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 西部计划大学生志愿者学习《梁家河》心得
西部计划大学生志愿者学习《梁家河》心得最近看了《梁家河》,书中大量方言,真实再现了习近平在陕北的生活场景。在这样的环境中,他呆了七年,磨练了意志,升华了青春,丰富了人生。他心怀感恩,当年在梁家河为老百姓办了许多实事好事,如沼气池、淤地坝等工程,是他带领大家干下的地方民生工程;上山劳动时把白面馍分给老乡自己却饿着肚子,是对群众竭尽全力的体现。后来平台更大,为全国老百姓着想,做了更多更大的实事好事。“一带一路”既是国家战略,也是惠及百姓的大事业。精准扶贫,既是体现党的温暖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实际行动,更是对老百姓真真切切的关怀。这些大战略、大方略都是建立在他对中国国情和老百姓真实生活了解的基础上的。作为一名志愿者,我们要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树立服务意识,要从总书记的成长历程中汲取深厚养分,寻找力量源泉,多在艰苦复杂的环境中摸爬摔打,用苦难磨砺自己,坚定理想信念。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四个服从”,时时处处事事向核心看齐,在情感上忠诚拥戴核心、在政治上坚定维护核心、在行动上自觉紧跟核心。近日读完习总书记的《梁家河》,瞬间感慨颇深,追溯到习近平总书记卓越的领导才能、高超政治智慧和真挚为民情怀的源泉。正如他在接受《我是延安人》栏目专访时回忆插队岁月:陕北高原给了我一个信念,也可以说是注定了我人生过后的轨迹。经过了陕北这一人生课堂,就注定了我今后要做什么,它教了我做什么。1969年,15岁的习近平来到梁家河,先后闯过了跳蚤关、饮食观、劳动观、思想观,带领村民打淤地坝,修建沼气池,打水井,开铁业社、缝纫社,办扫盲班等等,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梁家河迎来巨变,而这正是整个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缩影。十九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国家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这也在教会我们:唯有奋斗,才能不负芳华;唯有奋斗,方可梦想成真。奋斗需有处变不惊的定力。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初到梁家河,巨大的生活落差及迷茫、苦闷等精神压力席卷而来,历经短时的彷徨、他便决心“扎根农村、扎根一辈子”。于是,昏暗的煤油灯下读书成为他汲取思想养分、丰富精神世界的方式,帮当地群众兴办实事、好事成为他提升能力素养的“大练场”。在这个小村庄里,他实现了脱胎换骨式的成长。此刻,我想起自己与陕北这个大练场之间的千丝万缕关系,在陕北榆林的四年大学生活,期间,有天还没亮就顶着大雪去图书馆门前排队占座的黎明,有冒着能把人吹起的沙尘暴去大街上发传单的冬日,有三四月猝不及防的冰雹,有连着刮半年的刺骨的寒风,但此刻回想起来,竟满满的都是曾经奋斗的身影和不畏严寒的勇气。每一个成功者背后都有不为人知的艰辛,奋斗需有勤学苦练的执着,需要有百折不挠的坚毅。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从“北京娃”到“受苦人”,从“挣工分不如妇女”到成为“种地的好把式”,再到当地百姓夸他“好后生”、干活“不撒尖”。一系列称谓的变化,源于他“不服输”的劲头,是他勤学苦练,能力得到群众认可的有力证明。前往四川取“真经”,解决技术、土壤松软、材料运送等难题,打破“沼气过不了秦岭”的论断,建成了陕西省第一口沼气池。克服植被、土壤、地势等不良因素影响,说服群众一块干,修建了村里老几辈人不敢想的“淤地坝”......奋斗是艰辛的、长期的、曲折的,但更是幸福的。习近平的7年知青岁月是他的奋斗史、成长史,是他恪守为人民奉献信念的来源,也是每一名党员干部矢志艰苦奋斗的“推进器”。当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华民族正处于走向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每一名党员干部当肩扛重任、胸怀大志、艰苦奋斗,才能不负芳华,实现人生价值,筑梦民族伟大复兴。每一位服务在基层的青年更需端正人生态度,树立远大目标,再接再厉,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为党和人民包括自己答一个满意的问卷。
本文标题:西部计划大学生志愿者学习《梁家河》心得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36899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