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河北省雄安新区博奥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含解析)
-1-河北省雄安新区博奥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含解析)一、单选题(本部分为选择题,每题3分)1.下列化合物依次属于氧化物、碱、盐的一组是()A.Na2CO3、KOH、CaOB.CO、NaOH、KClC.H2O、H2SO4、NaClD.CuO、Cu2(OH)2CO3、CaCO3【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Na2CO3属于盐类,CaO属于氧化物,A错;H2SO4属于酸,C错;Cu2(OH)2CO3属于盐类,D错,选B。考点:物质的分类。2.下列关于摩尔质量的描述或应用正确的是()A.1molOH-的质量是17B.二氧化碳的摩尔质量是44gC.铁原子的摩尔质量等于它的相对原子质量D.一个钠原子的质量约等于23236.0210g【答案】D【解析】【详解】A、1molOH-的质量是17g,单位不正确,故A错误;B、二氧化碳的摩尔质量是44g/mol,单位不正确,故B错误;C、铁原子的摩尔质量是以g/mol为单位,数值上等于铁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故C错误;D、1mol微粒含有阿伏伽德罗常数个微粒,钠原子的摩尔质量为23g/mol,所以一个钠原子质量=2323/6.0210/gmolmol=23236.0210g,故D正确;故选D。3.现在三组物质的分离:①含有水份的植物油中除去水份②回收碘的CCl4溶液中的CCl4③用食用酒精浸泡中草药提取其中的有效成分。分离以上各混合液的正确方法依次是()-2-A.分液、萃取、蒸馏B.萃取、蒸馏、分液C.分液、蒸馏、萃取D.蒸馏、萃取、分液【答案】C【解析】4.某无色透明溶液,在酸性环境下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A.Na+、SO42-、HCO3-、C1-B.Mg2+、Cl-、Na+、NO3-C.K+、MnO4-、NO3-、Fe2+D.Cu2+、Cl-、NH4+、SO42-【答案】B【解析】【分析】离子间如果发生化学反应,则不能大量共存,结合离子的性质、发生的化学反应以及无色酸性溶液分析判断。【详解】A.在酸性溶液中HCO3-与氢离子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不能大量共存,A错误;B.Mg2+、Cl-、Na+、NO3-在酸性溶液中不反应,均是无色的,能大量共存,B正确;C.在酸性溶液中MnO4-、NO3-均能氧化Fe2+,且MnO4-在溶液中显紫色,不能大量共存,C错误;D.Cu2+在溶液中显蓝色,不是无色,不能大量共存,D错误。答案选B。5.已知Na2S2O3(S的价态为+2价)可与氯气发生如下反应:4C12+Na2S2O3+5H2O=2NaCl+2H2SO4+6HCl,有关该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A.Cl2在该反应中被还原B.H2SO4是还原产物C.反应中硫元素的化合价降低D.反应中H2O被氧化【答案】A-3-【解析】【详解】A.所给反应方程式中,氯元素由0价变成-1价,化合价降低,被还原,得到的还原产物是NaCl和HCl,A项正确;B.Na2S2O3中的S由+2价变为+6价,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得到的氧化产物是H2SO4,B项错误;C.Na2S2O3中的S由+2价变为+6价,化合价升高,C项错误;D.反应方程式中,水中各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变化,D项错误,答案选A。6.常温下,在溶液中可发生以下反应:①2Fe2++Br2=2Fe3++2Br-,②2Br-+Cl2=Br2+2Cl-,③2Fe3++2I-=2Fe2++I2。由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铁元素在反应①和③中均被氧化B.反应②中当有1molCl2被还原时,有2molBr-被氧化C.氧化性强弱顺序:Cl2Br2I2Fe3+D.还原性强弱顺序:I-Br-Fe2+Cl-【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①2Fe2++Br2=2Fe3++2Br-中铁元素失电子被氧化,③2Fe3++2I-=2Fe2++I2中铁元素得电子被还原,A错误;B、②2Br-+Cl2=Br2+2Cl-中氯气和溴离子的物质的量之比是1:2,所以该反应中当有1molCl2被还原时,有2molBr-被氧化,B正确;C、①2Fe2++Br2=2Fe3++2Br-中Br2的氧化性大于Fe3+,②2Br-+Cl2=Br2+2Cl-中Cl2的氧化性大于Br2,③2Fe3++2I-=2Fe2++I2中Fe3+的氧化性大于I2,所以氧化性大小顺序为:Cl2>Br2>Fe3+>I2,C错误;D、①2Fe2++Br2=2Fe3++2Br-中还原性Fe2+>Br-,②2Br-+Cl2=Br2+2Cl-中的还原性Br->Cl-,③2Fe3++2I-=2Fe2++I2中的还原性I->Fe2+,所以还原性大小顺序为:I->Fe2+>Br->Cl-,D错误。答案选B。考点:氧化还原反应7.24mL浓度为0.05mol·L-1的Na2SO3溶液恰好与20mL浓度为0.02mol·L-1的K2Cr2O7溶液完全反应。已知亚硫酸钠被氧化为硫酸钠,则铬元素在还原产物中的化合价为()A.+3价B.+4价C.+5价D.+6价【答案】A【解析】-4-令铬元素在还原产物中的化合价为x,根据得失电子数目守恒,则有24×10-3×0.05×(6-4)=20×10-3×0.02×2×(6-x),解得x=3,故选项A正确。点睛:在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计算中,往往采用得失电子数目守恒的思想解决,不需要写出反应方程式,一般是氧化剂物质的量×变价元素右下角系数×化合价变化值=还原剂物质的量×变价元素右下角系数×化合价变化值。8.为了验证NaHCO3固体中是否含有Na2CO3,下列实验及判断中,正确的A.加热,观察是否有气体放出B.溶于水后加BaCl2,看有无沉淀C.溶于水后加石灰水,看有无沉淀D.取固体试样加盐酸,看是否有气泡产生【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碳酸氢钠不稳定,受热分解,碳酸钠稳定,和实验目的不符,故错误;B、碳酸氢钠和氯化钡不反应,而碳酸钠与氯化钡发生BaCl2+Na2CO3=2NaCl+BaCO3↓,当有沉淀生成,说明有Na2CO3存在,故正确;C、分别发生:Ca(OH)2+NaHCO3=CaCO3↓+H2O+NaOH,Ca(OH)2+Na2CO3=2NaOH+CaCO3↓,都有沉淀产生,无法证明,故错误;D、都有气泡冒出,因此不能检验,故错误。考点:考查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性质等知识。9.对于反应:2Na2O2+2H2O===4NaOH+O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Na2O2是氧化剂,H2O是还原剂B.Na2O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C.该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数目为4e-D.O2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答案】B【解析】【详解】A.反应中过氧化钠中O元素的化合价由-1价变为-2价和0价,所以过氧化钠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故A错误;B.反应中过氧化钠中O元素的化合价由-1价变为-2价和0价,所以过氧化钠既是氧化剂、又-5-是还原剂,故B正确;C.由化合价分析可知,该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数目为2e-,故C错误;D.反应中氧化产物是O2,还原产物是NaOH,故D错误。故选B。【点睛】根据口诀:“升失氧,降得还,若问剂,则相反”判断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10.检验SO2气体中是否混有CO2气体,可采用的方法是()A.通过品红溶液B.通过澄清石灰水C.先通过足量酸性KMnO4溶液,再通过澄清石灰水D.先通过NaOH溶液,再通过澄清石灰水【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SO2和CO2在性质上的相似点与不同点。它们在性质上的相似点很多,如:都是酸性氧化物,都为弱酸的酸酐;能与Ca(OH)2、Ba(OH)2等碱生成白色沉淀。不同点主要表现在:SO2具有漂白性能使品红褪色,CO2不具有漂白性;通过NaHCO3饱和溶液时,因为H2SO3H2CO3(酸性),所以SO2能反应置换出CO2,但CO2不反应;SO2中S为+4价,未达到最高价态,故SO2有还原性,但CO2不具有还原性。【详解】A、因品红溶液检验的是二氧化硫,故A错误;B、因不管有没有CO2都会产生白色沉淀:CO2+Ca(OH)2=CaCO3↓+H2O,SO2+Ca(OH)2=CaSO3↓+H2O,不能验证有无CO2,故B错误;C、KMnO4酸性溶液将SO2完全吸收,若有白色沉淀一定有CO2,若无沉淀则无CO2,所以C选项是正确的;D、因不管是否混有CO2都不会产生白色沉淀,SO2和CO2都与NaOH溶液:CO2+2NaOH=Na2CO3↓+H2O,SO2+2NaOH=Na2SO3↓+H2O,故D错误。所以C选项是正确的。【点睛】本题主要考查SO2和CO2在性质上的相似点与不同点,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注意区分和比较。-6-11.下图中a、b、c表示相应仪器中加入的试剂,可用如图装置制取、净化、收集的气体是()编号气体abcANH3浓氨水生石灰碱石灰BCO2盐酸碳酸钙饱和NaHCO3溶液CNO稀硝酸铜屑H2ODNO2浓硝酸铜屑NaOH溶液A.AB.BC.CD.D【答案】B【解析】A、浓氨水有挥发性,在加热条件下分解生成氨气,生石灰和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所以可用浓氨水和生石灰制取氨气;碱石灰一般应盛放在干燥管内,氨气的密度小于空气的密度,所以应采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A错误;B、盐酸和碳酸钙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盐酸有挥发性,所以生成的二氧化碳中有氯化氢,氯化氢和碳酸氢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饱和的碳酸氢钠和二氧化碳不反应,所以可用饱和碳酸氢钠洗气,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所以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B正确;C、铜和稀硝酸反应生成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所以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一氧化氮,C错误;D、铜和浓硝酸反应生成二氧化氮,浓硝酸有挥发性,所以二氧化氮中有硝酸,硝酸能和碱反应,二氧化氮和碱也反应,所以不能用氢氧化钠洗气,D错误,答案选B。12.下列分子中,其中子总数为24的是()A.14C16O2B.18O3C.2H217O2D.14N16O2【答案】A【解析】-7-【分析】中子数等于质量数减去质子数。【详解】A.C的中子数为14-6=8,O的中子数为16-8=8,所以1个二氧化碳中的中子数为8+2×8=24;B.18O中子数是18-8=10,所以1个臭氧分子中有30个中子;C.2H217O2中的中子数为1×2+2×9=20;D.14N16O2中子数为7+2×8=23个中子。故选A。13.X、Y、Z、W均为短周期元素,它们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下图所示。若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数的3倍,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原子半径:WZYXB.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Z比W强C.Y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较Z的弱D.四种元素的单质中,Z的熔、沸点最高【答案】D【解析】【分析】X、Y、Z、W均为短周期元素,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数的3倍,则Y原子只能有2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6,所以Y为氧元素;根据X、Y、Z、W在周期表中相对位置可知,X为氮元素,Z为硫元素,W为氯元素,据此分析解答。【详解】根据上述分析,X为氮元素,Y为氧元素,Z为硫元素,W为氯元素。A.一般而言,电子层越多,半径越大,电子层数相同,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故原子半径Z>W>X>Y,故A错误;B.非金属性W>Z,故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W>Z,故B错误;C.非金属性Y>Z,故Y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较Z的强,故C错误;-8-D.四元素的单质中,硫常温下为固体,其它三种为气体,故硫的熔、沸点最高,故D正确;答案选D。14.如图,对A生成C的反应,下列所得结论正确的A.该反应进行时,一定有能量放出B.该反应为吸热反应C.A物质比C物质稳定D.该反应肯定很容易,不需要加热就可以进行【答案】A【解析】根据图像可知,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所以是放热反应,A正确,B不正确。因为能量越低,物质越稳定,C不正确。反应是否容易发生,和反应是放热反应或吸热反应无关。答案选A。15.如图为某兴趣小组制作的番茄电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子由锌通过导线流向铜B.该装置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C.锌电极发生还原反应D.铜电极发生氧化反应【答案】A【解析
本文标题:河北省雄安新区博奥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含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36465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