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安徽专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四章 多彩的光课件 (新版)沪科版
第四章多彩的光9.[2017·长沙自主招生]如图,平面xOy上,平面镜M两端坐标分别为(-1,3)和(0,3),人眼位于坐标(2,0)点处,当一发光点S从坐标原点沿负x方向运动过程中,经过以下哪个区域,人眼可从平面镜中观察到S的像(D)A.0到-1区域B.-1到-2区域C.0到-∞区域D.-2到-4区域解析:人眼位于坐标点(2,0)上,x坐标关于原点对称点是-2,x坐标关于-1对称点是-4,因为平面镜水平放置,所以发光点经过x轴[-2,-4]之间会被看到.17.(14分)[2016·濉溪一模]为了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小柯将一块厚度为0.5cm的玻璃板(P、Q两个平面都可以作为平面镜使用,如图甲)竖直架在水平台板上面,再取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蜡烛B,分别竖直置于玻璃板两侧,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进行实验.(1)在实验中,小柯透过玻璃板看到了蜡烛A的2个清晰的像,他用未点燃的蜡烛B找到了这两个像,分别位于图甲中的A′和A″处,其中A′处的像是蜡烛A通过玻璃板的__P__(选填“P”或“Q”)平面成像得到的.(2)小柯在A′处放了一张白纸作光屏,结果白纸上__不能__(选填“能”或“不能”)接收到蜡烛A的像.(3)小柯按照图甲中的测量方法,改变蜡烛A的位置,认真测量并记录了一些数据:物距u(cm)5.06.07.08.0像距v(cm)4.55.56.57.5然后得出像距小于物距的结论,你认为他的测量错误是:__像距v__(选填“物距u”或“像距v”).(4)小柯吸取了经验教训,重新选择了一块__薄__(选填“薄”或“厚”)的玻璃板进行实验.(5)此实验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却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B蜡烛,巧妙地解决了__像的位置__不易确定的问题,他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是__等效替代__(选填“控制变量”、“等效替代”或“理想模型”)法.(6)小柯在实验过程中,让玻璃板沿OO′轴(如图乙玻璃板与桌面的接触部分)方向水平向右移动,结果他发现镜中的像相对于A__不__(选填“向右”、“向左”或“不”)移动.解析:(1)根据物体在平面镜中成像,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通过测量,可以得到A和A′到平面镜P面的距离是相等的,所以A′是蜡烛A通过玻璃板P面成像得到的;(2)由于平面镜成的是虚像,所以小柯在A′处放了一张白纸作光屏,白纸上不能接收到蜡烛A的像;(3)小柯测量时把像A′到玻璃板Q面的距离作为像距,像距测量错误,忽略了玻璃板的厚度;(4)为了减小误差,实验中应选用薄玻璃板进行实验;(5)玻璃板透明,用其来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却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B蜡烛,巧妙地解决了像的位置不易确定的问题.这种方法是等效替代法;(6)小明在实验过程中,让玻璃板沿OO′轴方向水平向右移动,A和平面镜之间的距离不变,根据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A的像和平面镜之间的距离也不变,所以他发现镜中的像相对于A不移动.19.(6分)[2016·马鞍山期中]在探究“光从空气斜射入水和油时,哪种液体对光的偏折本领较大”的实验中,小明提出如下实验方案:先让一束入射光从空气直接斜射入透明的空水槽中,记录下光斑位置(如图甲所示);接着分别倒入水和油,记录对应的光斑位置,再通过分析就可得到实验结论.经讨论,同学们认为这一方案是可行的,于是进行了探究实验.(1)要实现探究目标,他们应选择图中的__B、D__(选填字母序号)两图实验.(2)实验时,同学们在水槽底部贴上一把自制纸质刻度尺,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__记录每一次光斑的位置__.(3)某小组同学正确实验后,所记录的三次光斑的相对位置如图丙所示,经分析可知:光从空气斜射入水和油时,__油__对光的偏折本领较大.解析:(1)根据控制变量法的思想,要探究水和油对光的偏折本领大小,必须控制入射角和液面的高度相同,符合条件的有B、D两图;(2)在水槽底部贴上一把自制纸质刻度尺,目的是为了记录液体对光的偏折的光斑的位置,比较液体对光的偏折程度,体现了转换法的思想;(3)根据记录,油中光斑的位置距离空气比较远,因此油对光线的偏折程度大,即油对光的偏折本领较大.18.[2016·南平中考]如图甲所示是小宇同学探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装置.平面镜M平放在水平桌面上,白色硬纸板垂直立在平面镜上.(1)小宇让一束光贴着纸板沿AO方向射向镜面,反射光沿OB方向射出,测出反射角和入射角大小.改变光的入射角度,多次重复上述实验步骤.①上述实验探究得到的规律是__B__(选填字母).A.光沿直线传播B.反射角等于入射角C.平面镜成像的特点②白色硬纸板在实验中的作用是__显示光的传播路径__(写出一条即可).(2)实验过程中若将纸板倾斜,如图乙所示,让光仍贴着纸板沿AO方向射向镜面,此时反射光__不在__(选填“在”或“不在”)纸板这一平面内;通过平面镜观察镜中硬纸板的像,则看到的像与图丙中相符的是__③__(选填序号).解析:(1)①已知入射光线AO和反射光线OB,多次改变光的入射角度,测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大小,并比较得出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大小关系,因此该实验探究了反射定律中的反射角等于入射角;②白色硬纸板在实验中的作用是显示光的传播路径.(2)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可知,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因此若将纸板倾斜,如图乙所示,让光线仍贴着纸板沿AO方向射向镜面,此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仍在同一平面内,但反射光不在纸板这一平面内,所以看不到反射光线;若此时通过平面镜观察纸板,因为物像关于镜面对称,则看到的图像应为丙图中的③.11.[2015·芜湖校级自主招生]在光具座上自左向右依次竖直放置一个凹透镜、凸透镜和平面镜,两个透镜的主光轴重合,凸透镜的焦距为f,此时两个透镜之间的距离为L.在凹透镜的左侧有一水平平行光束通过两个透镜后入射到平面镜上,经平面镜反射后,反射光恰能沿原来的光路返回,据此可判断凹透镜的焦距为(D)A.fB.LC.f+LD.f-L解析:当凸透镜的焦点位于凸透镜与凹透镜之间时,因为从凹透镜出来的光线为发散光线,所以不可能经过凸透镜焦点;当凸透镜焦点位于凹透镜左边时,则可能从凹透镜出来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经过凸透镜的焦点;而射入凹透镜的光线为平行光线,故从凹透镜出来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也经过凹透镜的焦点,因而凹透镜的焦点与凸透镜的焦点重合,如图,所以凹透镜的焦距f′=f-L.17.(12分)[2017·无锡一模]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小明用9个红色的发光二极管按“F”字样镶嵌排列在白色方格板上替代蜡烛作为光源,又用同样的白色方格板做成光屏,实验使用的凸透镜焦距为10cm,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1)实验时,首先调节光源、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__同一高度__,其目的是__使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心__.(2)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零刻度线上,小明将光源移至40cm时,在光屏上出现倒立、缩小的__实__(选填“实”或“虚”)像;如果小明将光源移至8cm刻度时,他通过凸透镜看到光源的__正立__(选填“倒立”或“正立”)、放大的虚像.(3)同学们对小明使用的实验装置进行如下评价,其中错误的是(D)A.与烛焰相比,实验使用的光源不会晃动,光屏上所成的像比较稳定B.光源镶嵌在白色方格板上,用同样的白色方格板做光屏,便于比较像与物的大小C.零刻度线刻在光具座标尺的中央,可直接测出物距和像距D.若凸透镜的焦距未知,则利用此实验装置不能测量凸透镜的焦距(4)光源“F”放在15cm处,其大小如图2所示,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零刻度线上.如果用遮光罩将凸透镜的上半部分罩住,则光屏上所成的像为(如图3)__C__.解析:(1)蜡烛、凸透镜、光屏三者在同一条直线上,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像才能成在光屏的中心.(2)凸透镜焦距为10cm,光源移至40cm时,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光源移至8cm刻度时,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3)发光二极管作为光源与烛焰相比,像更稳定,所以A正确,不符合题意;用同样的白色方格板做光屏,便于比较像与物的大小,B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零刻度线刻在光具座标尺的中央,这样可以直接从光具座读出物距和像距,C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若凸透镜的焦距未知,可调节物距及像距,当成等大的实像时,物距便等于2倍焦距,这样可以测出凸透镜的焦距,所以D说法错误,符合题意.(4)光源“F”放在15cm处,物距处于一倍和二倍焦距之间,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用遮光罩将凸透镜的上半部分罩住,只能影响像的亮暗,不影响像的性质.
本文标题:(安徽专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四章 多彩的光课件 (新版)沪科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35100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