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新疆兵团八师一四三团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新疆兵团八师一四三团一中2018-2019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1.已知原子序数,可以推断原子的()①质子数②中子数③质量数④核电荷数⑤核外电子数⑥原子结构示意图⑦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A.①②③④⑥B.①④⑤⑥⑦C.②③④⑤⑦D.③④⑤⑥⑦【答案】B【解析】原子序数=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由于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是质量数,所以③④无法确定,所以答案选B。2.某微粒用AnZR表示,下列关于该微粒叙述正确的是()A.所含质量数=A-nB.所含中子数=A-ZC.所含电子数=Z+nD.所含质子数=A+Z【答案】B【解析】【分析】AnZR中R表示元素符号,A表示质量数,Z表示质子数,“n+”表示该离子带n个正电荷。【详解】A.所含质量数是A,A不正确;B.所含中子数等于质量数减去质子数,即A-Z,B正确;C.该微粒是阳离子,所含电子数等于质子数减去电荷数,即Z-n,C不正确;D.所含质子数是Z,D不正确。综上所述,关于该微粒叙述正确的是B。3.A、B、C均为短周期元素,它们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所示。已知:B、C两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等于A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2倍;B、C两元素的核电荷数之和是A元素原子序数的4倍。则A、B、C分别是()A.C、Al、PB.N、Si、SC.O、P、ClD.F、S、Ar【答案】C【解析】【详解】A、B、C均为短周期元素,设A的原子序数为x,由图可知,A为第二周期,B、C在第三周期,B的原子序数为x+7,C的原子序数为x+9,由B、C两元素的核电荷数之和是A元素原子序数的4倍,则x+7+x+9=4x,解得x=8,则A为O,B为P,C为Cl,答案选C。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原子及其离子的核外电子层数等于该元素所在的周期数B.元素周期表中从ⅢB到ⅡB族10个纵行的元素都是金属元素C.除氦以外的稀有气体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都是8D.同周期元素中ⅦA族元素的原子半径较小【答案】A【解析】【详解】A.离子的核外电子层数不一定等于该元素所在的周期数,例如钠离子,A错误;B.元素周期表中从IIIB到IIB族10个纵行的元素属于过渡元素,全部为金属元素,B正确;C.除氦以外的稀有气体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都是8,C正确;D.同周期自左向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所以同周期元素中VIIA族元素的原子半径最小,D正确;答案选A。5.甲、乙两种非金属:①甲比乙容易与H2化合;②甲原子能与乙的阴离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③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甲比乙强;④与某金属反应时,甲原子得电子数目比乙的多;能说明甲比乙的非金属性强的是()A.只有④B.只有①C.①②③D.全部【答案】C【解析】【详解】①甲比乙容易与H2化合,说明甲比乙的非金属性强;②甲原子能与乙的阴离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说明甲比乙的非金属性强;③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甲比乙强,说明甲比乙的非金属性强;④与某金属反应时,甲原子得电子数目比乙的多,不能说明甲得到电子的能力比乙强,故不能说明甲比乙的非金属性强;综上所述,能说明甲比乙的非金属性强的是①②③,故选C。【点睛】非金属性越强的元素,其得电子的能力越强,但是与其得电子的数目无关。6.关于原子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A.所有的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B.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C.稀有气体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D.原子的次外层电子数都是8个【答案】B【解析】【详解】A、一般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但氢原子例外,原子核内没有中子,选项A错误;B、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选项B正确;C、稀有气体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不一定均为8个,氦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2个,选项C错误;D、原子的次外层电子数不超过18个,原子的次外层电子数不一定都是8个,选项D错误。答案选B。7.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交界处最容易找到的材料是()A.制催化剂的材料B.耐高温、耐腐蚀的合金材料C.制农药的材料D.半导体材料【答案】D【解析】【详解】A.制催化剂的材料一般在过渡元素中寻找,A不选;B.耐高温、耐腐蚀的合金材料一般在过渡元素中寻找,B不选;C.制农药的材料一般在非金属元素中寻找,C不选;D.位于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交界处的元素既表现金属的性质也表现非金属的性质,故容易找到半导体材料,D选;答案选D。8.下列变化中,不需要破坏化学键的是()A.氯化氢溶于水B.加热氯酸钾使其分解C.碘升华D.氧化钠熔化【答案】C【解析】【详解】A、氯化氢溶于水,产生H+和Cl-,破坏共价键,故A错误;B、KClO3分解产生KCl和氧气,破坏化学键,故B错误;C、碘升华破坏的是分子间作用力,分子间作用力不属于化学键,故C正确;D、氧化钠属于离子化合物,熔化破坏的是离子键,故D错误。答案选C。9.关于化学键的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离子化合物中不可能含共价键B.共价化合物中可能含离子键C.离子化合物中只含离子键D.共价化合物中不含离子键【答案】D【解析】【详解】A、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是离子化合物,离子化合物中可以含有共价键,A错误;B、全部由共价键形成的化合物是共价化合物,共价化合物中不可能含有离子键,B错误;C、离子化合物中可以含有共价键,例如NaOH等,C错误;D、共价化合物中不可能含有离子键,D正确;答案选D。10.下列电子式书写正确的是A.N2B.NH3C.H2OD.NaCl【答案】D【解析】【详解】A.氮气分子中存在氮氮三键,氮原子最外层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每个氮原子还含有1对孤对电子,所以氮气正确的电子式为,A错误;B.氨气分子的氮原子中含有1对孤对电子,氨气分子的电子式为,B错误;C.水是共价化合物,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化学键,其电子式为,C错误;D.氯化钠属于离子化合物,电子式中钠离子形成离子符号形式,氯离子需要标出最外层电子,即氯化钠的电子式为,D正确;答案选D。【点晴】掌握电子式的表示方法是解答的关键,书写电子式时要注意以下几点:主族元素的简单离子中,阳离子的电子式就是离子符号,阴离子的最外层都是8电子结构(H-除外),在表示电子的符号外加方括号,方括号的右上角标明所带电荷;离子化合物中阴阳离子个数比不是1∶1时,要注意每一个离子都与带相反电荷的离子直接相邻的事实;写双原子分子的非金属单质的电子式时,要注意共用电子对的数目和表示方法。11.下列物质的分子中,不含共价键的是()A.NaClB.Cl2C.HClD.NaOH【答案】A【解析】A.氯化钠中钠离子和氯离子之间只存在离子键,故A正确;B.氯气中氯原子之间存在共价键,故B错误;C.氯化氢中氯原子和氢原子之间只存在共价键,故C错误;D.氢氧化钠中钠离子和氢氧根离子之间存在离子键,氧原子和氢原子之间存在共价键,故D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化学键的判断,根据离子键和共价键的概念来分析解答,注意不能根据物质的元素判断,全部由非金属元素构成的物质中可能含有离子键,如铵盐、氢氧化钠、过氧化钠、含氧酸盐等,为易错点。12.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的变化B.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C.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D.反应物总能量和生成物总能量的相对大小决定了反应是放出能量还是吸收能量【答案】C【解析】【详解】A、由于化学反应的本质是旧键断裂新键形成的过程,断键要吸热,形成化学键要放热,这样必然伴随整个化学反应吸热或放热,所以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的变化,A正确;B、根据A中分析可知B正确;C、一个化学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主要取决于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总能量的相对大小,与外界条件没有关系,C错误;D、反应物总能量和生成物总能量的相对大小决定了反应是放出能量还是吸收能量,D正确。答案选C。13.氢气在氯气中燃烧时产生苍白色火焰,在反应过程中,断裂1molH2中的化学键消耗的能量为Q1kJ,断裂1molCl2中的化学键消耗的能量为Q2kJ,形成1molHCl中的化学键释放的能量为Q3kJ,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A.Q1+Q2Q3B.Q1+Q22Q3C.Q1+Q2Q3D.Q1+Q22Q3【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反应热△H=反应物的总键能-生成物的总键来计算该反应的反应热,氢气在氯气中燃烧,反应热△H<0,据此解答。【详解】破坏1molH2中的化学键消耗的能量为Q1kJ,则H-H键能为Q1kJ/mol,破坏1molCl2中的化学键消耗的能量为Q2kJ,则Cl-Cl键能为Q2kJ/mol,形成1molHCl中的化学键释放的能量为Q3kJ,则H-Cl键能为Q3kJ/mol,对于H2(g)+Cl2(g)=2HCl(g),反应热△H=反应物的总键能-生成物的总键能=Q1kJ/mol+Q2kJ/mol-2Q3kJ/mol=(Q1+Q2-2Q3)kJ/mol,由于氢气在氯气中燃烧,反应热△H<0,即(Q1+Q2-2Q3)<0,所以Q1+Q22Q3。故选D。14.下列反应既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又是吸收能量的化学反应的是()A.铝片与稀盐酸的反应B.Ba(OH)2·8H2O与NH4Cl的反应C.灼热的炭与CO2反应D.甲烷在氧气中的燃烧反应【答案】C【解析】【详解】A.铝片与稀盐酸的反应,既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又是放出能量的化学反应;B.Ba(OH)2·8H2O与NH4Cl的反应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C.灼热的炭与CO2反应既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又是吸收能量的化学反应;D.甲烷在氧气中的燃烧反应既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又是放出能量的化学反应;综上所述,既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又是吸收能量的化学反应的是C,故选C。15.A、B、C都是金属,把A浸入C的盐溶液中,A的表面有C析出,A与B和酸溶液组成原电池时,B为电池的负极。A.B.C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A.ABCB.ACBC.BACD.BCA【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把A浸入C的硝酸盐溶液中,A的表面有C析出;说明金属A可以把金属C从其盐中置换出来,所以活泼性A>C,A、B和稀硫酸组成原电池时,B为电池的负极,所以活泼性B>A,A、B、C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B>A>C.故选C考点:金属性的强弱比较16.制造地球卫星用到一种高能电池—银锌电池,其电池的电极反应式为:2Zn+2OH--2e-=2ZnO+H2↑,Ag2O+H2O+2e-=2Ag+2OH-。据此判断氧化银()A.负极,并被氧化B.正极,并被还原C.负极,并被还原D.正极,并被氧化【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化合价可知,电极反应中银的化合价降低,被还原;原电池中较活泼的金属作负极,另一电极作正极,发生还原反应,所以氧化银为正极,得电子被还原,故答案为B。17.下图是锌片和铜片同时插入稀硫酸中所组成的原电池装置,c、d为两个电极。则下列有关的判断不正确的是()A.d为负极,发生氧化反应B.c为锌片,电池工作时,溶液中SO42-向c移动C.电池工作的过程中,d电极上产生大量的气泡D.电池工作的过程中,溶液中SO42-浓度基本不变【答案】A【解析】【详解】据图象知,c是负极、d是正极,Zn易失电子作负极、Cu作正极,所以c是Zn、d是Cu,负极反应式为Zn-2e﹣=Zn2+、正极反应式为2H++2e﹣=H2↑,则A.d是正极,正极上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A错误;B.c为锌片,放电时,硫酸根离子向负极c移动,B正确;C.放电时,正极d上反应式为2H++2e﹣=H2↑,所以d电极上产生大量气泡,C正确;D.放电时,硫酸根离子不反应,所以溶液中SO42-浓度基本不变,D正确;故选A。18.一定温度下,反应N2(g)+3H2(g)2NH3(g)不能作为达到平衡状态的依据的是A.N2,H2和NH3的质量分数不再改变B.c(N2)∶c(H2)∶c(NH3)=1∶3∶2C.断开1molH-H的同时形成1molH-HD.单位时间里每增加1molN2,同时消耗3molH2。【答案】B【解析】在一定条件下,当可逆反应的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时,反应混合物中各种物质的浓度或含量不再发
本文标题:新疆兵团八师一四三团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35961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