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6 5年高考3年模拟B版(教师用书)第三讲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对应学生用书起始页码P35考点一昼夜长短的变化 1.黄赤交角及其影响(1)黄赤交角图示(2)影响:使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运动ꎮ(3)黄赤交角变化的影响 直射点移动速度加快(变慢) ← 黄赤交角变大(变小)→寒带范围变大(变小) ↑ ↓温带范围变小(变大)←直射点移动的南北范围变大(变小)极昼、极夜范围变大(变小)→北回归线以北各点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变大(变小)ꎬ冬至日变小(变大)→热带范围变大(变小)↓全球各地(赤道除外)昼夜变化幅度变大(变小)→ 黄赤交角存在而产生的几组数据关系理解黄赤交角的变化带来的影响ꎬ关键是理解几组数据间的关系ꎮ如下图所示:①α=黄赤交角=回归线的纬度数=1/2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范围=极昼(夜)的最大纬度跨度范围=1/2热带范围ꎮ②β=90°-2α=北(南)温带范围ꎮ③μ=α=90°-极圈的纬度数=1/2晨昏线的移动角度范围=北(南)寒带的范围ꎮ 2.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规律北半球昼夜长短年变化 春、秋分日全球各地均昼夜等长ꎬ且距春分(秋分)日越近的日期ꎬ昼夜差值越小ꎮ3.昼夜长短的纬度分布规律(1)对称规律:同一时间ꎬ南北半球纬度数相同的地区昼夜长短“对称”分布ꎬ即北半球各地的昼长与南半球相同纬度的夜长相等ꎬ例如23.5°N的昼长等于23.5°S的夜长ꎮ同一地点ꎬ关于春(秋)分日对称的两个日期ꎬ昼夜长短分布刚好相反ꎻ关于夏(冬)至日对称的两个日期ꎬ昼夜长度、日出日落时刻与方位相同ꎮ(2)递增规律: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昼长夜短ꎬ且纬度越高ꎬ昼越长ꎮ另一半球昼短夜长ꎬ且纬度越高ꎬ夜越长ꎮ(3)变幅规律:赤道处全年昼夜平分ꎻ纬度越高ꎬ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越大ꎮ(4)极昼、极夜规律:极昼(极夜)的起始纬度=90°-太阳直射点的纬度ꎮ纬度愈高ꎬ极昼(极夜)出现的天数愈多ꎮ(5)昼夜长短状况规律:太阳直射在哪个半球ꎬ哪个半球就昼长夜短ꎬ且越向该半球高纬白昼时间越长ꎮ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无关ꎮ4.日出日落方位规律(1)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时ꎬ即春、秋分日ꎬ全球各地(除极点外)日出正东方、日落正西方ꎮ(2)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时ꎬ全球各地(除极昼、极夜地区外)ꎬ日出东北、日落西北ꎮ(3)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时ꎬ全球各地(除极昼、极夜地区外)ꎬ日出东南、日落西南ꎮ(4)正好出现极昼的地方ꎬ北半球太阳正北升起、正北落下ꎻ南半球太阳正南升起、正南落下ꎮ专题二 宇宙中的地球17 考点二太阳高度的变化 1.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规律同一时刻ꎬ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ꎮ地球上ꎬ同一纬线上正午太阳高度相等ꎬ直射点所在纬线上的正午太阳高度最大(90°)ꎬ如下图所示: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ꎮ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ꎮ春秋分:正午太阳高度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ꎮ根据正午太阳高度纬度数值“远小近大”的特点ꎬ可以得出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为:正午太阳高度=90°|当地纬度±太阳直射点纬度|2.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规律同一地点ꎬ正午太阳高度随着季节作有规律的变化ꎮ其数值具有“来增去减”的特点ꎬ即直射点向本地所在纬线移来ꎬ则正午太阳高度增大ꎬ移去则减小ꎮ如下图所示:各纬度变化具体如下:地区最大值最小值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一次最大值(6月22日前后)一次最小值(12月22日前后)续表地区最大值最小值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一次最大值(12月22日前后)一次最小值(6月22日前后)南北回归线之间(除赤道外)两次最大(太阳直射时最大)一次最小(南半球出现在6月22日ꎬ北半球出现在12月22日)赤道两次最大(3月21日和9月23日)两次最小(6月22日和12月22日) 3.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1)确定地方时当某地太阳高度达一天中的最大值时ꎬ此时日影最短ꎬ当地的地方时是12时ꎮ(2)确定房屋的朝向为了获得更充足的太阳光照ꎬ确定房屋的朝向与正午太阳所在位置有关ꎮ在北回归线以北地区ꎬ正午太阳位于正南方ꎬ房屋朝南ꎻ在南回归线以南地区ꎬ正午太阳位于正北方ꎬ房屋朝北ꎮ(3)判断日影长短及方向(4)确定当地的地理纬度纬度差多少度ꎬ正午太阳高度就差多少度ꎮ根据某地某日(二分二至日)正午太阳高度ꎬ可判断该地区纬度ꎮ(5)计算楼距为了使楼房底层获得充足的太阳光照ꎬ一般来说ꎬ纬度较低的地区ꎬ楼距较小ꎬ纬度较高的地区ꎬ楼距较大ꎮ解答关键是计算当地冬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ꎬ并计算影长ꎮ北回归线以北地区建楼房时ꎬ为保证一楼全年均有阳光照到ꎬ两楼之间的最短距离与楼高的关系如图甲所示(H为冬至日当地的正午太阳高度)ꎬL应大于等于hcotHꎮ图甲 图乙(6)计算太阳能热水器安装角度要最大限度地利用太阳能资源ꎬ应该合理设计太阳能热水器的倾斜角度ꎬ使太阳能热水器集热面与太阳光线垂直ꎬ提高太阳能热水器的效率ꎮ太阳能热水器的集热板要根据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而调整角度ꎬ集热板与地面之间的夹角应等于当天正午太阳高度的余角ꎮ如图乙所示ꎬα+H=90°时效果最佳ꎮ18 5年高考3年模拟B版(教师用书) 太阳高度的空间分布规律与日变化规律1.太阳高度的空间分布规律:以直射点为中心ꎬ向四周递减ꎬ晨昏线上为零ꎮ如上图所示ꎬO为太阳直射点ꎬ太阳高度为90°ꎬ等太阳高度线的数值以O为中心向四周递减ꎬACB为晨线ꎬADB为昏线ꎬ两者组成的晨昏圈太阳高度为0°ꎮ2.太阳高度的日变化规律:(1)极点在极昼期间ꎬ极点上见到的太阳高度在一天内无变化ꎬ其太阳高度等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h)ꎮ(2)非极点除极夜外ꎬ太阳高度在一日之内是有变化的ꎬ一天的最大值出现在地方时12点时ꎬ即当地的正午太阳高度ꎻ最小值出现在日出和日落ꎬ非极昼区(包括刚好出现极昼)的最小值为0°ꎬ极昼的最小值大于0°ꎮ极昼与刚好出现极昼地区一天中的最大太阳高度与最小太阳高度之和是直射点纬度数的2倍ꎮ对应学生用书起始页码P37方法1 昼夜长短的判断与计算方法 1.根据太阳直射点判断昼夜长短的方法(1)根据直射点的半球位置ꎬ确定昼夜长短状况太阳直射在哪个半球(南、北半球)ꎬ哪个半球就昼长夜短ꎬ且该半球纬度越高地区白昼时间越长ꎮ(如下图)(2)根据直射点南北移动方向ꎬ确定昼夜长短的变化太阳直射点向哪个方向(南、北)移动ꎬ哪个半球的昼将变长ꎬ夜将变短ꎻ且纬度越高ꎬ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越大ꎮ(如下图)(3)根据直射点纬度位置ꎬ确定极昼极夜的范围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与出现极昼、极夜的最低纬度互余ꎻ太阳直射赤道ꎬ无极昼极夜现象ꎻ太阳直射北半球ꎬ北极点周围出现极昼ꎬ南极点周围出现极夜ꎻ太阳直射南半球ꎬ正好相反ꎮ2.昼夜长短的计算方法(1)根据昼(夜)弧所跨的经度计算昼(夜)长=昼(夜)弧跨越的经度数÷15°/时(2)根据日出日落的地方时计算昼长=日落时间-日出时间=24-2×日出时间=2×(日落时间-12)ꎻ夜长=2×日出时间=2×(24-日落时间)(3)根据昼夜长短的纬度分布规律进行计算①同纬度各地的昼长相等ꎬ夜长相等ꎮ②南、北半球纬度数相同的地区昼夜长短对称分布ꎬ即北半球各地的昼长(夜长)与南半球同纬度地区的夜长(昼长)相等ꎮ例如ꎬ同一天ꎬ40°N的昼长等于40°S的夜长ꎮ(4)根据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规律进行计算除二至日外ꎬ同一纬线的昼夜长短在一年中有两个日期相同ꎬ且这两个日期与相近的二至日时间差别相等ꎬ即在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图中ꎬ两个日期关于二至日对称ꎮ如下图:a与b两个时间的昼长、夜长是相同的ꎬc与d两个时间的昼长、夜长也是相同的ꎻb与c两个时间中ꎬb时间的昼长等于c时间的夜长ꎮ 6月上旬某地约5时(地方时)日出ꎮ据此完成下面两题ꎮ专题二 宇宙中的地球19 (1)该地可能位于( )A.亚马孙河河口附近B.地中海沿岸C.北冰洋沿岸D.澳大利亚(2)6月份该地看到的日出和日落方向分别为( )A.正东、正西B.东南、西南C.东北、西北D.东南、西北方法应用 解析 (1)本题考查昼夜长短的变化ꎮ6月上旬太阳直射北半球ꎬ北半球昼长夜短ꎬ结合材料该地“约5时(地方时)日出”可推知该地昼长约为14小时ꎬ排除A、D选项ꎻ北冰洋沿岸纬度高ꎬ昼长远远大于14小时ꎬC项错误ꎻ地中海沿岸在北半球中纬度ꎬ昼长最接近14小时ꎬB项正确ꎮ(2)本题考查日出、日落方位的判读ꎮ日出、日落方位取决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ꎮ阳光直射北半球时ꎬ全球各地(极昼、极夜区除外)ꎬ日出东北、日落西北ꎻ阳光直射南半球时ꎬ全球各地(极昼、极夜区除外)ꎬ日出东南、日落西南ꎻ阳光直射赤道时ꎬ全球各地日出正东、日落正西ꎮ答案 (1)B (2)C 1-1 下表为三地连续两日日出与日落时刻(北京时间)ꎮ据此回答以下两题ꎮ 时间地点 当日次日日出日落日出日落①9:0023:008:5823:02②7:1918:417:2018:40③5:4018:485:3918:49 (1)三地按纬度由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②③B.①③②C.②①③D.③①②(2)若③地为北京ꎬ则此时( )A.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且向北移B.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加快C.北极圈内极昼的范围逐渐扩大D.各地昼夜长短相差最小 答案 (1)B (2)C解析 (1)按当日日出、日落时间可计算出①②③地的昼长分别是14小时、11小时22分、13小时8分ꎬ并且昼长与12小时差值越大纬度越高ꎬ据此可知B项正确ꎮ(2)若③地为北京ꎬ日出时间早于6时且越来越早ꎬ说明此时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且向北移动ꎬ故A项错误ꎮ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变慢ꎬ北极圈内极昼的范围逐渐扩大ꎬ故C项正确ꎮ方法2 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方法 1.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方法(1)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H=90°-直射点与所求地点纬度之差ꎮ若直射点与所求地点同在南半球或者同在北半球ꎬ两点纬度差为大值减去小值ꎻ若直射点与所求地点分属南北不同半球ꎬ两点纬度差为两点纬度之和ꎮ各地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除按公式H=90°-|φ±δ|(φ为当地的地理纬度ꎬδ为太阳直射点的纬度)计算外ꎬ利用图示法也非常便捷ꎮ如图所示:当太阳直射B点(10°N)时ꎬA点(40°N)正午太阳高度是:HA=90°-(40°-10°)=60°ꎮ当太阳直射B点(10°N)时ꎬC点(23°26′S)正午ꎬ太阳高度是:HC=90°-(10°+23°26′)=56°34′ꎮ(2)若计算出某地正午太阳高度等于零ꎬ说明此点在晨昏线上ꎻ若小于零ꎬ说明此点此时为极夜ꎮ2.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幅度的计算方法(1)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热带ꎬ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幅度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增ꎬ可按公式ΔH=23°26′+Φ(Φ为当地纬度)计算ꎻ(2)回归线与极圈之间的温带ꎬ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幅度恒为ΔH=46°52′ꎻ(3)极圈到极点之间的寒带ꎬ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幅度从46°52′逐渐降低至23°26′ꎬ可按公式ΔH=90°-Φ+23°26′(Φ为当地纬度)计算ꎮ (2015浙江文综ꎬ11)下图为某地地方时12时的太阳周年位置轨迹示意图ꎮ若甲、乙两个位置的太阳高度之和为90°ꎬ则乙位置太阳高度为( )A.47°B.43°C.23.5°D.21.5°方法应用 解析 本题考查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ꎮ根据题意ꎬ该地不可能为南
本文标题:(天津专用)2020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专题二 宇宙中的地球 第三讲 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教师用书(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37679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