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计算机专业建设十三五规划
“十三五”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建设规划一、“十二五”时期专业建设取得的成绩1.制订与完善专业培养方案多次组织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授、教师进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方案的讨论,在遵循IT教育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学科发展规律,领会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同时兼顾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发展目标的基础上,根据培养目标,结合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和工程教育,参照中国工程教育认证协会发布的《工程教育认证通用标准及计算机类专业补充标准》,建立既有国际化特色,又结合中国国情,同时考虑卓越工程师的工程实践性的先进培养体系。经多次商讨,制定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2016级,2017级培养方案,并用于2016级、2017级学生的培养中,实现本科第一、第二学期按照计算机科学大类培养,专业特色从第三学期开始体现,同时制定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试点班(优班)的培养方案。课程设置上突出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的培养,适当加强计算思维与程序设计能力和计算机系统能力培养方面的课程内容,加强实践教学和科技创新活动。根据专业定位和市场需要,合理设置人文社会科学类课;加强实践环节和毕业设计(论文)环节的要求,为学生在校内、企业参与实践活动、科技创新活动设置特别学分。2.整合课程体系课程体系设计围绕知识体系展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分解为三个阶段,即通识教学阶段、专业基础与专业核心教学阶段、专业实践教学阶段。通识教学阶段的主要目的是强化学生基础知识,包括数理基础、程序设计基础、人文素养基础,为培养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奠定基础。另外,专业基础与核心教学阶段的某些基础课程也在此阶段进行,此类课程的设置综合考虑专业阶段和基础阶段的特点,以便较好地实现两个阶段的衔接。专业基础与专业核心教学阶段的主要目的是强调学生工程性、系统性、应用性、创新性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的培养,实现“掌握计算机科学与计算机系统相关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方法,具有数学与自然科学知识、科学思维能力、基本工程与人文素养、较强的分析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专业能力”的目标。在这阶段中,综合考虑主干专业课程和特色课程的设置,基于办学特色设置若干动态可扩充的课程模块,全面考虑课程之间的关联,强调统一设计、统一规划。组织了计算思维与程序设计课程群、计算机系统能力课程群和专业方向基础课程群,重点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与程序设计能力和计算机系统能力,并初步建立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专业实践教学阶段通过具体实验、实训、实习参与工程项目训练,通过实验和课程设计报告、毕业设计与论文培养总结概括能力,实现最终培养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3.教学实验改革(1)积极开展教研工作,申报教学和实验项目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研室特别重视教师开展教研工作,鼓励资深教师申报和开展专业培养模式、青年教师申报教学实验教学方法改革、教辅人员申请教学管理的省级和校级的教研项目。近4年共成功申报10余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改革课程,4项教研项目。(2)教学团队建设结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特点,以教学工作为主线,以先进的教育思想理念为指导,立足于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以教学改革项目为牵动,以课程建设为重点,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开展教学研究和教学团队建设。二、“十三五”期间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建设规划1.总体目标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目标和培养定位旨在面向我国信息化产业和国际化的计算机人才需求,以计算思维与计算机系统能力为主线,培养适应科技发展与社会需要,掌握计算机科学与计算机系统相关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方法,具有数学与自然科学知识、科学思维能力、基本工程与人文素养、较强的分析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专业能力,并具备开拓创新意识、实干精神、适应能力和国际化视野的复合型人才。本专业毕业生适合从事计算机软硬件系统相关的研究、设计、开发、维护、管理与服务等方面的工作,部分毕业生可攻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及相关学科的研究生。2.建设思路专业建设以信息技术行业需求等产出为导向,依照“抓基础,强实训,促创新,有人才”的指导思想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针对不同方向、不同层次类别学生的培养要求,分阶段、分模块、分层次安排理论和实验教学。创建一整套适合不同层次和具有特色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标准和方案:创建教学科研、校企、国内外结合的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协同教育平台;建设一支高水平专、兼职工程教育教师队伍,充分保障教育教学的质量。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建成适应信息产业发展需要、办学实力强、产学研结合紧密、教学改革卓有成效、人才培养质量高的专业,带动其他专业发展,推动专业群建设水平的整体提升。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体系建设、实训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科技开发等方面,推出一套适合专业发展的专业认证和评估标准,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建设和发展起到示范和带动作用,造就一流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人才。3.具体目标(1)创建教学、科研、企业结合的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协同培养人才的新机制,科研团队、教学团队与企业团队互动,依托高水平教研和人才培养基地及科研项目服务教学。与中软国际、华为、甲骨文等企业紧密合作,建立校外产学研基地。十三五期间,如何在充分利用已经建立的产学研基地的基础上,进步加强实训环节和提高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今后的重点建设目标。(2)继续加强与完善的计算机实验室的建设,建设“内外结合、功能互补”的专业实训基地。(3)结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特点,构建“项目主导、模块递进的专业课程体系,并组建优秀的教学团队。(4)2015年11月,网络与空间安全已被教育部列为国家级学科,网络与空间安全已成为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目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已计划培养一批学生,十三五期间力争申报网络与空间安全专业。4.建设举措专业建设规划(1)以产出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持续改进,建立达到工程教育认证要求的教学与管理体系紧紧围绕学生满意度,结合教育部审核评估要求及学校教师工作量考核办法,完善教学评估体系,建立教学——产出反馈机制。即建立课程教学效果评价与持续改进机制;毕业生与用人单位跟踪调查反馈与持续改进机制并组织部实施;学院对专业、专业对教师的教学考核与评价机制等。制定教学环节各项规章制度,规范教学管理文件,提高教学质量,建立问题驱动的专业自我评估与完善的持续改进机制。对于培养计划修订、课程建设等方面安排学科带头人、责任教授等具备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承担专项负责人。课程体系设计围绕知识体系展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分解为三个阶段,即通识教学阶段、专业基础与核心教学阶段、专业实践教学阶段。通识基础教学阶段的主要目的是强化学生基础知识,包括数理基础、程序设计基础、人文素养基础,为培养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奠定基础。另外,专业基础与核心教学阶段的某些基础课程也在此阶段进行,此类课程的设置综合考虑专业阶段和基础阶段的特点。以便较好地实现两个阶段的衔接。专业基础与核心教学阶段的主要目的是强调学生工程性、系统性、应用性、创新性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的培养,实现“掌握计算机科学与计算机系统相关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方法,具有数学与自然科学知识、科学思维能力、基本工程与人文素养、较强的分析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专业能力”的目标。在这一阶段中,综合考虑主干专业课程和特色课程的设置,基于办学特色设置若干动态可扩充的课程模块,全面考虑课程之间的关联,强调统一设计、统一规划。组织了计算思维与程序设计课程群、计算机系统能力课程群和专业方向基础课程群,重点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与程序设计能力和计算机系统能力,并初步建立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2)教学、科研、企业三方结合,建设“校研企协同”的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构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协同教育平台推进产学研结合,有利于创新型人才培养,有利于解决目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育面临的突出问题,着力解决面向工程实践不足致使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差,人才培养模式单一导致毕业生就业难,学校与企业缺乏深度合作致使教师缺乏工程实践经历等工程人才培养的突出问题。在大力推进产学研的过程中,可以凭借合作优势,构筑工业化或准工业化的校内外实习基地,为学生工程实践营造最为直接和真实的训练环境。创建教学、科研、企业结合的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协同培养人才的新机制,科研团队、教学团队与企业团队互动,依托高水平教研和人才培养基地及科研项目服务教学。1)继续建设与完善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培养学生基础工程实践能力。重点从二个层次考虑,一是营造真实的工业环境;二是形成每一个专业方向的真实工程案例库。进一步完善课程实验的教学规范与技能要求,保证单元实验之间的连贯性,增强学生对实验的设计、分析和总结能力;改进课程设计,使其内容融入来自于企业的真实项目成分,涵盖课程核心知识点的综合运用,形成课程设计教学规范,提高学生工程设计与实践能力;增设开放性创新试验,鼓励和吸引优秀学生与教师共同参与实验教学改革前沿学科的研究以及创新技术的应用开发;增加学年综合设计环节,根据每学年所学课程,设计横跨多门课程的综合设计性实践活动,以定制企业实际项目案例为依托,提高学生的分析设计能力、工程实施能力、团队协作能力。2)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和工业化素质。借助校企实践教学合作平台,学生参与实际课题研究,真正达到以“项目驱动”来提高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工业化素质,掌握学校无法传授的非技术性知识,使毕业生满足企业对人才能力和素质的要求。3)研究从培养方案的制定、教材的编写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等各个教学环节,学校与企业有机结合、相互渗透的合作组织模式;建立理论教学、实验教学、科学研究、工程实践相互渗透的多维度的新型教学组织模式,构建教学科研、学校—企业双结合的实践平台。通过采用上述方法,实现了“学科基础扎实化、专业基础工程化、专业方向企业实践化”的校研企协同的计算机人才培养格局。
本文标题:计算机专业建设十三五规划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34658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