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安徽省黄山市屯溪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入学摸底考试试题(含解析)
-1-屯溪一中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摸底考试高二化学可能用到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O-16Na-23S-32Fe-56Cu-64一.选择题(每小题仅有一个最佳选项,每小题3分,共计48分)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硝酸钾溶液能导电,所以硝酸钾溶液是电解质B.石墨有较好的导电性,所以石墨属于电解质C.液态氯化氢、固态氯化钠均不能导电,所以氯化氢、氯化钠均不是电解质D.蔗糖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均不能导电,所以蔗糖是非电解质【答案】D【解析】【详解】A.硝酸钾溶液是混合物,不是化合物,不属于电解质,故A错误;B.石墨虽能导电,但石墨是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故B错误;C.液态氯化氢、固体氯化钠均不导电,但是在水溶液中能够导电,所以氯化氢、氯化钠均是电解质,故C错误;D.蔗糖在水溶液和熔化状态下均不导电,而且属于化合物,所以蔗糖是非电解质,故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的易错点为AB,要注意单质和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2.“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著名诗句,下列关于该诗句中所涉及物质的说法错误的是A.蚕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B.蚕丝属于天然高分子材料C.“蜡炬成灰”过程中发生了氧化反应D.古代的蜡是高级脂肪酸酯,属于高分子聚合物【答案】D【解析】【详解】A.蚕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A项正确;-2-B.蚕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蛋白质是天然高分子化合物,B项正确;C.“蜡炬成灰”指的是蜡烛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属于氧化反应,C项正确;D.高级脂肪酸酯不属于高分子聚合物,D项错误;答案选D。【点睛】高中化学阶段,常见的天然高分子化合物有:淀粉、纤维素、蛋白质。3.下列有关化学键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氯化钠熔化或氯化氢溶于水时都要破坏化学键B.离子化合物中可能含有共价键,共价化合物中一定不含有离子键C.氯化铵受热变成气体,冷却后又成晶体,此过程中化学键没有发生变化D.碘晶体升华和冰融化时都未涉及化学键的变化【答案】C【解析】A、NaCl熔化破坏离子键,HCl溶于水破坏共价键,故A正确;B、离子化合物中可能含有共价键,如KOH,但共价化合物中一定不含有离子键,故B正确;C、氯化铵受热变成气体,冷却后又成晶体,发生了化学变化,一定有化学键的断裂和生成,故C错误;D、碘晶体、冰为分子晶体,则碘晶体升华、冰熔化时都破坏分子间作用力,故D正确;故选C。4.如图是某另类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单质的氧化性:XYZB.简单阴离子的半径大小:XYZC.Y只有一种氢化物D.X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强酸【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周期表中元素的排列规律可知:X为P元素,Y为N元素,Z为O元素,结合元素周期律-3-分析判断。【详解】根据周期表中元素的排列规律可知:X为P元素,Y为N元素,Z为O元素。A.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单质的氧化性越强,氧化性:P<N2<O2,即X<Y<Z,故A错误;B.一般而言,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电子层数相同,原子序数越大,半径越小,简单阴离子半径:X>Y>Z,故B正确;C.Y的氢化物不只有一种,可以是氨气、联氨等氢化物,故C错误;D.X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磷酸,属于中强酸,故D错误;故选B。5.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1.8gH2O中含有的质子数为NAB.22.4L氯气与足量镁粉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2NAC.46gNO2和N2O4混合气体中含有原子总数为3NAD.23gNa与足量O2反应,生成Na2O和Na2O2的混合物,钠失去NA个电子【答案】B【解析】【详解】A.1.8g水的物质的量为1.8g18g/mol=0.1mol,含有1mol质子,含有的质子数为NA,故A正确;B.未告知气体所处的温度和压强,无法计算22.4L氯气的物质的量,也无法确定转移的电子数,故B错误;C.46gNO2和N2O4的含有NO2原子团的物质的量为46g46g/mol=1mol,含有原子的总物质的量为3mol,含有原子总数为3NA,故C正确;D.钠与氧气反应无论生成氧化钠还是过氧化钠,1个钠原子都失去1个电子生成1个钠离子,则23gNa与足量O2反应,生成Na2O和Na2O2的混合物,生成1mol钠离子,失去NA个电子,故D正确;故选B。6.下列实验现象与实验操作不相匹配的是-4-实验操作实验现象A向盛有高锰酸钾酸性溶液的试管中通入足量的乙烯后静置溶液的紫色逐渐褪去,静置后溶液分层B将镁条点燃后迅速伸入集满CO2的集气瓶集气瓶中产生浓烟并有黑色颗粒产生C向盛有饱和硫代硫酸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加稀盐酸有刺激性气味气体产生,溶液变浑浊D向盛有FeCl3溶液的试管中加过量铁粉,充分振荡后加1滴KSCN溶液黄色逐渐消失,加KSCN后溶液颜色不变A.AB.BC.CD.D【答案】A【解析】【详解】A.乙烯被酸性高锰酸钾氧化生成二氧化碳无机小分子,则实验现象中不会出现分层,A项错误;B.将镁条点燃后迅速伸入集满二氧化碳的洗气瓶,发生反应为:CO2+2Mg2MgO+C,则集气瓶因反应剧烈冒有浓烟,且生成黑色颗粒碳单质,实验现象与操作匹配,B项正确;C.向盛有饱和硫代硫酸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加稀盐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其离子方程式为:S2O32-+2H+=S↓+SO2↑+H2O,则会有刺激性气味气体产生,溶液变浑浊,实验现象与操作匹配,C项正确;D.向盛有氯化铁溶液的试管中加过量的铁粉,铁粉会将溶液中所有的铁离子还原为亚铁离子,使黄色逐渐消失,充分振荡后,加1滴KSCN溶液,因振荡后的溶液中无铁离子,则溶液不会变色,实验现象与操作匹配,D项正确;答案选A。7.在给定条件下,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间转化均能实现的是A.FeFeCl2Fe(OH)2B.SSO3H2SO4-5-C.CaCO3CaOCaSiO3D.NH3NOHNO3【答案】C【解析】A.铁与氯气反应只能生成氯化铁,A错误;B.硫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只能生成二氧化硫,B错误;C.两步均能实现,C正确;D.NO不与H2O反应,D错误。8.下列关于某些离子的检验及结论,一定正确的是()A.加入稀盐酸产生无色气体,将该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变浑浊,则一定有CO32-B.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再加盐酸,沉淀不消失,则一定有SO42-C.加入浓烧碱溶液加热,产生的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则一定有NH4+D.加入Na2C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盐酸,白色沉淀消失,则一定有Ba2+【答案】C【解析】【详解】A、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溶液变浑浊,生成的气体可能为二氧化硫、二氧化碳,原溶液中可能存在HCO3-、SO32-等离子,不一定含有碳酸根离子,故A错误;B、氯化钡能与硫酸根离子或银离子反应生成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盐酸的沉淀,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再加盐酸,沉淀不消失,原溶液中不一定含有SO42-,故B错误;C.能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为NH3,在碱性条件下生成NH3,说明溶液中含有NH4+,故C正确;D、碳酸钡、碳酸钙等沉淀都可溶于盐酸,原溶液中可能含有Ca2+,不一定含有Ba2+,故D错误;故选C。【点睛】根据碳酸氢根离子、亚硫酸根离子能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气体分析;根据氯化银、硫酸钡都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盐酸分析;能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为氨气;碳酸钡、碳酸钙沉淀都可溶于盐酸。9.可逆反应2NO2(g)2NO(g)+O2(g)在体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①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O2的同时生成2nmolNO2②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O2的同时生成2nmolNO③用NO2、NO、O2表示的反应速率的比为2∶2∶1的状态④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的状态-6-⑤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的状态⑥混合气体的压强不再改变的状态⑦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的状态A.①④⑥⑦B.②③⑤⑦C.①③④⑤D.全部【答案】A【解析】在一定条件下,当可逆反应的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时(但不为0),反应体系中各种物质的浓度或含量不再发生变化的状态,称为化学平衡状态。颜色深浅和浓度有关系,所以④正确。①中反应速率的方向相反,且满足速率之比是相应的化学计量数之比,正确。②中反应速率的方向是相同的,不正确。平衡时浓度不再发生变化,但物质之间的浓度不一定相等或满足某种关系,因此③不正确。密度是混合气的质量和容器容积的比值,在反应过程中质量和容积始终是不变的,⑤不正确。反应前后体积是变化的,所以压强是变化的,因此⑥可以说明。混合气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是混合气的质量和混合气的总的物质的量的比值,质量不变,但物质的量是变化的,所以⑦可以说明。答案选A。10.科学家合成出了一种新化合物(如图所示),其中W、X、Y、Z为同一短周期元素,Z核外最外层电子数是X核外电子数的一半。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WZ的水溶液呈碱性B.元素非金属性的顺序为XYZC.Y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是中强酸D.该新化合物中Y不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答案】C【解析】【分析】由W、X、Y、Z为同一短周期元素,Z的核外最外层电子数是X核外电子数的一半可知,Z为Cl、X为Si,由化合价代数和为0可知,Y元素化合价为—3价,则Y为P元素;由W的电荷数可知,W为Na元素。-7-【详解】A项、氯化钠为强酸强碱盐,水溶液呈中性,故A错误;B项、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非金属性依次增强,则非金属性的强弱顺序为Cl>S>P,故B错误;C项、P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为磷酸,磷酸是三元中强酸,故C正确;D项、新化合物中P元素化合价为—3价,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故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元素周期律的应用,注意分析题给化合物的结构示意图,利用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和题给信息推断元素为解答关键。11.实验室制备溴苯的反应装置如下图所示,关于实验操作或叙述错误的是A.向圆底烧瓶中滴加苯和溴的混合液前需先打开KB.实验中装置b中的液体逐渐变为浅红色C.装置c中的碳酸钠溶液的作用是吸收溴化氢D.反应后的混合液经稀碱溶液洗涤、结晶,得到溴苯【答案】D【解析】【分析】在溴化铁作催化剂作用下,苯和液溴反应生成无色的溴苯和溴化氢,装置b中四氯化碳的作用是吸收挥发出的苯和溴蒸汽,装置c中碳酸钠溶液呈碱性,能够吸收反应生成的溴化氢气体,倒置漏斗的作用是防止倒吸。【详解】A项、若关闭K时向烧瓶中加注液体,会使烧瓶中气体压强增大,苯和溴混合液不能顺利流下。打开K,可以平衡气压,便于苯和溴混合液流下,故A正确;B项、装置b中四氯化碳的作用是吸收挥发出的苯和溴蒸汽,溴溶于四氯化碳使液体逐渐变为浅红色,故B正确;-8-C项、装置c中碳酸钠溶液呈碱性,能够吸收反应生成的溴化氢气体,故C正确;D项、反应后得到粗溴苯,向粗溴苯中加入稀氢氧化钠溶液洗涤,除去其中溶解的溴,振荡、静置,分层后分液,向有机层中加入适当的干燥剂,然后蒸馏分离出沸点较低的苯,可以得到溴苯,不能用结晶法提纯溴苯,故D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实验能力和评价能力的考查,注意把握实验操作要点,结合物质的性质综合考虑分析是解答关键。12.一种新型的乙醇电池,它用磺酸类质子溶剂。电池总反应为:C2H5OH+3O2→2CO2+3H2O,电池示意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极为电池的正极B.电池工作时电流由a极沿导线经灯泡再到b极C.电池负极的电极反应为:4H++O2+4e-=2H2OD.电池工作时,1mol乙醇被氧化时就有12mol电子转移【答案】D【解析】A.在燃料电池中,燃料乙醇在负极发生失电子的反应,氧气是在正极上发生得电子的反应,则a为负极,故A错误;B.电池工作时,电流由正极经外电路流向负极,在该电池中由b极流向a极,故B错误;C.在燃料电池中,正极上是氧气得电子的还原反应,在酸性电解质环境下,正极的电极反应为:4H++O2+4e-=2H2O,故C错误;D.根据电池反应:C2H5OH+3
本文标题:安徽省黄山市屯溪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入学摸底考试试题(含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36562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