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胡军)课程教学的精细化管理
虹口区教师进修学院胡军2013.9.14课程教学的精细化管理一份考察报告上海市虹口区教师进修学院教研室2引言34年前的中美教育考察报告1979年6月,中国曾派一个访问团,去美国考察初等教育。回国后,访问团写了一份三万字的报告,在见闻录部分,有四段文字:1.学生无论品德优劣、能力高低,无不趾高气扬、踌躇满志,大有“我因我之为我而不同凡响”的意味。2.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大字不识一斗,加减乘除还在掰手指头,就整天奢谈发明创造,在他们手里,让地球调个头,好像都易如反掌似的。3.重音、体、美,而轻数、理、化。无论是公立还是私立学校,音、体、美活动无不如火如荼,而数、理、化则乏人问津。4.课堂几乎处于失控状态。学生或挤眉弄眼,或谈天说地,或翘着二郎腿,更有甚者,如逛街一般,在教室里摇来晃去。最后,在结论部分,是这么写的:美国的初级教育已经病入膏肓,可以这么预言,再用二十年的时间,中国的科技和文化必将赶上和超过这个所谓的超级大国。3上海市虹口区教师进修学院教研室同一年,作为互访,美国也派了一个考察团来中国。他们在看了北京、上海、西安等地的几所学校后,也写了一份报告,在见闻录部分,也有四段文字:1.中国的小学生在上课时喜欢把手端在胸前,除非老师发问时,举起右边的一只,否则不轻易改变;幼儿园的学生则喜欢将手背在后面,室外活动时除外。2.中国的学生喜欢早起,七点钟之前,在中国的大街上见到最多的是学生,并且他们喜欢边走路边用早点。3.中国学生有一种作业叫“家庭作业”,据一位中国老师解释,它的意思是学校作业在家庭的延续。4.中国把考试分数最高的学生称为学习最优秀的学生,他们在学期结束时,一般会得到一张证书,其他人则没有。34年前的中美教育考察报告上海市虹口区教师进修学院教研室4•在报告的结论部分,他们是这么写的:中国的学生是世界上最勤奋的,在世界上也是起得最早、睡得最晚的;他们的学习成绩和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同年级学生比较,都是最好的。可以预测,再用二十年的时间,中国在科技和文化方面,必将把美国远远地甩在后面。34年过去了,美国所谓“病入膏肓”的教育制度共培养了五六十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和近二百位知识型的亿万富豪,而中国还没有一所学校培养出一名这样的人才。两家的预言都错了!34年前的中美教育考察报告5上海市虹口区教师进修学院教研室考察报告的启示6上海市虹口区教师进修学院教研室敲响了警钟,课程、课堂结构的改革势在必行。内容提要7上海市虹口区教师进修学院教研室机课程教学的精细化管理制一、是什么?——概念解读二、怎么做?——实施路径一、概念解读8上海市虹口区教师进修学院教研室机制12管理精细化教学课程与一、概念解读1——课程教学9上海市虹口区教师进修学院教研室机制1、课程与教学的词源分析2、课程与教学的关系一、概念解读1——课程10上海市虹口区教师进修学院教研室机制课程是什么?一、概念解读1——课程11上海市虹口区教师进修学院教研室机制•在教育领域中,课程的概念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在我国,“课程”一词始见于唐宋时期。唐朝孔颖达为《诗经·小雅·小弃》中“奕奕寝庙,君子作之”句作疏“维护课程,必君子监之,乃依法制。”但这里的含义与现在通常所说的课程的意思相去甚远。•南宋朱熹对课程一词使用较多,如在《朱子全书·论学》中有“宽着期限,紧着课程”,“小立课程,大作功夫”等句,这里指功课及其进程。一、概念解读1——课程12上海市虹口区教师进修学院教研室机制•在国外,课程(eunieulum)一词是从拉丁语“eur-rere”一词派生出来的,意为“跑马道”.指赛马场上的跑道。转义作为教育上的术语,意味着学习者的路线。•英国教育家斯宾塞在“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一文中最一早使用了“课程”一词。一、概念解读1——课程13上海市虹口区教师进修学院教研室机制•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教育学界长期把课程等同于学科或学科的总和。•随着课程观的变化以及课程实践的发展,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人们逐渐把活动纳人课程概念之中。一、概念解读1——课程14上海市虹口区教师进修学院教研室机制《中国大百科全书》:课程有广义、狭义两种。广义指所有学科(教学科目)的总和。或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各种活动的总和。狭义指一门学科。(《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5年版,第207页)一、概念解读1——教学15上海市虹口区教师进修学院教研室机制教学是什么?•商朝即公元前20世纪前后,甲骨文中已经出现了“教”字。如“丁酉卜,其呼以多方小子小臣其教戒。”其字形如“”状。•甲骨文中也有了“学”字,如“壬子卜,弗洒小求,学。’,其字形如“”状•“教学’,二字连用为一词,最早见之于《书·商书·兑命》:“半”。一、概念解读1——教学16上海市虹口区教师进修学院教研室古代汉语中的教学•《学记》引用它作为“教学相长”思想的经典依据。“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宋人蔡沈注:教也。—始之自学,学也;终之,教人,亦学也。”•宋代欧阳修为胡瑗先生所作墓表:先生之徒最盛,其在湖州学,弟子来去常数百人,各以其经传相传授,其教学之法最备……一、概念解读1——教学17上海市虹口区教师进修学院教研室汉语中“教学”的语义发展•教学即学习——古义•教学即教授——19世纪末20世纪初•教学即教学生学——20世纪中叶以后受杜威思想的影响•教学即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苏联的影响一、概念解读1——教学18上海市虹口区教师进修学院教研室英语世界中的教学•教和学在英语世界中是两种不同的活动•teaching指知识的传递和能力的培养•instructing(instruction)指特定技能的训练,意义接近training•Learning指学习一、概念解读1——教学19上海市虹口区教师进修学院教研室一、概念解读1——教学20上海市虹口区教师进修学院教研室机制•王策三教授在《教学论稿》中说:所谓教学,乃是教师教、学生学的统一活动;在这个活动中,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同时身心获得一定的发展,形成一定的思想品德。•李秉德教授主编的《教学论》中说:“教学”就是指教的人指导学的人进行学习的活动。进一步说,指的是教和学相结合或相统一的活动。这里要注意的是“结合”或“统一”二字。就是说,只有教或只有学的片面活动,或者只是这二项活动的简单相加而没有什么“结合”或“统一”,都不是我们所说的严格意义的教学活动。一、概念解读1——教学21上海市虹口区教师进修学院教研室机制•《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中说: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共同活动。学生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能力,增强体质,并形成一定的思想品德”。一、概念解读1——教学22上海市虹口区教师进修学院教研室机制•总结以上的定义,其共同包含了这样几个意思:(1)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共同活动”,或“相结合相统一的活动”(2)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获得系统的知识、技能,形成一定的思想品德和获得身心发展。一、概念解读1——课程与教学关系23上海市虹口区教师进修学院教研室机制课程与教学关系24上海市虹口区教师进修学院教研室机制•在探讨课程与教学关系的过程中,通常并不是从狭义上来理解仅仅是那些被教授的东西和教授这些东西之手段的课程与教学本身的区别与联系,而是从广义上论证课程论与教学论的学科地位,阐释课程研制与教学过程之间的关系。•传统上人们多注重二者的区别,美国课程论专家奥利瓦(Oliva,P.E)总结出四种课程与教学关系的模式。一、概念解读1——课程与教学关系1、二元论模式如下图所示:课程位于这一边,而教学则位于另一边,二者从不相遇,两个实体之间存在着一条鸿沟。在教师指导下的课堂中所发生的一切似乎与课程计划中所阐述的课堂中应该进行什么没有什么关系,课程设计者和实际教学工作者互不理睬,对课程的探讨与课堂中实际传授的内容相脱节。在这种模式中,课程和教学过程的变化没有什么相互影响。课程教学一、概念解读1——课程与教学关系25上海市虹口区教师进修学院教研室•这种观点在教育理论界的支持者颇多。如布鲁纳指出“将课程和教学看作是分离的实体。”•坦纳夫妇说得更加明确,“在当代的课程理论家中,课程与教学是两个独立的领域,这种论点已经获得广泛的认可。”•也就是说,课程计划规定在教室进行的活动与教师指导下在教室发生的活动少有关系。但各自在互不发生重大影响的情况下,自行发生变化。一、概念解读1——课程与教学关系26上海市虹口区教师进修学院教研室2、联锁模式如下图所示:在这一模式的每一种形式中,教学和课程的位置没什么特别的意义,无论是在左边还是在右边,都暗含着同样的关系。这一模式清楚地说明了这两个实体的相结合的关系,把一个同另一个分离开来,对二者都会构成严重的损害、对于课程设计者来说,把教学看做比课程更重要,并在方案目标之前确定传授方法,那将是很困难的;而有些教师觉得似乎教学是主要的,无需预先设计课程计划,而主张在课堂中加以阐明,同样是不可能的。课程教学教学课程一、概念解读1——课程与教学关系27上海市虹口区教师进修学院教研室课程3、同中心模式如下图所示:相互依赖是同中心模式的主要特征,它包含两种情况。•大课程小教学,如左图所示,把课程理解为上位概念,课程的内涵和外延都相对扩大。这种观点在北美影响较大。美国现代课程理论奠基人泰勒把教学作为课程理论的组成部分。•大教学小课程,如右图所示,认为教学是上位概念,课程包含于其中。这种观点在中国长期以来曾为事实,且在前苏联乃至今的独联体国家仍具有较大影响。这种观点隐含有课程等同于教学内容的趋向,如把课程定义为“指学校教育科目及各科教材,也就是教学内容。”这样,课程就成了教学理论中的一个基本要素。教学教学课程一、概念解读1——课程与教学关系28上海市虹口区教师进修学院教研室4、循环模式如下图所示:这一模式表明课程与教学两个实体具有—种连续的循环关系,课程对教学产生一种连续的影响,相反,教学也影响课程;教学决策的制定在课程决策之后。反过来,课程决策在教学决策实施和评估后被修改、这个过程是连续的、重复的、无终止的,对教学过程的评价影响下一轮课程决策的制定,继而又影响教学的实施。课程与教学用图表示为两个独立实体,但按照这一模式之本意,它们又不被看成是独立实体,而是一个圆体的两个部分,它们之间循环往复,促进两个实体的不断适应与改进。课程教学一、概念解读1——课程与教学关系29上海市虹口区教师进修学院教研室塞勒等人提出的三个隐喻可以说明这种观点:•隐喻一:课程是一幢建筑的设计图纸,教学则是具体的施工。作为设计图纸,会对如何施工作出非常具体的计划和详细的说明——教学是科学。•隐喻二:课程是一场球赛的方案,这是赛前由教练员和球员一起制定的。教学则是球赛进行的过程。尽管球员要贯彻事先制定好了的打球方案或意图,而达到这个意图的具体细节则主要由球员来处理,他们要根据场上具体情况随时作出明智的反应——教学是技术。•隐喻三:课程是一个乐谱,教学则是作品的演奏。相同的乐谱有不同的体会,因而有不同的演奏,也就有不同的效果——教学是艺术。一、概念解读1——课程与教学关系30上海市虹口区教师进修学院教研室•要想准确地描述出课程和教学的关系是非常困难的,但是下列几点似乎已经达成共识:1.课程与教学虽然有关联,但又是各不相同的两个实体。课程强调每一个学生及其学习的范围知识或活动或经验,教学强调教师的行为教授或辅导或咨询。2.课程与教学肯定存在着相互依存的交叉关系,而且这种交叉不仅仅是平面的、单向的。3.课程与教学虽是可以进行分开研究与分析的实体,但是不可能在相互独立的情况下各自运作。4.鉴于课程与教学有着胎联式的关系,“课程一教学”一词也已经被人们接受,且被广泛采用。一、概念解读1——课程与教学关系31上海市虹口区教师进修学院教研室一、概念解读1——课程与教学关系32机制课程与教学是不可分离的,即离开教学的课程是不可想象的,没有课程内容的教学也是不存在的。课程与教学的整合,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做。1.把教学作为课
本文标题:(胡军)课程教学的精细化管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3658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