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贵州省余庆中学2020届高三化学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含解析)
-1-贵州省余庆中学2020届高三化学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含解析)一、单选题(共7小题,每小题6.0分,共42分)1.含铬(227CrO)废水用硫酸亚铁铵[FeSO4·(NH4)2SO4·6H2O]处理,反应中铁元素和铬元素完全转化为沉淀。该沉淀经干燥后得到nmolFeO·FeyCrxO3。不考虑处理过程中的实际损耗,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消耗硫酸亚铁铵的物质的量为n(2-x)molB.处理废水中227CrO的物质的量为2nxmolC.反应中发生转移的电子数为3nxmolD.在FeO·FeyCrxO3中,3x=y【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227CrO具有强氧化性,FeSO4·(NH4)2SO4·6H2O具有强还原性,二者发生氧化还原反应,Fe2+被氧化成Fe3+,227CrO中+6价Cr被还原成+3价Cr。该反应中,Fe失电子的物质的量等于Cr得电子的物质的量,则有nymol=3nxmol,即3x=y。据Cr、Fe原子守恒可知,生成nmolFeO·FeyCrxO3时,消耗2nxmol227CrO,消耗n(y+1)mol硫酸亚铁铵,反应中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2nxmol×6=3nxmol,又知3x=y则消耗硫酸亚铁铵的物质的量为n(3x+1)mol,所以正确的答案选A。考点: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关判断、计算以及化学式的确定点评:该题是高考中的常见题型,属于中等难度的试题。该题综合性强,学生不易得分。该题有利于培养学生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在含有Cu(NO3)2、Zn(NO3)2、Fe(NO3)3、AgNO3各0.01mol的酸性混合溶液中加入0.01mol铁粉,经搅拌后发生的变化应是()A.铁溶解,析出0.01molAg和0.005molCu-2-B.铁溶解,析出0.01molAg并放出H2C.铁溶解,析出0.01molAg,溶液中不再有Fe3+D.铁溶解,析出0.01molAg,溶液中不再有Cu2+【答案】C【解析】因为氧化性:Ag+Fe3+Cu2+H+Zn2+,所以Fe先与Ag+反应:Fe+2Ag+=2Ag+Fe2+,0.01molAg+消耗0.005molFe生成0.01molAg,余下的0.01mol-0.005mol=0.005molFe继续与Fe3+发生反应:Fe+2Fe3+=3Fe2+,0.005molFe与0.01molFe3+恰好完全反应,铁完全溶解,析出0.01molAg,溶液中不再有Fe3+,答案选C。点睛:氧化还原反应的发生遵循以下规律:得失电子守恒(氧化剂得到的电子总物质的量等于还原剂失去的电子总物质的量)、强制弱规律、先强后弱规律(多种氧化剂和多种还原剂可以反应时,总是氧化性最强的优先与还原性最强的发生反应)。3.下列物质的制取原理错误的是()A.金属钠的制取:2NaCl(熔融)2Na+Cl2↑B.金属镁的制取:MgO+COMg+CO2C.金属铬的制取:Cr2O3+2Al2Cr+Al2O3D.金属汞的制取:2HgO2Hg+O2↑【答案】B【解析】【详解】A.钠的性质活泼,用电解熔融氯化钠的方法制取,故A正确;B.金属镁性质活泼,用电解熔融氯化镁的方法制取,故B错误;C.金属铬熔点较高,活泼性比铝,可以用铝热反应制取,故C正确;D.汞性质不活泼,用热分解氧化物的方法制取,故D正确;答案选B。【点睛】根据金属的活动性强弱选择合适的冶炼方法,一般来说,活泼金属用电解法,较活泼金属用热还原法,不活泼金属如Hg、Ag等用热分解法冶炼;据此进行分析解答。-3-4.实验室用MnO2和浓盐酸来制取氯气,主要操作有:①将蒸馏烧瓶固定在铁架台上;②把酒精灯放在铁架台上,根据酒精灯确定铁圈的高度,固定好铁圈,放好石棉网;③用药匙向蒸馏烧瓶中加入MnO2,再向分液漏斗中加浓盐酸,并将导管放入集气瓶中;④检查气密性;⑤在蒸馏烧瓶上装好分液漏斗,连接好导管。最好的实验操作顺序是()A.②③④①⑤B.②①③⑤④C.②①⑤④③D.②①③④⑤【答案】C【解析】实验装置的安装顺序一般为“从下而上(即放铁架台→放酒精灯→根据灯焰的大致高度确定铁圈位置),从左而右”,且制备气体时,加入药品前应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否则就要错选A、B、D.5.在下列变化过程中,被破坏的作用力正确的是()A.干冰升华——共价键B.二氧化硅熔融——范德华力C.氢氧化钠熔融——离子键、共价键D.硫酸氢钠溶于水——离子键、共价键【答案】D【解析】【详解】A.干冰为分子晶体,升华时破坏分子间作用力,故A错误;B.二氧化硅为原子晶体,熔融时破坏共价键,故B错误;C.氢氧化钠为离子晶体,熔融时破坏离子键,故C错误;D.硫酸氢钠为离子晶体,溶于水电离出氢离子、钠离子以及硫酸根离子,破坏离子键、共价键,故D正确。答案选D。【点睛】一般来说,活泼金属和活泼非金属元素之间存在离子键、非金属元素之间存在共价键,分子晶体和原子晶体中存在共价键、离子晶体中存在离子键,分子晶体熔化时破坏分子间作用力、原子晶体熔化时破坏共价键、离子晶体熔化时破坏离子键,以此解答该题。-4-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乙烷和乙烯均可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B.纤维素、淀粉和蛋白质都是高分子化合物C.煤的干馏和石油的分馏均属化学变化D.酯类和糖类均能发生水解反应【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高锰酸钾具有强氧化性,乙烷属于烷烃,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乙烯属于烯烃,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A错误;纤维素、淀粉和蛋白质都是高分子化合物,B正确;煤的干馏属于化学变化而石油的分馏则是物理变化,C错误;糖类中的单糖不会水解,D错误。考点:考查有机化合物的性质,干馏与分馏的区别等知识。7.在硫酸铜晶体结晶水含量测定的实验中,会造成实验结果偏低的是()A.加热时间过长,固体部分变黑B.坩埚内附有不挥发杂质C.晶体不纯,含有不挥发杂质D.加热过程中有少量晶体溅出【答案】C【解析】【分析】硫酸铜晶体结晶水含量的计算式为:结晶水的含量=100%结晶水质量硫酸铜晶体质量。硫酸铜晶体和坩埚的质量-无水硫酸铜和坩埚的质量=结晶水质量【详解】A.加热时间过长,使无水硫酸铜分解为氧化铜和三氧化硫,会造成结晶水质量偏大,导致实验结果偏高,故A不选;B.坩埚内附有不挥发杂质,不影响结晶水质量的测量,对实验结果没有影响,故B不选;C.晶体不纯,含有不挥发杂质,使无水硫酸铜和坩埚的质量变大,使结晶水质量变小,造成实验结果偏低,故C选;D.加热过程中有少量晶体溅出,会使结晶水质量偏大,造成实验结果偏高,故D不选。故选C。-5-二、非选择题8.明矾石经处理后得到明矾【KAl(SO4)2·12H2O】。从明矾制备Al、K2SO4和H2SO4的工艺过程如下所示:焙烧明矾的化学方程式为:4KAl(SO4)2·12H2O+3S=2K2SO4+2Al2O3+9SO2+48H2O请回答下列问题:(1)在焙烧明矾的反应中,还原剂是。(2)从水浸后的滤液中得到K2SO4晶体的方法是。(3)A12O3在一定条件下可制得AIN,其晶体结构如右图所示,该晶体中Al的配位数是。(4)以Al和NiO(OH)为电极,NaOH溶液为电解液组成一种新型电池,放电时NiO(OH)转化为Ni(OH)2,该电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5)焙烧产生的SO2可用于制硫酸。已知25℃、101kPa时:2SO2(g)+O2(g)2SO3(g)△H1=一197kJ/mol;2H2O(g)=2H2O(1)△H2=一44kJ/mol;2SO2(g)+O2(g)+2H2O(g)=2H2SO4(l)△H3=一545kJ/mol。则SO3(g)与H2O(l)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①。焙烧948t明矾(M=474g/mol),若SO2的利用率为96%,可生产质量分数为98%的硫酸②t。【答案】(1)S-6-(2)蒸发结晶(3)4(4)Al+3NiO(OH)+NaOH+H2O=3Ni(OH)2+NaAlO2(5)①SO3(g)+H2O(l)=H2SO4(l)△H=-130kJ·mol-1②432【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氧化还原反应、物质的分离和提纯、物质的结构等知识点融合到工艺过程中,还考查了原电池原理及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难度适中。考点:氧化还原反应、原电池原理、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9.工业生产纯碱的工艺流程示意图如下:完成下列填空:1)粗盐水加入沉淀剂A、B除杂质(沉淀剂A来源于石灰窑厂),写出A、B的化学式。AB2)实验室提纯粗盐的实验操作依次为:取样、、沉淀、、、冷却结晶、、烘干。3)工业生产纯碱工艺流程中,碳酸化时产生的现象是。碳酸化时没有析出碳酸钠晶体,其原因是。4)碳酸化后过滤,滤液D最主要的成分是(填写化学式),检验这一成分的阴离子的具体方法是:。5)氨碱法流程中氨是循环使用的,为此,滤液D加入石灰水产生氨。加石灰水后所发生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滤液D加石灰水前先要加热,原因是。6)产品纯碱中含有碳酸氢钠。如果用加热分解的方法测定纯碱中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纯碱中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可表示为:-7-(注明你的表达式中所用的有关符号的含义)【答案】1)Ca(OH)2或CaONa2CO32)溶解过滤蒸发过滤3)有晶体析出(或出现浑浊)碳酸钠溶解度比碳酸氢钠大4)NH4Cl取样,加硝酸酸化,加硝酸银,有白色沉淀,该阴离子是氯离子5)防止加石灰水时产生碳酸钙沉淀6)【解析】试题分析:(1)粗盐水中含有Mg2+、Ca2+、用Ca(OH)2或CaO将Mg2+转化为Mg(OH)2,再用Na2CO3将Ca2+转化为CaCO3沉淀,答案:Ca(OH)2或CaONa2CO3⑵实验室提纯粗盐的整个操作过程为:取样、溶解、沉淀、过滤、蒸发、冷却结晶、过滤、烘干几步;答案为:溶解过滤蒸发过滤(3)纯碱生产中碳酸化时,会看到溶液中析出晶体,这是由于碳酸钠的溶解度大于碳酸氢钠,故答案为:碳酸钠溶解度比碳酸氢钠大;(4)根据操作过程,氨化后通入二氧化碳的溶液发生复分解反应:H2O+CO2+NH3+NaCl=NaHCO3+NH4Cl,最终得到NH4Cl还有NaHCO3等,碳酸氢钠溶解度很小而结晶,故酸化后滤液的主要成分为:NH4Cl;检验其中的Cl―离子时,要经过取样,加硝酸酸化,加硝酸银,有白色沉淀,该阴离子是氯离子,答案:NH4Cl取样,加硝酸酸化,再加入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证明该阴离子是氯离子。(5)滤液中主要含有的是氯化铵,其和石灰水反应时:NH4++OH-NH3↑+H2O,滤液D加石灰水前先要加热,原因是防止加石灰水时产生碳酸钙沉淀,答案为:NH4++OH-NH3↑+H2O,防止加石灰水时产生碳酸钙沉淀(6)假设加热前纯碱的质量为m1,加热后的质量为m2,则加热损失的质量为:m1-m2,则纯碱中碳酸氢钠的质量为:12184()31mmm;故纯碱中含有的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为=12184()31mmm,答案为:w(NaHCO3)=12184()31mmm(设加热前质量为m1,加热后m2)-8-考点:纯碱工业(侯氏制碱法)10.已知铅蓄电池的工作原理为Pb+PbO2+2H2SO42PbSO4+2H2O,现用如图装置进行电解(电解液足量),测得当铅蓄电池中转移0.4mol电子时铁电极的质量减少11.2g。请回答下列问题。(1)A是铅蓄电池的___________极,铅蓄电池正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放电过程中电解液的密度___________(填“减小”、“增大”或“不变”)。(2)Ag电极的电极反应式是___________,该电极的电极产物共____________g。(3)Cu电极的电极反应式是____________,CuSO4溶液的浓度____________(填“减小”、“增大”或“不变”)(4)如图表示电解进行过程中某个量(纵坐标x)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则x表示___________。a.各U形管中产生的气体的体积b.各U形管中阳极质量的减少量c.各U形管中阴极质量的增加量【答案】(1).负(2).PbO
本文标题:贵州省余庆中学2020届高三化学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含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36952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