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五单元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的变革与转型——晚清时期(公元1840—1912年)[时空坐标·单元概览][阶段特征]从鸦片战争到1912年清帝退位(公元1840-1912年),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秩序逐步确立时期,也是中国社会在屈辱中走向近代化的时期,主要处于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时空坐标·单元概览][时空坐标][时空坐标·单元概览][整体感知]政治—屈辱线索:列强发动了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主权遭到破坏,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抗争探索:农民阶级掀起了太平天国和义和团运动;地主阶级先后发起了洋务运动与清末新政;资产阶级先后发起了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中华民国成立,晚清统治于1912年结束。[时空坐标·单元概览]经济—随着西方列强侵略的加剧,中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质的变化,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渐解体,并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洋务企业和民族工业的出现,使中国产生了近代工业。资产阶级掀起了“实业救国”的思潮,民族工业在曲折中发展。[时空坐标·单元概览]文化—清朝统治者从“天朝上国”的梦幻中逐渐惊醒,向西方学习逐渐成为主流思想。“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资产阶级维新思想、三民主义、民主和科学思想、马克思主义先后登场,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随着中西交往的增多以及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推动,西方的生活方式传入中国,中国的物质生活和礼仪风俗受到冲击,向近代社会迈进。第10讲1840-1912年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基础知识一遍过两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主干整合·厘清史实]一、鸦片战争1.背景(1)世界:西方资本主义迅猛发展,急需开辟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2)中国:国力渐衰,社会危机严重。2.导火线:虎门销烟。3.过程(1)爆发:1840年6月,英国舰队侵入广东海面挑衅。(2)扩大:1841年初,英国强占香港岛,威逼广州。(3)结束:1842年8月,英军入侵南京下关江面,清政府屈辱求和,战争结束。4.结果:中英签订《南京条约》及附件。(1)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2)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3)中国海关收取英商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由双方商定等。(4)列强取得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居住及租地等特权。5.影响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断遭到破坏,独立发展的道路被迫中断,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半殖民地在政治上是指丧失了部分主权而不是全部的主权;在经济上是指中国逐渐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沦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在文化上则表现为“西学东渐”。(2)半封建是指形式上仍是封建统治,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实际上社会已逐渐近代化。二、第二次鸦片战争1.原因(1)根本原因: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要求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2)直接原因:列强“修约”要求遭到拒绝。2.经过(1)1856年,英军进攻广州,战争爆发。(2)1858年,英法联军进逼天津,与清政府签订《天津条约》。(3)1860年,英法联军攻陷天津、北京,火烧圆明园,签订《北京条约》。3.结果清政府战败,签订不平等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时间1858年1860年内容(1)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增开沿海沿江十处通商口岸(2)赔偿英法巨额白银(3)允许外国人到中国内地游历、经商和传教(4)外国军舰和商船可在长江各口岸通航等(1)承认《天津条约》有效(2)增开天津为商埠(3)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4)对英、法赔款各增至800万两白银4.影响(1)使中国丧失了大片领土,主权受到更加严重的侵害。(2)清政府开始被列强控制,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了。(3)清政府权力结构发生变化,设负责外交、通商事务的总理衙门,设总税务司等。(4)洋务运动兴起。近代列强侵华的“五大趋向”三、太平天国运动1.原因(1)主要原因:鸦片战争后,中国面临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空前激化。(2)直接原因:连年自然灾害。2.理论洪秀全将西方基督教与中国的民间宗教相结合,创立“拜上帝教”。3.过程(1)金田起义:1851年,洪秀全在金田村起义,建号太平天国。(2)永安建制:初步建立政权。(3)定都天京:1853年攻克南京,改名天京,定为国都。(4)军事全盛①北伐:由于孤军深入,最终失败,但沉重打击了清王朝在北方的统治。②西征:西征军不断打败湘军,控制了安徽、江西和湖北大部分地区,为太平天国发展提供了可靠的根据地和物质基础,太平天国进入全盛时期。(5)天京变乱:定都天京后,太平天国领导日益封建化,内部等级森严,诸王之间混战。1856年是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转折点。(6)后期斗争:重建领导核心,重建纲领,组织军事防御战。(7)运动失败:1864年天京陷落,太平天国在中外势力联合剿杀下失败。4.纲领《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内容(1)不论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分土地(2)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国库(1)向西方学习,以法治国(2)发展工商业(3)开设新式学堂等目的建立“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设想,重新振兴太平天国评价(1)进步性:是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2)局限性:体现的绝对平均主义思想,严重脱离实际根本无法实现(1)进步性:是先进中国人首次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设想(2)局限性:迫于当时的形势,未能实行5.评价(1)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者,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它仍没有摆脱旧式政权的影响,专制、等级色彩明显,阻碍了中国的近代化。(2)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农民阶级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承担不起领导中国民主革命的重任。太平天国运动[素养提升·融会贯通]1.列强侵华及签订的不平等条约2.太平天国运动►探究1鸦片战争及其影响史料一领事裁判权发生于条约之中,欲去领事裁判权,必先改正条约……非先编订完全之法律,断不能达改正条约之望。条约不改正,则领事裁判权永无撤废之日,我国国权,亦永无恢复之时矣。——杨廷栋《论改正条约与编订法律有连结之关系》(1902年)史料二我们反思这场战争,不是计较一场军事战争的胜负,它不仅是一个军事问题,而且是一个思想问题。中国文明,经历了内部的改良与革命,还有外来的侵略和支援,从清朝的封闭和黑暗的中世纪文化,重新回到全面开放和多样化的近代文明转型时期。在近代文明的转型中,世界力图“改变中国”,而我们不能只是仇恨和愤怒,我们不能狭隘地站在爱新觉罗家族政权的立场上,而是应该站在文明中国的立场上。“清代中国”需要改变,封闭和孤立的、腐朽和没落的,我们自己也在内部改变……从内部改变着“清代中国”,不断催生着一个崭新的新中国。——摘编自裴钰《改变中国——鸦片战争英国出兵170周年反思》[思考](1)根据史料一,指出作者的核心观点,并写出列强最早在中国取得领事裁判权的时间和影响。(2)史料二中作者要表达的主要观点是什么?[解读](1)史料一依据“编订完全之法律……条约不改正,则领事裁判权永无撤废之日”概括作者的核心论点。该史料反映了领事裁判权对中国司法主权的破坏。(2)史料二时应抓住关键词“近代文明”来理解。该史料反映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试答](1)观点:通过法律途径修订不平等条约,废除领事裁判权。时间:19世纪40年代(鸦片战争后)。影响:破坏了中国司法主权的完整。(2)观点:鸦片战争是使中国重新回到全面开放和多样化的近代文明的转折点。两次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的剧变(1)社会性质: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主要矛盾、革命任务都发生变化,中国步入近代历史。(2)社会政治:导致晚清政局的变化,出现洋务派。(3)社会经济:开始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成为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市场;自然经济逐步解体,洋务企业的兴办,有利于中国近代工业的起步,客观上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4)阶级关系: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更加尖锐;社会结构发生了变化,中国无产阶级、资产阶级先后产生。(5)社会思想:一批爱国的封建士大夫(地主阶级知识分子)觉醒,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萌芽,产生了“中体西用”的洋务思想。(6)对外关系:“闭关锁国”的局面被打破,中外联系加强,中国被迫融入世界发展潮流中,对外关系逐步近代化。(7)社会生活:西方的生活习俗、交通工具等传入中国,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社会生活的近代化。►探究2太平天国运动史料一洪秀全尊奉“皇上帝”,自命为上帝之子下凡救世,认为其他一切偶像皆为妖魔。太平天国运动初期,太平军所到之处毁学宫、拆孔庙、查禁孔孟“妖书”;而在后期洪秀全则要求“学尧舜之孝悌忠信,尊孔孟之仁义道德”。——摘编自《中学历史教学参考资料》史料二按照《天朝田亩制度》所宣布的目标,太平军运动确实是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在这场革命中经济竞争被完全消灭;家庭被剥夺了它在经济和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国家获得了一种新的合法性和更广泛的权力。然而甚至在最初那些有希望的年代中都有迹象表明,太平军制度不可能在长时期内制止私人财富的积累和特权的膨胀。——摘编自《剑桥中国晚清史》[思考](1)根据史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太平天国运动由反孔到尊孔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根据史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太平天国运动中农民阶级局限性在思想上和组织上的体现。(3)根据史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太平天国是怎样进行“社会革命”的。为什么“太平军制度不可能在长时期内制止私人财富的积累和特权的膨胀”?[解读](1)史料一反映了太平天国运动初期到后期指导思想的转变,揭示了从初期的“毁儒”到后期“尊儒”的变化,说明太平天国运动后期洪秀全借助尊孔的方式维护政权。(2)史料二论述了太平天国运动是“社会革命”的同时也存在局限性,“然而”一词将史料分成了两层意思——肯定和否定,肯定了农民阶级的革命性,也说明了农民阶级具有鲜明的阶级局限性。[试答](1)拜上帝教在运动初期起了动员组织作用,但随着起义规模的扩大,其难以适应建设农民政权的需要,而农民阶级深受孔孟传统思想的影响,运动后期洪秀全不得不借助尊孔的方式维护政权。(2)思想上:农民阶级不能用科学的理论作指导,多是用拜上帝教等迷信思想宣传组织群众。组织上:农民阶级很难形成统一的、坚强的领导核心,定都天京后就出现了天京变乱。(3)说明: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实行国库(圣库)制度,平均分配产品。原因:小农经济的存在。太平天国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双重作用(1)促进作用①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减轻了中国近代化的阻碍因素。②《资政新篇》最早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对当时的思想和经济发展均有影响。③催生了洋务运动的开展。洋务运动前期创办的部分军事工业都是为了镇压太平天国运动,而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2)阻碍作用①《天朝田亩制度》旨在建立小农经济的绝对平均主义的天国,与发展资本主义的时代潮流相违背。②太平天国运动破坏了富饶地区的生产力,迟滞了这些省份的近代化进程。③中国内乱给外国侵略者可乘之机,列强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丧失了走向近代化的大好时机。以家国情怀感悟19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千年未有之变局材料强权主义导致条约制度的不平等……对西方国家来说,国际法是保障和补充不平等条约的执行工具,中西方之间的交往基本都是以战争为前提,然后在此基础上通过条约来确立法则的实现。所以当时的国际法有着浓厚的强权主义色彩,体现出两面性,一方面是列强国家欺负弱小国家和民族的工具,为了自己的侵略目的要求弱小国家遵守国际法,另一方面如果涉及列强国家的利益,即使违反国际法原则的行为也被认为是合法的。晚清中国也不断受到国际法的影响与冲击。——摘编自董临瑞《从〈南京条约〉看晚清时期国际法在中国的运用》思考:分析材料,结合材料中近代条约制度下国际法的特征论证说明其对近代中国的影响。【提示】西方国家把国际法作为执行和保障不平等条约的工具,具有浓厚的强权主义色彩,体现出了欺凌弱小国家和维护侵略权益的两面性。中国近代史上的不平等条约均是在这
本文标题:(通史版)2021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2部分 第5单元 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的变革与转型 第10讲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33317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