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跨国公司战略调整对中国企业的影响(DOC 54页)(1)
跨国公司战略调整对中国企业的影响张曙光:我国是在对外开放条件下进行经济改革和经济现代化建设的,因此,我们必须站得更高,看得更远一些,从世界经济一体化角度看中国市场的竞争和企业发展战略。中国开放以后,跨国公司问题日益突出,90年代跨国公司投资出现的一个新的形势是跨国购并,这一系列的事情对中国经济产生重要影响,但国内还未给予完全重视。我们应进一步关注跨国公司、这对于研究中国问题会有很大的帮助。我们特地邀请对此有深入研究的王志乐教授做这个专题报告。王志乐教授是外经贸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国际经贸关系研究部主任。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著名的研究跨国公司专家,著述颇丰,曾荣获安子介对外经贸研究一等奖和高等学校优秀论文奖等。主讲人:王志乐教授我和我的同事们原来主要研究跨国公司在中国的投资,通过这几年的跟踪研究,做了几个专题,出了几本书:《美国企业在中国的投资》、《日本企业在中国的投资》、《韩国企业在中国的投资》、《德国企业在中国的投资》、《著名跨国公司在中国的投资》。在研究过程中,我们觉得应该研究一下跨国公司的全球战略,在利用已有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我们又走访了30多家跨国公司在母国的总部及其在香港、新加坡等的地区总部,以及200多家在中国的企业。我想用天则所双周讨论会这个机会,汇报一下我们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并请大家批评和讨论。一、从《财富》杂志最新排名说起,看企业面临的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挑战《财富》杂志今年公布新排名,9月27-29日即将在上海召开的《财富》论坛现在正在筹备之中,国内将有200家企业和一部分学者要参加,我国领导人也很重视,江泽民与40多个部长、副部长将到会,国外有50多家跨国公司(500强之列)的总裁参加,其它公司也派代表参加,到时将在中国掀起跨国公司的新闻热点。这个问题确实值得我们注意,所以我想从8月2日《财富》杂志最新排名说起。跨国公司在全球的变化很大,从《财富》杂志最新排名中可以看出来,1998年,即今年最新的一次500家排名出现了很大的变化,我把美国、欧洲三国(英、法、德)、东亚的日本、韩国、中国的跨国公司在500强排名中的状况加以比较,总结了一下,详细见下表:若干国家跨国公司营业收入收益率比较(1996-1998)进入全球500家企业数量平均营业收入收益率美国1626.10%1756.19%1856.04%英国347.22%397.12%386.80%德国412.36%422.72%422.83%法国421.07%393.22%日本1261.23%1120.52%100-0.36%韩国130.77%120.33%90.79%中国32.44%32.69%51.41%全球5003.53%5003.95%5003.84%资料来源:美国《财富》杂志可以看出,美国在500强企业中数量增加很明显,增加23家;而日本减少最多,为26家;韩国减少4家;中国增加2家;欧洲变化不大。我觉得韩、日减少的量基本上给美国了,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财富》杂志500强排名之所以引起关注的一个重要因素是通过排名,可以看出世界上重要公司竞争力的消长,从而反映世界宏观经济的走向以及微观角度上的跨国公司的发展趋势。还有一个重要的指标是营业收益率,即销售额与利润的比率。美国、英国公司的比率特别高,欧洲企业居中,日本、韩国非常低。例如日本1996年营业收益率为1.23%,即卖100美元的货,只有1.23美元的利润;而1998年列于500强中的100家企业的营业收益率是负值。中国企业的营业收益率也不高。为什么90年代末,美国、欧洲的企业在500强中的地位上升,而日、韩企业在500强中的地位却下降了?众所周知,80年代末、90年代初是日本企业的辉煌时期。1991年日本首相访问美国,接受美国电台记者采访时说,美国的工人应该再勤快些,美国比不上日本。由当时日本出版《日本人可以说“不”》、《日本全球出击》等书,可见日本当时处于经济巅峰。90年代后期为什么就变了,我觉得这个问题值得大家关注。另外,500强中行业也发生了重要变化。1995年时营业收益率最高的行业为制药业,1998年仍遥遥领先,排在第一。其他行业变化就比较大。有些行业被挤出前8名,如林产品、纸制品。新增行业是商业银行、航空公司、娱乐业。此外,电信业营业收益率从过去的第8名升至第2,为10.2%。显然,经营状况最好的前8名行业中1995年有3个是服务业,现在有5个是服务业,这个变化很大。进入前8名的制造业——制药并非一般制造业,它进行研究与开发,知识含量非常高;饮料(如可口可乐、百事可乐)卖的也不是一般的饮料,卖的是牌子,是一种软产品。从行业上讲,为什么会发生这些变化?500强排名中,从1996至1998这两年中,有102家企业(即20%)被排除,这也是个重大变化。当然,这102家企业并不是永远不存在了。例如,戴姆勒与克莱斯勒合并,后者被视为并入戴姆勒奔驰公司,为德国企业,在美国的1998年的排名中就不存在了。但也确实有一些企业是因为竞争不力被淘汰出局的,如现代汽车、大宇集团(因为财务困难,没有能力报告财务指数而被排除在外)。无论从地区还是从行业角度看,跨国公司在世纪末确实发生了重要的变化,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变化呢?我认为90年代以来企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第一点,90年代初以来世界发生了重要的变化。首先是政治变化:冷战结束,两个对立的阵营不复存在。对此,我们往往从政治上考虑,是社会主义还是资本主义。我觉得它对人类社会最大的影响是扫除了经济全球化的政治障碍,这个影响是非常深远的。另外,尽管不断地发生地区冲突、武装冲突,但和平与发展正在成为主流,综合国力的竞争取代过去的军备竞赛成为主要趋势。第二点,90年代以来一个特别重要的变化是新技术革命,特别是信息技术(搜集、加工、传输、利用)革命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技术条件;信息技术革命对企业带来的重大影响是产业的技术创新速度加快,产业的产品生命周期缩短。许多中国企业说现在由于国外企业进入,所以我国企业困难。我觉得不光中国企业困难,外国企业也困难。困难不是因为国外企业进入,而是因为竞争环境变了,比如说刚才提到的技术创新速度加快,生命周期缩短是非常明显的。我访问过大连松下录像机工厂,它是由全国十三家企业联合投资,国务院协调并与松下合资生产录像机的工厂,但是从技术引进到投放市场后发现产品卖不动。这并不是日本技术不行,大连录象机厂的工艺流程、技术装备不比日本差,可称是亚洲第一,也不是质量不好,但就是卖不动。我觉得原因在于产品生命周期,因为VCD、DVD的陆续出现冲击了录像机市场。首钢与NEC两家谈判准备生产1.2微米的芯片,当时已经是最好的了,但是建厂之后,日本方面提出要改成0.8微米的芯片,否则会卖不掉。于是临时改成0.8微米,卖得还挺红火。现在又要改成0.5微米的。这样的更新周期太快了。中国有好几个工厂现在都不行了,例如无锡华晶,国家投资40亿人民币,还是不行。刚引进的技术,转眼就过时了,只是一个劲地往里扔钱,最后却无法形成竞争力。这种变化许多企业都遇到了。第三点,区域化(NAFTA,APEC,EU)和全球化并行发展,相互促进;企业无国界竞争逐步形成。无国界竞争最初产生于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后来发展到汇率(1973年汇率自由浮动后,外汇交易逐渐无国界),现在证券交易正在无国界化,这些使竞争越来越难了。经济一体化、全球化、新技术革命,这些变化联合起来,使人觉得有些事情很难办。对于邮电系统的争论就很激烈,有人说邮电部开放太慢,有人说必须保护民族工业。无论怎么说,有一点是事实,即电信行业的无国界竞争越来越激烈了。1985年我去欧洲留学,当时交通不便,就坐火车去,需要7天到西德,我到了后写封信回家又要7、8天,家里再给我回信又是7、8天,一个通信来回要三个多星期。(当时家里也没电话。)现在就不同了。我的孩子今年去德国留学,到的当天就发了一封E-mail报平安。我们平时也经常通E-mail。再后来可以装网络电话了。我是中国人,当然希望把钱用在中国邮电上,但是中国邮电太贵,1分钟20多元钱,第一个月就花了1200多。实在没办法,只好装了美国的网络电话,1分钟花人民币1元钱,就可以聊天了。三、四个月才花了250元钱。这就是说美国的竞争已经深入到中国的邮电系统中了,它的技术发展到这一步,就可以这么干了。中国如果不降价,继续保持垄断是不行的。许多德国人打国际长途时,都不用中国电信的线路,而是采用回叫业务,用一种电话卡使电话先打到美国,再转到德国,钱就让美国人赚了。那能怪美国人吗?这是市场竞争,优胜劣汰。竞争环境已经变了,竞争规则当然也就变了,这个时候如果还固守原来的竞争方法是不行的。1992年我到外经贸部研究所工作,当时我的任务是研究APEC及中国的对策,但是上边有指示,希望我们不要加快它的组织化,然而,1993年APEC已经举行西雅图非正式首脑会议了,其后的发展速度更快。中国总是追着别人的速度发展,总是慢一拍,低估了全球化的速度。我觉得这三个变化给企业带来很大挑战,面对全球化与信息化的潮流,企业该怎么办?二、跨国公司的战略调整与企业改革90年代全球化与信息化改变了企业竞争的环境,也改变了企业竞争的规则。人们发现,一般制造业呈现利润递减趋势,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则呈现利润递增趋势;硬件产品利润越来越薄,软件产品特别是系统产品利润越来越丰厚。企业竞争的重点从产品制造正在转向客户服务,从硬件产品转向软件产品和系统产品。因此,90年代以来,美欧日跨国公司先后进行了三波战略调整和企业改革。1,90年代初期美国企业的调整与改革就我的调查来看,我觉得美国企业是首先感受到这些变化而且最先适应这些变化并作出调整的。一批美国企业最先领悟上述竞争环境和竞争规则的变化。早在80年代及90年代初期通用电气(GE)、国际商用机器(IBM)、电报电话公司(AT&T)、联合技术(UTC)和惠普(HP)等美国著名跨国公司就领先进行战略调整、业务重组与管理改革。1)通用电气GE80年代,GE的经营还不错,总裁威尔奇上任后就感受到世界的变化,着手改革。改革的第1个阶段是整顿下属几百个子公司,如果不是位居行业中数一数二者,必须限期整顿,不行的话就卖掉;数一数二者要加强。这次业务重组的原则简称为“数一数二”原则。经过大规模的调整,GE只有12个集团了,企业有核心竞争力、核心业务。改革的第2个阶段,提出光是“数一数二”还不行,必须要赚钱,要有高赢利。GE起家于小家电,90年代初,发现它的小家电公司并不赚钱,就卖掉了。当时曾引起轰动,说是连看家本事都卖了。GE认为新时代的竞争关键在于有核心竞争力。此外,GE还进行了战略全面调整:从以制造业为中心向以服务业为中心转变,明确提出要把GE由制造业公司变成服务业公司;从以产品为中心转向以服务为中心(1980年服务15%,1998服务67%)。GE生产的飞机发动机占世界飞机发动机市场的40——50%,市场占有率已经很高了,但是别的厂家也在生产同样的产品(例如UTC),价格就上不去,利润自然也不高。于是GE投入资金在飞机发动机维修领域中开发出一种新技术,就占有了飞机发动机维修市场的90%,在这个领域内赚了大钱。另外,GE的一个金融服务公司也赚了大钱。GE过几年就提出新的战略,不断发展,在美国股市上市场价值不断攀升,经过十几年的努力,由上市时的300多亿美元升至3000多亿美元,去年遥遥领先,位居第一,股民看好其投资于服务业,认为GE具有创新精神,抓住了最赚钱的领域——软件产品、服务业。今年被微软(市值4000多亿美元)超过。2)国际商用机器IBM国际商用机器(IBM)80年代时是计算机王国的老大,但是80年代末,90年代初IBM公司的销售收益率逐步下降,而80年代为IBM提供配套服务的微软公司(Microsoft)利润猛长。IBM很快就总结出一点:这个时代,硬件不赚钱,软件赚钱。并进一步发展,认为硬件、软件还不够,还需要生产系统产品——解决方案(solution),即给顾客提供既有硬件又有软件这样一种系统的时候,最赚钱。就下决心调整产业结构,将经营重点由硬件转移到软件和解决方案,加强软件
本文标题:跨国公司战略调整对中国企业的影响(DOC 54页)(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3447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