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一部分系统复习成绩基石第11讲金属第2课时金属的化学性质考点梳理过关考点1金属的化学性质6年5考一、金属+氧气→金属氧化物(属于化合反应)金属现象化学方程式镁发出耀眼的①白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②白色固体③2Mg+O22MgO铝发出耀眼的④白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⑤白色固体⑥4Al+3O22Al2O3铁⑦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⑧黑色固体⑨3Fe+2O2Fe3O4铜在空气中加热生成⑩黑色固体⑪2Cu+O22CuO二、活泼金属+稀酸(稀盐酸、稀硫酸)→盐+氢气(属于置换反应)三、金属+盐→新盐+新金属(条件:“前换后,盐可溶”)实验设计实验现象化学方程式铝丝浸入硫酸铜溶液中铝丝表面有①红色固体析出,溶液由蓝色变为②无色③2Al+3CuSO4===Al2(SO4)3+3Cu铜丝浸入硝酸银溶液中红色的铜表面附着一层④银白色物质,溶液由无色变为⑤蓝色⑥Cu+2AgNO3===Cu(NO3)2+2Ag想一想►铝比铁更易与氧气反应,但同样暴露在空气中,为什么铁比铝更易生锈?铝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从而阻止内部铝进一步氧化,铝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辨一辨►1.铜和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2HCl===CuCl2+H2↑。(×)2.金属和酸反应后,溶液质量均增加。(√)考点2置换反应6年1考定义由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①另一种单质和②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叫做置换反应特别提醒►有单质和化合物参加的反应不一定是置换反应,如:CH4+2O2CO2+2H2O;有单质和化合物生成的反应也不一定是置换反应,如:3CO+Fe2O32Fe+3CO2。特点置换反应中一定存在③化合价变化的元素表达式A+BC→AC+B反应类型化合反应分解反应复分解反应置换反应表达式A+B→ABAB→A+BAB+CD→AD+CBA+BC→AC+B特征多变一一变多成分交换单换单想一想►置换反应与化合反应、分解反应、复分解反应有哪些异同?置换反应与化合反应、分解反应、复分解反应的比较:考点3金属活动性顺序6年6考一、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KCa①NaMg②AlZn③FeSnPb(H)④CuHgAgPt⑤Au二、金属活动性顺序判断的依据判断依据内容图示金属与氧气、盐酸、稀硫酸及盐溶液的反应金属与氧气反应越容易或与酸反应越剧烈,说明金属活动性越①强;金属与盐溶液②能发生反应,说明该金属的活动性比盐溶液中金属的活动性强(K、Ca、Na除外)金属活动性顺序表金属越③靠前,活动性越强化学方程式反应物中金属的活动性比生成物中金属的活动性强在自然界的存在形式以化合态存在的金属比以单质形式存在的金属活动性④强三、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比较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动性就越①强判断金属与酸能否发生反应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与酸反应放出②氢气(酸不包括浓H2SO4和硝酸,因为它们具有强氧化性,与金属反应不生成H2)判断金属与盐溶液能否发生反应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里置换出来(盐必须可溶于水,金属不包括K、Ca、Na,因为K、Ca、Na太活泼,会与水发生反应)根据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判断滤液、滤渣的成分将某一较活泼金属的单质A放入含有两种较不活泼金属B和C(金属活动性BC)的盐溶液中,单质A优先与金属B的盐溶液反应,该溶液完全反应后再与金属C的盐溶液反应。反应后的成分判断如下:临界点:b点:滤液为A的盐溶液、C的盐溶液;滤渣为③Bc点:滤液为A的盐溶液;滤渣为④B、C反应区间:ab段:滤液为A的盐溶液、B的盐溶液、C的盐溶液;滤渣为Bbc段:滤液为A的盐溶液、C的盐溶液;滤渣为B、C大于c点:滤液为A的盐溶液;滤渣为⑤A、B、C辨一辨►1.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Fe+3CuSO4===Fe2(SO4)3+3Cu。(×)2.铜和氯化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2AgCl===2Ag+CuCl2。(×)3.反应条件要求越低,金属的活泼性越强。(√)典型例题运用类型1金属活动性顺序【例1】[2017·威海模拟]将相同体积、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分别滴到等质量、颗粒大小相同的X、Y、Z三种较活泼金属中,生成H2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A.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Y>X>ZB.产生氢气的速率顺序为X>Y>ZC.消耗稀盐酸的质量顺序为Z>Y>XD.相对原子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X>Y>Z思路点拨►由生成H2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图像可知,斜率越大,生成氢气的速度越快,金属活动性越强,故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Y>X>Z;由生成H2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图像可知,三种金属完全反应放出氢气的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X>Y>Z,则消耗稀盐酸的质量顺序为X>Y>Z;由生成H2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图像可知,三种等质量的金属完全反应放出氢气的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X>Y>Z,根据一定量金属完全反应产生氢气质量=×金属的质量,要比较相对原子质量大小还需要已知三种金属的化合价,而题中没有给出相关金属的化合价,因此,无法比较三种金属相对原子质量的大小。变式运用►1.[2017·广州中考]化学小组为探究铝、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设计了下图所示实验方案。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由实验甲可知金属活动性:Al>CuB.由实验乙可知金属活动性:Cu>AgC.由实验甲、乙、丙可知金属活动性:Al>Cu>AgD.实验甲中的CuSO4改为CuCl2不能完成本实验探究D实验甲将铝丝放入硫酸铜溶液中,铝丝表面会有红色物质析出,可知金属活动性:Al>Cu,故A正确;实验乙将铜丝放入硝酸银溶液中,铜丝表面会有银白色物质析出,可知金属活动性:Cu>Ag,故B正确;实验丙将铜丝放入硫酸铝溶液中,无变化,可知金属活动性:Al>Cu,所以由实验甲、乙、丙可知金属活动性:Al>Cu>Ag,故C正确;位置在前的金属能将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实验甲中的CuSO4改为CuCl2能完成本实验探究,故D错误。【例2】实验结束时,同学们将含有CuSO4、ZnSO4、FeSO4的废液倒在废液缸里,如果将废液直接排放就会造成水污染,于是几位同学利用课余时间处理废液,回收工业重要原料硫酸锌和有关金属,实验过程如下:请回答:(1)滤液A和滤液B含有相同的溶质,其名称是硫酸锌;(2)写出步骤①其中一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Zn+CuSO4===Cu+ZnSO4(或Zn+FeSO4===Fe+ZnSO4);(3)要检验步骤④中加入的稀硫酸是否足量的方法是取步骤④的滤渣于试管中,加入少量稀硫酸,若有气泡产生则酸不足量(或若无气泡产生则酸已足量)。类型2通过流程图分析物质的组成思路点拨►(1)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回收工业重要原料硫酸锌和有关金属,所以滤液A和滤液B含有相同的溶质,其名称是硫酸锌;(2)锌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铜,化学方程式为Zn+CuSO4===ZnSO4+Cu;(3)检验加入的稀硫酸是否足量:取步骤④的滤渣于试管中,加入少量稀硫酸,若有气泡产生则酸不足量(或若无气泡产生则酸已足量)。注意事项►如果是用一种金属将溶液中的其他金属置换出来,一定是先把最不活泼的金属置换出来。如果是几种金属把一种金属置换出来,最活泼的金属先参加反应。变式运用►2.[2017·烟台中考]据统计,我国每年报废的手机超过1亿部,若不进行有效回收利用,会造成巨大的浪费和污染。某种手机电路板中含有以下金属:Sn、Pb、Fe、Cu、Au、Ag、Ni(镍,银白色)、Pd(钯,银白色)。如图是某工厂回收其中部分金属的流程图。(假设流程图中各反应均恰好完全反应。已知:(1)步骤②中产生的气体是氢气。(2)滤渣2中含有的金属是Sn、Pb、Ni。(3)步骤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Fe+CuSO4===FeSO4+Cu。(4)步骤⑥回收的纯净物B是FeSO4(写化学式)。解析:金属板加入足量的稀硫酸得到滤渣1和滤液1,滤渣1中通入氧气控制温度加热氧化铜、银、金,再加入稀硫酸得到银、金、钯和滤液3,滤液3中加入铁粉会生成红色固体A,所以A是铜,滤渣1中含有银、金、铜、钯,滤液3是硫酸铜,滤液4是硫酸亚铁。(1)步骤②中产生的气体是氢气;(2)滤渣2中含有的金属是Sn、Pb、Ni;(3)步骤⑤的反应是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化学方程式为Fe+CuSO4===FeSO4+Cu;(4)通过推导可知,步骤⑥回收的纯净物B是FeSO4。实验聚焦突破实验13: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探究二、实验方案设计1.比较两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实验步骤现象及结论通用法将一种金属(M)插入另一种金属(N)的盐溶液中如果无明显现象,则两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⑤MN;如果M上有N附着,则两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⑥MN特殊法如果一种金属排在氢前,另一种金属排在氢后,也可用稀盐酸(或稀硫酸)判断:将大小、形状相同的两种金属分别插入等体积、等浓度的稀盐酸(或稀硫酸)中如果M上有气泡产生,N上无明显现象,则两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⑦MN2.比较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选择试剂判断依据方法一“两金夹一盐”,即选用三种金属中活动性最强和最弱的两种金属的单质及活动性介于两种金属之间的金属盐溶液作为试剂根据两种金属单质分别与盐溶液反应的情况进行判断方法二“两盐夹一金”,即选用三种金属中活动性排在中间的金属单质及其他两种金属的盐溶液作为试剂根据金属单质分别与两种盐溶液反应的情况进行判断3.对于更多金属,可以用酸将这些金属先分组转化为上述两种情况,然后进行探究。【例】[2017·常州中考]向盛有氯化亚铁和氯化铜混合溶液的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充分反应后,得到固体M和溶液N,下列叙述错误的是(D)A.锌有剩余时,M中一定有Fe、Cu和ZnB.锌有剩余时,N中一定没有FeCl2和CuCl2C.锌无剩余时,M中一定有Cu、可能有FeD.锌无剩余时,N中一定有ZnCl2和FeCl2典例分析分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前面的金属可以将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锌铁铜,所以向盛有氯化亚铁和氯化铜混合溶液的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锌会先与氯化铜反应,再与氯化亚铁反应,由上述分析可知,锌有剩余时,锌和氯化铜、氯化亚铁完全反应,M中一定有Fe、Cu和Zn,N中一定没有FeCl2和CuCl2;锌无剩余时,锌先与氯化铜反应,可能与氯化亚铁反应,所以M中一定有Cu、可能有Fe,N中一定有ZnCl2,可能有FeCl2、CuCl2。命题挖掘►往硝酸铜、硝酸银和硝酸亚铁的混合溶液中缓慢连续加入质量为m的锌粉,溶液中析出固体的质量与参加反应的锌粉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c点对应溶液中含有的金属离子为Zn2+和Cu2+B.bc段(不含两端点)析出的金属是FeC.ab段(不含两端点)对应溶液中含有的金属离子为Zn2+、Ag+、Cu2+和Fe2+D.若bc段和cd段中析出固体质量相等,参加反应的锌粉质量分别为m1和m2,则m1>m2C每65份质量的锌会置换出216份质量的银,会置换出64份质量的铜,会置换出56份质量的铁,依据图像中的斜率可知,ab段是锌与硝酸银的反应,bc段是锌与硝酸铜的反应,cd段是锌与硝酸亚铁的反应,所以c点对应溶液中含有的金属离子为Zn2+和Fe2+,故A错误;bc段(不含两端点)是锌和硝酸铜的反应,所以析出的金属是Cu,故B错误;ab段(不含两端点)是锌和硝酸银的反应,所以对应溶液中含有的金属离子为Zn2+、Ag+、Cu2+和Fe2+,故C正确;每65份质量的锌会置换出64份质量的铜或56份质量的铁,所以若bc段和cd段中析出固体质量相等,参加反应的锌粉质量分别为m1和m2,则m1<m2,故D错误。六年真题全练命题点1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的化学性质主要考查金属和氧气、酸、盐溶液反应的现象及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酸的反应常结合坐标图进行考查。1.[2017·泰安,13题,2分]现有等质量甲、乙、丙三种金属,分别放入三份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足量稀硫酸中,产生氢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右图所示(已知甲
本文标题:(泰安专版)2018中考化学总复习 第一部分 系统复习 成绩基石 第11讲 金属 第2课时 金属的化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33356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