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心脏病第一部分:心脏病的现状今日话题:中国面临心脏病大流行危险?日前,权威医学杂志《美国心脏病学会》刊登了一篇关于中国人心血管健康的研究报告,称四分之三的人心血管健康状况不佳,这并非国人的心血管健康状况首次被警示。不过到底现状有多严峻?中国真的面临心脏病大流行危险吗?一、中国面临的心血管疾病负担确实非常可怕1、在中国近四分之三的人存在心血管问题,只有2‰达到完全健康标准《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上的这份研究报告全名为《中国成人的心血管健康状况》(StatusofCardiovascularHealthinChineseAdults),基于9.6万多名年满20周岁的中国普通民众心血管健康数据。该研究采用的是美国心脏病学会标准,将心血管的健康分为行为健康和身体健康,行为健康包括不吸烟、体重指数正常、体育锻炼达标及饮食健康,身体健康的指标则有不吸烟、血脂正常、血压正常和血糖正常。(吸烟出现了两次)。最终数据显示,在中国,身体健康四个指标都占全的人占13.5%,四项行为健康占全的人仅为7‰,而上述七项健康指标全部满足的人更为跌至2‰。研究者还将七项健康指标均分为理想、中等和低等三个等级,其中心血管健康状态较差者达到了3/4,中等心血管健康者占不到1/4,至于理想的则更可忽略不计了。2、国人的心血管健康状况并非首次被警示,很多研究也说明了形势严峻当然,此次并非中国居民心血管健康状况首次被敲警钟。去年年底,世界医学权威杂志《柳叶刀》发布了《全球疾病负担报告2013》,该研究评估了1990年~2013年间188个国家的死亡情况,由华盛顿大学健康指标和评估研究所(IHME)领导的国际研究人员联盟指导进行。报告显示,在中国,最致命的三种疾病是脑卒中、冠心病以及慢性阻塞性肺病,这三种疾病造成的死亡人数占2013年全部死亡人数的46%。而以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心血管病是心脏和血管疾患引起的,包括冠心病、脑卒中、高血压、心衰等。换言之,中国最致命三大健康杀手,心血管疾病占去两个。1990-2013年中国人群死因前十位而中国的统计数据同样令人担忧。据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发布的《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2》数据显示,中国心血管病现患人数已高达2.9亿,即每10个成年人中就有2人患心血管病,每年约350万人死于心血管病,相当于每10秒就有1人死于心血管病。而另一个由国家心血管病中心联合阜外心血管病医院组织实施的临床研究显示,在中国,心血管病患者的住院人数在2001年至2010年的十年间增加了四倍多。2001年因心脏病住院的平均每十万人中有3.7人,到2010年就飙升至15.8人。二、全世界都有“心不好”,但中国心血管病还有两个特色心血管疾病一直是威胁全世界人民健康的重要疾患。2011年世界卫生组织发布首份《全球非传染性疾病现状报告》,数据显示全球每年约有1730万人死于心血管疾病,占全球死亡总数的30.35%。到2014年第二份报告发布,死亡人数依然高至1750万,占全球死亡总数31.25%。1、在发达国家和地区心血管病风险明显下降时,中国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却不降反升由于肥胖是心血管疾病最重要的危险因子之一,因此,心血管病一度被认为是发达国家的多发疾病,被戏称为“富贵病”。现在,情况早已发生了变化。根据《全球疾病负担报告2013》,1990年~2013年间,在高收入地区,心血管病病死率是下降了22%。美国心脏协会(AHA)统计数据也显示,自1995年后心血管病死率明显下降。而中国的情况却恰恰相反,如前文所述,在中国,脑卒中和缺血性心脏病(冠心病)分列死因的第一、二位,其中缺血性心脏病的排名还是由1990年的第七位攀升至2013年的第二位。而《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3》则直接显示,中国心血管患病率处于持续上升阶段,虽然从2009年起,心血管病死亡率的上升趋势趋缓,但仍呈上升趋势。1990~2012年中国城乡居民心血管死亡率变化1993~2008中国城乡心血管病患病率变化2、相比欧美心血管病患者多为70岁以上者,中国人罹患心脏病者要年轻得多心脏衰老是不可避免的自然规律,随着年龄的增长,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大是自然的。因此,在很多现代人眼里,心血管问题似乎是老年人的专利,只有到老了的时候,才用为自己的血管健康操心。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心血管病发病高峰确实呈老龄化态势,发病风险最高的为60岁以上的老人。而在中国,一项由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联合卫生部心血管病防治研究中心等进行的、耗时十年涉及北京等17个省市的研究表明,中国处于职业颠峰期,即40岁到64岁的人群受到心血管病影响的比例比发达国家更大。在过去15年里,中国35岁至44岁年龄组患冠心病的人数增长了150%。以北京为例,根据《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3》,2007年~2009年,北京市25岁以上居民急性冠心病发病率上升28.1%,其中年轻人群的发病率上升较快,男性35~44岁增幅最大,达到30.3%三、与心血管健康有关的公共政策,政府和公众都需要认真对待1、导致心血管健康状况受到威胁的因素,已经有很多医疗研究指出来美国心脏病学会衡量心血管健康的四项行为健康指标——不吸烟、体重指数正常、体育锻炼达标及饮食健康,所对应的也正是罹患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使用烟草、缺乏身体活动和不健康的饮食等。根据《全球非传染性疾病现状报告》,这些行为危险因素引发大约80%的冠心病和脑血管疾病。当然,中国心血管疾病还有一些潜在的决定因素,它们体现出推动社会、经济和文化变革的主要力量——全球化、城市化和人口老龄化。心血管疾病的其它决定因素包括压力、遗传因素以及生活环境等。在国家心血管病中心的副主任蒋立新教授看来,生活方式的改变是引起中国人心血管健康问题泛滥的主要原因之一。中国人越来越富足,同时也开始消费更多高胆固醇和高盐高油的食物。来自工作、生活环境的压力是导致心脏疾患的另一个主要因素。2、如果不进行有效干预,在不久的将来,心血管疾病将在中国成为一种流行病在“中国成人的心血管健康状况”的7个健康指标中,大多数中国人能达到3~5个指标,这说明中国人群的心血管健康状态仍可以通过有效干预策略得以改善。从公众层面,政府应该普及心血管疾病预防知识。对于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中国拥有非常先进的技术,却缺乏对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宣传。这导致国人对心血管疾病的知识严重不足。《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2》显示目前中国血脂异常人数至占人口总数的18.6%,知晓率和检测率分别为3.2%、6.4%;而美国血脂异常人数占人口总数的13.8%,其血脂异常知晓率、检测率分别高达50.4%和48.1%。当然,政府更需要制定相关政策,如鼓励戒烟、推广健康饮食和提倡运动等。世界卫生组织已经拟定低成本的干预措施来帮助发展中国家预防和控制心血管疾病,例如:针对不健康食物的税收和实施控制酒精、烟草政策。降低曝露在污染的环境中也能促进心血管的健康功能。结语正如世卫总干事陈冯富珍所说,像中国这样冉冉上升的经济体,如果不马上采取行动来减少以心血管疾病为代表的非传染性疾病负担,那么将面临着一种现篇二:如何早期发现心脏病如何早期发现心脏病1.出现什么症状可能与心脏病有关?俗话讲,无病早防,防患于未然;有病早治,亡羊补牢未为晚。心脏的防病与治疗关键是“早”。那么如何在早期发现心脏病呢?心脏深藏在胸腔深部,人们看不见摸不着,当它有病时,总会及时发出呼救信号,继而表现为各种先兆症状。人们只要注意观察和体会各种异常表现,就能早期发现。结合有关检查,就能够正确无误地对心脏病做出判断。各个年龄组的人,尤其是青壮年,在患感冒或腹泻后,出现明显的全身乏力,行走时心慌气促,平静时脉搏每分钟超过100次或低于60次,或快慢不均匀,这些症状如果持续数天不缓解,有可能是发生了病毒性心肌炎。做了一些轻微活动时,或者处于安静状态时,出现呼吸短促现象,但不伴咳嗽、咳痰。入睡后,经常突然因胸闷、气急惊醒,接着频繁咳嗽,气急加剧,甚至咳出红色泡沫样痰,大多可能是心功能不全的表现。中老年人,在剧烈运动、过量饮酒、情绪激动后突然出现心前区发闷、压榨样疼痛等症状,多为患上了冠心病。如果反复发作、持续时间长,经用硝酸甘油、速效救心丸后疼痛超过30分钟不能够缓解,则有可能得了心肌梗死。患有慢性支气管炎、高血压、贫血等慢性病的人,一旦出现下肢水肿并逐步上行,伴有心慌、气促、行动困难,很可能已经累及心脏发生了慢性心功能不全。如果脸色灰白而发紫、表情淡漠,这有可能是心脏病晚期的病危面容。如果脸色呈暗红色,这有可能是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的特征。如果呈苍白色,则有可能是二尖瓣关闭不全的征象。皮肤粘膜和肢端呈青紫色,说明心脏缺氧,血液中的还原血红蛋白增多。心脏病人在早期都有不同程度的耳鸣表现,这是因为内耳的微细血管动力异常,病症尚未引起全身反应时,内耳就得到了先兆信号。头颈部如果出现由锁骨上延伸到耳垂方向凸起一条青筋,如小指粗,很可能是右心功能不全的表现。天气明明很好,左肩、左手臂内侧却有阵阵酸痛,这也有可能是冠心病的表现。手指或脚趾末端明显粗大,并且甲面凸起如鼓槌状,常见于慢性肺原性心脏病或先天性青紫型心脏病患者。中老年人下肢水肿,往往是心脏功能不全导致静脉血回流受阻的表现。此外,小儿如果时常心悸、气喘,只有蹲位才得以缓解,这是紫绀性心脏病的特有表现。经常出现心慌、自觉心脏有“漏跳感”,或者感觉“心跳力度不均匀”,可能是得了“早搏”或者“房颤”。此时自查脉搏,有时可以摸到“漏跳”。如果在没有任何原因的情况下,突然间心脏“砰砰直跳”,感觉“心脏想要从嗓子眼蹦出来似的”,而过了几分钟或者1~2个小时,这种情况又瞬间好转了。这种情况极有可能是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上述种种异常表现,常常是心脏向人们发出的“呼救信号”,生活中要加以注意,发生时要及时去医院检查和治疗。在现实生活中,有一些年轻人对出现胸闷、心慌等症状也不是很重视,往往认为没什么关系,忍一忍就过去了。正是这些想法延误了最佳治疗时间。有一位40岁左右的高校领导,平时自觉心脏不适,却不加重视,结果猝死了,英年早逝,非常可惜。如果他及时就诊、及时治疗,结果可能就会大不相同。所以说,只要积极治疗,心脏病的治愈和缓解还是很乐观的。2.自己摸脉搏能发现心脏病吗?你主动摸过、数过自己的脉搏吗?估计80%的人都没有。然而自查脉搏却是自我保健的重要方法呢!脉搏是动脉血管随心跳产生的搏动,全身只要有动脉的地方就有脉搏。心脏每“跳”一下,全身的脉搏就随之搏动一次,因此脉搏是反映心脏搏动情况的晴雨表。脉搏快就说明心跳快,反之脉搏慢就提示心跳慢。首先我们要知道自己平时的脉搏是多少,这一点很重要。检查脉搏的方法很简单,把自己的食指和中指放在另一只手的手腕上方,在靠近隆起的桡骨头下方的凹陷处就能触摸到桡动脉;或把中指放在耳屏与面部接壤的凹陷处就能触摸到颞浅动脉、把手指放在脚背中部就可摸到足背动脉在搏动。然后边数脉搏边看表,一般数30秒钟再乘以2就是每分钟的脉搏数了。正常人在静息状态下的心跳在每分钟是60~80次左右,成年人在休息时的脉搏如果超过80次/分,那说明心率偏快,如果超过100次/分,那就是心动过速了,这时人就会感到心慌难受,就需要找医生了。其实我们最理想的心率是每分钟60次左右,这是所谓的“长寿心率”。如果成年人平时静息状态下的心率总是在每分钟80次以上,那你就需要在医生的帮助下做一些调整了,比如吃一点药等等,肯定对你有好处。特别是心率快的高龄人群和心脏病患者,那就更需要做调整了。因为快速的心率会带来很多麻烦,如增加心脏负担和耗氧量,甚至可以增加心脏骤停和猝死的发生率,故必须把心率降下来。冠心病患者的最佳心率为60~70次/分。降低心率的最常用并且最好的药物是β阻滞剂,其中最有代表性的药物是美托洛尔(倍他乐克),该药是世界公认的对心源性猝死有预防作用的药物,但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脉搏太慢了也不好。导致脉搏缓慢(每分钟低于60次)的原因可能有两种,其一见于“久经沙场”的体力工作者,如长期大运动量的运动员等等,其二就是疾病了。不管什么原因,只要脉搏低于每分钟55次,多数情况下都提示自己的心脏起搏功能存在障碍,
本文标题:心脏病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34350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