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单元整合提升〔体系构建〕〔要点整合〕一、文化交流与传播(1)文化交流与传播——是什么表现(1)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2)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过程学习各民族优秀文化,发展本民族文化的过程;不同文化相互借鉴,取长补短的过程;文化交流基础上,推出新文化的过程;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2)加强文化交流与传播的原因——为什么原因(1)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文化都有自己的个性和特征(2)文化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意义(1)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2)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3)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3)如何推动文化的交流与传播——怎么做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原则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途径与手段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和大众传媒任务既要更加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又要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封闭主义和守旧主义二、全面把握文化发展的措施或要求(1)文化传播:要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既要认同和尊重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要重视民族节日,保护好文化遗产;要利用商业贸易、教育等方式加大文化传播力度,要充分发挥大众传媒等手段在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等方面的强大功能;要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2)文化继承:要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辩证地认识其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要积极引导传统文化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发挥其对社会与个人发展的积极作用;要在文化继承的基础上发展,把握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要发挥社会制度、科学技术、思想运动和教育等在推动文化发展中的作用。(3)文化创新:要立足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着眼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要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加强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相互交流、借鉴与融合。坚持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正确处理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克服错误倾向。必须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坚定地走与人民群众实践相结合的道路;要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内容形式和传播手段等的不断创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促进文化的全面繁荣。三、如何正确对待传统文化(1)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加以改造或剔除。(2)把握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3)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增强民族文化的国际影响力。(4)反对“守旧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四、如何正确对待外来文化(1)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2)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具体要求: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3)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4)反对“封闭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五、理解文化多样性、文化传承和文化创新之间的关系一、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的命题模式[设问模式](1)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为什么要继承传统文化。(2)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如何正确对待传统文化。(3)结合材料,说明如何处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答题模板〕[答题要素]提示:①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②“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对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加以改造或剔除。③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继承与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④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增强民族文化的国际影响力。⑤反对“守旧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二、有关文化创新的命题模式[设问模式](1)运用文化创新的知识,分析上述材料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2)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为什么要进行文化创新。(3)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如何振兴文化产业,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4)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如何实现文化的跨越式发展。[答题要素]提示:①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②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③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④文化创新的两条基本途径是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措施、建议类非选择题解题方法[题型特点]政治学科非选择题按照设问的指向一般分为“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措施、建议类非选择题属于“怎么办”一类的题目。措施、建议类非选择题一般是题目给出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让学生运用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等相关知识说明解决相关问题应采取的措施或就解决某一问题提出建议。这类试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解题指导〕[解题方法](1)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读懂材料,找到问题症结所在,这是答题的依据和切入点。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这类非选择题首先应明确要解决什么问题。(2)明确解决问题的主体,经济生活中的主体通常为国家(政府)、企业(经营者)或劳动者、消费者等;政治生活中的主体通常为党、人大、政府、政协、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公民个人等;文化生活中的主体通常有国家、社会、个人等。(3)明确答题的范围,是从经济生活中找对策,还是从政治生活、文化生活以及生活与哲学中找对策。(4)根据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案,方案要从三个方面进行考虑:课本知识、时政知识、材料提示的信息。(5)这种试题具有较大程度的开放性。因此,学生应当具有一定的发散性思维,突破思维定式,尝试从多个角度解题。(2019·全国卷Ⅰ·40(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走进北京市西胡林村、天津市六街村等传统村落,我们能够欣赏风格独特的民居建筑、丰富多样的村镇空间格局,品味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俚语方言、家风家训、乡约乡规、民情风俗,感受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文化韵味。传统村落承载着绚丽多彩的农耕文化,寄托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的情感记忆和绵远乡愁,是我国乡村历史、文化、自然遗产的“活化石”。例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传统村落衰落、消失的现象时有发生。例如:不少传统村落因缺少产业支撑,医疗、文化、教育等公共服务不能满足现代生活需要,导致人口流失严重,甚至出现“空心化”;古民居、古建筑得不到及时修缮和维护,自然毁损严重;传统工匠越来越少,传统建筑工艺、传统艺术日渐失传;在旅游开发过程中,无视传统村落的自然、历史、文化等个性化特征而盲目拆旧建新、拆真建假,对传统建筑、历史风貌造成破坏性影响,导致“千村一面”。保护、传承和利用好传统村落,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增强中华文化自信的内在要求。2012年以来,我国大部分传统村落已被列为保护对象。(注:传统村落是指拥有物质形态和非物质形态文化遗产,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社会、经济价值的村落。)结合材料,就保护和利用传统村落提出三条建议。[解析]要紧扣“保护和利用传统村落”中心主题提出建议。所提建议要答出具体的做法并考虑达到的目的或效果。[答案]利用传统村落品牌,发展特色乡村旅游。开发特色手工艺产品,传承传统技艺。修缮古民居、古建筑,完善基础设施,增强传统村落吸引力。开展民俗节庆、寻根问祖活动,传承历史文化。〔针对训练〕1.阅读材料,完成下面要求。网络热词,折射网络时代对语言的冲击。互联网进入中国的这20多年,尤其是社交媒体兴起的这几年,可能是汉语变化最为集中、最为巨大的时段。很多发端于网络的词语,展示出汉语的不同可能性,也赋予了这种古老的语言以现代的活力。习近平总书记在新年贺词中,就曾使用“蛮拼的”“点赞”等网络语汇。不过,这绝不意味着,对于“野蛮生长”的网络热词,可以一意纵容、乃至培土助长。有不少词汇起源低俗、意义恶俗、表达粗俗,已经可说是“网络脏话”了。对于这类新词、热词,就不能听之任之了。语言是一条有生命力的河流,不排斥不同的溪流汇入,才能保持了它旺盛的活力。但一味标新立异、忽视汉语传统的所谓“时尚热词”,那种传播奇词怪语乃至低俗语汇的“流行风潮”,只是河流里激起的污浊。新词汇的形成,需要对既往的古典进行再认识,让更多的新词古色古香,充满中国独有孕味;需要沉淀和研磨,大浪淘沙,时间洗礼,才能达到“信达雅”的境界。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创新的知识,谈谈如何让新词汇达到“信达雅”的境界。[答案]①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文化创新的来源、动力和检验标准。新词汇的形成需要社会实践的推动和检验,经得住实践检验的新词汇才能研磨得“信达雅”。②文化创新需要在继承优秀文化的基础上推陈出新,要对中国经典进行新的挖掘利用,赋予旧词新意义,涌现一批有古典韵味的新词。③文化创新需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借鉴吸收外来优秀文化。新词汇不排斥外来优秀文化的成分才能发展壮大,实现“信达雅”。④文化创新必须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才能扬清激浊,摆脱低俗恶俗,达到“信达雅”的境界。[解析]本题的知识范围是文化创新的知识,问题指向是谈谈如何让新词汇达到“信达雅”的境界,属于措施类主观题,具体解答本题考生可结合材料从文化创新与社会实践的关系、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等角度来分析说明。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书院是中国古代民间教育机构,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为推动中华文化的进步与繁荣作出了重大贡献。书院始于唐,兴于宋,至南宋时发展成熟,经元、明、清直至近代改制为学堂。书院作为古人读书、讲学、做学问之地,历经千余年发展,已成为文化保藏、精神蕴蓄的重要载体。在千年学脉的赓续绵延中院传承着立德为先、教书育人的人文精神,兼容并包、兼济天下的经世精神,实事求是、引领学术思潮的创新精神,这种精神特质仍然具有穿越时空的价值,仍是激励人们立己达人、心忧天下的先进典范,至今仍彰显出强大的生命力。在今天,书院不仅是传统文化传承和展示的窗口,更是作为一种活态化的文化形态日益融入现代人的日常生活。河南嵩阳书院是北宋时期四大书院之一,清代受政治因素和书院官学化影响,被功利主义笼罩的书院出现僵化和保守,书院逐渐衰败。新时期,与郑州大学合作新建的郑州大学嵩阳书院,从古代的书院教育中吸取智慧、挖掘资源,逐步形成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和本科生三个层次的教育培养体系。除此之外,还与九江学院联合开展“白鹿·嵩阳书院文化之旅”,通过知识竞赛、辩论赛、演讲比赛、古诗词吟诵等文化项目,寻找书院的现代生存样式。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说明如何让传统书院更好地活在当下。[答案]①立足社会实践,挖掘继承传统书院的优秀育人思想和精神。②克服传统书院的功利主义等教育弊病,为传统书院文化注入新的时代内涵。③创新书院文化传承形式,以书院为阵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增强书院文化的影响力。[解析]本题可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从立足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正确处理文化继承与创新的关系、继承传统推陈出新、不断进行文化内容与形式的创新等方面,说明如何让传统书
本文标题:(课标版)2021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单元整合提升2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33873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