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辽宁省六校协作体2019-2020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含解析)
-1-辽宁省六校协作体2019-2020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含解析)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O16Na23Fe56Zn65一、选择题(本题共20道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垃圾分类有利于资源回收利用。下列垃圾归类不合理的是()ABCD垃圾废易拉罐废塑料瓶废荧光灯管不可再生废纸垃圾分类可回收物其他垃圾有害垃圾可燃垃圾A.AB.BC.CD.D【答案】B【解析】废塑料瓶可以回收再利用,在垃圾分类中属于可回收物。2.改革开放40周年以来,化学科学技术的发展大大提高了我国人民的生活质量。下列过程没.有.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太阳能分解水制取氢气B.开采可燃冰获取燃料C.新能源汽车燃料电池供电D.运载“嫦娥四号”的火箭发射-2-A.AB.BC.CD.D【答案】B【解析】【详解】A.水分解产生氢气和氧气,有新的物质产生,发生的是化学变化,A不符合题意;B.从海底开采可燃冰获取燃料,没有新物质产生,发生的是物理变化,B符合题意;C.新能源汽车燃料电池供电,是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有新物质产生,发生的是化学变化,C不符合题意;D.运载“嫦娥四号”的火箭发射,化学能转化为热能、机械能,发生化学反应,有新的物质产生,D不符合题意;故合理选项是B。3.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A.Fe3O4与稀硝酸反应:3Fe3O4+28H++NO3-=9Fe3++NO↑+14H2OB.FeCl3溶液腐蚀铜板:Fe3++Cu=Fe2++Cu2+C.FeO与稀硝酸反应:FeO+2H+=Fe2++H2OD.铁屑与稀硫酸反应:2Fe+6H+=2Fe3++3H2↑【答案】A【解析】【详解】A.Fe3O4与稀硝酸反应,硝酸有强氧化性,可使+2价铁变为+3价,3Fe3O4+28H++NO3-=9Fe3++NO↑+14H2O,A正确;B.FeCl3溶液腐蚀铜板:2Fe3++Cu=2Fe2++Cu2+,B错误;C.FeO与稀硝酸反应:3FeO+10H++NO3-=3Fe3++NO↑+5H2O,C错误;D.铁屑与稀硫酸反应:Fe+2H+=Fe2++H2↑,D错误;-3-答案为A;4.去年热播的《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中的仙境美轮美奂,其中所需的烟雾是在放于温热石棉网上的NH4NO3和Zn粉的混合物中滴几滴水后产生的白烟:NH4NO3+Zn===ZnO+N2↑+2H2O,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该反应中NH4NO3只作氧化剂B.常温下每消耗1.3gZn粉,即可产生336mLN2C.水在反应中可能起催化作用D.每生成1molN2共转移2mol电子【答案】C【解析】A.NH4NO3中N元素的化合价升高也降低,则既作氧化剂也作还原剂,A错误;B.1.3gZn的物质的量是1.3g÷65g/mol=0.02mol,根据方程式可知可产生0.02mol氮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0.02mol×22.4L/mol=0.448L=448mL,B错误;C.该反应中水不参加反应,则可能起催化作用,C正确;D.每生成1molN2,1molNH4NO3转移电子由N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可知,转移1mol×(5-0)=5mol电子,D错误;答案选C。点睛: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侧重氧化还原反应中基本概念的考查,把握元素的化合价变化即可解答,易错点是硝酸铵中氮元素的化合价均发生变化,且均转化为氮气。5.下列装置所示的实验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A.长时间看到Fe(OH)2白色沉淀B.证明ρ(煤油)ρ(钠)ρ(水)C.探究氧化性:KMnO4>Cl2>I2D.比较NaHCO3、Na2CO3的热稳定性-4-A.AB.BC.CD.D【答案】D【解析】【分析】A、铁与稀硫酸反应氢气,氢气排出试管内的空气,能防止Fe(OH)2被氧化;B、金属钠在水、煤油的界面上下移动;C、KMnO4与浓盐酸反应放出氯气,氯气与KI反应生成碘单质;D、加热时,大试管温度高、小试管温度低,温度高的先分解不能得出正确结论。【详解】A、铁与稀硫酸反应氢气,氢气排出试管内的空气,能防止Fe(OH)2被氧化,长时间看到Fe(OH)2白色沉淀,故A能达到实验目的;B、金属钠在水、煤油的界面上下移动,能证明ρ(煤油)ρ(钠)ρ(水),故A能达到实验目的;C、KMnO4与浓盐酸反应放出氯气,证明氧化性KMnO4>Cl2,氯气与KI反应生成碘单质,证明氧化性Cl2>I2,故C正确;D、因碳酸氢钠不稳定,碳酸钠稳定,比较稳定性应将碳酸氢钠放在温度低的小试管中,故D不能达到实验目的。6.下列可被工业上采用的冶金方法是()A.电解熔融的氯化铝制铝B.电解熔融的氯化镁制镁C.电解氯化钠溶液制钠D.高温下用H2还原氧化镁制镁【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氯化铝是共价化合物,熔融状态下以分子状态存在,其中缺少自由移动的离子,故不能用电解熔融氯化铝的方法制铝。A不正确。Na+、Mg2+、Al3+在水溶液中电解时,电子被H+得到,因而电解比氢活泼的金属阳离子的水溶液是得不到金属单质的。C不正确。比Al活泼的金属很难用一般的还原剂(如H2、CO、C等)把它们从化合物中还原出来。况且,MgO熔点很高。工业上制取镁是采用电解熔融MgCl2的方法。D不正确,所以答案选B。考点:考查金属的冶炼方法的正误判断点评:该题是基础性试题的考查,难度不大。该题的关键是学生要熟练掌握并记住常见金属-5-冶炼的冶炼、方法,然后灵活运用即可得出正确的结论。7.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下列实验,实验结果与预测的现象不一致...的是()①中的物质②中的物质预测①的现象A淀粉KI溶液浓硝酸无明显变化B酚酞溶液浓盐酸无明显变化CMgCl2溶液浓氨水有白色沉淀D湿润红纸条饱和氯水红纸条褪色A.AB.BC.CD.D【答案】A【解析】【详解】A.硝酸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硝酸进入淀粉KI溶液,硝酸具有强氧化性,可以将KI氧化为I2,I2遇淀粉变蓝色,故选A;B.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HCl进入酚酞溶液,酚酞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不变色,故不选B;C.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氨气,溶于氯化镁溶液,一水合氨与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白色沉淀,故不选C;D.饱和氯水挥发出氯气,氯气与湿润红纸条接触,与水反应生成HClO,HClO具有漂白性,使湿润红纸条褪色,故不选D;答案:A-6-8.已知短周期元素的离子aA2+、bB+、cC3-、dD-都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原子序数d>c>b>aB.原子半径:r(A)>r(B)>r(D)>r(C)C.单质的还原性:A>B>D>CD.离子半径:r(C3-)r(D-)r(B+)r(A2+)【答案】D【解析】属于短周期元素,且四种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根据所带电荷数,推出A为Mg,B为Na,C为N,D为F,A、原子序数:abdc,故A错误;B、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电子层数相等,都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半径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减小,因此原子半径大小顺序是r(Na)r(Mg)r(N)r(F),故B错误;C、Na的金属性强于Mg,F的非金属性强于N,因此N2的还原性强于F2,因此还原性的强弱是NaMgN2F2,故C错误;D、电子层数相同,半径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减小,因此离子半径大小顺序是r(N3-)r(F-)r(Na+)r(Mg2+),故D正确。点睛:因为是短周期元素,根据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以及所带的电荷数,离子核外电子排布相同,遵循“阴前阳下”,可以推出A为Mg,B为Na,C为N,D为F,从而进行分析。9.a、b、c、d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a原子核外电子总数与b原子次外层的电子数相同;c所在周期数与族数相同;d与a同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原子半径:dcbaB.4种元素中b的金属性最强C.c的氧化物的水化物是强碱D.d单质的氧化性比a单质的氧化性强【答案】B【解析】a、b、c、d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a原子核外电子总数与b原子次外层的电子数相同;c所在周期数与族数相同;d与a同族,因此a、b、c、d分别为O、Na或Mg、Al、S。A、一般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同周期从左向右原子半径减小,因此半径大小顺序是Na(Mg)AlSO,A错误;B、同周期从左向右金属性减弱,因此Na或Mg在4种元素中金属性最强,B正确;C、c的氧化物的水化物为氢氧化铝,为两性氢氧化物,C错误;D、同主族从上到下非金属性减弱,因此S的氧化性比氧气弱,D错误。答案选B。点睛:本题考查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知识,首先根据题目信息判断出元素名称,再根-7-据元素周期律进行知识的判断,这就需要掌握(非)金属性的强弱、微粒半径的大小比较等知识,因此平时夯实基础知识是关键,同时应注意知识的灵活运用,审清题意。10.用括号中的试剂和方法除去各物质中的杂质,正确的是()A.甲烷中的乙烯(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洗气)B.乙醇中的乙酸(NaOH溶液,分液)C.乙醇中的水(CaO,蒸馏)D.乙酸乙酯中的乙酸(加入浓硫酸和过量乙醇并加热)【答案】C【解析】【详解】A.乙烯与高锰酸钾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甲烷中产生新的杂质气体,甲烷中的乙烯不能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除杂,A错误;B.乙醇易溶于水,无法用分液的方法分离乙醇与水溶液,则乙醇中的乙酸不能用NaOH溶液和分液的方式除杂,B错误;C.水与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固体,则乙醇中的水可用CaO,蒸馏的方式除杂,C正确;D.乙酸与乙醇反应为可逆反应,则乙酸乙酯中的乙酸不能用浓硫酸和过量乙醇并加热的方式除杂,D错误;答案为C;【点睛】除杂原则为除去杂质,不引入新的杂质或产生原物质。11.意大利罗马大学的FulvioCacace等人获得了极具理论研究意义的N4分子。N4分子结构如图,已知断裂1molN≡N键吸收942kJ热量,生成1molN-N键释放167kJ热量根据以上信息和数据,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A.2N2=N4△H=-882kJ·mol-1B.N2(g)=0.5N4(g)△H=+441kJC.N2(g)=0.5N4(g)△H=-441kJ·mol-1D.2N2(g)=N4(g)△H=+882kJ·mol-1-8-【答案】D【解析】由N4的结构知1molN4分子中含有6molN-N键。反应2N2(g)=N4(g)的ΔH=反应物的键能总和-生成物的键能总和=2E(NN)-6E(N-N)=2942kJ/mol-6167kJ/mol=+882kJ/mol。A项,没有标明物质的聚集状态,且ΔH应0,错误;B项,ΔH的单位错,错误;C项,ΔH应0,错误;D项,正确;答案选D。点睛:书写热化学方程式的注意点:(1)热化学方程式不注明反应条件。(2)热化学方程式不标“↑”“↓”,但必须用s、l、g、aq等标出物质的聚集状态。(3)热化学方程式的化学计量数只表示物质的量,其ΔH必须与方程式及物质的聚集状态相对应。(4)放热反应的ΔH0,吸热反应的ΔH0。(5)ΔH的单位为kJ/mol。12.在同温同压下,将10mL某气态烃,在60mLO2里充分燃烧,得到液态水和体积为45mL的混合气体,则该烃可能为()A.甲烷B.乙烷C.丙烷D.乙烯【答案】B【解析】【分析】烃在氧气中充分燃烧,则产物为二氧化碳,则反应的通式为CxHy+(x+y/4)O2→xCO2+y/2H2O;【详解】已知水为液体,则减少体积与烃的体积比为25/10,25:10=(1+y/4):1,则y=6,为乙烷,答案为B;13.450℃时,在某恒容密闭容器中存在反应:C(s)+2NO(g)N2(g)+CO2(g),下列说法能作为判断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标志的是A.容器内压强保持不变B.v正(N2)=2v逆(NO)C.N2与C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D.容器内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答案】D【解析】【详解】A、C(s)+2NO(g)N2(g)+CO2(g)反应前后气体物质的量不变,压强是恒量,压强保持不变不一定平衡,故不选A;B、v正(N2)=2v逆(NO),正逆反应速率比不等于系数比,反应没有达到平衡状态,故不
本文标题:辽宁省六校协作体2019-2020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含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36815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