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 关于对习总党性修养论述的学习体会
关于对习总党性修养论述的学习体会党性一词最早是列宁提出的,指的是当时的阶级性。1941年1月,关于皖南事变,我们党第一次提到党性,根源在于党性的缺失——逾越中央。1941年5月19日,毛泽东提出,主观主义是党性不强、实事求是的表现。发表于1941年7月1日《改造我们的学习》,作为我党历史上第一个强调党性的文件,列举了当时无组织无纪律等党性不纯的种种表现。1945年,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毛主席认为,强调党性,就是要实现普遍性和民主集中制的有机结合。一、党性就是阶级性列宁称“严格的党性是阶级斗争高度发展的伴随现象和产物。反过来说,为了进行公开而广泛的阶级斗争,必须发展严格的党性。因此,觉悟的无产阶级的政党——社会民主党,完全应该随时同非党性作斗争,坚持不懈地为建立一个原则坚定的、紧密团结的社会主义工人政党而努力。”(《列宁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21年版,第672页),认为“唯物主义本身包含有所谓党性,要求在对事变做任何估计时都必须直率而公开地站在一定社会集团的立场上”(《列宁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21年版,第363页),称“党性是高度发展的阶级对立的结果和政治表现。”(《列宁全集》第13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273页)1941年6月刘少奇在《人的阶级性》中首次对党性做了定义,称“共产党员的党性,就是无产者阶级性最高而集中的表现,就是无产者本质的最高表现,就是无产阶级利益最高而集中的表现。共产党员的党性锻炼和修养,是党员本质的改造”(《刘少奇论党的建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1年版,第224—225页)。1941年下半年,任弼时在《关于增强党性问题的报告大纲》中对党性概念做了提炼,认为阶级性就是党性,称“党性的范畴究竟包括些什么,究竟怎样才能锻炼出和培养成坚强的党性呢?就是说,为了增强党性,需要在哪些方面修养和锻炼自己呢?为了回答这个问题,首先应该弄清几个基本前提:一、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无产阶级的利益就是共产党的利益。二、共产党员的党性,就是无产阶级最高度的阶级觉悟和阶级意识。三、党性是以党员的思想意识、政治观点、言论行动来作标志,来测量的”(《任弼时选集》,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231页),强调要灵活地、切乎实际地去运用马列主义;与个人主义、英雄主义、无组织状态、独立主义、反集中的分散主义等违反党性的倾向作斗争,把个人的利益服从于全党的利益,把党的利益放得高于一切,为党的统一,为党的团结而斗争;要遵守党的统一的纪律;要与群众建立真正的密切的联系(《任弼时选集》,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235页)。二、党性缺失的种种表现1、目无中央。我党首次提到党性是在1941年1月皖南事变后,认为其根源在于党性缺失即目无中央,称时任新四军主要负责人项英(副军长、中共中央东南局书记)“其所领导的党政军内部情况,很少向中央作报告,完全自成风气。对于中央的不尊重,三年中已发展至极不经(正)常的程度”,就此强调“必须估计到游击战争环境,即在今后仍有可能产生如象张国焘或项英这类人物,因此加重了全党特别是军队中干部与党员的党性教育与党性学习,决不可轻视这个绝大的问题”(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3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第31页,第33—34页)2、主观主义。1941年5月19日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提到主观主义是党性不强、实事求是是党性强的表现,即“华而不实,脆而不坚。自以为是,老子天下第一,“钦差大臣”满天飞。这就是我们队伍中若干同志的作风。这种作风,拿了律己,则害了自己;拿了教人,则害了别人;拿了指导革命,则害了革命。总之,这种反科学的反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主观主义的方法,是共产党的大敌,是工人阶级的大敌,是人民的大敌,是民族的大敌,是党性不纯的一种表现。大敌当前,我们有打倒它的必要。只有打倒了主观主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真理才会抬头,党性才会巩固,革命才会胜利。我们应当说,没有科学的态度,即没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实践统一的态度,就叫做没有党性,或叫做党性不完全”(《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3卷第800-801页)。3、目无组织、目无纪律。1941年7月1日,《中共中央关于增强党性的决定》(最早由任弼时负责后因筹备党的七大无暇顾及,移交王稼祥同志起草)发布,作为我党历史上第一个强调党性的文件,列举了当时党性不纯的种种表现,包括:在政治上自由行动,不请示中央或上级意见,不尊重中央及上级的决定;在组织上自成系统,自成局面,强调独立活动,反对集中领导,实行家长统制,只要下面服从纪律,而自己可以不遵守,多数人通过的决议可以不服从,打击别人,抬高自己,在干部政策上毫无原则,随便提拔,随便打击,甚至进行派别活动;在思想意识上,一切从个人出发,一切都表现个人,个人利益高于一切,自高自大,自命不凡,不实事求是地了解具体情况,不肯埋头苦干,不与群众真正密切联系等。强调全党的统一性、集中性和服从中央领导的重要性;更严格地检查一切决议决定之执行,坚决肃清阳奉阴违的两面性的现象;在全党加强纪律的教育,严格遵守个人服从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全党服从中央的基本原则;运用自我批评的武器和加强学习的方法,来实现对于广大党员的改造;每个党员领导干部都必须参加党的组织生活,虚心听取党员群众对于自己的批评,增强自己党性的锻炼。三、讲党性的几种表现1、实事求是。1941年5月19日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称,“就是要有目的地去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要使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际运动结合起来,是为着解决中国革命的理论问题和策略问题而去从它找立场,找观点,找方法的。这种态度,就是有的放矢的态度。‘的’就是中国革命,‘矢’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我们中国共产党人所以要找这根‘矢’,就是为了要射中国革命和东方革命这个‘的’的。这种态度,就是实事求是的态度。‘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变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而要这样做,就须不凭主观想象,不凭一时的热情,不凭死的书本,而凭客观存在的事实,详细地占有材料,在马克思列宁主义一般原理的指导下,从这些材料中引出正确的结论。这种结论,不是甲乙丙丁的现象罗列,也不是夸夸其谈的滥调文章,而是科学的结论。这种态度,有实事求是之意,无哗众取宠之心。这种态度,就是党性的表现,就是理论和实际统一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作风。这是一个共产党员起码应该具备的态度。如果有了这种态度,那就既不是‘头重脚轻根底浅’,也不是‘嘴尖皮厚腹中空’了“(《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3卷第800-801页)。刘少奇称“必须把树立实事求是的作风,作为加强党性的第一个标准”(《刘少奇选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397页)2、普遍性、民主集中制。1945年4月毛泽东七大口头报告说,“第一个问题,关于个性与党性。这个问题有人在整风中间提出过,外面也有人讲过我们。有一个新闻记者写了一篇文章登在《大公报》上,说共产党是要消灭个性,只要党性,他们的许多文件上只讲党性,还作出增强党性的决定等等。这种意见是不正确的。......中国共产党代表全国人民要求独立!中国如果没有独立就没有个性,民族解放就是解放个性,政治上要这样做,经济上要这样做,文化上也要这样做。广大群众没有清楚的、觉醒的、民主的、独立的意识,是不会被尊敬的。讲到我们党内,这一点是不是有不同?是有不同的。党这个军队同人民的其他军队比较有许多特点,它是先进的部队,是有组织的先进部队,比较别的组织更有组织性,更加严密,更加统一,共同为着一个目标奋斗。一个军队,要有统一纪律,要听号令:立正,稍息,向左看,向右看,开步走,瞄准放。不然敌人在前面,一个往东放,一个往西放,是要被敌人消灭的。党这个军队也是一样,没有统一纪律,没有民主集中制,没有民主或者没有集中都不行。像封建社会皇帝专政是不行的,那是封建时代的事。我们实行革命人民的民主,它和资产阶级的民主、旧民主是不同的,它是更广泛的民主。党是人民中优秀分子的结合,大家是自觉地愿意受约束,就是承认党纲、党章,服从党的决议案,愿意自我牺牲。所以有些人就不能加入我们的党,他不受调动,他干这样工作也好,干那样工作也好,往东也好,往西也好,都得由他,而党员就要服从组织,服从党的决议”、“讲到个性与党性,党性就是普遍性,个性就是特殊性。没有一种普遍性不是建筑在特殊性的基础上的。没有特殊性哪里有普遍性?没有党员的个性,哪里有党性?党性是共同的性质、普遍的性质,全党每一个人都有的性质。......总而言之,党员是有各种不同的个性,谁要抹煞各种不同的个性是不行的。抹煞各种差别,结果就会取消统一,抹煞特殊性也就没有统一性。这是一个问题”(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口头政治报告》(1945年4月24日),《毛泽东选集》第3卷第336—337页、340—341页,1945年5月31日在《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结论》上说,“党性与个性问题。这是普遍性与差别性的问题,集体与个人关系的问题。在我们党内,在我们解放区,人民有了比较充分的自由,有独立性和个性。而在封建制皮下,人民是没有人格、没有自由、没有独立性、没有个性的。......至于我们党,它本来就是人民的一部分,当然不会使工人、知识分子、农民出身的党员没有人格。人民有人格,我们党也就有,人民都没有,我们党哪里会有呢?我们要向党员进行教育,使他们自觉,懂得社会上还有很多人没有人格,没有自由,要为他们的自由而奋斗。在我们党领导的解放区,不仅社会上的人都有人格、独立性和自由,而且在我们党的教育下,更发展了他们的人格、独立性和自由。这个问题,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里讲得很清楚,他说:“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不能设想每个人不能发展,而社会有发展,同样不能设想我们党有党性,而每个党员没有个性,都是木头,一百二十万党员就是一百二十万块木头。这里我记起了龚自珍写的两句诗:“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在我们党内,我想这样讲:“我劝马列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不要使我们的党员成了纸糊泥塑的人,什么都是一样的,那就不好了。其实人有各种各样的,只要他服从党纲、党章、党的决议,在这个大原则下,大家发挥能力就行了。讲清楚这一点,对于党的进步,对于全体党员积极性的发挥是会有好处的。...在党性与个性问题上,整风中有党性,也有个性;生产工作中有党性,也有个性;军事工作中有党性,也有个性;政府工作中有党性,也有个性;任何一项凡是我们要做的工作和事情中都有党性,也有个性。这种个性必须是与党性统一的”(《毛泽东选集》第3卷第417页)。3、不搞派性。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称“我们现在对于人们的思想状况、政治状况比较清楚,能够看出来哪些人是拥护党的路线的,哪些人是不搞派性、讲党性的。党性也包括联系群众、艰苦朴素、实事求是等等。选干部,标准有好多条,主要是两条,一条是拥护三中全会的政治路线和思想路线,一条是讲党性,不搞派性。”(《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192页)4、作风优良。胡锦涛称“领导干部作风问题,说到底是党性问题。加强领导干部党性修养,树立和弘扬优良作风,要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统一,坚持继承光荣传统和弘扬时代精神相统一,坚持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相统一,坚持加强个人修养和接受教育监督相统一,做到政治坚
本文标题:关于对习总党性修养论述的学习体会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33418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