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六单元近代中国的革命与近代道路抉择——民国时期(公元1912—1949年)第14讲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基础知识一遍过民国时期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主干整合·厘清史实]一、民族资本主义的“短暂的春天”(1912-1919年)1.原因(1)革命推动:中华民国的建立提高了民族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地位,激发了他们振兴实业的热情。(2)政府政策:政府实行有利于发展经济的政策,倡导使用国货,以抵制洋货。(3)外部条件: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各国对华商品输出减少,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契机。(4)群众运动: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的促进。2.概况(1)纺织业、面粉业和卷烟业等轻工业发展迅速。(2)重工业和新兴的民族工业——化学工业也获得一定程度的发展。(3)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一系列发展实业的法令和政策,使民族工业在十年间得到了较快发展。3.结果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不久,帝国主义卷土重来,民族工业很快萧条下去。4.影响政治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无产阶级力量壮大,为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提供了阶级基础思想新文化运动兴起,推动了中国思想文化的近代化经济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奠定了物质基础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民族工业的发展对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影响(1)无产阶级队伍逐步壮大,为以后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化、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提供了阶级基础。(2)民族资产阶级的队伍也逐步壮大,要求中国实行民主政治,反对封建军阀的统治,这种要求反映在思想文化上就是要打破封建束缚,新文化运动应运而生。二、国民政府前十年民族工业的快速发展(1927—1936年)1.主要原因(1)整顿税务。即政府加强对关税、盐税、统税的控制,增加印花税、所得税等新税目。(2)控制金融。即先后成立中央银行、中国农民银行,改组中国银行、交通银行,这四大银行控制全国的主要金融活动。(3)改革币制。1935年,国民政府实行币制改革,以中央、中国、交通、农民四大银行发行的纸币为法定货币,以取代过去市场上流通的银元和各地方银行发行的纸币。币制改革顺应了统一市场的历史潮流,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发展。(4)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即国民政府鼓励发展工农业、交通运输业。2.表现棉纺织业和面粉业以及新兴工业部门,如化学、橡胶工业,都有较大发展。国民生产总值逐年增长,1936年民族资本在国民生产总值中逐渐占据主导地位。3.作用:为持久抗战奠定了物质基础。三、抗战时期民族工业日益萎缩(1937—1945年)1.沦陷区:日本对民族工业的摧残和吞并日军对未撤出沦陷区的民营企业以“军事需要”为名霸占掠夺的表现把沦陷区变成服务于侵略战争的军事和工业基地日本内阁通过《国土计划设定纲要》,提出所谓“适地适产主义”方针和目的经济掠夺是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主要目的对沦陷区工矿业的掠夺与控制主要采取“军事管理”“委托经营”等方式控制和垄断了沦陷区的金融和内外贸易,对各类物资实行严格管制掠夺的方式在沦陷区掠夺大量劳动力,严重破坏了当地经济的发展2.抗战初期国民政府经济体制与政策的调整(1)目的:国民政府为扭转不利的形势,争取主动,在战争初期逐步实现抗战的同时,采取一系列措施,对原有经济体制和政策进行了大规模的调整。(2)调整①改组有关行政管理机构,确立战时经济体制。抗战爆发后,国民政府在战争紧迫的情况下,加强了中央尤其是军事委员会对经济的干预,对金融和经济行政机构进行了一系列调整,形成比较集中的经济领导体制,对促进战时社会经济的运行发挥了重要作用。②颁布一系列法令和法规,加强了政府干预和政府控制经济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充裕了国家财政,对抗战产生了重要影响。③制定开发大后方的建设方针,将战时经济纳入长期抗战的轨道。国民政府基于长期抗战的设想,运用国家资本,在大后方优先发展重工业。对于民营工矿业,国民政府采取鼓励海内外投资和奖助等政策。除此之外,国民政府还制定计划,采取许多措施,发展大后方的交通建设。(3)作用①民族工业历尽艰辛迁往内地,并尽快恢复生产,对后方经济发展和支持抗战,发挥着重要作用。②改变了民族工业的布局:大量内迁的民族工业促进了西南、西北民族工业的发展。“民族资本”“外国资本”与“官僚资本”的区别(1)“民族资本”是指殖民地、半殖民地或民族独立国家中民族资产阶级拥有的资本,一般是中小资本。(2)“外国资本”则是相对于本国民族资本而言的其他国家资产阶级或垄断资产阶级所拥有的资本。(3)“官僚资本”则指统治者凭借国家权力获得的资本,这种资本通常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四、解放战争时期民族工业陷入绝境(1946—1949年)1.原因(1)美国商品的排挤:蒋介石集团为取得美国援助以发动内战,与美国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美国商品大量涌入,几乎垄断了中国市场,排挤国货。(2)官僚资本的垄断。(3)政府滥发纸币,造成恶性通货膨胀。(4)苛捐杂税不断增加。2.表现民族工业发展陷入绝境。[素养提升·融会贯通]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探究近代民族工业的特点和地位史料一据统计,1858-1911年间全国民族资本所设立的资本在1万元以上的民用工矿企业有953家,创办资本总额为2亿多元,而1901-1911年就设立了650家工矿企业,资本总额为1.4亿多元。其中江苏162家,湖北82家,广东54家,四川42家,直隶37家,浙江36家,奉天(今辽宁)30家,福建22家,安徽21家,山东20家,湖南11家,江西10家。各主要工业部门具体发展情况见下表。行业纺织业缫丝业面粉业火柴业水电业机器业矿冶业数量(家)82705328602073资本额(万元)1332.1556.9786.81303813.8352.12272.9——摘编自杜恂诚《民族资本主义与旧中国政府》史料二在这一时期出现了中国的第二次工业化浪潮,此次工业化是一次民营资本集体崛起的盛宴,它的主角是以赢利为主要动力的新兴企业家,他们投资的产业主要集中于民生领域,以提供消费类商品为主。面大量广的中小企业是最有活力的主流力量。根据国内学者计算,工业增长率在1912年到1920年间达到13.4%。——吴晓波《历代经济变革得失》[思考](1)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01—1911年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特点形成的原因。(2)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中国的第二次工业化浪潮”的原因。[解读](1)史料一反映了1901年到1911年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概况。解读时注意“而”“其中”等词语的使用。解读表格材料的基本方法是比较,通过前后上下全方位的比较,可以找出有效的信息。1901-1911年这一时期民族工业发展较快;近代民族工业分布不平衡,主要集中于东南沿海地区;同时反映了近代民族工业以轻工业为主。(2)史料二反映了近代中国的第二次工业化浪潮的出现及其特点。解读史料时首先要粗读史料,找关键信息。最关键的信息是时间,找到时间,就可以对知识进行准确定位。1912年到1920年间,这一时期是民族工业进一步发展的阶段,受到辛亥革命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较大。[试答](1)原因:清政府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鼓励发展工商业;实业救国思潮兴起;轻工业投资少、见效快;长江流域和沿海地区受西方经济影响较深;受到外国资本的挤压。(2)原因:辛亥革命的推动;第一次世界大战使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国民政府鼓励兴办实业的政策;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答出任意三点即可)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地位和作用(1)从经济上看,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是一种新的革命的经济因素,其产生和发展有利于社会进步。(2)从政治上看,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为维新变法运动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提供了社会基础。(3)从思想上看,为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提供了社会基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不断冲击、瓦解、最终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4)从处境上看,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没有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始终没有成为近代占统治地位的经济因素。地区分布不尽合理,在一定程度上依赖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难以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以唯物史观看待近代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具有双重性材料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荣家在无锡、上海两地企业设备被毁纱锭18.7万枚、布机2766台、粉磨36部……荣家兄弟把大量面粉和小麦送给中国军队做军粮。1941年,汪伪政权威胁荣德生,要求他将申新一、八两厂卖与日本丰田纱厂,荣德生当即严词拒绝,并大义凛然地说道:“我宁可玉碎,不为瓦全。”——摘编自《荣氏家族》思考:根据材料,指出荣氏企业在抗战时期的境况,并说说你对“我宁可玉碎,不为瓦全”的理解。【提示】境况:抗日战争时期荣氏企业日益萎缩,陷入困境。对荣德生“我宁可玉碎,不为瓦全”的理解:爱国救亡的民族情怀。民族资产阶级具有双重性的根源(1)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是近代民族资产阶级具有双重性的根源。民族资产阶级的双重性是指他们一方面具有革命性,另一方面又具有软弱性与妥协性。这是因为民族资产阶级自身发展受到压迫,他们会奋起反抗,因而具有革命性。(2)民族资产阶级自身力量弱小,无法与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相抗衡,不得不依附于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而生存,因而具有软弱性。[跟踪训练·即学即用]1.据记载,1916年上海一家并不显赫的运输洋行,在不到一个星期的时间之内,就收到了铁路、面粉厂、纺织厂等工业行业的订单20多张。此现象说明()A.中国民族工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B.重工业已成为社会投资的热点C.民族工业获得了较大发展空间D.“实业救国”已经开始变为现实C[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近代民族工业存在“先天不足、后天畸形”等特点,并未出现跨越式发展,故A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民国时期近代民族工业仍以轻工业为主,重工业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故B项错误;根据时间1916年和“订单20多张”可知欧洲列强忙于一战,无暇东顾,近代民族工业获得较大的发展空间,故C项正确;甲午中日战后,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实业救国已逐步变为现实,故D项错误。]2.1935年,“国民经济建设计划”指出:“关于国民经济建设……应当是有计划的有统制的建设,而尤贵有一强有力的经济参谋部,通盘筹划,在整个计划之下……全国一致动员,这个经济建设运动,才有成功的希望。”此计划()A.为经济的自由发展创造机会B.表明政府认识到团结抗日的重要性C.利用国家力量发展民族经济D.从国家层面遏制了官僚资本的扩张C[在国家的经济统制政策之下,民族资本主义的自由发展机会是在减少而非增加,故A项错误;材料通篇都没有提及团结抗日的相关信息,故B项错误;由题干信息可知,这份“国民经济建设计划”的突出重点就是利用国家力量来发展民族经济,故C项正确;所谓官僚资本指的就是国家资本主义,“国民经济建设计划”是在为官僚资本的扩张提供契机而非遏制其发展,故D项错误。]3.下表为1933—1936年中国轻工业平均指数增长表,表中状况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年份1933年1934年1935年1936年增长指数100103.5105107.6A.列强干预经济刺激消费B.美国扶蒋反共政策影响C.国民政府经济政策推动D.国家统一社会环境稳定C[近代列强对华实行经济侵略,掠夺中国资源和财富,刺激经济消费不是列强经济侵略的作用,故A项错误;美国扶蒋反共政策是在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实行的,故B项错误;1927—1936年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鼓励发展工商业,推动经济增长,故C项正确;当时是国共两党对峙时期,且东三省被日本占领,故国家统一与史实不符,故D项错误。]4.日本投降后,美国一些不法商人通过军舰大肆进行走私、贩私活动,使得大量低价商品长驱直入并在华倾销,青岛民族资产阶级兴办的工厂仅有四分之一勉强能够维持运转。这反映出()A.民族工业发展环境仍未改变B.美国继日本后控制了中国C.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掌握了世界霸权D.抗战结束后国内物资匮乏A[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始终在本国封建势力和西方资
本文标题:(通史版)2021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2部分 第6单元 近代中国的革命与近代道路抉择 第14讲 民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33316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