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高二历史试题第1页共6页高二历史试题第2页共6页陈州高中2018-2019(下)第一次月考高二历史试题第Ⅰ卷1.《史记·鲁世家》记载:鲁国从周公到顷公的三十四任君主中,第四任君主为第三任之弟,第六任为第五任之弟,其通过弑杀得以登上君位,第八任为第七任之弟,第十任为第九任之弟,第十八任为第十七任之弟。其余皆为父死子继。这表明当时鲁国A.宗法制受到严重破坏B.政治局势日趋动荡C.注重缓和贵族间矛盾D.出现违背宗法制的现象2.西汉刘邦至吕后时期,汉朝以郡国并行的方式实行过特殊的东方政策,即在要求中央直辖郡县“奉汉法以治”的同时,允许或默许东方王国不用汉法,从俗而治。据此可知,西汉初期A.诸侯王国与朝廷矛盾急剧激化B.中央行政体制进行了调整C.朝廷积极缓解文化冲突和对立D.王国控制的区域日益扩大3.八柱国是南北朝时期北周的权力中枢,下表是不同文献对八位柱国大将军排序的记载。对此解读正确的是《周书》[唐代]宇文泰、李虎、元欣、李弼、独孤信、赵贵、于谨、侯莫陈崇《文献通考》[宋代]宇文泰、元欣、李虎、李弼、独孤信、赵贵、于谨、侯莫陈崇《资治通鉴》[宋代]宇文泰、元欣、李弼、李虎、独孤信、赵贵、于谨、侯莫陈崇A.八柱国人员组成基本上可以确定B.《周书》距离当时最近,可信度最高C.文献记载不同,历史真实无从考证D.文献记载具有较大随意性,不足为信4.在唐代,有人认为佛教“口不言先王之法言,身不服先王之法服,不知君臣之义,父子之情,故不宜敬奉”。这反映出当时A.佛教的社会基础较为薄弱B.佛教与儒家伦理道德相抵触C.儒家伦理不被社会所重视D.佛儒两教思想出现融合趋势5.宋神宗执政前期允许未立市舶机构的港口实行直航贸易。执政后期只允许位于南海贸易中转站的海南岛进行直航贸易以补贴地方财政,其余未立市舶机构的港口只能实行转口贸易。这一变化表明A.宋代海外贸易发达B.重农抑商政策被打破C.商业税收成为主要财源D.国家经济攫取能力增强6.学者仲富兰在《中国民俗文化学导论》中写道:“唐代以后,特别是宋代市民生活的繁荣,使一向带有神秘色彩的岁时节日逐渐世俗化,民间节日向着民众休息和娱乐的方向发展。”导致宋代节日世俗化的最主要原因是A.繁荣的市民生活B.宋词的推波助澜C.发达的商品经济D.宽松的文化氛围7.在明清时期的徽商心中,谋生和求利是有所区别的,谋生在当时不单是谋取个人的生存和发展,更重要的是要担负起家人甚至是整个家族的生存和发展。这表明当时A.徽商从根本上颠覆了传统价值观念B.以义为上成为徽商的基本准则C.利义兼顾成为商人普遍的价值取向D.传统经济政策受到严重的冲击8.雍正时期,为处理西北战事,由皇帝信任的重臣组成内廷高层团队,这是军机处的雏形。乾隆时期,军机处仍是一个非正式建立且基本上无章可循的机构,并将军机处的人数规模减至最小,由官员兼任军机大臣,而不是授予专职。这反映出A.专制皇权不断强化B.中枢决策机制紊乱C.军机处的地位下降D.军事机要日益减少9.“百姓怕官”是鸦片战争前中国社会的常态。鸦片战争时,广东传出“百姓怕官,官怕洋鬼”的民谣。战后,广州民众成功地阻止英人入城,又有“官怕洋鬼,洋鬼怕百姓”的民谣。民谣的发展A.客观上有利于推动反清斗争B.表明官民关系被彻底颠覆C.说明清政府利用民众反侵略D.说明民众成为反侵略主力10.1902年,梁启超在《新民丛报》上称,“麦喀士(马克思)喟,今日社会之弊,在多数之弱者为少数之强者所压服”;社会主义的“最要之义,不过日土地归公、资本归公,专以劳力为百物价值之原(源)泉”;并认为中国古代井田制与其有同一立脚点。对此解释合理的是梁启超A.以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政治信仰B.对马克思主义已有较深了解C.从安民救世的角度介绍马克思主义D.看到了民众是革命的力量之源11.下面是民国初年我国经济法规类目统计表。这一情况表明民国初年经济法规类别条数工商矿业类21农林牧渔业14交通运输类6银行金融类7标准器物类5特别税则类11经济社团类12A.工商业发展最快B.金融业不受重视C.交通发展速度较慢D.政府重视发展经济12.下面是民国初年上海及江浙地区有关干茧需求与供应的统计表(单位:万担)。来需求供应32.2[1913年1915年9.010210.8019如表表明,民国初年丝厂经营困难的主要因素是A.列强经济侵略B.原料供应困难C.技术力量薄弱D.政府政策限制13.有学者研究发现,新文化运动期间,当时的人讲“科学”很少往“技术”方向走,而更注意其“精神”和“方法”,讲到西方的物质一面时也往往提高到“文明”层次。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民族工业得到初步发展B.共和政体并未挽救危机C.封建君主专制已被推翻D.西方思想文化传入中国14.1942年,中共中央规定:(在根据地)凡逃亡地主,不论其逃至何处,其土地不得没收。高二历史试题第3页共6页高二历史试题第4页共6页无人管理者,由政府代管,招人耕种,并保存其应得地租,代交田赋公粮。原主回家时,将其土地及应得地租一并发还之。这一规定旨在A.适应民族战争形势的需要B.削弱国民党在敌后的势力C.推动土地革命的顺利开展D.维护与巩固封建土地所有制15.建国初期,我国法制建设的总任务是通过立法建立国家政权组织,司法机关的重要任务是开展镇压反革命的斗争,以维护政权和社会秩序。1953年开始,法制建设的主要任务是推进社会主义改造和保障经济建设。这些举措说明A.我国法制建设开始走向制度化B.社会主义改造推动了法治的完善C.依法治国的理念逐步深入人心D.法制建设服务于国家的中心工作16.据资料统计,我国1952年国民生产总值为1949年的1.9倍,从1949年到1952年,工农业总产值增长77.5%,平均每年增长21.1%,其中工业总产值增长了145.1%,平均每年增长34.8%;农业总产值增长了53.5%,平均每年增长15.3%。这些变化A.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完善基础B.表明国营经济发展速度较快C.为向计划经济过渡奠定了物质基础D.显示出国家掌握了经济命脉17.古希腊建筑有三种基本建筑风格(如图),分别体现了男人成熟躯体的阳刚之美、女人成熟躯体的轻柔之美和少女胴体的窈窕之美。希腊人修建了大量的神庙,但是神庙没有多少宗教意味。这些建筑风格体现出古希腊A.人文主义精神底蕴深厚B.女性政治地位得以提高C.男女平等观念深入人心D.宗教已失去社会影响力18.公元前462年,保民官盖尤斯·阿尔萨利用执政官正在外面与伏尔喜人作战的时机,向元老院提出,应“一劳永逸地禁绝这种漫无拘束的恣睢放纵”,“绝不允许执政官把自己的放纵和任性当作法律”。可见罗马人A.制定成文法着力维护平民权益B.主张限制权力滥用保证民主秩序C.反对贵族统治主张法律系统化D.重视构建法治程序缓和阶级矛盾19.有学者说,在宗教气息浓郁的16世纪,人文主义者只能拐弯抹角地宣传自己的主张,而宗教改革家却坚信自己的所作所为都是符合基督教和《圣经》精神的,这种坚定的使命感使他们在宣传自己的宗教主张时表现得正气凛然和义无反顾。这反映出当时的宗教改革家A.倡导安贫乐道理念B.主张扩大基督教会的影响C.主张重建信仰权威D.坚持世俗权力高于教会的原则20.钱乘旦教授认为,光荣革命解决了一个人统治国家的问题,但其后100余年间英国仍是被几十个大贵族通过议会进行统治。这说明当时的英国A.革命成果遭严重破坏B.宪政体制仍有待完善C.行政权尚未发生转移D.代议制机构形同虚设21.1917年秋季,农民起义行动已席卷俄国90%的县区。城市工人、士兵则掀起大规模游行示威活动,俄国临时政府已经经历三次危机。据此可知,此时的俄国A.革命正丧失和平发展的可能B.革命统一战线的确立与巩固C.群众强烈要求反对封建专制D.无产阶级革命形势逐步成熟22.如图反映了1920—1929年美国工资指数和生产指数的变动情况。据此可知,当时美国A.工人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B.政府适度干预推动了生产发展C.工人生活水平未获得提高D.经济危机爆发的因素日积月累23.如表是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由21个国家的外长或大使在开罗为即将召开的大型国际会议拟定的人会条件(部分)1.该国应一贯支持民族独立运动2.该国不该参加与大国争夺有牵连的多边军事联盟3.如该国已将军事基地租让给外国,则此种租让不应与大国争夺有任何牵连4.该国应奉行与不同政治和社会制度的国家共处据此可知,这次即将召开的国际会议A.引发战后蓬勃发展的民族解放浪潮B.冲击超级大国主导国际事务的局面C.促进世界各国联合反对新殖民主义D.主导建立公正合理的新型国际秩序24.有学者指出,当面临在集团内选择一个国家作为“中心国家”时,历史上受到强国欺凌而产生的对他国的恐惧或警惕就会动摇这些国家加入集团的想法。这反映了A.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B.民族主义阻碍区域组织发展C.国际霸权主义的威胁D.穷国与富国之间的民族矛盾高二历史试题第5页共6页高二历史试题第6页共6页第Ⅱ卷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在《理想国》中柏拉图认为,古希腊城邦是基于社会分工合作,理想国中各阶级具备各自的美德,不相僭越,城邦就达到了“正义”。柏拉图认为城邦的治理是复杂的艺术,因而对统治者的政治、文化、才能、品德等方面,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城邦的统治者属于第一等级的公民,统治者的灵魂是由黄金构成的,具有智慧的美德。孔子编撰的《尚书》中所记录的君王,都是被儒家所认定的“明君贤王”,《尚书》中记录了上古“明君贤王”在选任继任者时,是通过大臣举荐并经过多年考察其德行和才能是否符合条件,才能最终确定下来的。——摘编自许天蓝《论(理想国)的政治理想——兼与(尚书)政治理想之比较》等材料二《论语》与《理想国》对思想政治教育之重视值得我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深思。历史经验证明,道德的软约束效果是因人而异的。封建社会的中国统治者最终无不采取了“外儒内法”的治理方式,而柏拉图在晚年的《法律篇》中也最终将法律置于道德之上。——摘编自彭文龙《(论语)与(理想国)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比较研究》(l)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柏拉图与孔子政治理想的相通之处。(8分)(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柏拉图与孔子政治理想形成的背景。(10分)(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论语》与《理想国》中思想政治教育对当前社会主义建设的启示。(4分)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现代作家路遥的小说《平凡的世界》出版于20世纪90年代,其中许多情节反映了现代中国的重大历史现象,小说梗概如下:1975年初,农民子弟孙少平到原西县高中读书,少平高考落榜,回乡生产。少平的哥哥少安一直在家劳动,这时农村生活混乱,旱灾又火上加油,村支书田福堂为加强自己的威信,组织偷挖河坝与上游抢水,不料出了人命。为了“学大寨”,他好大喜功炸山修田叫人搬家又弄得天怒人怨。生活的航道已到了非改变不可的地步。1979年春以后,孙少安进城拉砖,用赚的钱建窑烧砖,成了公社的“冒尖户”。孙少平青春的梦想和追求也激励着他到外面去“闯荡世界”,他从漂泊的揽工汉成为正式的建筑工人,最后又获得了当煤矿工人的好机遇……1982年秋,少平到了煤矿,尽心尽力干活,成了一名优秀工人。少安的砖窑也有了很大发展,他决定贷款扩建机器制砖,不料因技师根本不懂技术,砖窑蒙受很大损失,后来在朋友和县长的帮助下再度奋起……结合中国现代史的所学知识,从上述梗概中提取一个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12分)27.[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明末清初,常年战乱,各省膏腴之地变得“城无完堞,市遍蓬蒿”。既要镇压割地反清斗争,又要进行开国政权的建设,给清廷造成了严重的财政窘境。顺治帝下令“每佐领拨壮丁十名、牛四头,于(内陆)旷土屯田”,到康熙年间,政府平定西北准格尔部及回部等叛乱后,“屯以劲旅”,广设屯田,让兵民开发当地原野。屯田分为军屯、民屯和漕运屯田等类,共同目的是支撑军队饷俸。嘉庆年间,除东北、蒙古“禁区”之外,其他省份皆有屯田,占当时全国耕地面积的百分之六。清初屯田在加强边防及边疆同
本文标题:河南省淮阳县陈州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2月)试题(PDF)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36441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