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 《百家讲坛》《平语近人》观后感
《百家讲坛》《平语近人》观后感央视综合频道将于10月8日起播出《百家讲坛》专题节目《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看了之后受益匪浅,感触很深。通过观看这个节目,我不仅学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治国思想,还学到了中国文化的经典。可以说,习近平同志不仅是人民的领袖,也是我们学习中国文化经典的好老师。通过思想解读、现场采访、互动问答、经典阅读等方式,生动诠释了总书记以人为本的理论实践,促进了新时期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生动解读和广泛传播。通过对经典诠释的解读,我们对经典诠释的起源和意义有了清晰的认识。既是政治课,又是生动的历史文化课。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观看节目,使人有一种强烈的感觉,那些古典名句仿佛就是古人对今人的教诲和告诫;这些因习总书记引用而广为人知的典故或者诗文,有的出自较为生僻古奥的典籍。总书记古为今用,且用典准确,赋予古典新时代的精神内涵,可见总书记博观而约取的智慧和匠心。一部古典就是一座文化富矿,阅读之阐释之引用之,就是在“不忘本来”中体现“不忘初心”,就是在“古风犹存”中彰显“文化自信”,就是在“精神家园”中凝聚“力量源泉”,总之,《平语近人》是新时代彰显文化自信,弘扬文化传统的最美的“中国声音”。视频第二集《治国有常民为本》中有一个细节令人印象深刻。主持人问观众“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是谁说的?观众回答是唐太宗李世民说的。这是包括我在内的很多人之前一致的认识。然而,经典释义人则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句话最早是出自《荀子·;王制》,其原文是:“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这个细节告诉我们,广为人知的典故,只是文化之“流”,倘若追根溯源,则能翻出更为厚重的典籍。中华文化烟波浩渺,洋洋大观。今天,“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思想,与数千年前“君民舟水观”一脉相承;“不忘本来”即是“不忘初心”,扎根传统文化,汲取历史智慧和文化营养,推动文化复兴即是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观看《平语近人》,有一种浓浓的古典风韵。诸如“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都凝聚着历史的智慧和箴言。结合总书记引用古语典故的语境,通过经典释义人的讲解和思想解读人的阐述,会发现这些古语典故又充满了新时代的精神内涵。马克思说:“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从这个意义上讲,古典能够在新时代充满生命力,正是“古风犹存”彰显出的“文化自信”。古典文化能净风化俗,润物无声。“精神家园”凝聚“力量源泉”。当今社会,人们常常为物质摄取而疲于奔波,却忽略了更为重要的精神的家园。而古典文化便是难得的丰富的精神家园。纵观“平语近人”,无论是“一枝一叶总关情”的情怀还是“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坚守;无论是“绝知此事要躬行”的实践,还是“只留清气满乾坤”的精神,均流露出精神家园的精神魅力与情感的张力。古典文化是古人学习与实践的经典表达,经过几千年文明长河的淘洗和积淀,早已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瑰宝,由这些古典构筑的精神家园,足以凝聚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而习近平就是引领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精神领袖,必将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走向民族伟大复兴的康庄大道。
本文标题:《百家讲坛》《平语近人》观后感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36204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