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地方普通高校第一条:理解一幅图: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院校向应用型转变凯程考研集训营,为学生引路,为学员服务!一图看懂: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本文系统介绍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翻译硕士考研难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翻译硕士就业,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翻译硕士考研辅导,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翻译硕士考研参考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翻译硕士专业课五大方面的问题,凯程北二外翻译硕士老师给大家详细讲解。特别申明,以下信息绝对准确,凯程就是王牌的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考研机构!第1页共1页篇二:地方普通高校专业群建设模式初探龙源期刊网.cn地方普通高校专业群建设模式初探作者:谷柏玲来源:《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4年第04期摘要:地方普通高校一直是高等教育的基础和中坚力量。当前,大力发展专业群建设成为一些地方普通高校的自觉选择。基于此,对国内一些省市地方普通高校专业群建设的情况和相关政策进行梳理,并以黑龙江省黑河学院的商务外语专业群建设为例,分析该专业群建设的必要性、基础理念和具体措施,以期对地方普通高校专业群建设模式做进一步的探讨。关键词:地方普通高校;专业群;建设模式;商务外语专业群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7836(2014)04-0008-03所谓专业群就是由若干个专业技术基础相同或紧密相关,表现为具有共同的专业技术基础课程和基本技术能力要求,并能涵盖某一技术或服务领域的,由若干个专业组成的一个集群。专业群各专业可以是同一专业大类中的专业,也可以是不同专业大类中的专业,能否归为一个专业群主要以是否拥有共同的专业技术基础课程和基本技术能力(技能)要求来划分[1]。近年来,众多地方普通高校将自身角色定位于应用型高校,其主要任务是面向地方经济社会服务,注重应用型专门人才的培养。但由于地方普通高校在历史沿革、规划布局、发展规模、专业类型等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不断调整发展方向,寻求适合自身的发展模式成为他们的必然选择。国务院在2010年7月印发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要“促进高校办出特色。建立高校分类体系,实行分类管理。发挥政策指导和资源配置的作用,引导高校合理定位,克服同质化倾向,形成各自的办学理念和风格,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办出特色,争创一流”,这一目标指明了地方普通高校的发展方向。当前,大力发展专业群建设已成为一些地方普通高校的自觉选择。一、国内不同省市地方普通高校专业群发展模式当前地方普通高校在实施专业群建设中的主要方法是,通过优化学科的专业类型和层次结构,促进多个相关学科的融合交叉,实现与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匹配。这里以专业群建设开展较为成熟的省市——北京、上海、江苏、浙江,以及笔者所处的黑龙江省为例进行分析。近年来,北京市将发展的重点放在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高端化发展,注重增强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以及外经贸的转型升级等问题上。针对这一情况,北京市教育主管部门不断加大高校专业群建设力度,鼓励市属普通高校根据自身情况做出调整,增强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水平。全市首批重点扶持的高校专业群涉及机械类、计算机与信息类、经济与贸易类、会计学类、英语类共5类专业。在2011年确定的首批10所试点高校中,共有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北京工业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北京工商大学、首都师范大学6所市属高校。这些院校的专业群发展与北京市政府提出的“中国特色世界城市建设”的发展目标直接衔接。篇三:地方普通高校公共音乐课“三语”模式初探教育领域,大家对传统意义上的“双语”教学模式并不陌生,世界著名双语教育专家m.f.麦凯和m.西格恩在《双语教育概论》一书中指出广义的双语教育是不同民族和不同国家之间相互学习和使用对方语言的教育,狭义的双语教育特指一个多民族国家以少数民族学生为教育对象,使用本族语和主流语两种语言的教育系统。在我们音乐领域,中国音乐学院宋飞教授21世纪初提出的二胡“双语”教学模式也发展成为新型的二胡教学理念与体系架构。其“双语”教学理念把二胡教学分为两大语系:母语语系和非母语语系,母语语系中包括中国传统文化中存在于二胡艺术现有领域以及在二胡艺术传承中不能丢弃的所以基因,非母语语系包括一切中国母语之外的音乐语言。这是一种具有丰富信息量、宽阔兼容量、多维艺术分辨力的开放式的专业民族音乐教育体系,为“双语”教学注入了新的内涵。所谓“三语”教学模式,顾名思义,在“双语”基础上再加“一语”,在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已经实施了,例如“英―侗―汉三语教学”、“苗―汉―英课堂环境”、“蒙―汉―英三语教学模式”及“藏汉英三语背景”等等。我所要探讨的“三语”教学模式是在音乐教育领域,“一语”是地方音乐语言(lml),“二语”是学科语言(sl),“三语”是家乡音乐语言(hml)。一、地方高校公共音乐课调查分析鹰潭职业技术学院是鹰潭市唯一一所具有地方特色的高校,笔者采用问卷和访谈两种形式,进行了较客观、准确的调查,并统计分析,对非音乐专业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对公共音乐课教学相关的教务部门、督导部门及任课教师、教学干事、毕业生进行了采访,详细了解了公共音乐课的学生学情、教师素质、教材使用、开课时间、教学内容、教学效果、教学评价及毕业生工作相关度等情况。经过采访了解到,本校公共音乐课从2007年开设,属于“理论+实践”的b类课程,选修课,最初是为管理系的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开设的,开设一学期,课程名称为“江西民歌”,后来向其他系部扩展,更名为“公共音乐”,主要有教育系和外语系,涉及语文教育、数学教育、初等教育、英语教育四个专业。任课教师由艺术系指派,由声乐教师为主,器乐教师、舞蹈教师为辅,课程教学评价分三部分,督导评(20%)学生评(40%)系部评(40%),采用多元评价方式。在2015年6月我在本校非专业音乐学生中进行了问卷调查,随机抽查了教育系4个班、外语系2个班,含两个年级,发送问卷300份,收回264份。问卷调查结果显示:问卷中可以发现一些问题:1.学生对于公共音乐课的兴趣跟授课老师的素质、教学手段、教学方式有极大的关系。2.不同授课老师教学处于自由随意状态,声乐老师侧重唱歌,器乐老师侧重器乐及欣赏,舞蹈老师侧重肢体动作,因此不同班级对公共音乐课的感受是截然不同的。学校教务部门对于一课多师的情况应该有严格的规定,统筹安排,统一课标、集体备课、加强交流。3.在教学过程中,形式较单一,44.6%的学生没有收获或逃课或认为枯燥,原因在于教师的课堂吸引力不够,学生在课堂中感受不到音乐的乐趣。4.最重要的是对于地方音乐的忽视。由于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薄弱造成知识的“断层”,以及地方高校没有立足于本土、渗透地方音乐的精华,以致学生在校学习了一至两年半数以上的学生从来都没有听说过本地特色的音乐,不得不思考,是学生的问题还是教师、教材、学校的问题?针对51.8%的学生不愿意学习龙虎山道教音乐,经过分析,我认为首先是因为没听过、没接触过,其次是认为道教音乐跟自己距离遥远,不像通俗音乐那样贴近学生生活,就像学生反映民歌太难听了、不想学一样。最终关键还在于观念的改变,当然观念的改变要从上而下,首先学校要大力支持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积极为传播地方传统音乐、民间音乐创设环境,通过加强宣传、实地赏听,进行改编,逐步过渡,用适合学生的音乐形式或演唱演奏形式进行教学,让学生慢慢被传统音乐的魅力所吸引。5.在教材选用方面,2007-2011年所用的是江西高校出版社,汪笑屏主编的《简谱视唱教程》(2007年8月版),2011年以后改用21世纪大学生公共音乐教材,余达群、李建平主编的《音乐》(2011年8月版)。比较而言,第一本教材以音高与节奏为主线,融合其他音乐要素由浅入深、从易到难,使学生达到视唱一般歌曲的水平,辅以二声部视唱练习,为合唱训练打下基础。教材选取江西民歌为主要教学内容。第二本教材分上、下册,内容分读谱基础、唱歌、音乐欣赏三大块。读谱基础主要介绍简谱知识,配以视唱练习;歌唱部分以大量群众喜闻乐见、具有时代感、适合群体演唱的歌曲为主;音乐欣赏以弘扬民族音乐文化为主,兼带西方音乐。比较起来,各有优点。第一本教材更突出视唱训练及选取的专业对口性,适合专业学生使用,偏难,学生兴趣不高。第二本教材更偏重于调动学生的兴趣,歌曲类型丰富,通俗歌曲和民歌、外国歌曲均有涉及,而且耳熟能详,学生总能找到自己喜欢的几首歌,读谱知识部分比较简洁,以歌唱实践为主,适合非专业学生。但由于过于通俗,教学中容易忽略不会唱的学生,不能准确地评价学生的实际水平,检测教学效果。教材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因此选择或编写合适的公共音乐教材是地方高校亟需解决的问题。6.在教学效果方面,从学生的评教中可以清晰看到,2007年至今督导处的统计结果显示公共音乐课所有老师的平均分在85分左右徘徊,这正好和学生问卷调查中教师素质的结果是基本一致的。学生认为教师素质良好,专业能力较强,但是还是认为缺乏师资,即专职的公共音乐课教师,而不是艺术系专业教师。公共音乐教学与专业音乐教学是存在很大区别的,因为教学对象、学生基础、所修专业、接受方式、教材等不同,教师要有多重音乐能力,并能综合的、有针对性的、难易适度的进行教学,让学生体会到“跳一跳便能达到”的成就感,要让学生保持对音乐持续的热爱,这样才能在受到熏陶,从中受益。初步调查后存在的问题很明显:学生基础薄弱,存在小中大学音乐衔接问题;教师教学态度、专业素质有待提高;专职教师师资配备、教学评价机制不清晰;教学特色不鲜明,不能吸引学生,不能与专业相联系;缺乏因材施教的个性教育,没有注重学生的独特性,等等。让我深深地感觉到教学改革的必要性,“三语”教学模式正是为解决这些问题而应运而生的。二、“三语”教学模式构建“三语”教学模式中,“一语”是地方音乐语言(lml),“二语”是学科语言(sl),“三语”是家乡音乐语言(hml)。地方音乐语言(lml),即“localmusiclanguage”,地方高校的优势在于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有参与地方重大音乐活动的优先权,与地方人民的生活联系密切,扎实的群众基础。地方音乐语言融入音乐课堂中,将为公共音乐课打下牢固的地基,为课程的发展注入内在的动力。学科语言(sl),即“subjectslanguage”,高校学科的多样性为学生提供了宽阔的视域,学科交叉为当今教育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学生对音乐的热爱不容置疑,但不爱上音乐课的现状却是一种教学的危机。将学生的专业学科与音乐课融合在一起,在音乐中学专业,在专业中学音乐,这将为学生带来新的体验,为学生持续的音乐兴趣提供了保证。家乡音乐语言(hml),即“homemusiclanguage”,高校学生来自全国各地,丰富的文化、语言、音乐资源汇聚一起,让我们的生活多姿多彩,课堂中将这些资源合理利用将会使我们的课堂具有知识性、趣味性和吸引力,这也为公共音乐课程注入了新鲜血液。“三语”教学模式正是针对本校公共音乐课的教学现状提出来的,此模式将“地方音乐语言”、“学科语言”、“家乡音乐语言”相互融合进行教学,有一定的实践意义。三、“三语”教学模式的课堂实践高校公共音乐课是中小学音乐课的延伸,因此在课程内容应该也包含“感受与欣赏、表现、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四个领域,“三语”教学模式中在参照此课标的基础上,针对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及专业性质,进行如下尝试:(一)根据高校地方特色,进行音乐教学鹰潭位于江西省东北部,道教发源地和道教创始人张道陵“天师世家”的世居之地。拥有亚洲最大的铜冶炼基地,中国第八处世界自然遗产龙虎山,第四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龙虎山道教音乐,境内有畲、回、满、侗、壮、苗等少数民族,其中畲族人口最多。将鹰潭地方特色融入公共音乐课教学中,我主要选择龙虎山道教音乐与畲族音乐的部分元素,在教材编写中予以关注,由于在问卷调查中超过半数学生对龙虎山道教音乐不了解,而且不愿意学,所以首先必须让学生多欣赏、多接触道教音乐,让他们喜欢上道教音乐,意识到道教音乐对人身心的陶冶及净化作用。道教音乐包括人声唱诵的声乐与乐器演奏的器乐,欣赏教学中主要以器乐为主,声
本文标题:地方普通高校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34567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