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什么是班级行为文化第一部分:班级文化在培养学生行为习惯中的作用班级文化在学生行为习惯养成中的作用班级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基本单位,也是学生在学校中最基本的活动场所,更是一个现实的世界,多元智能理论启发我们,班级不只是传授知识的场所,也是探究知识和发展智能的场所,还是引导学生发展,实现师生之间交往与互动的舞台,更是师生教育智慧得以充分展现的场所。班级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广义上包含班级主流文化和亚文化。班级主流文化是指通过教学手段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思想观念等文化体系,班级亚文化是相对于主流文化而言的,以班级为主要活动空间,以师生为主体,以班内物质环境、价值观念、心理倾向为主要特征的群体文化。它是班级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构成的环境教育因素,是一个班级特有的风格。实践证明,学生在教学活动以外获得的满足,很多是班级文化所给予的。所以说,班级文化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重大意义,对规范学生的言行,塑造学生的人格,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价值观具有潜移默化作用;对形成的良好班级舆论,矫正学生不良行为,创建优良的班风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班主任应该重视班级文化建设,努力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及行为习惯。一、动员全体学生,优化美化教室环境。教室是开展学习活动的场所,更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阵地,它反映着社会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和社会的文明水平。作为班级文化建设的物质组成部分,教室环境是看得见的,摸得着的,我们无法改变教室的大小,光线的明暗,桌椅的高低,更无力安装多媒体等电教设备,但作为班主任我们要精心设计和布置好教室。使教室的每一角落,每一样东西都具有教育作用。潜移默化,润物无声,整洁美观、优雅舒适的室内环境,可使学生获得心理上的平衡,从而改变学生的学习及行为方式。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无论是种植花草树木,还是悬挂图片标语,或是利用板报、广播,我们都要从审美的角度深入规划,以便挖掘其潜移默化的教育功能,并最终连学校的墙壁都在说话。”所以说班主任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每个学生都投入到班级文化建设中来,让学生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布置教室,使他们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得到锻炼和提高,从而实现班级文化建设教育人、培养人、熏陶人的目的。二、健全班训、班规,创建优良班风。班风是班级大多数成员的思想认识、情感意志和精神状态的综合反映,对巩固和发展班集体起着极大作用。它无形地支配集体成员的行为,美化集体生活,培养集体成员的荣誉感、自豪感。作为班主任应与学生一起选择能代表班级奋斗目标的名言警句作为班训,激励同学们超着这一目标迈进。同时要健全班级公约、奖惩制度、考勤制度等班级管理制度,奖优罚劣,规范学生行为。并且通过长期管理,将制度内化为大多数学生自己的思想,从而利用从众心理约束全体学生成员采取一致行为。一旦这种行为一致的局面形成,就会对个别后进生就形成心理压力,促使他们改变不良行为,与大多数成员保持一致,为实现班级的共同目标而奋斗。三、积极引导,形成健康舆论。舆论,是众人的言论;班集舆论就是在班集体中占优势的,为多数人所赞同的言论和意见,是班级潜在的“游戏规则”。它能左右班集体的方向,具有无形的约束力和同化力,对学生的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具有一定潜移默化的影响。他能扶持班集体中的好风气、好精神,同时能把班集体中的不良现象消除在萌芽状态。作为班主任要积极引导和培养健康的班级舆论,合理利用舆论手段,有计划的对班级文化施加“定向”影响,把学生引导到班级文化建设所确定的方向上来。班主任要对班内不正确的言行进行及时的批评,要充分利用班会、学习园地宣扬正确的的思想行为,同时利用班内核心骨干的模范带头作用为学生提供全面、科学、可靠的信息,使每个学生自觉的认同正确的班级舆论,全面投入到班级文化建设中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四、创建文化阵地,关注个体成长,促进全面发展。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一无二的世界。”教育应该帮助每个人得到最适合他天性和意愿的发展与成长,让每个学生都尽可能大显身手,在成长和发展中体验到自身的尊严与价值。作为班主任既要重视个体的发展,因材施教,又要关注全体学生,促进全面发展。为此,班主任要充分利用班内学习园地、小壁报、图书架等文化阵地,让有特长的学生在报栏内展示自己的作文、摘抄、美术及书法作品,抒发班级管理中的感想。鼓励有精力、有兴趣的学生以个人或小组的形式主办小壁报,并在班级墙报内展示或在全班传阅,起到统一思想、展现个性、发挥才能、引导集体舆论的作用。五、开展各种班级活动,增强班级凝聚力。班级活动是以班级为单位开展的教育活动,班主任在在其中起着重要作用。作为班主任要做好导演,学会“弹钢琴的艺术”。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注重学生个体的发展。为了取得比较好的教育效果,开展活动时要注意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寓教于乐。引导、鼓励学生相互协作、自主参与,使学生在活动中受到教育、学到知识。同时通过活动让学生之间情感得到交流,培养协作精神,让学生感受到平等和成就感,营造和谐的班级人际关系。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中受到熏陶,才能增强班级凝聚力和感召力,使全体学生思想行为指向同一目标,即为班级工作而积极努力、主动投入。只有这样,班级文化才能形成鲜明的特色。总之,班级文化建设内容复杂,形式多样,作为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班级文化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作用是潜移默化的;同时我们知道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是一项长期工作,作为班主任应高度重视,并且通过长期的坚持,以期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篇二:班级文化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同理,一种文化育一种人。人总是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成长起来的。环境是一种教育力量,环境能育人。比如:教育学生不要随地吐痰,教师可以采用说理的方法,告诉学生痰里有大量的细菌,随地吐痰的话,病菌会传播看来,影响人的身体健康。还可以创造一种环境和气氛,使学生不好意思随地吐痰,这同样是一种教育。再比如:为了鼓励学生勤奋学习,在班中创设一种氛围,使学生置身其间,不勤奋学习,觉得愧对家长、愧对学生,愧对学业。再比如:教育学生热爱国旗,热爱祖国,在升旗仪式时要严肃,要怀着崇敬的心情向国旗庄严地行队礼。我们可以利用班队课向中高年级学生介绍中国的近代史,介绍中国国内革命战争与解放战争,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而后规定升旗仪式的程序与要求,要求学生听到铃声快速在教室外的走廊上靠眼睛的余光配合排队,而后班干部整队,分两路纵队走到操场指定位置,班干部再次整队,当国歌奏响,国旗升起时,少先队员眼望国旗,行队礼。这样的教育是一种制度文化,这是一种更高层次的教育,这种教育就是营造良好的班级文化。一、什么是班级文化建设班级文化建设是指班级成员在班主任的引导下,朝着班级目标迈进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结。班级文化建设包括精神层和制度层和物质层。精神层,如班级目标、班级道德、班级舆论、人际关系和班级风气等;制度层,如学生一日行为规范、课堂常规、作业常规、奖惩制度等;物质层,如张贴名人名言、悬挂国旗、班训、黑板报等教室内环境的布置。就我们学校而言,物质层面的关注较多。校训:忠孝、仁爱、谨信、博学;宣传标语:“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养成良好习惯,成就美好未来。”“一心一意强素质,聚精会神抓质量”。每逢重大节日请郭强老师写些标语粘贴出来等。班级层面如:开展黑板报的评比,教室环境的布置,在教室前方悬挂国旗,张贴统一的班训——“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等。制度层的关注比较少,其实学校的一切规章制度都属于物质文化建设。如办学章程、岗位考核条例、教科研奖励制度、上学年出台的《学生一日行为规范》、《学生作业规范与批改实施细则》等都是制度文化。值周老师有哪些职责,班主任有哪些职责等也是制度文化。要求学生在出操、升旗仪式、停放自行车时、晨读时怎么做也是一种制度文化。只不过有的是书面的,有的是口头的。精神层的文化就更少了,需要我们的班主任老师用心的去耕耘、在这一领域作一些探索,因为这是更高层次的一种教育,它的功能是其它两者无法替代的。一个班的班风、学风、人际关系直接影响着每一位学生的健康成长,以为它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二、班级文化的功能班级文化的功能有教育功能、凝聚功能、制约功能、激励功能。教育功能是班级文化的首要功能。是一种特有的教育力量,渗透于一切活动之中,它所形成的“社会——心理动力场”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具有引导、平衡、充实和提高的作用。班级文化是以班风、学风、价值观念、人际关系、舆论等方式表现出来的观念文化和与之相应的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对每个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这种功能不同于课堂教育,它虽无形,但无所不在,就像“润物细无声”的春雨,滋润着学生的心田,陶冶着学生的情操,塑造着学生的灵魂。其次是凝聚功能。班级文化能把班级成员的个人利益与班级的命运与前途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使个人与班级“同甘共苦”。班级文化是班级成员共同创造的群体文化,寄托着他们共同的理想与追求,体现着他们共同的心理意识、价值观念和文化习性。这种共同的心理意识、价值观念和文化习性会激发成员对班级目标、准则的认同感和作为班级一员的使命感、自豪感和归属感,从而形成强烈的向心力、凝聚力和群体意识。这种向心力、凝聚力和群体意识又会促使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时刻清醒地意识到“这是我的班级,我是这个班级的学生”。再次是制约功能。班级文化所形成的规范的体系制约着学生的言行。这种规范一旦形成,就会形成一种强大的力量,使班级成员都能自觉地约束自己,让自己的行为符合班级规范。班级文化还具有激励功能。班级文化能为每个班级成员提供文化享受和文化创造的空间,提供文化活动的背景以及必要的活动设施、模式与规范,从而有效的激发和调动每个成员参与班级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其以高昂的情绪和奋发进取的精神积极投入到学习和生活中去。那么如何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呢/三、加强班级文化建设案例1:教育主题:热爱读书,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做法1:在班中设立图书角,形成定期或不定期的读书交流场,以丰富书源。为了使读书更有效,有的老师每天布置读书任务,并要求学生作好摘录笔记。一段时间后,进行优秀读书笔记的评选;开展讲故事比赛,好书伴我成长读书心得交流等。做法2:在教室墙壁上布置“质疑台”与“回音壁”,让学生把读书过程中碰到的问题写在“质疑台”,学生谁知道就回答,答案写在“回音壁”。这样的活动极大地满足了学生求知与好问的天性。整个班充满了浓浓的学习气氛。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首要任务是让学生热爱书籍。一个优秀的班集体,首要是具有浓郁的书香气息。做法3:在教室墙壁上开辟一扇“知识窗”,内有谜语、名人名言、智力拼搏、脑筋急转弯等儿童喜欢的内容。生动活泼的谜语激发儿童的兴趣,耐人寻味的名言提醒儿童善待今天,变化多端的智力拼搏开发儿童的智力,神秘莫测的脑筋急转弯让儿童品尝恍然大悟的惊喜。这样原本呆板、枯燥、生硬的墙壁俨然成了一个神奇的魔术师,充满了诱惑力、新鲜感和挑战性。“知识窗”的内容由全班学生轮流定期更换,这样做,既调动了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又使学生课外去看书找资料,可谓一箭双雕。在此基础上,一个月开展一次知识竞赛,对获奖学生给予精神和物质的奖励,难道还愁没办法培养学生良好的看书习惯吗?做法4:为了鼓励学生多看课外书,可以在教室墙壁上开辟“遨游书海”栏目,让学生做一些读书卡片粘贴在上面。卡片上的内容或是佳词、佳句的摘录,或是书的内容介绍,或是读书心得。“遨游书海”下方可以张贴争星表,学生每看2本课外书,可以得一颗星,这样坚持下去,到学期结束时,满天繁星争相亮光彩。以上的做法目的都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与学校正在开展的学生行为规范达标活动相一致的。晨读时、中午自主活动时学生就会自觉地去看书,因为有任务的驱动与学生内在的需要。……案例2:教育主题:不乱花钱,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做法1:让班干部每天检查有没有吃零食的同学,发现后制止并记录下来告诉老师,而后是老师的批评与教育。做法2:在教室里设置一个“聚宝盆”。有的学生拾到钱又找不到失主,便将钱存入“聚宝盆”。还可以将节省下来的零花钱存入其中,此外同学们
本文标题:什么是班级行为文化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34857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