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黑龙江省大庆铁人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1-铁人中学2017级高二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1.下列关于种群密度的叙述,正确的是()A.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和空间特征B.仅靠种群密度就能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C.可用样方法调查同一块地中不同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D.同种生物不同种群的种群密度一定是相同的【答案】C【解析】【分析】考点是种群特征,主要考查种群密度的相关知识,属于理解层次的考查。【详解】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A错误.仅靠种群密度不能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B错误.植物的种群密度常用样方法调查,C正确.同种生物不同种群的种群密度往往是不相同的,D错误.【点睛】种群特征包括种群数量特征和空间特征,数量特征有种群密度、年龄组成、性别比例等,其中种群密度是最基本的数量特征;种群数量变化受多种种群数量特征以及环境因素的影响。2.某陆生植物种群的个体数量减少,若用样方法调査其密度,下列做法合理的是()A.将样方内的个体进行标记后再计数B.进行随机取样,适当扩大样方的面积C.采用等距取样法,适当减少样方数量D.采用五点取样法,适当缩小样方的面积【答案】B【解析】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时,可直接对样方内的个体进行计数,不需要进行标记,A错误;进行种群密度的调查要随机取样,由于陆生植物种群的个体数量减少,所以需要适当扩大样方的面积,使样本数量足够多,以保证所测得数据更加接近真实值,B正确;采用等距取样法,要确保一定的样方数量并求平均值,减少误差,C错误;采用五点取样法,样方的面积大小要适-2-中,D错误。【点睛】样方法的注意事项:①计数原则:同种生物个体无论大小都要计数,若有正好在边界线上的,应遵循“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的原则,即只计数相邻两边及顶角上的个体。②取样原则及方法:随机取样;样方大小适中:乔木100m2、灌木16m2、草本1m2;样方数量不宜太少;一般选易辨别的双子叶植物(叶脉一般呈网状);常用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3.下列有关种群增长曲线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在种群“J”型增长模型(Nt=N0•λt)中,λ表示该种群的增长速率B.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即K值)是固定不变的C.在鱼类养殖中,接近K值时进行捕捞有利于该种群的可持续发展D.在“S”型曲线中,种群密度不同时也可能具有相同的种群增长速率【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种群数量增长规律,意在考查考生分析曲线图的能力和理解能力。要求考生掌握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尤其是S型曲线,能准确分析曲线图,判断不同时期的种群数量增长速率变化情况.【详解】种群“J”型增长的数学模型Nt=N0•λt中,λ表示该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倍数,A错误。K值不是固定不变的,大小取决于环境条件,改善空间和资源条件会使K值提高,B错误。在鱼类养殖中,在接近K/2值时进行捕捞有利于该种群的可持续发展,C错误.在“S”型曲线中,K/2前种群数量增长速率逐渐增大,K/2后种群数量增长速率逐渐减小,因此在K/2两侧,种群密度不同时可能具有相同的种群增长速率,D正确.【点睛】λ表示该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倍数,λ-1表示增长率,增长速率是单位时间种群数量的变化。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又称为K值.4.某弃耕大豆田地的主要食物链由植物→田鼠→鼬组成,某生态学家通过调查得知,田鼠种群密度为80只/hm2。调查时,他在1hm2范围内,第一次捕获并标记40只田鼠,第二次捕获30只。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该弃耕地农田生态系统的生产者为植物,次级消费者只有鼬-3-B.弃耕农田里发生的是初生演替,和弃耕前相比该弃耕地群落结构发生了改变C.该生态学家第二次捕获的田鼠中,有标记的田鼠有20只D.若标记的田鼠有部分被鼬捕食,则估算的种群密度大于80只/hm2【答案】D【解析】【分析】考点是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涉及种群密度调查、群落演替和生态系统的结构,考查理解和计算能力。【详解】该弃耕地农田生态系统的生产者主要为植物,该食物链中次级消费者为鼬,该生态系统还有其他的次级消费者,A错误。弃耕耕地形成的群落属于次生演替,B错误。标志重捕法估算种群密度的计算公式是:该种群数量÷第一次捕获标记的个体数=第二次捕获的个体数÷第二次捕获的个体中被标记的个体数,80÷40=30÷第二次捕获的个体中被标记的个体数,则有标记的田鼠有15只,C错误。若标记的田鼠有部分被鼬捕食,第二次捕获的个体中被标记的个体数减少,结合计算公式可知,会导致种群密度估算结果偏高,D正确.【点睛】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区别在于有无土壤条件和繁殖体。识记标志重捕法计算公式是快速解答的关键,种群数量(N)÷第一捕获并标记的总数=第二次重捕总数÷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5.如图表示生态系统、群落、种群和个体的从属关系。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在理想状态下甲的数量增长曲线为J型B.乙数量达到K值后其增长速率最大C.丙是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构成的D.丁具有多样性,其多样性的形成不受无机环境影响【答案】C【解析】-4-【分析】本题考查了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有关知识,要求考生掌握生态系统、群落、种群和个体之间的从属关系,识记群落的组成,再结合所学知识准确判断各项.【详解】甲是个体,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A错误.乙是种群,种群数量达到K值后其增长速率为零,B错误.丙是群落,包括区域中全部的生物,即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C正确.丁是生态系统,生态系多样性受无机环境影响,D错误.【点睛】在生态系统中,个体组成种群,种群组成群落,群落和无机环境组成了生态系统,所以图中甲乙丙丁分别是个体、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6.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时,进行如图所示的操作。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示操作顺序正确,对计数结果无影响B.图示对酵母菌计数采用的方法为抽样检测法C.取酵母菌培养液时,直接从试管中部吸取即可D.实验结束后,血细胞计数板用试管刷蘸洗涤剂擦洗、晾干【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基本实验技能的掌握情况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详解】利用血细胞计数板时,应先放置盖玻片,在盖玻片的边缘滴加培养液,待培养液从边缘处自行渗入计数室,吸去多余培养液,再进行计数,A错误。对酵母菌计数时从培养液中吸取少量的样液,逐个计数时也只是对部分计数室计数,所以采用的方法为抽样检测法,B正确.在吸取培养液计数前,要轻轻振动试管,使试管中的酵母菌分布均匀,C错误。实验结束后,应将血细胞计数板浸泡和冲洗,D错误.【点睛】操作过程中要保证样液具有代表性,所以试管中培养液要摇匀;浓度过大时还要稀-5-释。7.下列有关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A.物种组成是区分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B.修剪整齐的草坪上群落没有垂直结构C.人类活动决定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D.群落演替过程中没有外来物种的进入【答案】A【解析】【分析】考点是群落,考查群落的特征,属于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详解】群落的物种组成即丰富度是区分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A正确.群落都有垂直结构,B错误.人类活动影响会改变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C错误.群落演替过程中可能有外来物种的进入,D错误.【点睛】群落的特征包括物种组成、空间结构、种间关系等;修建整齐的草坪在垂直方向上也动植物的分层和水平方向上镶嵌分布现象;群落演替包括物种的迁入和迁出造成的影响。8.下列所举实例中不属于群落水平研究的问题是()A.生活在加拿大北方森林中的猞猁捕食野兔B.草原上的植物形成斑块状和镶嵌状的分布状态C.田间的玉米合理密植,有高有矮D.森林里乔木、灌木、草本植物、苔藓等分层分布【答案】C【解析】【分析】考点是群落,综合考查群落的特征,涉及种间关系和空间结构等,属于理解层次的考查。【详解】猞猁捕食野兔属于群落中的种间关系,A正确.群落中水平方向形成斑块状和镶嵌状的分布状态属于群落水平结构,B正确.玉米是一个种群,其种群密度等特征是种群水平的,C错误.群落中不同动植物分层分布的现象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D正确.【点睛】群落特征包括群落的物种组成、种间关系和空间结构等。-6-9.下列关于“丰富度”的说法,正确的是()A.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可采用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B.甲池塘鲫鱼数量多于乙池塘,则甲池塘鲫鱼丰富度较高C.经过群落演替,不同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均达到相同水平D.森林中物种数目多于河流,则森林的物种丰富度高于河流【答案】D【解析】【分析】考点是物种丰富度,涉及物种丰富度的概念、调查等基本知识,属于识记和理解水平的考查。【详解】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采用取样器取样法,统计方法有两种: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A错误.甲池塘鲫鱼数量多于乙池塘是种群密度的比较,丰富度是群落水平的特征,B错误.经过群落演替,不同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往往不相同,C错误.物种丰富度即物种数目多少,D正确.【点睛】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是统计物种和个体数目时采用的方法;物种组成、种间关系和空间结构属于群落特征。10.棉蚜体型微小,以吸收棉花汁液为食,附着于棉花植株上生活繁殖。为了对棉蚜虫害进行监测,科研小组对某棉蚜种群数量进行了调查,统计结果见表。以下说法与调查结果相符的是()调查日期(月、日)6.106.146.186.226.266.307.47.87.12棉蚜数量(只/株)0.424.7941.58261.731181.941978.962175.632171.462173.23A.棉蚜与棉花的种间关系为捕食B.若长期使用同一种农药防治棉蚜会导致棉蚜产生抗药性变异C.棉蚜和棉花共同构成了一个群落D.调查期间棉蚜种群数量的增长曲线呈S型-7-【答案】D【解析】【分析】考点是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和生物进化,考查基本知识的理解和根据表中信息进行分析判断的能力。【详解】棉蚜与棉花的种间关系为寄生,A错误.农药不会导致棉蚜产生抗药性变异,只能对棉蚜的抗药性进行选择,B错误。农田中全部的生物共同构成了一个群落,C错误.根据表中数据可知,棉蚜的种群数量先增加后保持相对稳定,属于S型增长,D正确。【点睛】寄生是指一种生物生活在另一种生物的体表或体内,从其它生物体表或体内获取营养物质的现象;药物杀死害虫,是对害虫进行自然选择。11.下列关于群落演替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火山岩上的演替为初生演替,弃耕农田上的演替为次生演替B.演替中后一阶段优势物种的兴起,一般会造成前一阶段优势物种的消亡C.演替过程中由草本植物逐渐变为灌木,主要原因是灌木较为高大,能获得更多阳光D.一般情况下,演替会朝着物种多样性增加的方向进行【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考点是群落的相关知识,主要是群落演替等知识,考查识记和理解群落演替的类型及影响因素,明确人类活动会影响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详解】火山岩上没有土壤条件和繁殖体,属于是初生演替;弃耕农田上的演替为次生演替,A正确。演替过程中,后一阶段优势物种的兴起,一般不会造成前一阶段优势物种的消亡,B错误。灌木比草本较为高大,因而能获得更多阳光,草本植物逐渐被灌木取代成为劣势植被,C正确。演替过程只要不遭到人类破坏和各种自然力的干扰,其总趋势是物种多样性增加,D正确.【点睛】初生演替:是指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是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次生演替:原来有的植被虽然已经不存在,但是原来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8-演替的取代是优势取代,一般不会使原来的物种消失。12.关于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叙述,正确的是()A.营腐生生活的细菌不一定是分解者,有可能是生产者和消费者B.微生物不一定都是分解者,分解者一定是微生物C.分解者分解动植物遗体释放出来的能量,不可能被绿色植物利用D.蜣螂以大象粪便为食时能获得大象所同化能量的10%-20%【答案】C【解析】【分析】据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综合考查学生对生态系统的成分(特别
本文标题:黑龙江省大庆铁人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37730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