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缺铁性贫血IronDeficiencyAnemia广西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内科学教研室刘容容副教授定义铁缺乏症包括:贮铁耗尽(irondepletion,ID)、缺铁性红细胞生成(irondeficienterythropoiesis,IDE)缺铁性贫血(irondeficientanemia,IDA)。缺铁性贫血(IDA)是指缺铁引起的一种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及相关的缺铁异常,是铁缺乏症的最终阶段。流行病学全球性疾病,是最常见的贫血多见于婴幼儿和育龄妇女缺铁性贫血的高危人群:6个月-2岁的婴幼儿、妊娠3个月以上的妇女、育龄女性、青少年EpidemiologyCountryMen(%)Women(%)PregnantWomen(%)S.India63556N.India6480LatinAmerica41738Israel142947Poland22Sweden7USA113铁代谢铁的分布铁的总量:成年男性50~55mg/kg,成年女性35~40mg/kg铁的分布:功能状态铁:Hb铁(67%)、肌红蛋白铁(15%)、转铁蛋白铁(3~4mg)各种含铁酶,重要、量少,<10mg。铁代谢贮存铁:①贮存铁总量:成年男性1000mg,成年女性100-300mg。②贮存形式:铁蛋白、含铁血黄素。③贮存部位:肝、脾、骨髓等器官的单核-巨噬细胞系统。铁的来源和吸收来源:(1)内源性铁:主要来自衰老破坏的红细胞释放的铁。(2)外源性铁:来自食物。吸收:(1)吸收部位:主要在十二指肠及空肠的上段。(2)吸收率:动物食品吸收率高(20%),植物铁吸收率低(1%~7%)(3)吸收量:吸收铁量1~1.5mg/日,孕、乳妇2~4mg/日。铁代谢影响吸收因素:①食物铁状态(三价、二价铁)②胃肠功能(酸碱度等)③体内铁贮量④骨髓造血状态⑤某些药物(如维生素C)铁代谢铁的运输Fe2+―――――→Fe3++转铁蛋白―――→组织(主要为骨髓中的幼红细胞内)-――→Fe2++原卟啉―――-→血红素+珠蛋白→Hb铜蓝蛋白运输氧化还原线粒体铁代谢•植物性食物中的磷酸盐、植酸盐、茶叶中的鞣酸、咖啡中的多酚类化合物,与铁形成难以溶解的盐类抑制铁的吸收,故铁的吸收率因食物种类而异,植物性食物吸收率小于5%。•嗜茶或者咖啡者容易发生缺铁性贫血。铁的再利用和排泄:1.铁的吸收、再利用及排泄处于动态平衡2.铁的排泄量:1mg/日3.铁排泄的途径:肠粘膜脱落细胞、尿、皮肤、汗液等。女性额外排泄:月经20~40mg铁/月、哺乳1mg/日。铁的贮存铁代谢病因和发病机制一、病因(一)需铁量增加而铁摄入不足多见于婴幼儿、青少年、妊娠和哺乳期妇女。(二)铁吸收障碍1胃大部分切除术后2多种原因造成的胃肠功能紊乱如长期不明原因腹泻3转运障碍(无转铁蛋白血症,肝病)4一些药物和食物影响铁的吸收病因和发病机制(三)铁丢失过多,见于各种失血:1慢性胃肠道失血(溃疡病、痔疮、寄生虫、肿瘤、静脉曲张破裂)2月经过多3咯血和肺泡出血4血红蛋白尿5其他如反复血透、多次献血病因和发病机制二、发病机制(一)缺铁对铁代谢的影响1贮铁(铁蛋白、含铁血黄素等)减低2血清铁和转铁蛋白饱和度减低3总铁结合力和未结合的转铁蛋白升高4组织缺铁5红细胞内缺铁病因和发病机制(二)红细胞内缺铁对造血系统的影响1发生小细胞低色素贫血2严重时粒细胞减少,血小板的生成受影响(三)缺铁对组织细胞代谢的影响1细胞中含铁酶和铁依赖酶的活性降低,影响患者的精神、行为、体力、免疫功能及患儿的生长发育和智力。2缺铁可引起粘膜组织病变和外胚叶组织营养障碍(吞咽困难)。临床表现一、缺铁原发病表现二、贫血表现三、组织缺铁表现1.精神行为异常:如烦躁、易怒、注意力不集中、嗜异食癖2.体力、耐力下降3.儿童生长发育迟缓、智力低下临床表现4.易感染5.口腔炎、舌炎、舌乳头萎缩、口角皲裂缺铁性吞咽困难(Plummer-Vinson综合征)6.毛发干枯、脱落7.皮肤干燥、皱缩8.指(趾)甲缺乏光泽、脆薄易裂,重者变平、甚至“反甲”临床表现平甲反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一、血象1、典型: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Hb↓,MCV<80fL,MCH<27pg,MCHC<32%。Ret2、血片中可见红细胞体积小,中央淡染区扩大。3、网织红细胞大多正常或轻度升高。4、WBC及BPC正常或减低。实验室检查二、骨髓象1、增生活跃至明显活跃2、幼红细胞明显增生,以中、晚幼红细胞为主,体积小,存在“核老幼浆”现象3、粒细胞系统及巨核细胞系统常为正常实验室检查三、铁代谢1.血清铁(SI)降低<8.95μmol/L;转铁蛋白饱和度(TS)降低<15%;总铁结合力(TIBC)增高>64.44μmol/L;sTfR>8mg/L。2.血清铁蛋白(SF)降低<12μg/L(ng/ml)。3.骨髓涂片铁染色显示:细胞外铁消失(-)(正常+~++),细胞内铁铁粒幼细胞<15%或消失(正常20~90%)。实验室检查四、红细胞内卟啉代谢FEP>0.9μmol/L(全血);ZPP>0.96μmol/L(全血);FEP/Hb>4.5μg/gHb。诊断和鉴别诊断一、诊断诊断步骤(3W)1、是否存在贫血2、缺铁性贫血的诊断3、明确缺铁性贫血的病因或原发病诊断和鉴别诊断诊断标准(包括以下三方面):贫血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成年男性Hb<120g/L,成年女性Hb<110g/L,孕妇Hb<100g/L;MCV<80fL,MCH<27pg,MCHC<32%有缺铁的依据:符合贮铁耗尽(ID)或缺铁性红细胞生成(IDE)的诊断.ID符合下列任一条即可诊断:①SF<12μg/L②骨髓铁染色显示骨髓小粒可染铁消失,铁粒幼细胞<15%IDE①符合ID的诊断②SI降低<8.95μmol/L;TS降低<15%;TIBC增高>64.44μmol/L;③FEP/Hb>4.5μg/gHb存在铁缺乏的病因,铁剂治疗有效诊断和鉴别诊断二、鉴别诊断(一)地中海贫血(1)家族史(2)有慢性溶血表现如黄疸、脾大(3)血片中可见靶形红细胞、Hb电泳异常(4)SF、SI、TS及骨髓可染铁不减低且常高(二)慢性病性贫血(1)常伴有慢性炎症、感染或肿瘤等疾病。(2)贮铁(铁蛋白、骨髓小粒含铁血黄素)增多;SI、TS、TIBC减低诊断和鉴别诊断(三)铁粒幼细胞性贫血红细胞铁利用障碍SF↑,骨髓小粒含铁血黄素颗粒增高,SI和TS↑、TIBC不减低骨髓中环状铁粒幼细胞↑>15%(四)转铁蛋白缺乏症系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所致或严重肝病、肿瘤继发先天性者幼儿发病,伴发育不良和多脏器功能受累;获得者有原发病的表现SI、TIBC、SF和骨髓含铁血黄素均明显降低治疗治疗原则:根除病因,补足贮铁一、病因治疗二、补铁治疗1、首选口服铁剂(1)常用制剂:硫酸亚铁、右旋糖酐铁、铁的缓释剂(如福乃得)。(2)副作用:胃肠道反应,宜饭后服。(3)注意事项:进食谷类、乳类和茶等可抑制铁剂的吸收;鱼、肉类、维生素C可加强铁的吸收治疗(4)疗效观察指标①自觉症状好转②血象检查:首先Ret↑→Hb↑(2W后)→Hb恢复正常(2月左右)。(5)疗程:Hb正常后,继续补充铁剂4~6月,待SF正常后停药,以补足贮存铁。治疗2、注射用铁剂(1)适应证:不能耐受口服铁剂或胃肠道正常解剖部位发生改变而影响铁的吸收(2)常用制剂:右旋糖酐铁(3)所需补充铁总量(mg)=[需达到Hb-患者Hb]×0.33×体重(kg),首次剂量50mg,以后每日或隔日给100mg,直至总需量。预防婴幼儿、青少年、妇女的营养保健。辅食添加、纠正偏食、查治寄生虫;肿瘤、慢性病防治单纯性营养不足者,易恢复正常谢谢聆听!
本文标题:缺铁性贫血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33958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