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课时10社会生活讲道德热点1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材料一守护初心,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不动摇2019年7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强调,必须正确处理干净和担当的关系,决不能把反腐败当成不担当、不作为的借口。“全面从严治党”再次成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重点话题。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要将问题抓早、抓小①,把纪律挺在前面,要经常扯扯袖子、咬咬耳朵,红红脸、出出汗②,要谨记“温水煮青蛙”的教训,要用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③“照镜子、正衣冠”,防微杜渐,确保全面从严治党能够持之以恒。材料二舆论监督——全面从严治党的一柄“利剑”近年来,从四川广安严春风事件、翟天临学术门事件、山东五莲教师杨守梅事件,到河南淇县偷瓜倒赔300元事件、重庆保时捷女司机耳光事件、北京大学“退档门”事件,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舆论监督推动着事件公开、公平、公正的发展④;可以清醒地认识到,怕舆论、躲舆论、压舆论的时代已经一去不返⑤;可以敏锐地觉察到,充分合理运用舆论监督,舆论监督必将成为全面从严治党的一柄“利剑”。热点剖析考点链接“照镜子、正衣冠”“舆论监督”等信息体现了党的建设的相关知识。在分析材料时,我们可以联系从严治党的重要性、四个全面等知识。※从严治党的意义及途径※舆论监督的意义及途径【素材探讨】①防患于未然。②批评与自我批评。③纪律与规范。④舆论监督的重要作用。⑤社会在进步。【热点解读】1.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党的建设,要全面从严治党,保证党的清正廉洁。谈一谈我国为什么要加强党的自身建设。(1)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2)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3)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4)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2.坚持从严治党有何现实意义?(1)有利于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2)有利于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3)有利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4)有利于党坚持依法执政,提高党的执政能力。(5)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6)有利于维护国家长治久安。3.如何用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照镜子、正衣冠”,防微杜渐?(1)严格落实党的法规章制度。(2)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3)保障公民的监督权。(4)加强党的作风建设。4.舆论监督有什么重要意义?(1)有利于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改进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克服官僚主义,防止权力滥用,预防腐败滋生。(2)有利于增强公民的参与意识,激发公民的参与热情。5.公民行使监督权的渠道有哪些?可以通过人大代表、政协代表反映,或直接向人大常委会反映;可以通过书信、电子邮件、电话等形式举报反映;可以通过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媒体进行监督。【相关素材】材料一“后院起火”与“夫人反腐”干部“后院起火”引发的干部“落马”事件可谓接二连三。先是“严书记”的前夫人想要“讨个说法”,把“严书记”送进了监狱;随后“童所长”夫人的一记耳光,让丈夫的“官帽”都被扇没了;再到如今“贾书记”夫人曝光“捉奸现场”,也让“贾书记”变成了“假”书记,落个职务被免、立案调查的结果。事实上,哪有什么严格意义上的“夫人反腐”,不过是干部夫人通过不同途径或方式,将平时被干部掩饰住的问题无意间揭发出来而已。倘若干部自身过硬、家风纯朴,又哪会有干部夫人出来“火烧后院”,把干部的问题线索亲手送到纪检监察部门面前。打铁还需自身硬。对于党员干部而言,任何时候都要以党纪国法为约束,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自觉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接受公众的监督,这样才能让自己如铁似钢,不畏任何检查。同时,也要从严要求家人和身边人,以优良家风弘扬社会正能量,让每一个“小家”都成为廉洁的“后花园”,唯有如此,才能迎来“大家”的廉洁环境。材料二贪官没有“挡箭牌”反腐不设“缓冲区”2019年8月6日,湖南省纪委通报了查处的4起省管干部违规收受红包礼金问题。紧接着,湖南省纪委印发了《关于撤销廉政账户严禁违规收送红包礼金的通知》,决定于8月6日起全省统一撤销各级廉政账户。这意味着严禁党员干部、公职人员违规收送红包礼金的禁令“再升级”。目前,已有湖北、四川、贵州、广东、重庆等18个省份陆续撤销了廉政账户,旗帜鲜明地提醒党员领导干部——反腐不设“缓冲区”。红包礼金陋习积弊已久,不出重拳、不下猛药难以根绝。从纪律上说,红包礼金不该收,也就没有收了后再上交这一说。这次撤销廉政账户,就是向全社会表明,在红包礼金问题上,没有“缓冲区”,没有“避风港”,也没有任何空隙可钻。对红包礼金必须当面拒收,因特殊原因确实无法拒收的,必须及时上交组织并作出说明。对违规收受红包礼金者,一律先免职后处理;对送红包礼金的公职人员,与收受者同样严肃处理;公款送礼的,对相关责任人从重追究责任。党员干部要认清红包礼金的本质和危害,防止被裹着“人情往来”的糖衣炮弹所击中,坚决抵制收礼送礼陋习,努力营造清清爽爽的同志关系、规规矩矩的上下级关系、干干净净的政商关系。热点2一张蓝图绘到底法治建设驶入新跑道材料一2019年9月4日法制日报报道改革和法治如鸟之两翼、车之两轮①。党的十八大以来,坚持在法治下推进改革、在改革中完善法治,把法治贯穿于改革全过程,让法治与改革相得益彰,成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最鲜明的特征。从高标准建设法治中国首善之区的北京,到在省域层面率先开启建设法治中国的浙江;从把法治建设成为核心竞争力的上海,到法治保障特区(自由港)建设的海南;从致力于创设性立法助推良法善治的山东,到法治政府建设全面换挡提速的安徽;从东部经济发达的广东、江苏立足营商环境建设,到西部四川努力为广大群众提供普惠均等的法治服务……在习近平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指引下,全面依法治国升档提速步入快车道,一幅和谐秀美的法治建设全景图正在徐徐展开②。材料二中央依法治国委1号文件,聚焦一件大事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是党中央决策议事协调机构,其主要职责是研究全面依法治国重大事项、重大问题等。2019年7月,中央依法治国委下发《关于加强综合治理从源头切实解决执行难问题的意见》③,就加强执行难综合治理,深化执行联动机制建设,加强人民法院执行工作等工作作出重大部署。该《意见》以1号文件的形式发布,体现了党中央对人民法院执行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充分肯定,为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的执行工作指明了前行方向,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材料三全面依法治国托举每个人的安全感高铁“霸座”事件掀起是否该用法律纠错的讨论;“滴滴命案”,引发警企共同应对安全风险的思考;个人所得税法的修定带来公众对税改红利的期许……近期一系列公共讨论,都围绕法治、围绕“安全感”展开,是对社会治理法治化的深层呼唤。推进全面依法治国,不仅事关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等宏大命题,而且也关乎每一个普通百姓日常生活中的“安全感”④。“小智治事,大智治制”。历史一再证明:什么时候重视法治、法治昌明,什么时候就国泰民安;什么时候忽视法治、法治松弛,什么时候就国乱民怨⑤。全面依法治国与每个人、每个家庭都息息相关⑥,必须弘扬法治精神,让每个人都成为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⑦,唯其如此,人们才能获得可预期的安全感,迎来社会善治的美好明天。【素材探讨】①改革与法治有密切联系。②国家加快法治建设步伐。③出台文件,强化落实。④依法治国的重要性。⑤法治与国家发展的关系。⑥法治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⑦守法、护法。热点剖析考点链接“中央一号文件”“普通百姓安全感”等时政信息与“依法治国”的相关知识有密切联系。在分析材料时,我们可以联系社会主义法治的要求、法治建设的意义、德治与法治等知识。※法治建设的重要性(见P117)※建设法治国家的途径(见P119)【热点解读】1.一张蓝图绘到底,全面依法治国升档提速步入快车道。请问我国为什么要走法治道路?(1)法治意味着依法治理国家。(2)法治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让人们建立起一个基本、稳定、持续的生活预期,保障人们在社会各个领域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使人们安全、有尊严地生活。(3)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是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正义的有效方式,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2.法治的要求有哪些?(1)法治要求实行良法之治。良法应当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反映社会的发展规律,程序正当,符合公平正义要求,维护个人的基本权利,促进人与社会的共同发展,最大程度地维护社会秩序、增进人民福祉。(2)法治还要求实行善治。法治建立在民主政治基础上,通过赋予公民更多的参与公共活动的机会和权利,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3.怎样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建设法治中国,要努力使每一项立法都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拥护,使每一部法律法规都得到严格执行,使每一个司法案件都体现公平正义,使每一位公民都成为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要求: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4.怎样厉行法治?(怎样建设法治国家?)(1)国家:完善法律法规,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2)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率先做好尊法、守法的榜样,带动全体公民共同守法。(3)社会:要加强法治宣传,弘扬法治精神,共同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在全社会鲜明地树立起“遵纪守法光荣、违法乱纪可耻”的法治化导向,实现社会的有序、公平、正义。(4)中学生(或公民个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自觉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依法维护国家利益,依法规范自身行为;积极参与政治生活,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努力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积极宣传法律知识,勇于同破坏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行为作斗争。5.怎样正确认识法治与德治的关系?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化的支撑作用。法律与道德相辅相成,法治与德治相得益彰。【相关素材】材料一推进法治乡村建设筑牢全面依法治国根基2019年8月29日至31日,司法部部长傅政华在江西赣州调研时强调,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重要讲话精神,扎实推进法治乡村建设,筑牢全面依法治国根基。傅政华强调,法治乡村建设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基础,是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的重要内容。要推进法治乡村建设,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制度化、法治化的保障。要加快涉农立法、强化乡村执法监督司法督察,提高乡村公共法律服务资源普惠、精准配置,努力打通公共法律服务的“最后一公里”。要坚持发展“枫桥经验”,坚持法理情相结合,把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要加大乡村守法普法力度,教育引导群众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增强人民群众的法治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要以民主法治示范村建设为载体,充分发挥司法所在基层法治建设中的职能作用,提高人民群众法治满意度。材料二特赦令在社会各界引发强烈反响2019年6月29日,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发布特赦令,根据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对部分服刑罪犯予以特赦的决定,对九类服刑罪犯实行特赦。特赦令在社会各界引起强烈反响,大家一致认为,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对部分服刑罪犯予以特赦,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审时度势作出的重大决策,既承续了中华文明慎刑恤囚、明刑弼教的优良传统,又是推进法安天下、德润人心的重要举措,有利于弘扬宪法精神,为全面依法治国、建设法治中国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具有十分重要的政治意义和法治意义。热点3反对祖国分裂维护民族团结材料一2019年8月7日中青网报道最近这一两个月发生在香港的系列暴力游行示威中,有黑衣人高举“港独”旗、美国国旗,公然打出所谓“光复香港、时代革命”旗号。这些恶劣行径表明,香港
本文标题:(陕西专用)2020版中考道德与法治一练通 第二部分 热点专题训练 主题二 专题热点 专题二 政治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33381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