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中英茶文化比较及对中国茶文化传播的思考
龙源期刊网中英茶文化比较及对中国茶文化传播的思考作者:许天泽来源:《汉字文化(教育科研卷)》2018年第19期【提要】茶,起源于中国,飘香在英国。茶不仅是茶文化的载体,也是一面折射社会面貌的镜子。本文主要从语言、物质、精神方面对中英茶文化进行比较,分析中英茶文化的异同之处,加深对两国茶文化的认识,并引发对我国茶文化传播的若干思考。【关键词】中英茶文化比较一、中英茶文化的形成(一)茶文化定义文化是一个宽泛、具有人文属性的概念,广义上的文化指人类创造出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1984年,“茶文化”一词首次在庄晚芳的《中国茶文化的发展与传播》被提及。茶文化以茶为物质载体,包括物质性与精神性两方面。一般来说,茶文化是人类生产、制造、发展茶的过程中,通过茶这一物质载体来表达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情感的集合体。本文涉及的茶文化是狭义的茶文化,正如王玲先生所说:“研究茶文化,不是研究茶的生长,培植、制作、化学成分,药学原理,卫生保健作用等自然现象,这是自然科学家的工作,也不是简单地把茶叶学加上茶叶考古与茶的发展史,我们的任务,是研究茶在被应用过程中所产生的文化和社会现象。”(二)中英茶文化的起源与发展不同1.中国茶文化的起源与发展茶,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兴于唐而盛于宋。汉代之前有关茶叶的文献,大多涉及茶的药理与营养层面,未出现精神层面的探讨。到了晋代,茶已成为日常饮品,人们开始在饮茶的过程中赋予茶以精神内涵。茶文化萌芽着重表现在茶与文学出现交汇点。晋杜育《荈赋》:“调神和内,倦解慵除。”已在尝试阐释茶给人精神带来的独特感受。唐代陆羽著作《茶经》后“天下益知饮茶矣”,《茶经》初步构建中国茶文化的基础框架,将茶的内涵推广至形而上的层面。茶的发展大致经理了煎茶、抹茶、泡茶三个阶段,流行宋朝的抹茶流派在蒙古的入侵中毁灭,但宋文化得以被日本延续,抹茶今日仍代表日本茶文化的茶中之茶。现在的泡茶属于最后一种。2.英国茶文化的起源与发展欧洲有关茶叶的记载始于1559年。17世纪,中国茶叶经由荷兰人与葡萄牙人的贸易进入欧洲市场,据资料记载,茶于1657年抵达英国。茶叶起先贩卖于咖啡厅,后来茶水业务转移龙源期刊网到新的场所:茶店和公园。最初,茶在英国的传播速度很慢,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价格因素,还有人们的怀疑态度——关于饮茶好处与风险的争论。在整个17世纪以及18世纪早期,茶仍然属于侈饮品。1662年嫁于查理二世的葡萄牙公主凯瑟琳推动了宫廷贵族饮茶之风,凯瑟琳的嫁妆中就包括221磅红茶,公主崇尚饮茶,贵族名媛纷纷效仿,饮茶之风很快风靡于宫廷,并进入豪门贵族。饮茶之风的另一个革新者是英国女爵安娜玛利亚,她倡导在下午三点左右为客人提供茶和点心,自此,下午茶文化开始形成。18世纪前中期,对于中产阶级,茶和糖就成了生活必需品。18世纪中后期,茶已进入寻常百姓家。发展至今,英国茶文化已经形成了相对固定的饮茶模式与优雅的风格,并以下午茶作为主要载体。二、中英茶文化的精神内涵差别茶文化的最本质属性是包容性,即“和”,茶经由不同的文化冲泡,便会散发出不同文化的味道。将“茶”字拆开,即人在草木中,充分体现了中国茶文化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中国茶文化孕于农耕文明,而英国茶文化则发于工業文明。前者融儒释道之精华,后者则汇贵族风格与资产阶级意识形态。中国人饮茶,重在内敛与神韵,用心来体会不同茶种的气味,或甘或苦,各有千秋,通过饮茶明心净性,通过过程的审美投射使品茗者在这液体琥珀中寻得孔子的谦和温润,老子的奇趣机锋,以及佛陀出世的芬芳。而英国人饮茶,重在味觉与礼仪。茶饮之佳、茶具之精、礼仪之雅,无不折射出个人主义之影响,固定的时间又体现了其务实性。(一)中国茶文化精神内涵在儒释道思想中的体现1.儒家以茶示和茶客在品茗时,可以感知茶在色、声、香、味等方面带来的感受。中国的茶文化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铸上了儒家、道家、佛教的印记,茶的内涵超出物质层面,反应中国人独特的审美意识,即抽象的、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旨趣、美感。1)茶体现中庸之道中庸是儒家的重要思想。《中庸》第一篇解释道:“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中庸即中和,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共同规律。“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中庸是不同事物或对立事物的和谐统一。随着儒学的发展,中庸之道的内涵得到扩展,涉及生活、实践、文化、精神等层面。如:和谐、和平、和睦、中和。中庸的思想根植于儒家文人脑中,他们在品茶时自然会产生相应的联想,如茶艺中“茶浅”的礼节,指茶水不能没杯,即是礼的精神,又暗合中庸之道。2)茶讲究敬人示礼龙源期刊网仁与礼作是儒家的核心思想,礼是仁的外在体现,仁是礼的内在价值。儒家通过仁礼约束自我,可以修养身性。唐刘贞德提出饮茶有十德,其中有以茶利礼仁;以茶表敬意;以茶可行道;以茶可雅志。“利礼仁,表敬意”无一不与仁礼相呼应,值得一提的是,从“以茶行道”的说法中,茶道的思想略已可鉴。茶吸收了“礼”的精神,茶礼是我国传统祭祀习俗的一种,茶的祭祀之用可以追溯至周朝。《周礼·地官司徒》中记载,“掌茶,掌以时聚茶,以供丧事;征野蔬之材,以待邦事,凡蓄聚之物”,南北朝时茶已用于祭祀。2.佛教以茶助禅佛教西汉末年传入我国,佛教的出世思想与儒家的入世思想互相补充,佛教思想传播对中国茶文化的形成具有不可磨灭的作用。1)僧侣饮茶成为风气佛教徒的主要活动之一就是坐禅,要做到跏趺而坐,不摇不晃,不委不倚。长时间坐禅,势必产生疲劳感。而佛门戒律是过午不食,戒荤戒酒,以求清静与超脱。如何既消除疲劳,又不违背清规,茶的药理功能引起僧侣的关注。我国僧侣饮茶最早的文字记录在释信《释门自竟录》中:“跣足清淡,袒胸谐谑,居不愁寒暑,食可择甘旨,使唤童仆,要水要茶。”饮茶于唐朝在佛门成为一种风气,唐代《封氏闻见记》曰:“人自怀挟,到处饮茶,从此转相效仿,遂成风俗”。2)茶道与禅心一致僧侣并未停留在饮茶养身致思的程度,随着佛教在中国的发展,尤其是本土化的禅宗的出现,他们将茶的药理养身的物质功能与教义成功融合,通过对饮茶意境的探寻,茶道与禅融合,成为茶文化的一部分。赵朴初写过一首诗:七碗爱至味,一壶得真趣。空持千百偈,不如吃茶去。表露茶与禅的密切联系。禅是梵语Dhyana的音译,义为静虑。禅宗主张通过精进的静虑来达到自性了解的极致,而静虑真是佛陀悟道的六波罗蜜之一。茶与禅之所以相同,全在一“纯”字,即一个人在喝茶时怀有单纯之心,活在当下,无我无相,心智空明无碍,解脱欲望与俗情的束缚,茶里就有了禅心。茶禅一味,茶的清香给人带来生理、精神感受与僧侣在参禅时的静心顿悟是一致的。3.道家以茶求静道家思想从老子提出的“道”出发,老子认为道是本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家思想的另一个核心是自然,道的准则就是自然而然。所以顺应自然,才能以无为而无不为。从自然又派生出“阴阳”“无有”“虚实”等概念。这些思想对茶艺的表现与审美产生了重要影响。1)茶包罗阴阳龙源期刊网《茶经》记载:“阳崖阴林。”《大觀茶论》言:“阴阳相济,则茶之滋长得其宜。”阴阳调和为自然之和,与儒家中庸“和”的思想呼应,两家思想在茶艺上融合。受老庄思想影响,古人多隐逸山林,寄情山水以避混浊乱世,隐逸之人又多怀有煎茶之好。徐渭《煎茶七类》云:“煎茶虽微清小雅,然要需其人与茶品相得,故其法每传于高流大隐,云霞泉石之辈,鱼虾麋鹿之同俦。”徐渭认为煎茶虽然是小雅,但只有隐逸之人与鱼虾而友麋鹿的自然品性与茶品是相协和的。自然界中的林泉溪石为隐士提供饮茶的环境,环境被清心而朴素的心境感知,构成淡雅清幽的意境美。品茗时冲淡闲适,人与茶融为一体,达到物我两忘,天人合一的境界。2)茶与水珠联璧合茶除了因其品与隐者相投,另一个原因是茶与水的结合。茶假水彰其香,水借茶显其清。茶出于青山,水流诸岩壑,两者都成于自然,又具备脱俗的品性。老子谓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不争。茶与水的关系还体现了道家的动静观念,“茶是静的,水是动的,静动微妙的结合,化合成纯美的茶汤。”茶与水合璧,是中国饮品史上的美谈,使好茶者为之倾倒。这些特质都需要品茗者在品茶过程中,用心感之,方能使人的心境臻于与自然一体的独特境界。儒、释、道对中国茶文化的影响深远,儒家以茶示和,道家以茶求静,禅宗以茶助禅。没有儒释道的融入,就没有现今呈现在我们眼前的中国茶文化。(二)英国茶文化内涵李约瑟曾说茶是中国继四大发明之后对世界的第五个贡献。英国本土并不生产茶叶,英国茶文化的诞生、发展、成熟以中国茶叶的传入为前提。从1658年第一则茶叶广告的登出,至今不过三百六十年,在饮茶历史中,英国形成了其独特的茶文化,作为世界茶文化中的一部分,它代表西方茶文化,与中国、日本等所代表的东方茶文化遥相呼应。余秋雨在《两方茶语》中对英国茶文化这样描述:“英国进口了中国茶,没有进口中国茶的诗意。换言之,他们把中国茶文化的灵魂留下了,没带走。因此同样是茶,规矩的中国喝法与规矩的英国喝法完全是两回事……英国快速地把这种好不容易从遥远的东方买来的饮品当作贵族社会的一种生活标志,而贵族的生活正是社会各界趋附的对象,因此中国茶在那里完全改变了角色、转换了身份。”“英国从中国引进茶叶才三百多年,却构成了一种最普及的生活方式。”1.英国淑女茶文化独具风格维多利亚时期,英国工业革命达到顶峰,茶作为工业化的重要引擎,帮助劳工度过了难关,也塑造了新的英国。大英帝国的经济与文化都得到很大发展,这增大了对于茶的需求量。人们开始追求精致的生活,这期间也形成了男女平等的进步思想。茶最初在咖啡店出售,但女性最初在咖啡店不被欢迎,所以茶最早被认为是一种男性饮料。茶未抵达英国之前,家庭中的女性如果想要招待来客,能提供的酒水只有酒精饮料,如今终于有一种温和的、可供沏泡的饮龙源期刊网料,并且从招待的过程中可以体现女主人良好的教养、高雅的礼仪。而大多数饮品在制作好后,只消从储藏器皿中倒出来即可饮用,时间极短。饮茶的时间跨度被大大拉长,为相关礼仪的创造与展示提供了可能性。喝茶使得以百万计的英国女性有事可,忙。在一起喝茶成为表示友谊、好客的事情,成为通过外物和行为建立一种亲近感的机会,成为通过消费进行交流的机会。女性地位的提高与喝茶密切相关,茶派对上,她们手握茶壶,如同操持有力的武器,男人也需要让之三分。所以有人说英国茶文化是一种淑女茶文化,一定程度上可以体现性别特征。2.茶文化与绅士文化维多利亚时期,传统贵族与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发生碰撞,这一阶段的绅士内涵融合了资产阶级价值观与贵族精神,通过对绅士内涵的探讨可以了解茶文化对其产生的影响。英国下午茶对男士服装、礼仪都有严格的要求。茶会上,男士应当彬彬有礼,行为稳重、大方、得体,并主动为女性服务,绅士风度的形成很大程度上受到茶文化的影响。这些意识进一步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英国的个人主义思想以温和的绅士形象为表征,英国茶文化的高雅性则与绅士的内涵修养相得益彰。三、中英饮茶风俗的比较(一)饮茶习惯不同中国人在品茶过程中不再局限于以茶解渴。品茶的“品”很好地诠释了茶给人带来的心理蕴藉和内在升华。我国的饮茶习惯主要以清饮为主,即只用水冲泡,不夹杂其他成分,其中蕴含了道家朴素自然的思想理念与知识分子清高的操守。英国茶文化推崇混饮,即在茶水中添加糖、牛奶、菊花、柠檬等改变茶的口感,如伯爵茶就是红茶添加佛手柑的产物,现已成为独具英国个性的名族茶饮。(二)中英饮茶种类不同中国茶叶种类繁多,主要有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黑茶六大类,六大类下有各种茶叶。国人对茶叶的选择因人而异。但是英国则不同,现在红茶占据主导地位。早期,从1785英国自由党作之《TheRolliad》可以看出当时英国饮茶不局限于红茶。(诗文:“Whattonguecantell,茶叶色
本文标题:中英茶文化比较及对中国茶文化传播的思考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36601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