这是因为1832年议会改革()A.防止了英国走向垄断帝国B.改变了贵族把持英国政治的局面C.使议会席位分配趋于合理D.使议会重回国家政治的权力中心C[垄断帝国出现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与材料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可知,1832年议会改革并没有改变贵族把持英国政治的局面,故B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32年议会改革使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更多的席位,这符合工业革命后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增强的实际,故C项正确;1689年之后,议会已经是且一直是国家政治的权力中心,故D项错误。]美国共和制的确立[主干整合·厘清史实]一、背景1.1781年,美国打败英国殖民军队。两年后,英国承认美国独立。2.美国实行邦联体制,各州权力很大,导致商品流通不畅,社会动荡加剧。二、1787年宪法1.联邦制度(1)职权:联邦政府拥有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大权。各州可在不违背宪法的前提下有一定的自治权。(2)特点: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2.共和制度(1)权力职责权力行使者权力职责立法国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掌握立法权行政总统是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军队总司令,掌握国家的行政大权;有权否决国会通过的法律;有权提名任命政府高级官员,有权与外国缔结条约司法最高法院掌握司法权,拥有最高司法解释权(2)主要特点:体现了三权分立、互相制约的特点。3.影响(1)积极:是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体现了一定的民主精神。(2)弊端:允许奴隶制度的存在,不承认妇女、黑人和印第安人的政治权利。邦联制和联邦制邦联制和联邦制是复合制国家结构的两种形式。邦联制与联邦制的共同点在于它们都是主权国家之间的联合体,区别在于邦联不形成新的国家,而联邦则形成新的国家。在邦联制下,组成邦联的各成员国仍然是具有完整独立主权的国家,而在联邦制下,联邦组成单位已经不完全具有独立主权国家的要素。三、两党制1.形成19世纪50年代中期,民主党和共和党对峙格局最终形成。2.特点两党对垒,交替执政,是美国共和政体的一大特色。3.实质虽代表不同的利益集团,但在本质上都是资产阶级政党。4.影
本文标题:(通史版)2021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3部分 第8单元 工业革命前的世界 第23讲 近代西方资本主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33313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