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江西省吉安市遂川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二调考试试题(PDF)
历史试卷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E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2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10分钟。第I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48分。从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在答题纸上将该项涂黑)1.有研究者指出,在中国古代,血缘是政治权力与国家产生的根源,当至高无上的神权、政权产生后,又反过来剥离部分成员的血缘关系并减低其作用,促使社会阶层的分化。这说明()A.儒家思想根植于久远的历史传统C.血缘关系与等级分化制度无关联B.血缘与政治秩序建构的对立统一D.家国一体政治架构的社会合理性2.西周中晚期的大量“册命金文”显示,周王对官员的册命通常伴有土地赏赐,且赏赐力度不断增加,但这样的赏赐并不以官员效力王室的时间长短或工作分量的大小为转移。据此可知当时A.分封仍以宗法制为原则C.周王统治依靠官僚政治B.汉字开始成为成熟文字D.周天子的权威逐渐削弱()3.西周至春秋时期朝聘礼的程序贯穿着礼物互赠,西周的礼赠具有“重礼轻财”与敬让之意,春秋时期礼赠发生了轻礼仪、重献物的转变。这反映了A.宗族宗法的礼乐文化消亡C.王道体系取代了霸政体系B.等级尊卑分明的社会秩序崩溃D.以国力为标准的等级制度形成()4.据《国语·鲁语上》记述,有虞氏和夏、商、周三族祭祀的时候,不仅上推到本族的先王、先公,还更进一步把本族来源与黄帝族系联系起来,都自认为是黄帝族的后裔。这反映了当时的中国A.已有民族认同的意识C.政治制度具有连续性B.区域间的文化交流频繁D.农耕经济成为各朝根本()5.《我们的中国》一书中提出“西周的四合院”的研究视野,认为以西周为中心,东南西北被辐射地区相互交流,贵族通婚,形成了紧密的文化中心。该观点()高三二调·历史第1页{共12页}A.认为西周政治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C.强调分封制之下存在着大一统因素B.意在说明分封制标志中华民族形成D.已经认识到分封制易造成地方割据6.春秋近300年,大小战争约500场,会盟数十次。春秋会盟的礼仪主要有会而定盟、除地为坛、起草盟书、献血为盟、昭告神灵、宣读盟书、藏书盟府、飨宴等。盟主通过会盟来制定新的等级礼,请侯国的排列次序由盟主确定。这反映出A.礼仪规范成为争霸工具C.春秋争霸促进局部统一B.宗法血缘观念荡然无存D.周王共主地位得到维护()7.他认为各种各样的学派和论争都是没有价值的。他还主张应该抛弃万物相对性的差异,而去把握道永恒性、绝对性的统一。由此可知,“他”A.阐述了万物平等观念C.反对现有制度与秩序B.阐述了辩证法观念D.强调认识的客观性()8.先秦诸子百家中,道家讲天道,墨家信鬼神,他们都不讲天命,儒家则讲人道,信天命,不信鬼神;道家元为而元求,墨家有为而有求,儒家有为而无求。据此可知,与其他思想流派相比,儒家思想A.有较强秩序和责任感C.重视天人关系的研究B.与墨家思想可以互补D.蕴含了早期民本思想()9.秦朝时,在地方设置的乡、里、亭的官吏不由皇帝或官府任命,但却规定,要由地方推择当地的富庶人家的适龄人员充当。从这一规定可以看出,秦朝()A.沿袭先秦的行政管理B.轻视地方的行政管理C.各级官吏均出自富有之家D.地主绅士是基层治理基础10.下表是西汉时期先后推行的经济政策(部分):内容时期战乱中流亡者各归本土,恢复其故爵、田宅,因饥饿自卖为奴缚者一律释放为庶人高祖开放山林川泽供百姓糕、采,并一度废除过关用“传气官方所发过关通行证〉的制度文帝盐官负责组织生产,然后将产品统一收购买卖,未经盐官组织而私煮盐者有罪武帝由表格信息可知,西汉时期A.经济政策不利于增加中央财政收入C.商业政策有很强的适应性和包容性()B.重农抑商政策影响了经济正常发展D.经济政策的着眼点发生了重大变化高三二调·历史第2页{共12页}11.西汉从中央到地方建立起来的一系列涉外机构,域外国家与西汉王朝日益频繁的贡纳关系,西域都护等官职的长期设置,都反映了西汉对外思想的巨大进步。这说明,西汉对外关系(A.秉承了天朝上国观念C.采取了朝贡外交模式B.呈现出制度化特征D.抛弃了华夷观传统12.汉光武帝时期取士注重四个方面:“一曰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曰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三曰明达法令,足以决疑,能案章覆问,文中御史;四日刚毅多略,遭事不惑,明足以决,才任三辅令。”材料反映汉代选官制度的特点是A.注重门第C.公平竞争B.多元选拔D.德才兼顾()13.西汉文景时期,粮食增产,粮价极低,国家收取的实物田租很少甚至免除,但百姓必须把粮食换成钱币,缴纳较高税额的人头税。富商大贾趁机操纵物价,放高利贷,加剧了土地兼并、农户流亡。这反映出当时A.重农抑商政策未能实行C.粮价低抑制了生产热情B.自耕农经济发展受阻D.富商大贾操纵税收()14.学者根据已有文献和出土的汉简对西汉时期拥有六十亩土地的中等自耕农家庭收支进行了估算,如下表所示,据此可知,西汉时期年收入粮食副业纺织120石无统计10匹布7200钱4000钱总收入:11200钱A.自耕农生产技术较为落后C.土地兼并得到了有效遏制生活口粮80石食盐1.8石衣着5匹7700钱年支出生产租税留种6石饲料10石回租4石农具7石赋敛11石1380钱946钱总支出:10386钱B.政府采取轻摇薄赋的政策D.农业扩大再生产能力有限(〉其他祭祀、交往等6石360钱15.秦始皇虽以法家手段统治中国,“焚书坑儒”、禁绝百家,但是正如李斯撰稿的碑文的陈述,秦王朝高举的意识形态,其实与儒家价值相当符合,也是着重于儒家提倡的孝、佛、忠、贞。这反映了秦朝A.统治思想发生变化C.注重规范伦理秩序B.儒法价值趋向融合D.始终坚持外儒内法高三二调·历史第3页{共12页}(〉16.史学家剪伯赞说:“汉代的统治者,把它当作一种材料,筑成了一条文化思想的狭路。在狭路的起点,写着知识分子由此人口;在狭路的终点,堆积着大堆的禄米。为了获得禄米,必须通过这条唯一的狭路。”材料中的“它”是指(〉A.推恩令B.儒家思想C.察举制D.恩荫制度17.北魏贾思蜒的《齐民要术》,里面记载的农具和农艺几乎都是两汉时期的,南北朝时期的农具和农艺反而几乎没有介绍。这反映了南北朝时期A.重农抑商政策逐渐松动C.北方小农经济发展停滞B.先进的耕作方式主要分布在南方D.经济重心开始南移(〉18.虽然汉以后,曾有过南北朝的割据局面,但南北政权都争以“中国”为正统。隋唐两朝,天下一统,在修史时,将历史上分裂的南北政权,都归入“中国”,纳入正史。据此可知从汉到隋唐A.统治者注重从法统上坚持统一意识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统治逐渐加强B.南北方形成了共同的民族认同感D.中国的内涵随着时代发展而发展(〉19.曹魏中正走品任官的政策虽从形式上来说是汉末“乡举里选”的翻版,然其实质却是中央政权对世家大族“乡举里选”的模拟,它既是名士大族控制士人的方式在国家用人制度中的反映,又是对名士大族的一种制约。可见,曹魏实行九品中正制A.力图把选举权由地方收归中央C.有利于从地方选拔高素质人才B.导致专制皇权不断走向衰落D.难以实现中央对地方的控制()20.玄学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流行的社会思潮,它以老庄思想为骨架,穷极宇窗人生的哲理。魏晋名士认为纲常礼教、君臣上下,多是“天理自然”,应任其发展。魏晋玄学(〉A.弱化了佛教的社会影响C.主张无为与伦理名分结合B.背离了孔子儒学思想D.发展了天人感应21.曹操在给汉献帝上表论田庄主田畴时说:“畴率宗人避难于无终山,北拒卢龙,南守要害,清静隐约,耕而后食,人民化从,咸共资奉。......畴文武有效,节义可嘉,诚应宠赏,以施其美。”由此可知,部分田庄在东汉后期A.对中央集权构成了严重威胁C.激化了田庄内部的阶级矛盾B.起到了维护地方稳定的作用D.促进了北方地区的民族融合高三二调·历史第4页{共12页}(〉22.李华《中书政事堂记》:“政事堂者,君不可以枉道于天,反道于地,复道于社暖,无道于黎元,此堂得以议之。臣不可悖道于君,逆道于仁,黯道于货,乱道于刑,克一方之命,变玉者之制,此堂得以易之。兵不可以擅兴,权不可以擅与,货不可以擅蓄,此堂得以诛之。”材料说明了政事堂A.加强了中央集权C.不利于商业发展B.制约了君主专制D.有利于政治清明()23.魏晋南北朝时期流行的道教修行方式包括:大量抄写经文,积累修为,想象自己仙境邀游,并把这些经历用“一笔疾书”的方式记录下来,这当时有利于A.印刷术的普及C.道教的正统化B.市民文化的兴起D.书法艺术的发展()24.《旧唐书·食货上》载:“武德七年,始定律令……所授之田,十分之二为世业,八为口分。世业之田,身死则承户者便授之。口分,则收入官,更以给人。”材料表明唐代均田制()A.承认了农民对土地的所有权C.有利于土地与劳动者的结合B.实质上是地主土地所有制D.有利于北方各族的封建化25.据唐代书籍记载:“青州北海人李清‘世传染业’,子孙及内外姻族近百数家。川毫州出轻纱,举之若元,裁以为衣,真若烟雾。一州惟两家能织,相与世世为婚姻,惧他人家得其法也。云:‘自唐以来名家,今三百余年矣。”’这些记载反映出A.唐朝的手工业技术不断创新C.古代手工业技术存在封闭性B.唐朝各项手工业技术高度发达D.古代私营手工业以家族制为主()26.唐代的科举取士不仅依据试卷成绩来录取及第者,而且还考察应考者平时的文学作品,参考其社会声望,并且允许人们同主考官一起推荐优秀人才,当时称为“公荐”和“通榜”。这一做法A.利于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C.为营私舞弊提供了可能性B.体现了君主对效率优先的追求D.拓宽了下层读书人的入仕渠道()27.中国古代科举制度向全社会敞开,但那繁琐的过程,漫长的求学之路,实际上却有利于那些有足够财力进行多年的学习和准备的阶层。这说明科举制A.阶层的流动性有限C.具有封闭性B.没有改变平民的等级观念D.违背了公平原则高三二调·历史第5页{共12页}()28.((唐律疏议·斗讼》“殴伤妻妾”条规定:“诸殴伤妻者,减凡人二等(与凡人比减二等);死者,以凡人论。殴妾折伤以上,减妻二等。”这一规定,本质上反映了A.血缘亲疏C.妻妾有别B.男尊女卑D.引礼入法()29.宋代中央官僚机构的设置中出现主民政的中书门下、主军政的枢密院、主财政的三司,以及宫、职、差遣的分离。这种体制人显示出理性精神C.强化了中央集权B.结束了藩镇割据D.体现了文人治国()30.宋神宗在元丰年间推行新政,“以尚书令之武左、右仆射为宰相,而左仆射兼门下侍郎以行侍中之职,右仆射兼中书侍郎以行中书令之职,而别置侍郎以佐之,则三省互相兼矣”。这有助于A.裁汰官吏冗员c.推动政务统一B.促进科学决策D.规范行政流程()31.至元元年(1264年)十二月,元世祖忽必烈罢除各地管民官世袭,制定迁转法,收回世侯符节,易地为宜;死后,其子孙按荫叙法授官而不再承袭父职。忽必烈采取上述措施的主要目的是A.废除世袭制度C.抑制割据势力B.加强君主专制D.控制官吏任免()32.终元一代,行省宫发动叛乱或自行举兵约有三次,这三次短暂的反叛或举兵,均是以皇位争夺为中心的朝延政治斗争的组成部分,而且多半是在皇位空虚之际,行省官各保其主所致。这表明行省的设置A.使国家的军政大权旁落C.容易引发皇族内部纷争B.导致地方割据势力膨胀旦有利于社会政治的稳定()33.程颜程颐兄弟俩去朋友家赴宴,席间有歌妓助兴,弟弟程颐认为有辱斯文拂袖而退;而程额却怡然自得,尽兴而归。次日程颐责问程额,程颜笑曰:“昨日‘座中有妓’而我‘心中无妓’,今日‘座中元妓’而你‘心中有妓’。”程颐闻之,面带愧色而去。这一故事实质上反映了A.程颐主张知行合一C.宋代市民文化繁荣B.程额思想带有心学倾向D.二程思想走向对立高三二调·历史第6页{共12页}()34.“节妇”是宋代理学家们为妇女树立的道德楷模,但宋代法律不曾笼统禁止过妇女改嫁,《宋刑统》禁止的只是居丧改嫁、强迫改嫁、背夫改嫁和嫁娶有夫之妇,而且这些条文全部抄自《唐律疏议》,元一字增损,元一字改动。这表明当时A.商品经济发展冲击了传统的贞节观C.理学贞节观尚未成为官方主流意识B.延续了唐朝以来的男女平等观念D.
本文标题:江西省吉安市遂川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二调考试试题(PDF)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35953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