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新课标通用)2020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考点34 生态系统的结构训练检测(含解析)
-1-EvaluationWarning:ThedocumentwascreatedwithSpire.Docfor.NET.考点34生态系统的结构一、基础小题1.下图是有关生态系统的概念图,①、②、③分别是()A.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种类、食物链和食物网B.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C.生态系统的种类、生态系统的成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D.生态系统的成分、生态系统的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答案B解析生态系统包括其结构①和功能,其结构又包括②生态系统的成分和③营养结构即食物链和食物网,而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B正确。2.(2018·黑龙江大庆实验中学高三训练)下列对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食物链和食物网B.太阳能来源于地球以外,所以不属于生态系统的成分C.蘑菇是需氧生物,所以属于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D.硝化细菌是自养生物,所以属于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答案D解析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A错误;太阳能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非生物物质和能量,B错误;蘑菇是真菌,营腐生生活,属于需氧异养型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C错误;硝化细菌是化能自养型生物,能将二氧化碳转变成有机物,所以在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D正确。3.如图是某池塘生态系统中的两条食物链,大量捕捞花鲢后,各种群数量将有所变化,下列能正确反映短期内种群数量变化趋势的是()-2-A.绿藻上升B.白鲢下降C.水蚤下降D.乌鱼上升答案B解析大量捕捞花鲢后,乌鱼的食物减少,乌鱼为了生存,就必须多食其他食物(白鲢),则白鲢数量会下降。4.下图所示某湖泊的食物网,其中鱼a、鱼b为两种小型土著鱼,若引入一种以中小型鱼类为食的鲈鱼,将出现的情况是()A.鲈鱼的产量不能弥补土著鱼的减少量B.土著鱼在与鲈鱼的竞争中处于劣势C.浮游动物总量锐减后再急升D.浮游植物总量急升后再锐减答案A解析捕食者与被捕食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因此鲈鱼的产量小于土著鱼的减少量,A正确;土著鱼与鲈鱼之间是捕食关系而非竞争关系,B错误;鲈鱼捕食鱼a、鱼b,导致鱼a、鱼b数量减少,从而使得浮游动物数量增多,C错误;浮游动物的数量因天敌的减少而增多,所以浮游植物总量会先减少,D错误。5.下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共含有6条食物链B.伯劳鸟和袋鼬只存在捕食关系C.该食物网中最长的食物链含有6个营养级D.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的生物体型越大答案C-3-解析此食物网中共有8条食物链,A错误;伯劳鸟和袋鼬既存在捕食关系,又存在竞争关系,B错误;该食物网中最长的食物链是桉树→甲虫→蜘蛛→知更鸟→伯劳鸟→袋鼬和合欢树→叶状虫→蜘蛛→知更鸟→伯劳鸟→袋鼬,有6个营养级,C正确;甲虫的营养级虽比桉树高,但体型小,D错误。6.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A.森林生态系统的种群密度和群落结构一般能够长期处于较稳定的状态B.草原生态系统的种群密度和群落结构常常会发生剧烈的变化C.农田生态系统总是朝着对人类有益的方向发展D.整个地球上的海洋可以看作是一个巨大的生态系统答案C解析森林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复杂,抵抗力稳定性较强,能长期处于稳定状态,草原生态系统则相反,A、B正确;农田生态系统的结构单一,抵抗力稳定性小,一旦失去人的控制,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并非只朝着对人类有益的方向发展,人们必须不断地从事播种、施肥、灌溉、除草和治虫等活动,才能够使农田生态系统朝着对人类有益的方向发展,C错误。7.下列有关生态系统成分及结构的说法,正确的是()A.不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生物一定不是生产者B.营腐生生活的细菌不一定是分解者C.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只包含生产者与消费者两种成分D.生产者和分解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消费者不是生态系统的必备成分答案C解析不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生物可能是生产者,如能进行化能合成作用的硝化细菌,A错误;营腐生生活的细菌一定是分解者,B错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指食物链和食物网,只包含生产者和消费者两种成分,C正确;生态系统的基石是生产者,D错误。8.(2018·江苏南通、扬州、泰州联考)下图为某沙漠地区部分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该食物网的全部生物构成生物群落B.蚂蚁的数量最多,是该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C.从个体角度分析,山狗个体体内贮存的能量最少D.蜥蜴和蛇、蛇和山狗之间的信息传递是相互的答案D解析食物网中的生物不包括分解者,不能构成生物群落,A错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4-分是生产者,B错误;从个体角度分析,蚂蚁个体体内贮存的能量最少,而从营养级的角度分析,山狗所处的营养级中所含有的能量最少,C错误。9.(2018·河南天一大联考)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A.草原生态系统比农田生态系统的群落结构复杂B.物种多样性降低是生态系统功能退化的重要原因C.若某种甲虫通过分解土壤中的落叶获得养分,则可推测甲虫属于初级消费者D.若加强管理某块草地以提高某种牧草的产量,则该草地的抵抗力稳定性可能降低答案C解析相对于农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的物种数目更多,群落结构更加复杂,A正确;物种多样性降低说明生态系统中物种种类减少,进而引起生态系统营养结构变得简单,甚至被破坏,会造成生态系统物质循环、能量流动等功能的退化,B正确;若某种甲虫通过分解土壤中的落叶获得养分,则可推测甲虫属于分解者,C错误;若加强管理某块草地以提高某种牧草的产量,则该草地的抵抗力稳定性可能降低,恢复力稳定性增强,D正确。10.(2018·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仿真信息卷)下图为某农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简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图中共有3条食物链B.生物体内DDT浓度可沿食物链不断增加C.图示箭头也可表示能量在几种生物间的流动方向D.当麻雀数量减少时,蛇捕食青蛙的量增加,这属于正反馈调节答案D解析食物链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形成的链状结构,以生产者开始,以最高营养级结束。由图可知,图中的3条食物链分别是:水稻→昆虫→青蛙→蛇、水稻→昆虫→麻雀→蛇、水稻→麻雀→蛇,A正确;一些有毒物质(如DDT)在生物体内是难以分解、无法排出的,所以会沿食物链流动并逐级积累,营养级越低有毒物质积累越少,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积累越多,B正确;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渠道进行的,所以图示箭头也可表示能量在几种生物间的流动方向,C正确;当麻雀数量减少时,蛇捕食青蛙的量增加,进而导致麻雀数量增加,这属于负反馈调节,D错误。11.(2018·四川成都理综高考模拟试卷)下图表示生态系统中四种成分(甲、乙和丙、丁、戊所对应方框各代表一种成分)之间的关系,以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5-A.甲、乙和丙所包含的所有种群构成群落B.戊不一定是微生物C.图中存在竞争关系的只有乙2和丙2D.丁的含量增加将导致臭氧层被破坏答案B解析由图可知,甲是生产者,乙和丙是消费者,戊是分解者,丁是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群落包含该区域内所有的生物,即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A错误;戊是分解者,有些动物(如蚯蚓)也是分解者,B正确;图中乙1和丙1有共同的食物来源甲,乙2和丙2有共同的食物来源丙1,都存在竞争关系,C错误;丁含量增加不会导致臭氧层破坏,导致臭氧层被破坏的主要是含氟的气体,D错误。12.关于土壤微生物的叙述,错误的是()A.土壤微生物参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B.土壤微生物可作为生态系统的分解者C.秸秆经土壤微生物分解后可被农作物再利用D.土壤中的硝化细菌是异养生物,因而不属于生产者答案D解析土壤微生物以腐生为主,所以多数为生态系统的分解者,参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A、B正确;秸秆经土壤微生物分解成水、无机盐和二氧化碳,这些成分可被农作物再利用,C正确;硝化细菌是化能自养型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D错误。二、模拟小题13.(2018·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仿真信息卷)下列有关生物圈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物圈是指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及其生存的环境B.生活在深海地壳热裂口的生物的能源可来自地热和硫化氢的氧化C.生物圈的物质和能量都需要从外界源源不断地获得D.生物圈中的所有生物在分子水平上具有统一性答案C解析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及其无机环境的总和,构成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A正确;深海地壳热裂口的生物的能源来自于地热和硫化氢氧化释放的化学能,B正确;生物圈的能量需要从外界源源不断地输入,生物圈的物质可以循环利用,C错误;生物圈中的所有生物在分子水平上具有统一性,其组成物质都有糖类、蛋白质、脂质和核酸等,D正确。-6-14.(2019·四川成都树德中学月考)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4种成分之间的关系,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a同化的有机物中的能量一部分因细胞呼吸而散失,另一部分用于自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B.c1→c2……中所包含的所有种群构成了该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C.d中生物的生活方式为腐生或寄生D.a同化的总能量等于c和d的总能量之和答案A解析c1→c2……,不能构成营养结构,缺少生产者,B错误;d生物为分解者,营腐生生活,C错误;a同化量远大于c+d之和,D错误。15.(2019·北京海淀区模拟)血吸虫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寄生虫。其虫卵在水中孵化成毛蚴,毛蚴钻入钉螺(以藻类为食)体内发育成尾蚴,尾蚴从螺体逸入水中,可通过皮肤进入人体发育为成虫,虫卵随粪便排出进入水体。科研人员研究使用农化品(化肥、除草剂等)对血吸虫种群数量的影响,结果如下。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调查藻类和钉螺种群密度的方法是标志重捕法B.藻类→血吸虫→钉螺→人构成了一条食物链C.使用农化品增加了藻类产生量从而促进了血吸虫繁殖D.使用农化品增加钉螺捕食者死亡率从而抑制血吸虫繁殖答案C解析调查藻类和钉螺种群密度的方法都应该是样方法,A错误;食物链是以捕食关系建立起来的,钉螺以藻类为食,而血吸虫与钉螺、人之间都是寄生关系,且血吸虫是通过皮肤进入人体的,并没有通过钉螺,B错误;使用农化品增加了藻类产生量,导致钉螺大量繁殖,进而促进了血吸虫的大量繁殖,C正确,D错误。-7-16.(2018·江西新余四中段考)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各成分(丁为非生物环境)之间的关系,有关分析错误的是()A.光能通过甲输入生态系统B.参与构成食物链的成分有甲和乙C.碳元素在乙与丙之间以CO2形式传递D.丙主要是指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答案C解析依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甲为生产者,乙为消费者,丙为分解者。光能通过生产者的光合作用输入生态系统,A正确;参与构成食物链的成分是生产者和消费者,即甲和乙,B正确;碳元素在乙和丙之间以有机物的形式传递,C错误;分解者主要是指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D正确。17.(2018·江西五市八校二模)下图表示某一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的关系,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腐生细菌和真菌占据了多个营养级B.如果树同化的能量为100kJ,则蛇至少能获得1kJ能量C.图中所示生态系统的结构还缺少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D.在此生态系统中,主要成分是腐生细菌、真菌答案C解析腐生细菌和真菌属于分解者,不属于食物链中的任一营养级,A错误;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为10%~20%,如果树同化的能量为100kJ,则蛇至少能获得0.1kJ能量,B错误;图中仅包含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及食物链(网),若表示生态系统的结构还缺少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C正确;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是生产者,D错误。三、高考小题18.(2015·天津高考)如图表示生态系统、群落、种群和个体的从属关系。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8-A.甲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B.乙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后不再发生波动C.丙是由生产者和消费者构成的D.丁多样性的形成受无机环境影响答案D解析分析题图可知,甲、乙、丙和丁分别表示个体、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乙),A错误;种群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后在K值上下波动,保持相对稳定,B错误;群落指同一时间聚集在一定区
本文标题:(新课标通用)2020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考点34 生态系统的结构训练检测(含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37952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