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一部分系统复习成绩基石主题2大一统的秦汉帝国、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考点梳理过关考点1秦帝国的兴亡秦的建立与统一背景统一成为大势所趋,秦国实力最强,①__长平之战__后六国无力抗秦时间公元前230~前221年过程秦王②__嬴政__先后兼并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定都③__咸阳__意义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长期割据征战的局面,将中国历史推进到一个崭新的阶段秦的灭亡秦末农民起义原因(1)根本原因:秦的暴政(2)直接原因:一些贫苦农民被征发到渔阳戍边,遇雨误期,按律当斩概况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④__大泽乡__起义,建立张楚政权意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它沉重打击了秦朝的残暴统治灭亡公元前207年,项羽在⑤__巨鹿之战__中打败秦军,刘邦趁机攻入咸阳,秦朝灭亡考点2秦始皇、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6年5考2016、2015、2014、2013、2012年考查秦始皇汉武帝政治(1)采用“①__皇帝__”称号,确立皇帝至高无上的地位(2)中央:设②__丞相__(行政)、太尉(军事)、御史大夫(监察百官)(3)地方:废除分封制,建立③__郡县制__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削弱封国势力;强化监察制度,设立司隶校尉和刺史经济(1)统一车辆形制(2)统一货币:把④__圆形方孔钱__作为全国统一流通的货币(3)统一度量衡文化统一文字,把⑤__小篆__作为全国规范文字,后又推行隶书兴办太学思想焚书坑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军事北击匈奴;修筑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派卫青、霍去病大败匈奴图片名称:秦朝行政系统简表信息提炼:秦朝、中央集权、秦始皇、郡县制关联拓展►秦始皇“焚书坑儒”摧残了文化,给中国古代文化造成莫大损失;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家学说成为我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考点3张骞通西域和丝绸之路6年4考2017、2016、2015年考查命题热点►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交流的重要途径。我国现在正在实施的“一带一路”战略,是一个国际热点,从而成为命题的一个重要方向,以丝绸之路的路线、影响和对当今国际交往的启迪为考查点,注意丝绸之路路线的示意图。选择题、非选择题是主要命题方式。考点4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官渡之战①__200__年,曹操大败袁军,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基础赤壁之战208年,孙刘联军大败曹军,奠定了②__三国鼎立__的基础三国鼎立建立时间建立者国号都城图片名称:三国鼎立形势图信息提炼:魏、蜀、吴;曹丕、刘备、孙权;三国鼎立220年曹丕魏洛阳221年刘备汉成都③__222__年孙权吴建业易错提示►魏的建立者是曹丕,曹丕是曹操的儿子,不要认为是曹操建立了魏。考点5南方经济的发展6年1考2015年考查考点6北魏孝文帝改革6年2考2016、2013年考查背景民族汇聚成为时代的主流图片名称:穿汉族服装的少数民族贵族信息提炼:北魏孝文帝改革、穿汉族服装、促进民族融合目的为了便于学习和接受①__汉族__先进的文化,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内容将都城从平城迁到②__洛阳__;穿汉服;学习汉语;采用汉姓;与汉人通婚;采用汉族官制、律令;学习汉族礼法作用加速了民族大融合的进程关联拓展►古代民族交往的方式:1.互派使节,如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2.人口迁移,如东汉末年以来的少数民族内迁。3.改革,如北魏孝文帝的汉化措施。4.通婚,如昭君出塞、文成公主和金城公主入藏。5.战争,秦汉与匈奴,唐朝与突厥,宋朝与女真、党项、蒙古等。六年真题全练命题点1秦汉时期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命题解读►秦汉时期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包涵范围较广,涵盖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军事以及民族关系等方面,主要以选择题的形式呈现,在非选择题中也经常与同类知识结合出现,多以图片、史料作为切入点。1.[2016·滨州,2题]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一书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的悲壮”。在政治上,“秦,虽死犹存”是指(D)A.统一度量衡和货币B.焚书坑儒C.修筑长城D.建立中央集权制度1.D本题考查对秦朝对我国古代政治制度影响的理解和认识。“秦”在政治上“虽死犹存”说的是秦朝创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被后世历朝历代所沿用,影响了自秦以后的两千多年的中国封建社会。2.[2014·滨州,2题]下图是西汉初年郡国并行示意图(局部)。汉武帝为消除诸侯王对皇权的威胁,加强中央集权,采取了什么措施(B)A.实行“削藩”B.颁布“推恩令”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在地方设“行中书省”2.B本题考查汉武帝颁布的“推恩令”。根据题干信息“汉武帝”“消除诸侯王对皇权的威胁”,链接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接受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建立较小的侯国削弱诸侯王封国势力。3.[2012·滨州,1题]秦朝咸阳的一位粮食商人,要购进一批小米。结账时,这位咸阳商人应该用下列哪种货币支付货款?(B)3.B本题考查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抓住题干关键信息“秦朝”,链接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为巩固统一,把圆形方孔钱作为全国统一流通的货币。猜押预测►“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诗中描绘了嬴政(A)A.十年征战,统一全国B.自称皇帝,君临天下C.任免官员,中央集权D.焚书坑儒,思想专制1.A题设是李白的诗句,反映的是公元前230~前221年,秦始皇灭六国,统一全国,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的史实。“马到成功”蕴含着人们对事情成功的美好祝愿。下列“马”字,最有可能出现在秦朝官方文书中的是(A)2.A依据所学的秦朝知识,秦朝官方统一文字为小篆。A项字体为小篆。董仲舒认为,与儒学相异的学术“皆绝其道”,使文化的一统与政治的一统相一致。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的建议,实行(D)A.焚书坑儒B.八股取士C.设立太学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3.D题目中的“皆绝其道”,是要将其他的文化灭绝,所以其要表达的是D项。B项是明清科举考试制度,C项是汉武帝时设立学校的内容,A项是秦朝加强思想统治的措施,均排除。命题点2丝绸之路与民族关系命题解读►丝绸之路与民族关系主要涵盖丝绸之路的开通、路线、作用,张骞出使西域以及西域都护的设置,近几年与“一带一路”联系密切。解答问题的关键是巧记核心知识点,理清丝绸之路的路线以及密切联系社会热点问题。4.[2017·滨州,2题]中国是世界上几个独立的文明发源地之一,西部的高原与沙漠使古代中国与其他文明间交流极少。中国古代第一次大规模与中亚、西亚文明进行交流发生于(B)A.商周时期B.两汉时期C.宋元时期D.明清时期4.B解答本题关键是正确理解中国古代第一次大规模与中亚、西亚文明交流的事件是张骞通西域及由此开通的丝绸之路。张骞通西域发生在汉武帝时期,属于两汉时期,据此排除A、C、D三项。5.[2016·滨州,3题]下图所示的这条古代商路连接着中国与世界,沟通了历史与未来。西汉时期为开辟这条商路做出重要贡献的是(A)A.张骞B.卫青C.蒙恬D.霍去病5.A本题考查丝绸之路。图中商路以长安为端点向西经河西走廊,出玉门关、阳关,经西域诸国、安息直到大秦。从路线判断此商路应为丝绸之路。西汉时张骞通西域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创造了条件。6.[2014·滨州,3题]新疆自古就是中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该地区隶属中央政府管辖开始于(D)A.张骞出使西域B.丝绸之路开通C.昭君出塞D.西汉政府设西域都护6.D本题考查西汉设置西域都护的意义。链接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60年,西汉王朝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这是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统辖的开始。猜押预测►《新全球史》载:在古典时代,一些个人也完成了长途旅行,张骞历尽艰险从长安到达了遥远的西方。张骞“长途旅行”的主要目的是(A)A.打击匈奴B.开拓疆域C.管理西域D.开通商路4.A公元前138年,汉武帝派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主要目的是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2000多年前,我们的先辈筚路蓝缕,穿越草原沙漠,开辟出联通亚欧非的陆上丝绸之路;我们的先辈扬帆远航,穿越惊涛骇浪,闯荡出连接东西方的海上丝绸之路。”“陆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是(B)A.洛阳B.长安C.建康D.北京5.B材料反映的是陆上丝绸之路开辟的历史。丝绸之路从长安出发,经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中亚,最后到达欧洲。命题点3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方经济的发展7.[2015·滨州,2题]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以开发的最主要原因是(A)A.北方人民南迁带来先进技术B.南方的自然条件优越C.江南统治者施行仁政D.南方社会较为稳定7.A本题考查对江南地区经济发展原因的准确再认。链接所学知识可知,备选项内容都是江南地区经济发展的原因,但是最主要的原因是北方人口的南迁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补充了南方的劳动力。猜押预测►发生于4世纪后期,为江南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的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是(D)A.巨鹿之战B.官渡之战C.赤壁之战D.淝水之战6.D4世纪后期,前秦王苻坚统一了黄河流域。前秦在南下统一全国的过程中在淝水之战中被东晋打败,前秦的统治瓦解,北方地区重新陷入混战的状态。东晋在南方取得暂时稳定,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条件。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南方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城市的繁荣,在当时南方经济最活跃的一个城市是(C)A.成都B.洛阳C.建康D.扬州7.C命题点4北魏孝文帝改革命题解读►北魏孝文帝改革主要包括改革的背景、迁都、内容、作用,考查方式主要以选择题为主,非选择题也有所涉及。解答问题的关键是熟记核心知识点,并能与历史上的其他改革相联系,形成知识体系。8.[2017·滨州,3题]日本史学家宫崎市定认为,由于“他”的汉化政策,“以新都洛阳为中心出现了汉文化的复兴”,“他”也“由鲜卑国主化为中华皇帝”。“他”是(A)A.拓跋宏B.苻坚C.李世民D.忽必烈8.A题干中的有效信息“汉化”“新都洛阳”“鲜卑”反映的是北魏孝文帝拓跋宏的改革。B项是南北朝时期前秦的统治者,C项是唐朝的统治者,D项是元朝的建立者。9.[2013·滨州,3题]下列图片反映的历史现象是(A)A.民族交融B.中外交往C.国家统一D.经济发展9.A本题考查我国古代民族交往。图片“胡人汉服”“汉人胡食”分别是指少数民族穿汉族的服装、汉人吃少数民族的食物,这反映了民族交融的情况。鲜卑姓氏改为汉姓鲜卑姓汉姓鲜卑姓汉姓拓跋元贺赖贺丘穆陵穆独孤刘步六孤陆贺楼楼10.[2012·滨州,2题]下面表格所反映的改革措施,产生的作用是(B)A.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B.促进了鲜卑族与汉族的融合C.结束了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D.促成了北方民族的大量南迁10.B本题考查北魏孝文帝改革。由关键信息“鲜卑姓氏改为汉姓”可知,这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之一,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融合。猜押预测►北朝民歌“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在中原地区广为传唱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D)A.商鞅变法B.秦始皇统一六国C.淝水之战D.北魏孝文帝改革8.D注意抓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北朝”“中原”,根据所学可知,北魏孝文帝为了加强对中原的统治迁都洛阳,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文化,从而进一步促进了民族融合。近几年,网上热议“中国会不会因北京持续雾霾而迁都”问题。网友吴铭说,有迁都的可能性,我国历史上就曾因种种原因而发生多次迁都,如商王盘庚、周平王、北魏孝文帝、明成祖等统治时期都迁都过。其中,北魏孝文帝迁都(B)A.长安B.洛阳C.应天D.燕京9.B为了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北魏孝文帝决定迁都洛阳。495年正式迁都洛阳;革除鲜卑旧俗,接受汉族先进文化。故A、C、D三项不符合题意。
本文标题:(滨州专版)2018中考历史总复习 第一部分 系统复习 成绩基石 主题2 大一统的秦汉帝国、政权分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34956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