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资本运营,集团做大做强的战略选择
当今世界经济格局已进入以大公司、大集团为中心的时代。我国“十一五”规划已经明确以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作为今后企业改革与发展的重点,中国企业正面临以增强核心竞争力为基础的战略转型期。诺贝尔经济奖获得者、美国经济学家史蒂格勒曾说过:纵观世界上著名的大企业、大公司,没有一家不是在某个时候以某种方式通过资本运营发展起来的,也没有哪一家是单纯依靠企业自身利润的积累发展起来的。随着国内市场的进一步成熟以及竞争的进一步加剧,传统的企业增长方式已无法跟上发展的步伐。只有把企业的各种要素,包括产品、技术、设备、厂房、商标、战略、服务、文化、管理团队等等,以资本的形式,进行流动、整合和重构,进一步优化配置,形成合力,才能实现新的突破。一些在改革开放中发展壮大的企业集团,为应对开放的世界市场经济的挑战,提升国际竞争力,把公司做大做强,借鉴一些发达国家跨国公司的发展经验,采取了与众不同的资本运营模式,增强核心竞争力,以谋求拥有独特的战略地位。什么是真正意义上的资本运营?资本运营的“魔力”何在?如何选择适合企业本身的行之有效的资本运营方式?这都是值得所有追求财富的人们关注的问题。本文就这一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并提出亨达集团资本运营的战略选择框架。一、资本运营的含义一般意义上的资本运营,是指通过以货币化的资产为主要对象的购买、出售、转让、兼并、托管等活动,实现资源重新配置,从而达到企业利益的最大化包括实现利润最大化、扩大市场占有率、降低风险等。它是市场经济的产物,是企业继生产经营、商品经营之后,以拥有的资本为对象,通过资本更大范围的流动来实现内外部资源的优化配置,提升企业竞争力的经营活动,是企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层次,企业通过运用资本杠杆,可以在最短的时间,以最小的成本,实现快速扩张。资本运营相对于生产经营来说,可以说是一种全新的理念:一方面,资本运营是以资本导向为中心的企业运作机制,它要求企业在经济活动中始终以资本保值增值为核心,注重资本的投入产出效率,保证资本形态变换的连续性和继起性,以实现资本最大限度的增值。资本运营是一种开放式经营,要求最大限度地支配和使用资本,以较少的资本调动支配更多的社会资本,因此企业家不仅要关注企业内部的资源,通过企业内部资源的优化组合来达到价值增值的目的,还要做到利用一切融资手段、信用手段扩大利用资本的份额,通过兼并、收购、参股、控股等途径,实现资本的扩张,使企业内部资源与外部资源结合起来进行优化配置,以获得更大的价值增值。这种开放式经营,使企业家面对的经营空间更为广阔,它要求打破地域概念、行业概念、部门概念和产品概念,将企业不仅看做是某一行业、部门中的企业,不仅是某一地域中的企业,也不仅是生产某一类产品的企业,它是价值增值的载体,企业面对的是所有的行业,所有的产品,面对的市场是整个世界市场,只要资本可以产生最大的增值即可。另一方面,资本运营非常注重资本的流动性,企业资本只有流动才能增值,资产闲置是资本最大的流失。这首先要求通过兼并、收购、租赁等形式的产权重组,盘活沉淀、利用率低下的资本存量,使资本不断流动到报酬率高的产业和产品上,通过流动获得增值的契机。其次,要求缩短资本的流通过程,以实业资本为例由货币资本到生产资本、由生产资本到商品资本、再由商品资本到货币资本的形态变化过程,其实质是资本增值的准备、进行和实现过程。因此,要求加速资本的流通过程,避免资金、产品、半成品的积压。再者,资本运营通过资本组合回避经营风险,由于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为了保障投入资本的安全,要进行资本组合,避免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不仅依靠产品组合,而且靠多个产业或多元化经营来支撑企业,以降低或分散资本运营的风险性,同时资本运营是一种结构优化式经营,它通过结构优化,对资源进行合理配置。结构优化包括对企业内部资源结构如产品结构、组织结构、技术结构、人才结构等的优化;实业资本、金融资本和产权资本等资本形态结构的优化;存量资本和增量资本结构的优化;资本运营过程的优化等等。综合上述,资本运营最重视的是资本的支配和使用,它将资本运用看得比资本占有更为重要,因为利润来源于使用资产而非拥有资产。因此,它注重通过合资、兼并、控股、租赁等形式来获得对更大资本的支配权,即把蛋糕做大,注重通过战略联盟等形式与其他企业合作开拓市场,获取技术,降低风险,从而增强竞争实力,获得更大的资本增值,同时我们也必须注意到资本运营并不意味着捡到篮子里的都是菜,只有在收购、融资、联合之前将彼此的发展目标、经营思路、文化氛围、管理规则多加权衡,才能有效地树立起新的权威,而不是二虎相争,必有一伤的结局。资本运营是以资本最大限度增值为目的,对资本及其运动所进行的运筹和经营活动。目前,除了资本运营这一科学用语以外,还有资本经营、资产经营等不同的表述。(一)资本运营与资本经营资本运营与资本经营这两个名词只一字之差。“运营”和“经营”都有筹划、管理和谋求之意,故二者含义是基本一致的,本文选用了资本运营这一概念,因为笔者认为:1.资本运营包含了运筹、谋求和治理等含义,强调对资本的筹措和运用必须要有事先的运筹、规划和科学决策,又强调对资本要灵活使用,巧妙运用。2.经营偏重于微观的以营管理,人们常说搞好企业经营管理,而运营是以微观的经营为基础,还重视宏观的筹划与管理。(二)资本运营与资产经营本文题目选用资本运营,而不是资产经营,是因为我们认为:1.对于资本不仅要从其形态来看,而且还要从某来源来看,从广义来看,企业的资本不仅包括自有资本(所有者权益),而且包括借人资本(负债)。资本来源总计与资本形态(资产)总计是相等的。在企业经营过程中,资本来源和资本形态(资产)发生变动不会影响上述总的平衡关系。基于上述认识,我们认为资本运营既要从资本形态来看,包括资产的合理配置、重组和有效使用,又要从资本来源来看,包括资本(自有资本和借入资本)的筹措和资本结构的调整等,在这方面需要考虑和解决的很多,因此,全面的资本运营,不能只从资本形态(资产)方面进行工作,还必须从资本来源方面进行工作,把两个方面紧密地结合起来。2.在过去实行计划经济体制下,对资产管理往往强调实物形态,使用价值管理。而忽视资产的价值管理。本文题目不用资产经营,而叫资本运营,意要强调资产的商品化和价值化管理,强调资本筹措、运用和分配的全过程。企业的资产不论表现为何种形态(货币资金、流动资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都是资本的存在形态。企业获得资产,在生产经营中资产形态不断地变化,从价值来看,就是企业的资本运动。对资产进行管理,应当强调加速资本周转,追求资本保值增值。当然,我们强调资产的价值管理,并不是忽视更不是否定资产实物形态、使用价值的管理,如果资产的实物形态不存在了,其价值就随之消失,如果对各种资产使用不当、呆滞积压、损失浪费,连保值都做不到,就更谈不到增值了。我们主张的资本运营,既重视资产的价值,又重视资产的使用价值,把两方面有机地结合起来。(三)资本运营与生产经营资本运营(或资本经营)和生产经营都属于企业经营的范围,二者既有区别又密切联系。1.资本运营与生产经营的区别,主要是:(1)经营对象不同。资本运营的对象是企业的资本及其运动,侧重于企业经营过程的价值方面,追求资本增值。而生产经营的对象则是产品及其生产销售过程,侧重于企业经营过程的使用价值方面,追求产品数量、品种的增多和质量的提高;(2)经营领域不同。资本运营涉及的领域主要是资本的筹措、投资、资本周转、资本积累和资本集中,主要是在资本市场(包括证券市场、非证券的资本借贷市场和产权交易市场)上运作。而企业生产经营涉及的领域主要是产品的生产、技术,原材料的采购和产品销售,主要是在生产资料市场、技术市场和商品市场上运作;(3)经营方式不同。资本运营要运用吸收直接投资、发行股票、发行债券、银行借款和租赁等方式合理筹集资本,要运用直接投资、间接投资和产权投资等方式有效地运用资本,合理地配置资本,盘活存量资本,加速资本周转,提高资本效益。而生产经营主要通过调查社会需求,以销定产,以产定购,技术开发,研制新产品,革新工艺、设备,创名牌产品,开辟渠道,建立销售网络等方式,增加产品品种、数量,提高产品质量,提高市场占有率和增加产品销售利润。2.资本运营与生产经营的联系,主要是:(1)目的一致。企业进行资本运营的目的是追求资本的保值增值,而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根据市场需要生产和销售商品,目的在于赚取利润,实现资本增值,因此生产经营实际上是以生产、经营商品为手段,以资本增值为目的经营活动。(2)相互依存。企业是一个运用资本进行生产经营的单位,任何企业的生产经营都是以资本作为前提条件,如果没有资本,生产经营就无法进行;如果不进行生产经营活动,资本增值的目的就无法实现。因此,资本经营要以生产经营的基础,为发展生产经营服务。(3)相互渗透。企业进行生产经营的过程,就是资本循环周转的过程,如果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供产销各环节脱节,资本循环周转就会中断,如果企业的设备闲置,材料和在产品存量过多,商品销售不畅,资本就会发生积压,必然使资本效率和效益下降。可见,资本运营与生产经营密切相联。因此,我们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家既要精通生产经营,又要掌握资本经营,并把二者密切地结合起来,如果以为抓了资本经营就可以不抓生产经营,或忽视生产经营,那就是大错而特错了二、资本运营的目标资本运营的目标简言这就是实现资本最大限度的增值。为此,企业应当追求利润最大化、所有者权益最大化和企业价值最大化.(一)利润最大化企业将资本投入生产经营以后,一方面发生各种耗费,另一方面获得收入,将所得收入与耗费相比,如果收入大于耗费,企业实现利润,如果收入小于耗费,则发生亏损。企业有利润,意味着资本有了增值,企业亏损则意味着资本出现了损失。因此,企业为了使资本最大限度增值,就必须干方百计地增加收入,降低成本费用,实现利润最大化。在资本运营中,我们不仅要注意努力增加当期利润,而且要重视长期利润的增长,不仅要注意利润额的增多,而且要重视利润率的提高,因为利润的绝对额不能反映利润与投入资本额的对比关系。不仅要考察自有资本利润率,而且要考察全部资本(包括自有资本和借入资本)利润率。(二)所有者(股东)权益最大化所有者权益是指投资者对企业净资产的所有权,包括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等。企业在一定时期实现的利润越多,从税后利润中提取盈余公积和向投资者分配的利润就越多,盈余公积可用于弥补企业亏损,也可用于转增资本,从而使投资者投入企业的资本增多。我们可以将企业期末所有者权益总额与期初所有者权益总额进行对比,如果二者相等,是为企业自有资本保值,如果前者大于后者,则为企业自有资本增值。但在比较时,应注意期末所有者权益总额中如果包含有本期非损益原因导致的资本减额,如投资者追加的投资、资本公积中溢缴资本、接受捐赠资产和资产评估增减值等,就应在计算资本保值增值时,减去(或加上)非损益原因导致的资本增减额。还可以将本期所有者权益增加额(期末数大于期初数)除以期初所有者权益额,即为本期所有者权益增加率。(三)企业价值最大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仅把企业生产的产品作为商品出售,而且还可把企业作为一个整体出售,因而需要对整个企业的的价值进行评估,以便确定企业出售价格,因此,在企业资本运营中,不仅要注意企业利润最大化和企业所有者权益最大化,而且更要重视企业价值最大化。决定企业价值的基础是企业获利能力的大小。企业价值评估采用收益现值法,它是企业在连续经营情况下,将未来经营期间每年的预期收益,用适当的折现率折现,累加得出现值,据以估算企业价值。如果企业价值大于企业全部资产的帐面价值,就说明企业的资本是增值了,也可以将企业价值减去企业负债,然后与企业所有者权益的帐面价值比较,前者大于后者,说明企业的自有资本是增值了。对于上市的股份有限公司,其价值可根据发行在外的股票的股数乘每股市价来计算。将有这种方法计算的公司价值与公司股东权益数进行比较,前者大于后者说明,公司的自有资本是增值了。上面所说的三个最大化是一致的。只有实现利润最大化,才能实现所有者权益最大化,才能实现
本文标题:资本运营,集团做大做强的战略选择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3435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