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三部分模拟检测冲刺中考滨州市二○一八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综合检测卷二(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O—16Na—23Al—27Cl—35.5Ca—40Ag—108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48分)1.下列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海水晒盐B.海水制“碱”C.海水制镁D.除去海水中的氯化镁等可溶性杂质A海水晒盐利用的是蒸发结晶原理,属于物理变化;海水制“碱”是利用氯化钠、水、二氧化碳、氨气通过化学反应制备碳酸钠,属于化学变化;海水制镁是把海水中的镁离子通过化学反应转化为镁,属于化学变化;除去海水中的氯化镁等可溶性杂质时要加入氢氧化钠等物质与之发生化学反应而除去,属于化学变化。2.规范的操作是实验成功的保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B二氧化碳验满时,燃着的木条不能伸入集气瓶内,应放在集气瓶口;由于氧气不易溶于水且密度比水小,故用图示装置收集氧气时应“短进长出”;滴加液体时,胶头滴管不能伸入试管内,应垂悬于试管的正上方;测溶液pH时,不能把pH试纸直接浸入溶液内,否则会污染溶液。3.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下列做法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是()A.大力发展火力发电B.垃圾就地焚烧C.污水处理后再排放D.提倡多开汽车C火力发电所用的燃料是煤,煤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等空气污染物,A选项做法不利于环境保护;垃圾就地焚烧会产生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等空气污染物,B选项做法不利于环境保护;污水处理后再排放,能减少水体污染,C选项做法有利于环境保护;汽车使用的燃料一般是汽油、柴油,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等空气污染物,D选项做法不利于环境保护。4.下列有关氧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用燃烧法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可燃物常用红磷B.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21%C.用带火星的木条是否复燃来检验氧气D.鱼能在水中生活,证明氧气易溶于水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产物是固体,用燃烧法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可燃物常用红磷,故A正确;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21%,故B正确;氧气具有助燃性,用带火星的木条是否复燃来检验氧气,故C正确;氧气能供给呼吸,鱼能在水中生活,证明水中含有一定量的氧气,只能证明氧气可以溶于水,故D错误。5.化学用语给化学学习带来了很大方便,下列对图示或化学用语解读正确的是()C图①中的“11”表示钠原子的原子序数(质子数)而不是中子数,故A错误;图②所示的粒子核内有17个质子,核外有18个电子,是带一个单位负电荷的氯离子,符号为Cl-,故B错误;图③中变化前后分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所以该过程表示的是化学变化,故C正确;图④表示1个氢分子,“”表示2个氢原子,故D错误。A.图①一个钠原子中有11个中子B.图②所示的粒子可用符号来表示C.图③中的“”表示某种原子,则此图所示过程为化学变化D.图④中的“”表示氢原子,则此图表示2个氢原子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酒精、天然气和石油是化石燃料B.焙制糕点的小苏打属于碱C.汽油在清洗衣服上的油污时起乳化作用D.少食蔬菜水果的同学会缺维生素C,有可能引起坏血病D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不包括酒精,故A错误;碳酸氢钠的俗名是小苏打,其属于盐,不是碱,故B错误;用汽油清洗衣服上的油污,使油污溶解在汽油中,形成的是溶液,属于溶解作用,故C错误;蔬菜中富含维生素,少食蔬菜水果的同学会缺维生素C,有可能引起坏血病,故D正确。7.下列对分子、原子、离子的认识,正确的是()A.镁原子的质子数大于镁离子的质子数B.原子的质量几乎都集中在原子核上C.原子是最小的粒子,不可再分D.氧气和臭氧性质的差异主要是由于分子间的间隔不同B镁原子最外层上有2个电子,易失去电子形成镁离子,但该过程中质子数不变,故A错误;原子中电子的质量很小,可以忽略不计,所以原子的质量几乎都集中在原子核上,故B正确;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但原子还可再分成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故C错误;氧气和臭氧性质的差异主要是由于分子结构的不同,故D错误。8.下列选项符合图示从属关系的是()D有的氧化反应属于化合反应,有的氧化反应不属于化合反应,例如木炭燃烧这一氧化反应属于化合反应,而甲烷燃烧这一氧化反应不属于化合反应,故A错误;纯碱是碳酸钠,是盐,故B错误;纯净物包括单质与化合物,故C错误;单质分为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和稀有气体单质,故D正确。选项ABCDX氧化反应纯碱纯净物金属Y化合反应碱化合物单质D由丙物质的微观构成示意图可知,丙的化学式是CH3OH,相对分子质量是12+1×4+16=32;由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3H2CH3OH+H2O,生成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为1∶1;每4个反应物的分子生成了2个生成物的分子,反应前后分子总数发生了变化;发生反应的甲和乙的质量比为(12+16×2)∶(3×1×2)=22∶3。9.甲和乙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丙和丁。结合微观示意图分析,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丙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4B.生成的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为2∶1C.反应前后分子总数不变D.发生反应的甲和乙的质量比为22∶310.下列实验能达到目的的是()D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应将装置内的氧气完全消耗掉,应使用过量的红磷,图中红磷是少量的,不能达到目的;铁锈蚀的条件是和水、氧气接触,两试管中铁钉都与水接触,故不能验证水是否与铁生锈有关,不能达到目的;燃烧的条件为可燃物、和氧气接触、达到着火点,图中无法得出燃烧必须与氧气接触的条件,不能达到目的;c烧杯是一个对照实验,可以证明氨水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由于浓氨水易挥发,所以b烧杯内的酚酞试液变为红色,说明氨气分子通过运动由a烧杯到了b烧杯中,能达到实验目的。D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氧化铁能与稀盐酸反应,故可用稀盐酸清除铁制品表面的铁锈;稀硫酸会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稀盐酸不与氯化钡反应,无现象,故用氯化钡溶液可鉴别稀盐酸和稀硫酸;二氧化碳能和氢氧化钙反应产生碳酸钙白色沉淀,而与氢氧化钠反应没有明显现象,故可用CO2鉴别NaOH和Ca(OH)2溶液;氢氧化钠变质生成碳酸钠,而碳酸钠溶液也呈碱性,滴加酚酞试液,无论是否变质溶液都会变成红色,故不能检验NaOH溶液是否变质。11.下列实验方案或措施不合理的是()A.用稀盐酸清除铁制品表面的铁锈B.用氯化钡溶液鉴别稀盐酸和稀硫酸C.用CO2鉴别NaOH和Ca(OH)2溶液D.用无色酚酞试液检验NaOH溶液是否变质C由单宁酸的化学式C76H52O46可知,它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符合有机物的特点,属于有机物,故A正确;由单宁酸的化学式C76H52O46可知,一个单宁酸分子是由76个碳原子、52个氢原子和46个氧原子构成的,故B正确;单宁酸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76)∶(16×46)=57∶46≠57∶23,故C错误;单宁酸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76)∶(1×52)∶(16×46)=912∶52∶736,可见其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故D正确。12.苏州的“碧螺春”享誉全国,“碧螺春”茶叶中的单宁酸具有抑制血压上升、清热解毒、抗癌等功效,其化学式为C76H52O4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单宁酸属于有机物B.一个单宁酸分子由76个碳原子、52个氢原子和46个氧原子构成C.单宁酸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57∶23D.单宁酸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B化学变化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质量不发生改变的变化不一定就是化学变化,也可能是物理变化,如10g水变为10g水蒸气,故A推理错误;化合物是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故B推理正确;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带电的粒子不一定是离子,也可能是质子、电子等,故C推理错误;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的溶液一定是碱性溶液,但不一定是碱溶液,如碳酸钠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但它是一种盐溶液,故D推理错误。13.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A.化学变化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所以质量不发生改变的变化就是化学变化B.化合物是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所以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C.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所以带电的粒子就是离子D.碱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所以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的溶液一定是碱溶液14.用实验探究Al和Cu的金属活动性强弱。若提供的试剂只有:CuCl2溶液、AlCl3溶液、Al、Cu和稀盐酸。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最多只能设计一种实验方案B.CuCl2溶液是不可或缺的试剂C.选用两种合适的试剂即可实现实验目的D.AlCl3溶液中加入Cu不能探究金属活动性强弱C探究Al和Cu的金属活动性强弱,根据提供的试剂,我们可以设计出的方案有:①Al、Cu、稀盐酸,Al可以与稀盐酸反应,得出活动性Al>H;Cu和稀盐酸不反应,得出活动性H>Cu,故金属活动性Al>Cu;②Al、CuCl2溶液,Al可以置换出CuCl2溶液中的Cu,得出金属活动性Al>Cu;③Cu、AlCl3溶液,Cu和AlCl3不反应,得出金属活动性Al>Cu,故A错误。①③两种方案都没用到CuCl2溶液,故B错误。②③两个方案都是选用两种试剂来实现目的的,故C正确。AlCl3溶液中加入Cu不能反应,但是能够得出Al和Cu的金属活动性强弱,故D错误。DCO2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CO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再干燥除去水,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A所采取的方法正确;氧气通过灼热的铜网时,可与铜发生反应生成氧化铜,而氮气不与铜反应,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B所采取的方法正确;Fe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氢气,铜不能与稀硫酸反应,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C所采取的方法正确;CaO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碳酸钙难溶于水,除去杂质的同时原物质也已变质,不符合除杂原则,故D所采取的方法错误。15.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用方法错误的是()A.CO(CO2):通过氢氧化钠溶液、干燥B.N2(O2):通过灼热的铜网C.Cu粉(Fe):加稀硫酸D.CaO(CaCO3):溶解、过滤、蒸发16.向一定量的硫酸铜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钡溶液,直至过量。生成沉淀的质量与加入氢氧化钡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0~a段只生成氢氧化铜沉淀B.室温下,b点溶液的pH>7C.c点溶液中溶质至少有两种D.整个过程中,溶液中氢元素的质量一直在增加D0~a段硫酸铜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和硫酸钡两种沉淀,故A错误;b点时,两者恰好完全反应,故对应的液体中只有水,pH=7,故B错误;c点时,氢氧化钡溶液有剩余,故c点溶液中溶质只有氢氧化钡,故C错误;因为氢氧化钡溶液中含有水,水中有氢元素,故整个过程中,溶液中氢元素的质量一直在增加,故D正确。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二、(本题包括6小题,共31分)17.(4分)分子、原子和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请按要求用符号完成下面问题(每题答案不唯一,请务必写全)。(1)五氧化二磷分子中的原子P、O;(2)氯化镁溶液中的离子Mg2+、Cl-;(3)化肥硫酸铵中的原子团NH4+、SO42-;(4)二氧化碳溶液中的分子H2O、H2CO3、CO2。18.(4分)化学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1)如图中,无机非金属材料是d,合成材料是ac。(用字母序号填空)a.塑料壶盖b.棉布隔热套c.涤纶腕带d.陶瓷内胆e.不锈钢外壳(2)涤纶的基本组成物质是聚酯纤维[(C6H8O5N)n],由四种元素组成,棉布由纤维素[(C6H10O5N)n]制成,鉴别涤纶和棉布的简易方法是灼烧闻气味。解析:(1)陶瓷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塑料和涤纶属于合成材料,棉布属于天然材料,而不锈钢属于金属材料。(2)由聚酯纤维的化学式[(C6H8O5N)n]可知,其元素组成为碳、氢、氧、氮四种元素;涤纶和棉布燃烧会产生不同的气味,所以可用灼烧闻气味的方法来鉴别涤纶和棉布。19.(8分)从化学
本文标题:(滨州专版)2018中考化学总复习 第三部分 模拟检测 冲刺中考 综合检测卷(二)课件 鲁教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34963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