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落叶松叶蜂第一部分:固原市原州区落叶松叶蜂的发生及防治措施固原市原州区落叶松叶蜂的发生情况及防治措施摘要简要论述了固原市原州区落叶松叶蜂发生情况及危害程度,分析了其发生的原因,提出了综合防治措施,以期为预防落叶松叶蜂的发生及防治提供参考。关键词落叶松叶蜂;发生情况;危害程度;防治措施;宁夏固原;原州区原州区位于宁夏南部山区,六盘山北麓,黄土高原西部,黄河中上游地区。辖11个乡镇3个街道办事处,地势南高北低,海拔1470~2920m。年降水量350~650mm,无霜期105~135d,年平均温度6.2℃,最高34.1℃,最低-26.9℃。县内森林主要为人工林,全区现有林木总面积约为7.719万hm2,其中水源涵养林3.87万hm2,水土保持林1.314万hm2,农田防护林466.67hm2,护岸林、护路林、经济林、特用林等1000hm2,退耕还林(草)5.02万hm2,全区森林覆盖率12.8%。1发生情况落叶松叶蜂(落叶松红腹叶蜂)(Pristiphoraerichsonii(Hartig))对原州区六盘山外围人工落叶松林区的危害一直存在,受气候、自然条件的影响,叶蜂每年的发生情况也不太相同,原州区共有落叶松纯林面积1.33万hm2,2012年受到落叶松叶蜂危害的面积有573.33hm2,其中,轻度危害面积400hm2,中度危害面积133.33hm2,重度危害面积40hm2。2严重程度落叶松叶蜂在宁夏六盘山林区1年1代,以老熟幼虫在落叶层下结茧。翌年4月下旬开始化蛹,5月中旬为化蛹盛期,蛹期7~10d。5月下旬为羽化盛期。成虫羽化后2~3h即可产卵。每虫产卵40~60粒,一般情况下一个新梢产卵3~30粒不等。卵粒靠吸取嫩梢汁液生长发育。受害梢头呈弯曲状枯死,严重影响了林木的正常生长和生长点,轻则翌年只展叶不抽梢,重则整株或成片死亡。2012年冬季气温偏高,预计落叶松叶蜂发生面积将增大,发生面积预测为800hm2,根据国家林业局发布的《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及成灾标准》落叶树叶部病虫害失叶率在60%以上,感病指数50以上,死亡率3%以上可以界定为成灾。根据此标准预测原州区2013年落叶松叶蜂成灾面积约为306.67hm2。3原因分析落叶松叶蜂的发生受环境、气候影响较大,即在春季雨水较多、气候湿润的情况下,叶蜂的发生会加重;相反,在干旱气候影响下,叶蜂受干旱条件制约,发生会减弱。2012年冬季由于气温偏高,加之连续2年叶蜂的发生均为小年,2013年春季气候湿度适宜的情况下,叶蜂的发生面积有可能增大。篇二:华北地区落叶松叶蜂生物学特性及综合防治措施华北地区落叶松叶蜂生物学特性及综合防治措施摘要:本研究采用室外调查与室内饲养相结合的方法,初步掌握了落叶松叶蜂的生物学特性和综合防治措施。结果显示,在华北地区落叶松叶蜂1年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结茧于树冠下枯枝落叶层及土壤里越冬。营造混交林、加强抚育管理可增强林木自控能力,减轻落叶松叶蜂对林木的危害。使用3%高渗苯氧威人工喷烟、喷雾防治,虫口减退率可达95%以上。关键词:落叶松叶蜂;生物学特性;综合防治措施落叶松叶蜂Pristiphoraerichsonii(Hartig),又名落叶松红腹叶蜂,膜翅目扁叶蜂科。主要寄主为华北落叶松、兴安落叶松、日本落叶松等,尤其在干旱高温年份发生较频繁。幼虫取食针叶,大暴发时可将成片落叶松林针叶食光,造成枝梢弯曲,枝条枯死,生长势衰弱,连续几年危害可造成树木枯死,是落叶松林主要的食叶害虫之一。由于大面积人工纯林,导致生态系统脆弱,落叶松叶蜂几经发生。笔者经过多年的观测研究,初步掌握了落叶松叶蜂的生物学特性和综合防治措施,可为该虫适生区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1形态特征1.1卵卵梭形,长1.3mm,宽0.4mm。初产时黄白色,半透明,渐变黄色,孵化前黄绿色。1.2幼虫1龄幼虫体长2.4~3.1mm。老熟幼虫体长12~20.9mm,黑褐色。1.3蛹蛹体长8.6~9.5mm,初为乳白色,羽化前为棕黑色。茧长椭圆形,长l1mm,宽5mm,茧初为白色,3~5天后变为橘黄色,逐渐变为暗褐色。1.4成虫雌成虫体长8.5~10mm,体黑色;触角茶褐色;前胸背板两侧黄褐色,中、后胸黑色。翅淡黄色、透明,翅痣黑色。腹部第二至第五背板、第六背板前缘均为橘黄色,第一、第六背板大部分和第七至第九背板黑色,第二至第七腹板中央橘红色;头部刻点细匀。雄成虫黑色,触角黄褐色,腹部第二背板两侧、第三至第五及第六节背板中央均为橘红色。2生物学特性篇三:李孟楼简介李孟楼,教授,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工作简历:1974年至1977年在陕西省富平任小学、初中教师、事务长。1977年至1981年元月在原西北农学院植物保护系求学,并获农学学士学位。1981(1999年在西北林学院森林保护系、林学系任教。1999年起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任教至今。现任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教授和博士生导师、兼任陕西省昆虫学会理事。教学工作业绩:在为大学生和研究生执教后讲授了昆虫通论、害虫生物防治、昆虫生态学、昆虫生理学、植物检疫学、资源昆虫学、昆虫分类学、森林害虫治理工程学、花卉昆虫学等多门课程。取得了“社会发展之需乃专业课治学之准则”、“教学、科研、实践三结合整体推进普通昆虫学课程体系的建没”两项教学成果。现指导的在校研究生5名,毕业的2名,其中宗娜已考取的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博士,王代娣工作于西南交通大学娥眉分校。2002年编著出版了《森林昆虫学通论》。主要的科学成就:先后主持承担完成了8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八五”攻关、省部级等森林害虫治理及相关机理研究任务。1.马桑毒素研究Coriariatoxinstudy1997(现在:主持两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发现了新的植物性杀虫毒素马桑毒Coriarialactone,并在该毒素杀虫机理研究中取得了重要进展。2.花椒研究Pricklyashstudy1992年开始主持进行了花椒害虫防治及加工利用研究课题。①确定了危害我国花椒的害虫达140多种,其中分布全国各地的重要种有近30种。将我国花椒栽培区与病虫害发生特征相结合,完成了椒林害虫的地理区划;较早的整理出了花椒的栽培管理技术。②清除了花椒及椒籽油加工利用中的技术障碍,创制了两段法生产花椒籽油的新工艺、及配套的一次性稀溶液碱炼光化脱色、除杂的精炼新工艺,研发了花椒精油的循环蒸气提取工艺和装置、及立式刮栅型花椒籽脱皮机(ZL99234551.0);为开发利用我国长期废弃的100多万吨花椒籽,和开发利用花椒精油奠定了坚实的基础。3.落叶松害虫防治研究Studyofpestsinlarch1991年承担落叶松害虫防治技术研究项目。①确定了非种原地落叶松害虫125种,使我国落叶松害虫的种类记载数从94种增加到了203种。Pyracanthafortuncana②以落叶松林的昆虫区系、群落特性研究为基础,确立了落叶松叶蜂等重要害虫在落叶松林害虫群落中的地位,垂直分布和生态型、空间格局和序贯抽样调查技术,落叶松叶蜂爆发期落叶松林针叶蓄积量和材积生长量的损失强度,落叶松叶蜂实验种群生命表、发育起点温度及有效积温;确定了该叶蜂的生态对策、防治策略、防治阈值、预测预报模型、抗虫树种、有效天敌及各杀虫剂的毒力,建立了对落叶松叶蜂等食叶害虫有效控制的系统治理体系。4.火棘研究StudyofPyracanthafortuncanaPotato1998年进行了自然分布及天然贮量非常丰富的火棘利用研究。研究证明火棘种子油的品质近于沙棘种子油,火棘果实中不含淀粉,富含果糖、有机酸、Vc、VE、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及多种微量元素。5.马铃薯脱毒Potatodrawoffvirus1990(1994年在山西紫阳扶贫期间,承担完成了马铃薯脱毒任务,培育的脱毒种薯在当地提高产量5-7倍。6.小蠹虫控制技术研究ControlofblackbeetleDendroctonusvalens①2002年开始承担国家重大害虫治理工程项目中陕西省的红脂大小蠹综合防治技术研究。研制了低饵木诱杀、内吸杀虫剂注干、等低成本防治技术,并研究了林分结构多样性、立地环境与红脂大小蠹发生和危害的关系。②2001年主持华山松大小蠹信息素的利用技术研究。已经获得了对华山松大小蠹有引诱力的组分。③2001年执行了小蠹虫信息素应用技术的国家教委智力引进项目。7.花绒坚甲研究StudyofDastarcushelophoroides2002年起主持国家“十五”攻关子课题,即花绒坚甲人工饲养和利用技术研究。①已经研究确定了花绒坚甲的生活史,澄清了该虫生物学研究中的问题。研究表明,该成虫可存活3年以上,3年内繁育姊妹和子孙世代共63代。②调查研究表明,1头雌虫繁育的后代在1年内可寄生花绒坚甲10(12头天牛幼虫,自然状态下该坚甲对天牛的寄生率基本保持在50(75%。③解决了花绒坚甲人工饲养技术,可以进行连续饲养。8.林分多样性与抗虫性研究StudyonDiversityofMixedForestandIt'sPestResistance1998年将生物多样性研究理论与森林害虫防治的实践理论相结合,提出了进行森林害虫发生程度预测和治理的新见解;创立了利用多样性调查技术,确定林分抗虫性、设计抗虫林的指标体系。9.专利技术Patent①立式刮栅型花椒籽脱皮机(ZL99234551.0)。②阳台立体自控栽培装置获得了专利(ZL00226831.0)。奖励和荣誉:1995年主持完成的落叶松叶蜂综合治理技术获陕西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995年被国际林联选入世界森林昆虫学家名人录。1996年被评为扬凌农科城科技新星。1998年兼任陕西省昆虫学会理事。2001年主持完成的花椒籽油综合利用技术研究获陕西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发表的论文和出版物:现已发表各类研究论文72篇。1989年出版了专著《花椒栽培及病虫害防治》(陕西科技出版社)。2002年出版《森林昆虫学通论》教材(中国林业出版社)。当前研究项目:马桑毒素的结构与杀虫毒性关系的研究(国家自然基金)。花绒坚甲利用技术研究(国家“十五”科技攻关子课题)。小蠹虫信息素利用研究(国家教委智力引进及本校项目)。红脂大小蠹综合控制技术研究(国家林业局害虫治理工程及陕西省林业厅项目)。林分多样性与抗虫性关系研究(自选)联系方式:联系电话:029-87082125E-mail:Limenglou@263.net;Limengl@163.net花椒籽油综合利用项目的主要内容:①研制了花椒籽油生产中的关键设备——“立式刮栅型花椒籽脱皮机”剥离了花椒籽外壳上对椒籽油质量影响最大的蜡层与黑色外层。②解决了花椒籽油提取及精制中的关键技术即研制了两段法提取技术——分离了花椒籽种壳油、与种仁油;研制了稀溶液碱炼除杂精致技术使粗油精炼的损耗率较传统技术降低了50%,食用油得率由7%提高到了12?15%,精制技术使损耗率由60?80%降低到30%以下;在反复试验的基础上,完成了以花椒籽油为基料生产涂料的工艺技术的研制开发了以花椒籽油生产涂料的工艺技术。③确定了花椒籽油的主要用途即该油是高档保健营养型食用油,制造涂料、化妆品及洗涤剂的原料。④加工1T花椒籽可创造产值1505元,利税470元;生产1T花椒籽油可创造产值5200元,利税1500元。用花椒籽油生产1T油漆,产值7111元、利税1185元。本项目经陕西省科委组织鉴定,技术水平处于国内领先水平。该项目已经获得2002年陕西省科技进步三等奖。联系人:李孟楼电话:029—7082125
本文标题:落叶松叶蜂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35070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