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甘肃省张掖市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 文(含解析)
1甘肃省张掖市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文(含解析)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O-16Na-23Zn-65一.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共50分)1.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A.石油B.煤C.胆矾D.漂粉精【答案】C【解析】【分析】由一种物质组成的是纯净物,据此判断。【详解】A.石油是混合物,A不选;B.煤是由无机物和有机物组成的混合物,B不选;C.胆矾是CuSO4·5H2O,属于纯净物,C选;D.漂粉精主要是由次氯酸钙和氯化钙组成的混合物,D不选;答案选C。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蚕丝、羊毛的主要成分都是蛋白质B.蔗糖、油脂及其水解产物均为非电解质C.油脂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D.牛奶中加入NaCl溶液,会使蛋白质发生变性【答案】A【解析】【详解】A.蚕丝、羊毛的主要成分都是蛋白质,A项正确;B.蔗糖水解产物中的葡萄糖、果糖均为非电解质,油脂水解生成高级脂肪酸(或盐),高级脂肪酸(或盐)为电解质,B项错误;C.油脂相对分子质量较小,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C项错误;D.牛奶中加入NaCl溶液,会使蛋白质发生盐析,D项错误;答案选A。3.能和银氨溶液反应,出现银镜现象的是()2A.乙烯B.苯C.葡萄糖D.乙酸乙酯【答案】C【解析】【详解】葡萄糖含有醛基和羟基,大量存在于葡萄中,能和银氨溶液反应生成银镜,淀粉、纤维素、乙酸都不能和银氨溶液反应生成银镜,而乙烯、苯及乙酸乙酯中均无醛基,故C项正确,答案选C。【点睛】能发生银镜反应的物质必含有官能团醛基,葡萄糖含有醛基和羟基;淀粉为多糖,不含有醛基;纤维素为多糖,含有羟基;乙酸的官能团为羧基。4.下列各组的三种元素,属于同一周期的是A.C、H、OB.Li、Na、KC.F、Cl、BrD.Si、P、S【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H原子核外只有1个电子层,是第一周期的元素,C、O原子核外有2个电子层,属于第二周期的元素,因此三种元素不在同一周期,错误;B.Li、Na、K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都是1个,原子核外电子层数逐渐增加,因此是同一主族的元素,错误;C.F、Cl、Br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都是7个,原子核外电子层数逐渐增加,因此是同一主族的元素,错误;D.Si、P、S三种元素的原子核外都有三个电子层,是第三周期的元素,符合题意,正确。考点:考查元素的原子结构与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的关系的知识。5.在1mol水中()A.含1molHB.含有6.02×1023个氢原子C.含有6.02×1023个水分子D.含有3.01×1023个氧原子【答案】C【解析】【详解】A.1molH2O中含有2molH,故A选项错误。B.1molH2O中含有2molH,为2NA个氢原子即12.04×1023个氢原子,故B选项错误。C.1molH2O中含有NA个水分子即6.02×1023个水分子,故C选项正确。3D.含有1molO,为NA个氧原子即6.02×1023个氧原子,故D选项错误故答案选C。6.属于电解质的是A.Cl2B.CuC.CO2D.NaOH【答案】D【解析】【分析】电解质是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详解】A.Cl2是单质,不是电解质,A错误;B.Cu是单质,不是化合物,B错误;C.CO2是化合物,溶于水,与水反应产生H2CO3,碳酸电离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能够导电,因此是H2CO3电解质,而不是CO2是电解质,C错误;D.NaOH属于碱,是离子化合物,能够电离产生自由移动的Na+、OH-,能够导电,属于电解质,D正确;故合理选项是D。【点睛】本题考查了物质分类的知识。掌握单质、化合物、电解质、非电解质等概念是正确判断的基础。7.下列关于氨气性质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有刺激性气味B.不跟水反应C.能跟盐酸反应D.比空气密度小【答案】B【解析】【详解】A.氨气有刺激性气味,A正确;B.氨气跟水反应生成一水合氨,B错误;C.氨气能跟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铵,C正确;D.氨气比空气密度小,D正确;答案选B。8.Na和Na+两种微粒中,不相同的是()①核内质子数②核外电子数③最外层电子数④核外电子层数4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③④【答案】D【解析】【详解】Na和Na+两种微粒中,含有相同的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总数、最外层电子数及层数不同,答案为D9.下列物质中含离子键的是()A.Cl2B.CO2C.NaClD.CH4【答案】C【解析】【详解】A.Cl2含有Cl-Cl非极性键,故不选A;B.CO2含有C=O极性共价键,故不选B;C.NaCl属于离子晶体,含有离子键,故选C;D.CH4含有C-H极性共价键,故不选D;答案:C10.近年来,光化学烟雾问题已引起人们的注意,造成光化学烟雾的主要因素是()A.二氧化硫B.二氧化氮C.氨气D.一氧化碳【答案】B【解析】【详解】光化学烟雾是汽车、工厂等污染源排入大气的碳氢化合物(HC)和氮氧化物(NOx)等一次污染物在阳光(紫外光)作用下会发生光化学反应生成二次污染物,所以与光化学烟雾的形成关系密切的是氮氧化物,故选二氧化氮,故答案选B。11.物质俗名与化学式相匹配的一组是A.纯碱——Na2CO3B.烧碱——NaHCO3C.生石灰——Ca(OH)2D.胆矾——FeSO4【答案】A【解析】【详解】A.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其化学式为:Na2CO3,其俗名和化学式相符,故A正确;B.烧碱是氢氧化钠的俗称,其化学式为:NaOH,其俗名和化学式不相符,故B错误;C.生石灰是氧化钙的俗称,其化学式为CaO,其俗名和化学式不相符,故C错误;5D.胆矾是五水硫酸铜的俗称,其化学式为:CuSO4·5H2O,其俗名和化学式不相符,故D错误。故选A。12.分类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一种的重要方法,下列分类合理的是A.K2CO3和K2O都属于盐B.H2SO4和HNO3都属于酸C.KOH和Na2CO3都属于碱D.Na2O和Na2SiO3都属于氧化物【答案】B【解析】【详解】A.K2CO3属于盐,K2O是碱性氧化物,A分类不合理;B.H2SO4和HNO3都电离出的阳离子都是氢离子,都属于酸,B分类合理;C.KOH属于碱,Na2CO3属于盐,C分类不合理;D.Na2O属于氧化物,Na2SiO3属于盐,D分类不合理;答案选B。13.下列操作中,符合实验安全要求的是A.用嘴吹灭酒精灯B.点燃氢气前检验纯度C.将鼻子凑近集气瓶口闻气味D.将水倒入浓硫酸中配置硫酸【答案】B【解析】【详解】A.用嘴吹灭燃着的酒精灯,易引燃酒精灯内的酒精,属不安全操作,故A错误;B.点燃氢气前,应检验氢气的纯度,是为了防止事故的发生,属安全操作,故B正确;C.闻气体的气味时,应用手在瓶口轻轻的扇动,使极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子中,不能将鼻子凑到集气瓶口去闻气体的气味,故C错误;D.稀释浓硫酸时,将水沿容器内壁缓缓注入浓硫酸中,会沸腾溅出,可能伤人,属不安全操作,故D错误。故选B。14.当光束通过时,能观察到丁达尔效应的是A.稀硫酸B.CuSO4溶液C.酒精溶液D.Fe(OH)3胶体【答案】D【解析】【详解】胶体的分散质微粒可以使光线发生散射作用而产生丁达尔效应,溶液的分散质微粒6直径小,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稀硫酸、CuSO4溶液、酒精溶液都是溶液,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而Fe(OH)3胶体属于胶体,可以产生丁达尔效应,故合理选项是D。15.港珠澳大桥是一项宏伟的世纪工程,在工程建设中用量最多的硅酸盐材料是A.钢筋B.水泥C.玻璃D.陶瓷【答案】B【解析】【详解】A.钢筋属于合金材料,属于金属材料,故A不选;B.水泥是混凝土的主要成分,属于硅酸盐材料,故B选;C.玻璃属于硅酸盐材料,但是在建设隧道时用量不大,故C不选;D.陶瓷属于硅酸盐材料,但是在建设隧道时用量不大,故D不选。故选B。16.下列物质中不能由铁跟非金属单质直接结合而成的是A.四氧化三铁B.硫化亚铁C.氯化铁D.氯化亚铁【答案】D【解析】【详解】A.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A不选;B.铁在硫蒸汽中燃烧生成硫化亚铁,B不选;C.铁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铁,C不选;D.铁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铁,氯化亚铁不能由铁跟非金属单质直接结合而成,D选。答案选D。17.物质分离和提纯操作中,可能含有化学变化的是A.洗气B.萃取C.升华D.过滤【答案】A【解析】A.洗气操作中,可能含有化学变化,例如利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除去CO2中的氯化氢,A正确;B.萃取利用的是溶解性的不同,属于物理变化,B错误;C.升华是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属于物理变化,C错误;D.过滤是物理变化,D错误,答案选A。18.进行下列实验,括号内的实验用品都必须用到的是A.物质的量浓度的配制(容量瓶、烧杯、锥形瓶)7B.气体摩尔体积的测定(玻璃棒、镁带和液体量瓶)C.钠的焰色反应(铂丝、氯化钠溶液、稀盐酸)D.粗盐提纯(蒸发皿、玻璃棒、分液漏斗)【答案】C【解析】【详解】A、物质的量浓度的配制需要用到容量瓶、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等,不能用锥形瓶,A错误;B、气体摩尔体积的测定要用到气体发生器、储液瓶、镁带、稀硫酸和液体量瓶,玻璃棒不是必须的,B错误;C、钠的焰色反应要用到的仪器有铂丝,用到的溶液有氯化钠溶液和稀盐酸,C正确;D、粗盐提纯中用到蒸发皿、玻璃棒、酒精灯,用不到分液漏斗,D错误;答案选C。19.下列化学反应中,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A.NH3+HCl=NH4ClB.CaCO3CaO+CO2↑C.CuO+H2SO4=CuSO4+H2OD.2Na2O2+2H2O=4NaOH+O2↑【答案】D【解析】【详解】A.各元素的化合价都没有变化,不是氧化还原反应,选项A不选;B.各元素的化合价都没有变化,不是氧化还原反应,选项B不选;C.各元素的化合价都没有变化,不是氧化还原反应,选项C不选;D.中氧的化合价由-1价变为-2价和0价,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是氧化还原反应,选项D选。答案选B。【点睛】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题目难度不大,明确各元素的化合价是否发生变化是解答该题的关键。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是有化合价的升降,判断反应是否氧化还原反应,可判断元素的化合价是否发生变化。20.下到表示正确的是()A.氯原子结构示意图B.乙烷的球棍模型8C.乙烯的结构简式CH2=CH2D.氯化氢的电子式]-【答案】C【解析】【详解】A.Cl的质子数为17,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为,A项错误;B.乙烷的结构简式为CH3CH3,C原子的空间构型为四面体结构,其球棍模型为,B项错误;C.乙烯的分子式为C2H4,其结构简式CH2=CH2,C项正确;D.氯化氢为共价化合物,其电子式为:,D项错误;答案选C。21.如图是铜-锌原电池示意图。下列有关该原电池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锌片作正极,不断溶解B.铜片作负极,有气泡产生C.负极反应:Zn2++2e-=ZnD.正极反应:2H++2e-=H2↑【答案】D【解析】【分析】Cu、Zn与硫酸构成原电池,电池总反应式为:Zn+H2SO4=ZnSO4+H2↑,Zn为负极、Cu正极,正极发生还原反应,氢气在Cu电极析出。【详解】A.锌电极做负极,不断消耗溶解,故A选项错误。B.铜电极为正极,发生还原反应,氢气在Cu电极析出,故B选项错误。C.负极发生的反应是锌做负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生成锌离子,Zn-2e-=Zn2+,故C选项错误。D.铜电极为正极,发生还原反应有氢气产生,发生反应2H++2e-=H2↑,故D选项正确。9故答案选D。22.在N2+3H22NH3反应中,自反应开始至2s末,氨的浓度由0变为0.4mol·L-1,则以氢气的浓度变化表示该反应在2s内的平均反应速率是()A.0.3mol·L-1·s-1B.0.4mol·L-1·s-1C.0.6mol·L-1·s-1D.0.8mol·L-1·s-1【答案】A【解析】【详解】由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公式可知,v(NH3)=3c(NH)t=0.4mol/L2s=0.2mol·L-1·s-1,又32v(NH)v(H)=23,所以,v(H2)=0.3mol·L-1·s-1,故答案选A。23.下列反应的离子
本文标题:甘肃省张掖市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 文(含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36587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