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三单元富强与创新A组2014—2018年河北中考题组春节,是中国人最重视的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文化、精神、价值观的传承载体。回答下题。中考预测1.(2018河北,9,2分)改革开放40年,春运规模从1亿人次变为近30亿人次,速度从绿皮车变为复兴号,买票从风雪中排队变为80%车票由互联网售出……春运的变化见证了我国改革开放40年 ()①人口增速加快②经济的发展③共同富裕的实现④人民生活越来越美好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D本题考查改革开放的相关知识。题干中“从绿皮车变为复兴号”,由排队买票变成大多数人通过互联网自助买票,体现了人民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和经济不断发展,②④符合题意。①与现实情况不符。③表述错误,我国还没有实现共同富裕。故选D。2.(2018河北,5,2分)机器人灵巧地采摘黄瓜,无人机喷洒农药,通过手机云端随时了解养殖状况……在今天的中国乡村,一个个农业现代化场景令人惊叹。出现这些场景的主要条件是 ()①农业科技的进步②农村率先实现了全面小康③农村传统习俗的改变④农民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A.①④B.①③C.②③D.②④答案A本题考查的是科学技术的重要性。题干中“机器人”“无人机”“手机云端”等科学技术的应用,提高了农业现代化水平,其主要原因就是农业科技的进步和农民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①④符合题意。②表述错误,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从现在到二○二○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农村传统习俗的改变与农业现代化之间没有必然联系,排除③。故选A。3.(2017河北,1,2分)冀华中学准备举办“图说时政”专题展览,小亮同学搜集到的下列图片,适宜归入“厉害了,我的国”这一主题的是 () A.①②B.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D本题考查我国近年来所取得的成就。解题关键是抓住主题“厉害了,我的国”。①反映的是科技成就,②反映的是经济成就和国际地位的提高,③反映的是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成就,④反映的是文化领域的成就。四个方面都是我国在发展过程中取得的显著成就。故选D。规律总结河北省文综中考试题第一题从2010年开始不再考查死记硬背的时事知识,从2015年的一幅图到2016年的三幅图再到2017年的四幅图,虽然考查的都是重要时事,但能力要求却由原来的考查记忆能力转变为考查理解能力,这无疑是对同学们的能力有了更高要求,体现了试题的科学性。计算机和基于计算机发展技术的互联网是人类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如今,互联网成了人们日常工作和生活的关键基础设施。回答下题。4.(2015河北,22,3分)1994年4月20日,中国正式加入国际互联网大家庭。20年后的2014年,中国已有了400万家网站、13亿手机用户、6亿多网民。中国已是网络大国,网民数量世界第一。这一事实进一步印证 ()①科技深刻影响着我们的生活②科技的发展关键靠人才③靠技术引进就能建成科技强国④中国社会进步离不开科技A.①④B.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答案A20年的时间,我国已成为网络大国,网民数量世界第一,体现了①④观点。②观点正确,但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要建成科技强国,必须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坚持科技创新,③错误。故选A。方法技巧在做选择题时,有时个别题肢说法正确,但与题目无关,这要求我们在做题时学会把题肢和材料紧密联系起来,提高精准答题的能力。如果说有一个词沉淀了过去30多年中国人的记忆与情感、寄托着未来30多年中国人的希望和梦想,这个词一定非“改革”莫属。回答下题。5.(2014河北,22,3分)2014年伊始,老师让同学们用一个词来概括对新一年的期待。小海同学选了“深化改革”。使小海做出这一选择的主要依据是 ()A.“嫦娥三号”探测器实现月面软着陆B.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C.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设立D.我国划设东海防空识别区答案B本题主要考查深化改革的相关知识。A体现了科教兴国战略;C体现了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D体现了维护国家主权,A、C、D均不符合题意;全面深化改革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主题,B符合题意。故选B。“民以食为天,国以粮为安”,粮食生产和消费事关国计民生。回答下题。6.(2014河北,5,2分)2013年我国粮食总产量首次突破6亿吨大关,达12038.7亿斤,实现连续十年稳定增长。据你对我国国情的了解推断,促进粮食产量稳定增长的因素是 ()①土地面积持续增加②农村人口不断增长③国家对农业生产高度重视④农业科技水平不断提高A.②③B.③④C.①②D.①③④答案B本题考查科技的作用等知识。粮食产量稳定增长与国家对农业生产的重视和农业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密切相关,③④是对题干的正确分析。①②在题干中没有体现。故选B。7.(2014河北,7,2分)在思想品德课上,小海同学讲述了智能语音这一高新技术创造的神奇:回到家,不用找钥匙,说一句“芝麻开门”,门上装置就会自动识别主人声音;看电视,不再用遥控器按来按去,说出想看的频道节目,自动搜索就可以实现换台……。小海是想说明 ()①科技改变生活②中国是科技强国③科技促进社会进步④民族素质的提高完全依靠科技A.①③B.②④C.①②③D.①③④答案A本题考查科技的重要性的相关知识。题干中的智能语音是一项高新技术,属于科技范畴,它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捷,改变了人们以往的生活方式,促进了社会的进步。由此可知①③符合题意。我国科技的总体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差距,②观点错误,排除;④说法绝对。故选A。8.[2017河北,30(3),4分]阅读材料,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21世纪初,我国开始大力发展高速铁路。2008年我国第一条设计时速350公里的高速铁路——京津城际铁路开通运营。如今,我国高铁运营里程突破2万公里,居世界第一位。经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我国已全面掌握高铁核心技术,中国高铁总体技术水平跻身世界先进行列。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时速380公里CRH380A型动车组是我国高铁的标志性产品,也是世界上运营时速最快、科技含量最高、综合性能最好的高速列车,成为代表中国高铁走向世界的一张闪亮国际名片。中国高铁项目已遍及亚、欧、南美等大洲,为世界高速铁路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推动了世界高铁技术发展。据材料,简析我国哪些方针政策的实施促进了我国高铁发展。(4分)答案我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推进了高铁发展;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或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致力于建设创新型国家,促进了高铁技术提高;实行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促使高铁走向世界。(4分)(评分说明:答出其中两点且意思相近即可。每点2分,共4分)解析本题方针政策,可从物质基础、国策战略角度作答。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为高铁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高铁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国策战略支持;实行对外开放,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促使高铁走向世界,为其赢得世界市场。9.[2016河北,30(2),8分]阅读材料,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瓦特少年时代勤奋好学,利用当徒工的机会,学会了制造高难度仪器。1769年,他开始改良效率不高的纽可门蒸汽机。经过不懈努力,1785年完成了对蒸汽机的革新。从此,瓦特改良的蒸汽机得到广泛应用,成为改造世界的动力机械。材料二电力的广泛应用与美国“发明大王”爱迪生的努力是分不开的。他发明和改进了我们在工作与日常生活中最为熟悉的电灯、电话、电报、电影…… “发明大王”的工作坊兼卧室材料三李四光创立地质力学,提出陆相成油理论,让黑土地上涌出滚滚石油,使中国摘掉了“贫油国”的帽子;袁隆平发明的杂交水稻,一直处于全球领先地位,为我国粮食增产发挥了重要作用;潘建伟院士及其团队,在广域量子通信和光学量子信息处理等领域取得的一系列具有重要国际影响的原始创新成果,被英国《自然》杂志称为“这标志着中国在量子通信领域的崛起,从10年前不起眼的国家发展成为现在的世界劲旅,将领先于欧洲和北美……”据材料三,概括指出这些科学家对国家发展的共同作用有哪些,这印证了我国实施哪些战略的必要性。(8分)答案促进了国家经济发展(或提高了国家的生产力水平);提高了国家创新能力;增强了我国的国际竞争力;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缩小了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提升了我国的综合国力。(6分)(评分说明:共6分,每点2分,答出3点即可。其他符合题意的答案可酌情给分)科教兴国战略(或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人才强国战略。(2分)(评分说明:共2分,每点1分)解析审材料,可以发现材料列举的是一系列中外科学家的成就及其对社会的影响,设问与材料联系紧密。解答时要注意两个关键信息,一是依据材料三而不是全部材料,二是对国家发展的共同作用。这需要考生对材料三进行分层,概括每位科学家的贡献对中国发展的重要意义,这些内容都和科学、人才相关,故对应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等战略。10.[2015河北,30(2)(3)(4),10分]阅读材料,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探究问题。小亮以“中国的发展”为主题,搜集到以下资料。请运用资料展开探究。 (1)资料二反映出我国实行了什么国策?(2分)依据所学,指出坚持这一国策对我国的发展产生的重大作用。(2分)(2)资料三中三幅图共同反映了当前我国实行上述国策的哪一做法?(2分)要想论证我国这样做的必要性,请从资料四中提炼出一个论据。(2分)(3)通过以上探究,概括指出当代中国发展与世界的关系。(2分)答案(1)对外开放。(2分)加快了我国的发展步伐。(2分)(评分说明:2分。其他符合题意的答案也可酌情给分)(2)走出去。(2分)(评分说明:2分。若考生回答“开拓国际市场”等符合题意的答案也可酌情给分)当今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2分)(评分说明:答出一层意思给2分,共2分。其他符合题意的答案也可酌情给分)(3)中国的发展需要(离不开)世界,世界也需要(离不开)中国的发展。(2分)(评分说明:2分。若考生回答“当代中国发展与世界密切相关”等符合题意的答案也可酌情给分)解析本题考查对外开放的相关知识。第(1)问,资料二中的建立经济特区、开放沿海城市、加入世贸组织都是我国实行对外开放基本国策的重要体现。坚持对外开放对我国发展起了促进、推动作用,学生从这一角度回答即可。第(2)问,第一小问,实行对外开放要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资料三中的中国企业在印度承建地铁工程、中国技术人员在尼日利亚进行技术指导、辽宁营口港开通直达莫斯科集装箱班列都是“走出去”的表现。第二小问,审设问,要求从资料四中提炼论据来论证我国“走出去”的必要性。资料四中的“纽约股市的小小波动就可能冲击到印度的很多家庭;上海自贸区的一个订单也可能影响北美某个工厂的全年产量”都体现了经济全球化和世界的开放性。学生可从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要求,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科技发展使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之间联系日益紧密等方面论证。第(3)问要求回答当代中国发展与世界的关系,即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也离不开中国的发展,二者是紧密相连、密不可分的。11.[2014河北,26(1)(2),4分]社会现象探究。权威发布近十几年来,旅游已成为国人休闲生活的重要内容,出境游人数快速增长。2012年我国公民出境游人数已达8300万人次,2013年增至近9000万人次。探究一:据“权威发布”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从中可以推断出怎样的结论?(2分)陋习扫描我国一些游客出境游不雅行为剪影 探究二:综合“权威发布”和“陋习扫描”,分析归纳出我国社会发展过程中存在怎样的不协调。(2分)答案探究一:人民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提高)。(2分)(评分说明:共2分。其他符合题意的答案也可酌情给分)探究二:我国一些公民的文明素质与不断提高的生活质量(经济发展水平、对外开放程度)不协调。(2分)(评分说明:共2分。其他符合题意的答案也可酌情给分)解析第(1)问,我国公民出境
本文标题:(河北专版)2019中考政治总复习 知晓国情 报效祖国 第三单元 富强与创新习题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34363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