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财金战略_summary
China'sCleanRevolutioniv执行摘要|2011年11月Briefingnote|November2011中国的清洁革命ⅣFinanCingChina’slowCaRbongRowth财金战略我们感谢以下机构为本报告提供的支持:本报告由气候组织北京办公室和香港办公室共同完成:项目主管吴昌华大中华区总裁行政主管王微中国运营总监作者刘颖高级研究经理任姗分析员卢伦燕战略合作总监罗嘉琳高级项目发展经理AllisonHannon金融项目高级经理JimWalker共同创始人马启智珠江三角洲区域总监设计陈谷洋全球设计师封面图片中国上海市老城隍庙一景中国的清洁革命IV:财金战略......................................................................................1执行摘要FinancingChina'sClimatePlans.............................................................................................7BriefingnotefortheHongKongBusinessSummitonClimateLeadership2011目录:汇丰银行汇丰与气候伙伴同行计划洛克菲勒兄弟基金会1执行摘要在世界经济向更加低碳、绿色的增长方式转型的过程中,中国正在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十二五”期间,中国政府提出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结构调整,制定了明确的节能减排和产业发展目标。财金战略是保障目标实现的关键环节之一,本报告将针对中国低碳增长财金战略的现状和关键问题展开研究。财金战略是中国低碳增长的重要支撑中国的低碳增长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已有的研究表明,低碳增长对于中国的能源部门和终端用能部门意味着大量新增的额外投资。本报告邀请了20位来自低碳和投融资领域的专家参与了问卷调查,所有受访专家都认同,“十二五”期间中国节能减排和发展可再生能源方面的年均投资需求至少在5000~10000亿元以上;大部分受访专家认为“十三五”期间的年均投资需求将更高(图1)。有超过50%的报告受访专家认为,从已有的投资规模和增长趋势来看,中国在2015年前低碳增长的资金需求能够得到满足;但是也有专家认为投资需求尚不能得到满足,尤其是考虑到部分特定的领域所面临的融资问题(图2)。以低碳产业发展和能效改造领域的差别为例:在国家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背景下,低碳产业意味着商业机遇,大部分报告受访专家都认为低碳产业到2015年的投资缺口并不严重;但由于工业、建筑、交通和居民生活领域节能改造的投资中有一部分不会产生经济回报或成本回收期较长,这部分资金需求的满足需要政府更多的引导和支持(图3)。图1对节能减排和发展可再生能源年均投资需求的预期(单位:万亿元)图2对低碳增长总投资需求被满足情况的预期中国若要实现政策目标,在节能减排和发展可再生能源方面年均需要多少投资?从目前的投资情况看,实现政策目标的总投资需求是否能够得到满足?占报告受访专家百分比2011~2015年100%80%60%40%20%0%2016~2020年>21.5~21~1.50.5~1很难判断>21.5~21~1.50.5~1很难判断占报告受访专家百分比100%80%60%40%20%0%2011~2015年2016~2020年是否很难判断是否很难判断图3对2015年不同领域/产业投资需求被满足情况的预期从目前的投资情况看,2015年各领域/产业实现政策目标的投资需求是否能够得到满足?传统领域节能减排占报告受访专家百分比100%80%60%40%20%0%工业建筑交通居民生活节能环保新能源电动汽车低碳产业发展否是很难判断执行摘要执行摘要2中国整个社会的投资潜力是很大的,满足低碳增长资金需求的关键在于政府如何有效地引导社会投资流向低碳领域。而从低碳领域目前的投资现状与增长速度来看,与大幅增加投资总量相比,更急迫的任务是如何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引导资金投向中国低碳增长中的“短板”领域。中国低碳增长的财金战略已经取得显著成就,但仍有进一步优化的空间低碳增长的财金战略,其基本思路是在增加财政投入的同时,撬动民间资本成为低碳领域投资的主导力量。目前,中国政府已经越来越多地将财税、金融和市场机制等要素融入到低碳增长的进程中,在区域层面也已经展开了积极的探索。在财税政策方面,推动节能降耗和支持低碳产业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有效地支撑了节能减排和产业发展目标的实现(图4)。中国支持节能减排和新能源产业发展的财政投入正在迅速地增长,“十一五”期间中央财政共投入了超过2200亿元资金(图5),有效地带动了社会资本的投入,但财政投入的绩效评价亟待加强。中国的税制已经开始向更加绿化的方向发展,但离绿色税制还有差距,资源性产品税制改革较为滞后,环境税和碳税也尚未出台。图4推动节能降耗和支持低碳产业发展的财税政策图52007~2011年中央财政在节能减排和可再生能源领域的资金投入注:2007~2010年为决算数据;2011年为预算数据资金投入d亿元e1200900600300020072008200920102011年2354236449581067支持循环经济发展的财税政策;企业节能节水税收优惠;国家研发投入;扶持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财政投入等支持低碳增长的财税政策与其他目标相交叉的财税政策推动节能降耗发展低碳产业●工业节能与淘汰落后产能●建筑节能改造●交通节能●低碳消费品●能源价格与税收●节能环保产业●新能源产业●电动汽车产业●其他与低碳相关的产业3执行摘要注:数据来自中国银行业协会2009和2010年度中国银行业社会责任报告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年1086420节能环保项目贷款余额d千亿e0.91.32.03.43.78.610.1市场化机制也将在中国低碳增长的过程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国正在积极地探索建立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十二五”规划已明确提出要逐步建立碳市场,目前“两省四市”(包括湖北省、广东省、北京市、重庆市、上海市和天津市)正在探索建立碳交易试点,研究机构和交易所的研究也在紧锣密鼓地展开。此外,政府也在积极地探索气候变化领域的公私合作。在区域层面,很多城市已经提出要以发展低碳产业为抓手,推动区域的产业结构调整,这需要充分利用金融机构资金和撬动民间资本。目前已有的一些实践包括为产业园提供投融资激励政策、建设一些具备特定功能(如支持中小企业和科技型企业)的融资平台、以及充分利用国际合作资金等。中国的低碳产业正值萌芽阶段,接收国际经验以及与国际市场接轨对扶助有关产业的发展尤其重要。香港特别行政区(以下简称香港)是中国在金融和社会方面最为开放的地区之一,作为资本流动的渠道、国际公司进入中国的门户、中国企业寻求国际市场和投资者的平台、以及服务和经验的提供方,香港对中国的低碳增长有着战略性的意义。未来,香港可以进一步发挥优势,通过鼓励和引导气候友好的投资、发展碳交易和知识产权产业、加快清洁技术创新等途径,进一步增强自身在低碳增长过程中的竞争力,与国内低碳产业发展相辅相成。在金融方面,政府对绿色信贷政策加以强调,以促进节能减排、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以及振兴重点产业。绿色信贷政策促进了银行贷款流出“两高一剩”行业、流入节能环保和低碳经济领域,2010年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节能环保项目贷款余额达到2006年的5倍(图6),部分银行也在积极通过金融产品的创新来探索低碳增长过程中的商机。与此同时,政府也在致力于拓宽融资渠道,发挥多层次资本市场的融资功能,企业债券、风险投资(包括创业投资和私募股权投资)、以及企业上市等融资渠道都得到了发展。国际开发性金融机构也在低碳增长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除了提供信贷资金外,还探索了促进低碳投资的创新性金融机制,推动了政府、产业和金融行业的能力建设。但是,目前支持低碳增长相关的金融政策多为“指导意见”,技术性政策、配套的评价标准、以及监督和制约体制都较为缺乏,需要配套更多可操作性强的措施和激励/约束的机制。从已有的实践来看,商业银行目前的绿色信贷业务主要是出于政策要求、社会责任等方面的考虑,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强。风险投资市场仍处于发展的初期,在资金规模和监管方面仍显不足,且风险投资企业扶持初创期、种子期项目的比例不高,对创新型中小企业的支持有限。图6银行业金融机构节能环保项目贷款余额变化(2004~2010年)执行摘要4财金战略需要与低碳解决方案的发展阶段相配合推动节能降耗和发展低碳产业都是实现低碳增长的重要途径。对于处在不同发展阶段的低碳解决方案来说,制约其发展和应用的瓶颈各有差异,解决资金问题的着力点也有所不同。报告以五个不同发展阶段的低碳解决方案为例,分析财金战略如何与低碳解决方案的发展阶段相配合。能效项目融资:企业在面临节能改造时通常会优先考虑利用银行贷款,但由于借款公司资质不够、难以提供足额抵押等问题,银行往往不敢于为节能项目提供贷款。国际金融公司的中国节能减排融资项目(CHUEE)是专门为能效项目融资设计的损失分担和技术援助项目,为引导商业银行的资金进入节能减排市场做出了有益尝试。但项目也存在着未能以支持中小企业为主、更关注于最成熟的技术、以及在实际操作中略显缺乏激励性等局限。为了支持能效贷款的发展,未来政府一方面应当尽快完善绿色贷款的政策和标准,另一方面应当探索其他风险分担范围更大、成本更低的分担方式或机制。半导体(LED)道路照明:目前在没有国家补贴的情况下,地方政府已经积极地开展了LED道路照明的应用示范,这说明LED道路照明技术已经处于接近商业化应用的阶段。但鉴于目前产品质量尚未得到充分验证、成本回收期较长的现状,城市政府应当在不伤害LED企业正常运营的前提下,根据自身的特点和应用目的来安排投融资方式,以实现城市政府和LED企业的双赢。合同能源管理是LED道路照明实现商业化推广的重要融资模式之一,目前很多城市道路照明的安装与维护是由路灯所和工程公司负责的,未来需要考虑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市政照明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可再生能源:近年来,中国的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迅速,国家出台的一系列财政、税收、价格政策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关键是通过合理的、不断完善的上网电价政策来营造稳定的市场,中国目前已经出台的风力发电、光伏发电和农林生物质发电固定电价政策,将有力地推动可再生能源产业的发展。未来,电价政策需要随着产业发展不断地细化和调整,扶持资金的来源(目前主要是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有待进一步拓宽,同时也需要建立并网和消纳的激励机制。对于正处于示范期的光伏发电技术来说,金太阳示范工程通过财政补贴有效地撬动了国内光伏需求市场,未来应当形成连续稳定的政策体系,出台更加具有针对性的补贴政策(例如考虑不同的光照资源条件),并进一步完善管理体制以保障政策执行效果。电动汽车:对于中国的汽车产业来说,电动汽车是一个新的机遇,而自主创新则是产业在未来获得核心竞争力、占领技术制高点的重要途径。目前,电动汽车正处于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初期的阶段,虽然政府和企业都提出了雄心勃勃的发展目标,但仍有诸多技术和产业化瓶颈亟待突破,这需要企业和科研机构的创新和投入。一方面,企业应当将技术创新投资作为长期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并积极获取创新资源;另一方面,政府应当继续增加对创新的财税和金融支持力度,并帮助拓宽企业(尤其是创新型中小企业)研发的融资渠道。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作为一种潜在的战略减排技术,CCUS目前在技术和经济上仍存在不确定性。现阶段中国对CCUS主要采用技术跟踪和储备的策略,技术研发和示范的资金主要来自国家科研经费、企业自筹经费以及国际合作项目。未来,中国一方面应当积极地争取来自国际社会的资金支持,另一方面也应当继续对基础研究和大型企业开展示范项目给予支持和补贴。为了在CCUS实现商业化之后能够推动其大规模应用,发展CCUS的部门也需要未雨绸缪,积极加强
本文标题:财金战略_summary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3429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