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北京专用)2019年中考化学复习 专题四 空气 氧气(试卷部分)课件
专题四空气氧气中考化学(北京专用)A组2014-2018年北京中考题组五年中考1.(2018北京,9,1分)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下列现象能证明空气中O2含量的是 () A.红磷燃烧,产生白烟B.瓶中液面先下降,后上升C.瓶中液面最终上升至1处D.水槽中液面下降答案C题述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能证明空气中O2含量的现象是瓶中液面最终上升至1处,由此现象推出氧气体积约占空气体积的1/5。故选C。易错警示分析化学实验时,注意实验现象与实验结论间的对应关系。如:红磷燃烧,产生白烟,说明红磷燃烧生成白色固体;瓶中液面先下降,后上升,说明瓶内压强先变大后变小。2.(2017北京,3,1分)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现象为火星四射,有黑色固体生成的是 ()A.红磷B.木炭C.铁丝D.酒精答案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现象为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有黑色固体生成,故选C。3.(2016北京,1,1分)通过实验测定了空气的组成的科学家是 () 答案C通过实验测定了空气组成的科学家是拉瓦锡。解题关键本题根据对空气组成研究史的了解以及重要科学家突出贡献的识记进行判断。知识拓展门捷列夫在化学上的主要贡献是发现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元素周期表,达尔文是生物学家,拉瓦锡通过实验测定得出空气的组成,牛顿是物理学家。4.(2016北京,17,1分)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A.空气由空气分子构成B.N2、O2等均匀地混合C.N2、O2不再保持各自的化学性质D.N2、O2的体积比约为5∶1答案B空气为混合物,不存在空气分子,故A错误。空气为混合物,N2、O2等是均匀混合的,故B正确。在空气中氧气、氮气依然能保持其各自的化学性质,故C错误。空气中氮气、氧气的体积比约为4∶1,故D错误。易错警示混合物中各成分保持各自化学性质,相互之间不发生化学反应。5.(2015北京,1,1分)下列气体中,能供给动植物呼吸的是 ()A.H2B.O2C.N2D.CO2答案B可以供给动植物呼吸的只有氧气,所以此题选B。解题关键知道O2、H2、N2、CO2等气体的用途。易错警示呼吸过程消耗O2,植物光合作用消耗CO2。6.(2015北京,3,1分)如图为空气成分示意图(按体积计算),其中“a”代表的是 () A.氧气B.氮气C.二氧化碳D.稀有气体答案B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氮气78%,氧气21%,其他成分1%。图中a所占的比例最大,因此是氮气,故选B。解题关键识记空气中各成分以及各自的体积含量。审题技巧由a、b、c所占比例大小而得出答案。7.(2014北京,1,1分)空气成分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是 ()A.氧气B.氮气C.二氧化碳D.稀有气体答案B空气中各成分及其体积分数大约为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他气体和杂质0.03%。故选B。8.(2014北京,9,1分)下列方法能鉴别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3瓶气体的是 ()A.闻气味B.将集气瓶倒扣在水中C.观察颜色D.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答案DA项,三种气体都没有气味,用闻气味的方法无法鉴别。B项,将集气瓶倒扣在水中,集气瓶内水面上升的是二氧化碳,无法鉴别空气和氧气。C项,三种气体都没有颜色,用观察颜色的方法无法鉴别。D项,将燃着的木条伸入三瓶气体中,木条燃烧更剧烈的是氧气,没有变化的是空气,熄灭的是二氧化碳,现象明显不同,可以鉴别。9.(2014北京,4,1分)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的是 ()A.木炭B.甲烷C.蜡烛D.红磷答案DA项,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B项,甲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色火焰。C项,蜡烛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D项,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B组2014—2018年全国中考题组考点一空气1.(2018山西,2,2分)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气体中既能支持燃烧又能供给呼吸的是 ()A.氧气B.氮气C.二氧化碳D.稀有气体答案A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能支持燃烧,还能供给呼吸。2.(2017重庆A,3,2分)大山深处空气清新,空气中氮气的体积分数约为 ()A.78%B.21%C.11%D.58%答案A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氮气占78%、氧气占21%、稀有气体占0.94%、二氧化碳占0.03%、其他气体和杂质占0.03%。故选A。3.(2017天津,2,2分)下列物质中,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项目的是 ()A.氮气B.氧气C.稀有气体D.可吸入颗粒物答案D氮气、氧气、稀有气体都是空气中的成分,不是污染物,可吸入颗粒物是污染物,故应选D。知识总结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有: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臭氧等。4.(2016天津,2,2分)空气中含量较多且化学性质不活泼的气体是 ()A.氧气B.氮气C.水蒸气D.二氧化碳答案B空气主要由氮气和氧气组成,其中氮气约占空气体积的4/5,而且氮气在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一般不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故选B。评析本题难度不大,熟记空气中各成分及其体积分数,掌握它们的化学性质是解题的关键。5.(2015宁夏,1,2分)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PM2.5飘浮在空气中容易造成雾霾天气。为了减少PM2.5的排放,下列措施不合理的是 ()A.利用太阳能发电B.加强建筑工地扬尘控制C.研发新能源汽车D.禁止使用煤或石油做燃料答案D利用太阳能发电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消耗,有助于减少PM2.5的排放,A项措施合理;加强建筑工地扬尘控制、研发新能源汽车,均有助于减少PM2.5的排放,B、C项措施合理;煤和石油是现代社会重要的燃料,只能寻找新的替代能源,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不能禁止使用,故D项措施不合理。6.(2014山东烟台,6,1分)空气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错误的是 ()A.液氮可用作制冷剂B.氧气可用作火箭发射的燃料C.氦气可用来填充探空气球D.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必需的物质答案B氮气的用途之一是作制冷剂,故A正确;氧气有助燃性,没有可燃性,因此不能作燃料,故B错误;氦气密度比空气小,化学性质稳定,因此可用来填充探空气球,故C正确;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必需的物质,故D正确。7.(2016福建福州,13,12分)请沿用科学家认识事物的方式认识“空气”。(1)从分类角度:空气属于(填“混合物”或“纯净物”)。(2)从微观角度:用“ ”表示氮原子,“ ”表示氧原子。①用“ ”可表示的微粒是(填名称)。②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比等于分子数目比。若空气中其他成分忽略不计,图中可表示空气微观模型的是(填标号)。 (3)从变化角度:已知:常压下,氮气沸点-196℃,氧气沸点-183℃。将燃着的木条置于盛满液态空气的烧杯口,观察到的现象是。该烧杯放置一段时间后,液态物质剩余约1/10体积,其主要成分是。(4)从应用角度:利用空气制取氮肥的流程如图所示。 ①Ⅰ中参加反应的单质甲为。②Ⅱ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③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反应称为氧化还原反应。反应Ⅲ(填“属于”或“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5)从环保角度:下列保护空气措施合理的有(填标号)。A.工厂通过加高烟囱直接排放废气B.推广使用乙醇汽油代替普通汽油C.提倡步行、骑自行车等“低碳”出行方式答案(12分)(1)混合物(2)①氮分子②C(3)燃着的木条熄灭液氧(4)①H2②4NH3+5O2 4NO+6H2O③属于(5)BC解析(1)空气是由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稀有气体等组成的,因此,空气属于混合物。(2)①题中微粒表示的是氮分子。②空气中氮气和氧气的分子个数比约为4∶1,因此答案为C。(3)氮气的沸点低,先汽化,则剩余的为液氧。(4)①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因此单质甲为氢气。②Ⅱ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NH3+5O2 4NO+6H2O。③反应Ⅲ中氮元素和氧元素的化合价均发生了变化,因此反应Ⅲ属于氧化还原反应。(5)用乙醇汽油代替普通汽油和“低碳”出行都可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8.(2015江苏南京,17,7分)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1)洁净的空气属于(填“混合物”或“纯净物”)。(2)据报道,今年1~4月南京空气中PM2.5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22.3%,下列行为不会增加空气中PM2.5的是。A.燃煤火力发电B.治理工地扬尘C.露天焚烧垃圾D.使用氢能源汽车(3)氮气具有广泛用途,它是制造硝酸和氮肥的重要原料。写出含有氮元素的常见氧化物、酸、碱、盐的化学式各一个,并标出所写化学式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氧化物、酸、碱、盐。答案[本题共7分,第(2)小题2分,其余每空1分](1)混合物(2)BD(3) O2H O3 H3·H2O (其他合理答案均可)4N5N3N53KNO解析(1)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等多种气体,属于混合物。(2)治理工地扬尘,可以有效降低PM2.5含量;氢气燃烧生成水,对环境无污染,不会增加空气中的PM2.5,故选择B、D。(3)含有氮元素的氧化物有NO2、NO等,NO2、NO中氮元素的化合价分别为+4、+2价;含有氮元素的酸有HNO3,氮元素的化合价为+5价;含有氮元素的碱有NH3·H2O,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含有氮元素的盐有硝酸盐、铵盐等。考点二氧气1.(2018河南,4,1分)下列物质在氧气里燃烧,生成物为白色固体的是 ()A.硫B.镁条C.铁丝D.木炭答案B硫、木炭在氧气里燃烧分别生成的二氧化硫、二氧化碳都是无色气体,铁丝在氧气里燃烧生成的四氧化三铁是黑色固体,镁条在氧气里燃烧生成的氧化镁是白色固体。知识归纳在氧气里燃烧后生成白色固体的物质有:镁条、红磷、铝丝等;生成黑色固体的物质有:铁丝、铜丝等。2.(2018云南,15,2分)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B.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C.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白光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四氧化三铁答案BA项,硫在氧气中燃烧时,火焰呈蓝紫色,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B项,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并放出大量的热;C项,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D项,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火星四射,有黑色固体生成。3.(2018天津,6,2分)有一位同学暑假去西藏发生了严重的高原反应,医生让他吸氧后症状缓解。吸氧可以帮助人缓解高原反应的原因是 ()A.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B.氧气可以支持燃烧C.吸氧为人体呼吸提供了适量的氧气D.氧气可以燃烧答案C氧气的用途有支持燃烧、供给呼吸。高原反应是由高原地区空气稀薄引起的,吸氧为人体呼吸提供了适量的氧气,因此可缓解高原反应,故选C。4.(2017福建,1,3分)下列可供人呼吸的气体是 ()A.氧气B.氢气C.氮气D.二氧化碳答案A氧气能供给呼吸,故选A。5.(2017辽宁沈阳,6,1分)空气中能使食物变质的主要气体是 ()A.氮气B.氧气C.二氧化碳D.稀有气体答案B食物变质是食物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而生成新物质的结果,故选B。6.(2017甘肃兰州A,16,2分)如图是用燃磷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装置中的红磷可以用铁丝来代替B.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再观察现象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D.实验测定氧气的质量约占空气总质量的1/5易错警示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测得的是氧气的体积分数,而不是质量分数;红磷燃烧产物是五氧化二磷固体,会产生白烟而不是白雾。知识归纳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原理是物质在空气中燃烧消耗氧气,使密闭容器内压强减小,水倒吸,进入容器中水的体积约等于容器内氧气的体积;对于反应物的要求是能在空气中燃烧,且只与氧气反应,生成物是固体。答案B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不能用铁丝代替红磷,A错误;红磷燃烧消耗氧气,使瓶内压强减小,冷却后打开弹簧夹,烧杯内的水倒吸入集气瓶中,进入集气瓶的水的体积等于消耗的氧气的体积,B正确;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C错误;实验测定氧气的体积约占空气总体积的五分之一,而不是质量,D错误。7.(2016天津,9,2分
本文标题:(北京专用)2019年中考化学复习 专题四 空气 氧气(试卷部分)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34990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