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济宁专版)2019年中考生物 第五单元复习课件
第五单元生命的演化考点一生命的起源1.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1)原始大气的成分:火山喷发所释放出来的大量气体,如水蒸气、氢气、氨气、甲烷、硫化氢、二氧化碳等,逐渐形成了包围着地球的原始大气。与现在大气相比,最主要的区别是原始大气中没有_______。氧气(2)化学进化过程的四个阶段的比较。进化过程具体内容场所标志第一个阶段无机物→________________原始大气_________、核苷酸等的出现第二个阶段有机大分子物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形成第三个阶段___________原始海洋原始界膜的出现第四个阶段_________原始海洋原始的___________和_________的实现有机小分子物质氨基酸原始海洋蛋白质、核酸独立的体系原始生命新陈代谢个体增殖2.生命起源的实验探索。(1)米勒实验。在密闭的实验装置中通入氢气、氨气、甲烷等气体,模拟了___________;在上部的反应瓶中安装电极,通过火花放电,激发各种成分之间发生_______反应。反应瓶下部的_________可使水蒸气冷却形成液体。通过持续实验,烧瓶中无色透明的液体逐渐变成了_______色。经过化学分析发现,这些液体中含有包括多种_________在内的有机小分子物质。米勒实验支持了生命起源过程的从___________物质到___________物质的阶段。原始大气化学冷凝器暗褐氨基酸无机小分子有机小分子注意:A处反应瓶内气体模拟的是原始地球的大气成分,火花放电模拟的是紫外线、闪电现象。B处烧瓶内的沸水模拟了高温条件下的原始海洋。冷凝器模拟的是有机小分子物质随降雨汇入原始海洋的过程。(2)①1965年,我国科学工作者在世界上首次用人工方法合成了具有生物活性的_____________;1981年,我国科学工作者又人工合成了组成生命的另一种重要物质_______。②结晶牛胰岛素和核酸的合成支持了生命起源过程的____________物质到___________物质的阶段。结晶牛胰岛素核酸有机小分子有机大分子生命的起源Ⅰ.原始大气中无机物合成有机物的能量来自紫外线、闪电、高温等外界条件。Ⅱ.生命起源的过程中最具有决定意义、最关键的阶段是由独立的体系演变成原始生命。Ⅲ.现代地球环境下不会诞生原始生命的原因是现代地球环境下已不具备原始地球的条件。链接真题模拟实训真题精选T2,模拟预测T2考点二生物的进化1.生物进化的证据。(1)化石证据。_______是保存在地层中的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最直接证据。各类生物化石在地层中按照一定顺序出现的事实证明,现代的各种各样的生物是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逐渐_______来的。化石进化(2)解剖学证据。不同生物的某些器官在_______和_______上有很大不同,但在_______结构上具有_______性,即属于同源器官。同源器官反映出生物之间存在着一定的_______关系,凡是具有同源器官的生物都是由共同的_________进化而来的。外形功能解剖相似亲缘原始祖先(3)分子生物学证据。研究发现,亲缘关系越近的生物,其蛋白质或核酸分子的相似性越_____;亲缘关系越远的生物,其蛋白质或核酸分子的差别就越_____。多大2.生物进化的历程。(1)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从_______到_______,从_______到_______,从_______到_______。简单复杂水生陆生低等高等(2)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①植物进化的历程。地球上最早出现的植物是海洋中原始的___________;它们经过漫长的年代,逐渐进化成为适应陆地生活的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一部分_____________进化成为原始的种子植物。单细胞藻类原始苔藓植物原始蕨类植物原始蕨类植物②动物进化的历程。地球上最早出现的动物是生活在海洋中的_______________;它们经过漫长的年代,逐渐进化成为原始的_______动物,包括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等;后来出现了古代的_______动物——鱼类,并逐渐进化成为原始的_________、_______,某些_________又进化成为原始的鸟类和哺乳类。原始单细胞动物无脊椎脊椎两栖类爬行类爬行类③脊椎动物心脏结构示意图比较。脊椎动物心脏结构示意图注意:鸟类和哺乳类的血液输送氧气的能力最强。3.生物进化的原因。(1)自然选择学说。①英国博物学家_________是生物进化论的奠基者。②绝大多数生物都有_________的倾向,在自然界中,任何生物要生存下去,都要为争夺有限的生存条件而进行_____。在生存斗争中,具有_______变异的个体容易生存下来并繁殖后代,同时将有利变异_______给下一代,而具有_______变异的个体则容易被淘汰。达尔文过度繁殖斗争有利遗传不利③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作__________。在生物的_________和_________的共同作用下,经过一代一代的_________,生物的有利变异被_________,久而久之,就产生了与环境相适应的生物新类型。自然选择遗传变异环境因素自然选择定向积累自然选择过程图Ⅰ.动物的保护色只是动物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一个方面,还有其他的方面,如警戒色、拟态等也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因此,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也具有多样性。Ⅱ.在自然选择过程中,遗传和变异是基础,过度繁殖是前提,生存斗争是手段,适者生存是结果。(2)人工选择。在生产和生活实践中,人们根据自己的_______和爱好,不断_______和_______生物新品种的过程。需求选择培育Ⅰ.化石能说明生物不断进化的原因是各类生物化石在地层中按照一定的顺序出现,而不是因为化石是埋藏在地层中的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Ⅱ.生物是不断进化的,并不意味着当今地球上不存在低等的生物。Ⅲ.原始苔藓植物和原始蕨类植物都是由原始的藻类植物进化来的。原始鸟类和原始哺乳类都是由原始的爬行类进化来的。Ⅳ.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是定向的。考点三人类的起源和进化1.人类的起源。(1)人类起源于古猿。人类和现代的类人猿有着共同的祖先,人类是由已经灭绝的某些_______进化而来的,人类起源于_______最直接的证据是_______。古猿古猿化石(2)古猿到人的演化。灭绝了类人猿人类人类学家将能否_________作为人猿分界的一个重要标准。直立行走2.人类的进化。(1)人类进化的历程。南方古猿(能使用天然工具)→_______(能制造简单工具,主要是石器)→_______(会用火,是人类进化最关键的一个阶段)→_______(会人工取火,会制造精细的石器和骨器)。能人直立人智人(2)现代人种的分化。根据不同国家或地区的人在肤色、眼色、头发特点、面部特征等方面的差异将现代人类分为四个种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蒙古利亚人高加索人尼格罗人澳大利亚人Ⅰ.南方古猿虽然在名称上有“古猿”二字,但他们是最早阶段的原始人类,因为他们已经能直立行走。Ⅱ.从古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发生了许多变化:脑容量、直立行走、制造和使用工具、火的使用、语言的产生等。Ⅲ.制造工具和学会用火是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重要特点。考点一生命的起源和生物的进化命题角度❶生命的起源例1(2018·德州)如图是米勒模拟原始大气合成有机物的实验装置示意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火花放电模拟闪电B.装置中的四种气体模拟了原始大气C.烧瓶中的沸水模拟了高温条件下的原始海洋D.该实验证明了原始海洋中的有机物可能会演变成原始生命√生命起源的过程1.物质基础:原始大气成分(无氧气)。2.条件:高温、紫外线、雷电。3.过程:4.场所:原始海洋。5.结论: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物质。命题角度❷生物进化的历程例2(2018·娄底)下列关于生物进化总趋势的叙述,全部正确的组合是()①从单细胞到多细胞②从体型小到体型大③从简单到复杂④从低等到高等⑤从陆生到水生A.①③④B.①③⑤C.②③⑤D.①②③A1.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中最直接的证据。越早形成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简单、低等,水生生物越多;越晚近形成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复杂、高等,陆生生物越多。另外最早形成的地层中没有发现生物化石,说明生命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2.生物进化的大致历程。(1)植物进化的大致历程。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种子植物(2)动物进化的大致历程。无脊椎动物:单细胞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软体动物→环节动物→节肢动物。脊椎动物:鱼类→两栖类→爬行类→3.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命题角度❸通过案例考查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例3(2018·日照)由于人类对抗生素的滥用,致使一些致病细菌具有广泛的耐药性,甚至出现了无药可治的“超级细菌”。根据达尔文的进化论分析,耐药细菌产生的主要原因是()A.抗生素使具有耐药变异的细菌生存下来B.耐药细菌的繁殖能力比不耐药细菌的强C.细菌为了适应环境,产生了耐药性变异D.抗生素的广泛使用诱导产生了耐药细菌√自然选择学说的内容及其联系Ⅰ.自然选择学说的内容: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1)过度繁殖:各种生物普遍具有过度繁殖的能力,为自然选择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材料。(2)生存斗争:生物生存所需要的食物和空间是有限的,为了生存,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之间要进行激烈的生存斗争。(3)遗传变异:遗传能使生物保持物种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变异使物种向前发展进化。(4)适者生存:具有某些对生物生存有利的变异个体适应环境生存下来。Ⅱ.自然选择学说的联系:(1)过度繁殖是自然选择的前提,生存斗争是自然选择的动力和手段。遗传变异是自然选择的内因和基础,环境的变化是自然选择的外因,适者生存是自然选择的结果。(2)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是定向的,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链接真题模拟实训真题精选T7,模拟预测T6考点二人类的起源和进化命题角度❶人猿分界的标准例4(2017·济南)人类起源于古猿,人猿分界的一个重要标准是()A.学会用火B.直立行走C.在地面生活D.使用天然工具B1.直立行走是进化发展的基础,直立行走使前肢得到解放,可以从事灵巧的活动,是使用工具、制造工具的基础。2.在人类的进化过程中,从使用天然火到人工取火对于人类的进化起到了重要作用。命题角度❷人类进化的历程例5(2017·益阳)下列关于人类起源和发展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森林大量消失与部分森林古猿向直立行走方向发展没有直接的关系B.古人类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问题的直接证据C.古人类用火把食物烤熟,改善了身体的营养,促进了脑的发育D.从化石可看出,少女露西可能采用直立行走的运动方式A1.人类不同进化阶段的比较。制造工具和学会用火是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重要特点。直立人是人类进化最关键的阶段。2.现在的地球上不同地域不同肤色的人,是“人”这个物种中的不同“品种”,即属于同一物种,可以通婚。
本文标题:(济宁专版)2019年中考生物 第五单元复习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34180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