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三部分模拟检测冲刺中考滨州市二○一八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综合检测卷一(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O—16S—32Cl—35.5Ca—40Fe—56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48分)1.我们每天都生活在一个不断变化的物质世界里。下列变化一定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用干冰作制冷剂进行人工降雨B.久置在空气中的澄清石灰水表面产生一层白膜C.伴随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D.爆炸B用干冰作制冷剂进行人工降雨,是利用干冰升华吸热,使周围温度降低,水蒸气冷凝成水滴,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久置在空气中的澄清石灰水表面产生一层白膜,是因为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了碳酸钙的缘故,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伴随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灯泡发光、放热,属于物理变化;爆炸可能是化学变化,如火药爆炸,也可能是物理变化,如轮胎爆炸。2.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C点燃酒精灯时,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个酒精灯,否则容易引起火灾;用浓硫酸干燥氧气时,氧气应从长管进入;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时,先将导管放入水槽中,然后用手握住试管外壁,若有气泡产生,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测定溶液的pH时,不能将pH试纸伸入试剂中,否则会污染试剂。3.“人造空气”帮助人类实现了“太空漫步”的梦想,其中含有70%的N2、20%以上的O2、还有CO2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人造空气”比空气中的氮气含量高B.燃着的蜡烛在“人造空气”中会熄灭C.可以利用反应2Cu+O22CuO测定“人造空气”中O2的含量D.“人造空气”若只含有O2会更有益于人的呼吸C空气中氮气含量约为78%,“人造空气”中含有70%的N2,比空气中的氮气含量低;“人造空气”中含有20%以上的O2,燃着的蜡烛在“人造空气”中不会熄灭;可以采用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方法,测定“人造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即利用反应2Cu+O22CuO;人在纯氧中无法正常生存,所以“人造空气”若只含有O2不益于人的呼吸。4.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关注自身健康与生存环境,下列做法合理可行的是()A.食用适量海带,以预防缺碘性疾病B.用甲醛溶液浸泡海产品,以延长保鲜时间C.将废旧电池深埋处理,以减少水土污染D.将废弃塑料焚烧处理,以减少“白色污染”A海带中含有人体所需的碘元素,因此为了预防缺碘性疾病,可食用适量海带,故A正确;甲醛有毒,能破坏蛋白质的结构,不但对人体有害,而且降低了食品的质量,故B错误;将废旧电池深埋,会造成地下水、土壤的污染,故C错误;废弃塑料焚烧会产生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严重的污染空气,故D错误。5.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蔗糖溶解的过程就是在水分子作用下,蔗糖分子均匀分散到水分子中的过程B.搅拌和升温能加快溶解,是因为加快了分子的运动速率C.用汽油清洗衣服上的油污,是利用了乳化作用D.室温下,向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加入适量硝酸钾固体能形成硝酸钾饱和溶液C溶解的过程实际是溶质在溶剂分子的作用下,均匀分散到溶剂中的过程,故A正确;搅拌和升温能加快分子的运动速率,可以加速溶解,故B正确;用汽油清洗衣服上的油污,是利用了汽油能溶解油污的原理,故C错误;恒温下,增加溶质可以使接近饱和的溶液形成饱和溶液,所以室温下,向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加入适量硝酸钾固体能形成硝酸钾饱和溶液,故D正确。6.下列有关事实不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的是()A.铁能将铜从硫酸铜溶液中置换出来B.铝制品抗腐蚀能力比铁制品强C.不能用金属铜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D.相同条件下,镁和锌与稀盐酸反应的剧烈程度B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铁能与硫酸铜溶液发生置换反应,可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加以解释;铝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强,但铝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在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使内部的铝不易被进一步氧化,与金属活动性顺序无关;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铜位于氢的后面,不能与稀盐酸发生置换反应,可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加以解释;镁和锌都能与稀盐酸反应,反应时金属活动性强的镁比金属活动性弱的锌反应剧烈,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加以解释。7.“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下列关于农作物和化肥的说法正确的是()A.(NH4)2SO4属于复合肥料B.农作物所必需的营养元素只有氮、磷和钾三种C.磷肥能使作物根系发达,耐寒耐旱D.铵态氮肥与熟石灰混合施用可以明显提高肥效C硫酸铵中只含有N、P、K三种营养元素中的N元素,属于氮肥;农作物在生长过程中需要多种营养元素,其中一部分可以通过空气、水和土壤吸收,需要通过化肥补充的主要是氮、磷、钾三种元素;磷肥可以促进作物根系发达,增强作物的耐寒耐旱能力;铵态氮肥与熟石灰等碱性物质混合后可发生反应生成氨气,导致氮元素流失而使肥效降低。8.清华学子不畏网络舆论的压力,捍卫了“PX”低毒的科学真相。PX:无色透明液体,具有芳香气味,能与乙醇等有机溶剂混溶,可燃,低毒,毒性略高于乙醇,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如图是“PX”的结构模型,下列有关“PX”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PX”属于有机化合物B.“PX”可燃,具有芳香气味,低毒都属于它的化学性质C.“PX”中C、H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48∶5D.“PX”的化学式为C8H10B“PX”是由C、H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有机化合物;“PX”可燃,低毒都属于它的化学性质,具有芳香气味属于它的物理性质;“PX”中C、H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8)∶(1×10)=48∶5;根据图示可知,每个“PX”分子中含8个碳原子和10个氢原子,其化学式为C8H10。9.在一定条件下,甲、乙、丙、丁在某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正确的说法是()A.该反应是分解反应B.若消耗3g乙,则生成17g丙C.丁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D.甲、乙的质量之和一定等于生成丙的质量B10.以下应用守恒思想解决相关问题,推论正确的是()A.14g碳与32g氧气反应,根据质量守恒推出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46gB.聚乙烯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根据元素守恒推出聚乙烯由碳、氢、氧元素组成C.50mL36%的盐酸用50mL水稀释,根据溶质守恒推出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8%D.水电解生成H2和O2的分子数比为2∶1,根据原子守恒推出水分子中H、O原子数比为2∶1D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32g氧气与12g碳恰好完全反应生成44g二氧化碳,当14g碳与32g氧气反应时,碳过量,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44g,故A错误;反应物为聚乙烯和氧气,生成物为二氧化碳和水,氧气中含有氧元素,故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数目不变,聚乙烯中肯定含有碳、氢两种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故B错误;水的密度为1g/mL,50mL水的质量为50g,而盐酸的密度大于1g/mL,50mL盐酸的质量不是50g,故稀释后盐酸溶质的质量分数不是18%,故C错误;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个数不变,反应后氢、氧原子个数比为2∶1,故反应前水分子中氢、氧原子个数比也为2∶1,故D正确。11.下列知识整理的内容不完全正确的一组是()B稀酸入眼的急救方法是首先用大量的水冲洗眼部;进入地窖时为防止地窖内二氧化碳含量过高对人的损害,一般先做灯火实验,由于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所以如果灯火熄灭,则不能进入地窖;洗洁精能与油污发生乳化作用;人体缺钙会导致佝偻病或骨质疏松症,而不是甲状腺疾病;三大化石燃料是煤、石油和天然气;太阳能、风能等使用时不会对环境造成危害,所以是相对清洁的能源;汽车尾气污染是空气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所以提倡使用公共交通等是减少汽车尾气污染的有效途径;温室气体的排放与化石燃料的使用有直接关系,利用水力、核能发电减少了化石燃料的燃烧,从而能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BA、C、D中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都未发生变化;B中反应前铝元素化合价为0价、铜元素化合价为+2价,反应后铝元素化合价为+3价、铜元素化合价为0价,有化合价的改变,属于氧化还原反应。12.在3CO+Fe2O32Fe+3CO2反应中,碳元素的化合价由+2价变为+4价,铁元素的化合价由+3价变为0价,像这种在化学反应前后化合价改变的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据此判断,下列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13.有失去标签的甲、乙、丙、丁四瓶无色溶液,它们分别是稀盐酸、BaCl2溶液、K2CO3溶液、AgNO3溶液中的某一种。按照表中所进行的实验和结论推出“丙+丁”的实验现象是(已知Ag2CO3难溶于水)()A.一定有气体B.一定有沉淀C.可能有反应但无现象D.可能没有反应溶液间进行的反应甲+丙甲+乙乙+丁丙+丁实验现象有气体产生有沉淀产生有沉淀产生D由于甲和丙反应能生成气体,可以确定甲和丙应是稀盐酸和碳酸钾溶液中的一种,由于稀盐酸和硝酸银溶液能生成沉淀,碳酸钾和氯化钡、硝酸银溶液都能生成沉淀,因此无法辨别甲和丙哪一种是稀盐酸,哪一种是碳酸钾溶液,也无法确定乙和丁是氯化钡溶液和硝酸银溶液的哪一种;由于丙有可能是碳酸钾溶液也有可能是稀盐酸,而丁可能是氯化钡溶液也有可能是硝酸银溶液,若丙和丁是稀盐酸和氯化钡溶液,则不会发生反应,即无明显现象;若丙和丁是碳酸钾溶液和氯化钡溶液、碳酸钾溶液和硝酸银溶液或稀盐酸和硝酸银溶液,则都会生成白色沉淀。14.控制变量法是实验探究的重要方法。下列设计方案探究目的不能实现的是()A.甲可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是否需要与氧气接触B.甲可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是否需要达到一定温度C.乙中①③对比可探究铁的锈蚀与氧气是否有关D.乙中①②③对比可探究铁的锈蚀与氧气和水等物质是否有关C甲通过薄铜片上的白磷和水中的白磷对比可知,薄铜片上的白磷与氧气接触燃烧,而水中的白磷与氧气隔绝不燃烧,可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是否需要与氧气接触;甲通过薄铜片上的白磷和红磷对比可知,温度达到了白磷的着火点所以燃烧,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所以不燃烧,可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是否需要达到一定温度;乙③中铁钉只和空气接触,①中铁钉和空气以及水同时接触,一段时间后,③中铁钉没有锈蚀,而①中铁钉锈蚀,通过①③对比可探究铁的锈蚀与水是否有关;①和②对比可探究铁的锈蚀与氧气是否有关,通过①②③对比可探究铁的锈蚀与氧气和水是否有关。A稀盐酸可以和大理石反应生成气体,而氢氧化钠溶液不与大理石反应;氢氧化钠溶液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蓝色沉淀,而稀盐酸不与硫酸铜溶液反应,所以两种方法都能鉴别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铵和硫酸钾固体都能够溶于水,所以方法二不能鉴别氯化铵和硫酸钾固体。羊毛制品和纯棉制品在外观上是相似的,所以不能通过观察颜色的方法鉴别。黄金和黄铜都是黄色的有金属光泽的物质,所以不能通过观察颜色的方法鉴别。15.鉴别下列各组物质的两种方法都正确的是()选项要鉴别的物质方法一方法二A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加入大理石加入硫酸铜溶液B氯化铵和硫酸钾固体加氢氧化钙研磨加入适量水观察是否溶解C羊毛制品和纯棉制品点燃闻气味观察颜色D黄铜和黄金观察颜色在空气中加热16.下列四个图像中,能正确表示对应变化关系的是()D向盐酸中加水稀释,溶液的酸性减弱,pH增大,pH只能无限接近于7,但不会大于、等于7,故A错误;一定温度下,向不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开始时溶液的质量不会等于0,故B错误;加热高锰酸钾固体,会生成氧气,导致固体总质量减小,而反应前后锰元素的质量不变,故锰元素的质量分数会增大,故C错误;在盐酸和氯化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钾溶液,盐酸先与氢氧化钾反应,等盐酸消耗尽,氯化镁再与氢氧化钾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故开始时没有沉淀,过一段时间再出现沉淀,当氯化镁耗尽后,沉淀的质量不再增加,故D正确。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二、(本题包括6小题,共29分)17.(4分)请从下列物质中选择适当的物质填空:(用字母序号填空)A.碳酸钙B.氢氧化钠C.碳酸氢铵D.浓硫酸E.盐酸F.氢氧化钙G.碳酸钠(1)配制波尔多液用的一种碱是F;(2)工业炼铁的原料之一,可作为建筑材料的一种盐是A;(3)常用于金属除锈的
本文标题:(滨州专版)2018中考化学总复习 第三部分 模拟检测 冲刺中考 综合检测卷(一)课件 鲁教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34963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