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往来文书 > 2018年助理社工师实务(DOC50页)
12018年助理社工师实务第一章社会工作实务的通用过程部分章节知识点知识点201720162015总分考频第一部分一、社会工作实务的通用过程(35分)(一)接案1.接案的步骤及核心技巧2.接案应注意的事项27514☆(二)预估1.预估的目的和任务2.预估的基本步骤2204(三)计划1.服务计划的构成2.制订服务计划的原则3.制订服务计划的方法1113(四)介入1.介入的分类2.选择介入行动的原则0101(五)评估1.评估的目的212522.评估的方法3.评估应注意的事项(六)结案1.结案的任务2.结案时服务对象的反应及处理方法3148重点阶段重点掌握接案①服务对象的类型;②会谈任务技巧;③资料收集方法预估①预估任务;②人在情境中(改变环境来改变服务对象)计划①目标制定要求;②共同制定计划;③适度价值介入介入①直接介入;②间接介入;③介入原则评估①过程评估;②结果评估;③基线测量结案①结案任务;②负面情绪;③结案处理;④跟进服务一、接案1.接案的步骤及核心技巧(1)接案前的准备(重点)3接案的目标是与服务对象建立一个良好的专业关系(信任的、真诚的),为后续的预估和介入打下良好的工作基础,以便工作者和服务对象能以此为起点一起工作,实现社会工作的助人目标。①首先,了解服务对象的来源(重点):主动求助的、他人介绍或机构转介、工作者外展主动求助的:有问题找社工他人介绍或机构转介:亲戚朋友同事工作者外展②其次,认定服务对象的类型(重点):是否愿意:自愿型、非自愿型(比如矫正对象)自愿型服务对象:哪些认识到自己需要协助而主动向社会工作求助,以及由他人介绍而接触社会服务机构并愿意成为其服务对象的人。求助动机强。非自愿:政府、法院或者权利部门将需要协助的对象交给社工服务机构。存在抗拒情绪和行为。③现有服务对象与潜在服务对象(重点):在接案阶段,所有的服务对象都是潜在的。从预估以后,都是现有的。④了解服务对象的求助过程(2)会谈①做好会谈的准备并拟定初次会谈提纲(重点)a.资料准备:服务对象材料、是否接受过服务、是否有特殊事项(情绪、精神等)、走访社区b.拟定面谈提纲:介绍自己,工作程序,会谈安排,期望4②会谈安排时间安排上:配合服务对象时间地点安排上:会谈室(个案会谈室),安全,私密,或家里③会谈的主要任务a.确定服务对象的需要和问题:寻求帮助的原因、对自己的看法、期望达到的目标b.澄清角色期望和义务;c.激励并促进服务对象进入受助角色;d.促进和诱导服务对象态度和行为的改变;e.初步达成初步协议:提供服务、问题界定、角色期望和时间长度;f.决定工作进程:终结服务(缺乏人员、对象或问题不符、其他机构有特权、服务对象不接受、看法和期待不一致)、转介其他服务、进入下一步助人阶段。④会谈的主要技巧(重点)1)主动介绍自己(重点):姓名、在机构负责什么工作、个人专长、提供协助的目的、怎样提供服务等;2)沟通:治疗性沟通,提供支持、减轻焦虑、协助建立正确想法、促成有效行动3)倾听:不仅要听,还要参与(3)收集服务对象的资料①资料的内容:个人资料、身体情况、服务对象的特点与能力、服务对象所处社会环境5②收集资料的方法和途径(重点):5种a.询问,会谈、问卷、角色扮演c.咨询,向专业人士咨询d.观察e.利用已有资料f.问卷调查(客观资料)③做好接案的会谈记录首页,个人资料,知情同意,解释机构提供的服务、专业责任和伦理守则,以及保密等接案(1)接案前的准备来源类型现有与潜在(2)会谈会谈提纲会谈安排会谈内容会谈技巧(3)收集服务对象的资料资料的内容、途径62.接案应注意的事项(1)决定是否需要紧急介入(弹性)(重点):有时可能会先介入,后接案。紧急介入(2)权衡是否有能力处理问题:尝试着做实验×(3)决定解决问题的先后次序:先易后难(4)保证服务对象要求的服务符合机构的工作范围二、预估1.预估的目的和任务(1)预估的目的(重点)达到对服务对象、服务对象的问题以及所处环境的了解,并形成概念化的认识,从而建构一个计划去解决或消除问题。(主要是界定问题,建构计划)(2)预估的任务识别服务对象问题的客观、主观因素;服务对象的背景材料、所处环境;问题发生、持续的时间,为解决问题所做的努力;识别服务对象问题的成因与使问题延续的因素;识别服务对象与环境中的积极因素;(哪些资源可以利用)决定提供服务的方式与内容。2.预估阶段的基本步骤与过程(1)探究服务对象的情况、问题与需求描述服务对象的问题与需求;问题如何发生、原因、发展状况;服务对象处境及生活中的社会系统;7探究服务对象不能解决问题的原因;描述服务对象的生命历程及发展阶段;描述并鉴定服务对象的资源情况。(2)分析服务对象的资料并做出预估摘要对服务对象的问题做出解释;列出服务对象的目标及先后次序;决定介入的策略;撰写预估摘要。(3)撰写预估摘要的要求对服务对象自身系统的预估:优势、导致困难的问题、动机、功能发挥对服务对象家庭系统的预估:成员情况、家庭情况、成员互动角色、沟通、家庭关系、决策和分工对服务对象所处社会系统的预估:社会支持系统、物理环境、对环境的认知、社会网络环境三、计划1.服务计划的构成(1)目的和目标:目的大,总目的,分目标(2)关注的问题与对象:个人、家庭、小组/群体、组织、社区(3)介入方法和介入行动(中级)2.制定服务计划的原则(重点)(1)要有服务对象的参与:自我成长、自我努力(2)尊重服务对象的意愿8(3)详细和具体(4)与工作的总目标、宗旨相符合3.制定服务计划的方法(重点)(1)设定目的和目标①确定服务对象的需要和问题②向服务对象解释设定目标的目的③共同选择适当的目标④目标陈述要明白易懂,重在促进服务对象的成长⑤目标要可测量、具有操作性和现实性(正向词语,时间、次数,学会使用等)⑥与服务对象探讨目标可行性和可能的利弊⑦确定目标并决定目标的先后次序(2)构建行动计划①选择介入系统系统是指社会成员之间的相互交流域。正式与非正式系统,介入系统分为个人、家庭、小组、社区以及宏观社会系统②选择介入的内容危机干预、资源整合、经济援助、安置服务四、介入1.介入的分类(重点)(1)直接介入(重点)—服务对象个人、家庭和小群体为关注对象,针对他们直接行动(2)间接介入(重点)—环境9社工代表服务对象,改变环境的策略(3)综合介入人与环境互动的视角,一是增强个人的生活适应能力;二是增强社会和物理环境对个人需要的回应2.选择介入行动的原则(1)以人为本,服务对象自决:以服务对象利益为核心,注重服务对象的参与(2)个别化:针对特殊性采取行动(3)考虑服务对象的发展阶段和特点:对个人要协助完成生命任务,对家庭或群体要考虑特殊阶段相连的特殊任务(4)与服务对象相互依赖:共同开展工作(5)瞄准服务目标:围绕目标开展行动(6)考虑经济效益:最小成本或最大的改变结果,找准介入目标五、评估1.评估的目的(1)考察社会工作介入效果、服务对象进步情况及介入目标的实现程度(2)总结工作经验,改善工作技巧,提升服务水平(3)验证社会工作方法的有效性(4)进行社会工作研究2.评估的类型(重点)(1)过程评估(重点)评估重点是对服务对象的表现及工作者的工作和技巧进行评估,了解服务对象改变的进展,适时修正介入方案,改善工作技巧。10(2)结果评估最终阶段进行评估,目标结果和理想结果。3.评估的方法(重点)(1)收集评估资料的途径收集服务对象档案进行评估、收集服务对象对介入过程和结果的意见与看法、使用调查方法,收集介入效果的数据和事实资料(2)基线测量(前后测测量)(重点)介入开始时对服务对象进行测量,建立一个基线作为对介入效果进行衡量的标准基线,以评估介入前后的变化,并以此判断介入目标达到的程度。①建立基线:介入前,确定介入目标、选择工具、目标行为测量并记录②进行介入期测量③分析与比较(3)对服务对象影响评估服务对象满意度测量、差别影响评分(4)任务完成情况的测量评估五级:没有进展、极少实现、部分实现、大体上实现、全部实现(5)目标实现程度的测量评估目标核对表、个人目标尺度测量4.评估应注意的事项(1)注重社会工作者的自我评估与反思(2)调动服务对象的积极性,让他们积极参与评估过程(3)评估的方法要与社会工作的价值相吻合,并注意保密(4)要切合实际需要11六、结案1.结案阶段的主要任务(重点)(1)总结工作(2)巩固已有改变(重点):回顾工作过程、强化服务对象已有改变、表达积极支持的态度(3)解除工作关系(4)撰写结案记录2.结案时服务对象的反应及处理方法(1)结案的类型①目标达成的结案②因服务对象不愿意继续接受服务而必须终止专业关系的结案③存在不能实现目标的客观和实际原因的结案(转介或转移)④社会工作者或服务对象身份发生变化时的结案:如辞职(2)服务对象的正面反应正面反应:肯定正面反映并适时的强化、以增强其信心(3)服务对象的负面反应(重点)负面反应(重点):否认(我的问题还没有解决)、倒退(又回到了以前的状况)、依赖(没有你我该怎么办)、抱怨(服务不满意,抱怨机构)、愤怒、讨价还价(能不能再做两次服务啊)、忧郁(不参与,不说话,心不在焉,沉默)(4)结案反应的处理方法(重点)—处理可能出现的负面情绪①与服务对象一起讨论他们对结案的准备工作12②提前让服务对象知道结案的时间,早些做好心理准备③逐渐减少与服务的接触(次数,方式)④为服务对象提供有帮助的资源系统的支持⑤必要时安排正式的结案活动(如小组的结业仪式),让服务对象分享各自的收获,互相鼓励3.结案后的跟进服务(重点)(1)电话跟进(2)个别会面(3)集体会面(4)跟进服务对象的社会支持网络13第二章儿童社会工作201720162015一、儿童社会工作(24分)单选题5道,多选题2道(一)儿童的特点及需要1326(二)儿童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4127(三)儿童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33511☆结合实际,观察儿童14一、儿童的特点和需要1.儿童的定义儿童为未满18周岁的自然人,与“未成年人”同义2.儿童的特点①社会属性的特点:每个人人生的基础、每个家庭的基础、一个社会发展进步的基础②成长发展的特点快速性;儿童社会工作儿童的特点和需要儿童的含义儿童的特点儿童的需要儿童面临的问题儿童社会工作的概念儿童社会工作特点儿童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促进儿童健康成长补充和改善家庭监护状况救助和保护儿童儿童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以家庭为中心的方法儿童友好社区建设倡导的方法15阶段性:婴儿、幼儿、学前、学龄(6-12岁)、青少年(12-18岁);顺序性:身体、社会心理;不均衡性;个体差异性:不同于整体特征;分化与互补性:身心发展,协调性3.儿童的需要(重点)(1)生存的需要:生命存在(健康的活着)、社会存在(2)发展的需要:良好家庭生活、受教育机会、足够的休闲与娱乐(游戏)(3)受保护的需要:免遭伤害需要(虐待、忽视、剥削),身体虐待、情感虐待(辱骂)、性虐待、儿童忽视(生活照料与医疗照顾的忽视—被遗忘、教育需要的忽视、社会化发展的忽视)、儿童剥削(童工形式的劳动剥削、性剥削)(4)社会化需要:基本生活技能、自我观念发展、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培养良好品德4.儿童面临的问题(1)儿童生存问题:新生儿健康问题、儿童营养、儿童户籍(2)儿童发展问题:贫困的问题、家庭监护问题、受教育问题(3)儿童保护问题:免遭伤害需要①儿童遗弃:遗弃的婴幼儿②儿童遭受体罚和肢体虐待的问题③儿童被性侵的问题④儿童被忽视的问题⑤儿童被拐卖的问题5.儿童社会工作的概念16(1)儿童社会工作的层面把儿童作为工作和服务的对象,以儿童权利为价值理念,以儿童发展的科学知识和社会工作实务理论为依据,运用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结合所在社会的环境资源,为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保护儿童免遭伤害而开展的专业服务活动。Ø微观:围绕儿童个体本身的个案工作Ø中观:围绕家庭或团体开展的小组工作Ø宏观:社会组织或社区、政策倡导等工作(2)儿童社会工作的类型(重点)①支持性儿童服务:全体儿童及家庭②补充性儿童服务:亲职能力不足(有父母,经济状况或者教育方法等)的儿
本文标题:2018年助理社工师实务(DOC50页)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3728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