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2020版高考地理总复习 备考零距离3讲义(含解析)新人教版
1备考零距离3综合考量——区域地理的必备思维区域地理的考查突出三个特点:热点化、综合性、模式化。热点化——区域判定和区域特征分析是高考中考查的主旋律;综合性——自然要素与人文要素的综合、初中地理和高中地理的综合;模式化——无论是考查方式还是考查要点,都体现了高度的规律性,形成一定的解题模式。突破区域地理的复习,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形成“构架”。一、区域地理特征分析1.区域地理特征分析模型2.抓住主要因素,明确区域突出特征区域地理特征是通过各地理要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联系而形成的,其中自然地理特征要从地形、气候、水文、植被等方面分析;人文地理特征要从人口、工业、农业、城市等方面分析。我们既要善于通过全面、系统的分析,从整体上来认识,又要善于抓住主导因素。主导因素往往对区域自然和人文特征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甚至决定着区域的发展。如青藏高原地势高、气候寒冷,因此形成独特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分析时要特别抓住“高”和“寒”两个方面。3.运用比较法,把握区域差异不同区域之间在自然条件、历史基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存在着较大差别,形成了显著的区域差异。无论是命题热点还是复习方式,都应重视对区域差异的比较。对比、类比不同区域的区域差异,从而区别不同区域、把握区域的典型特征。如2017年江苏高考第25—26题,比较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东中西三大地区人均GDP年均增速的特征。每年各地的高考试卷中,比较类问题已成为典型题型。4.运用辩证的方法,评价区域人类活动区域人类活动的评价需要考虑自然环境特征和人类活动特征两个方面,从区域自然环境2特征入手,分析得出区域发展优势条件和限制性因素;从区域人类活动特征入手,分析得出区域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中寻求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区域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往往具有“两重性”——利弊共存。对区域人类活动的认识有一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逐步提高的过程,对区域的综合评价也影响到人们的决策过程。如过去是把“北大荒”开垦为“北大仓”,如今是把一部分地势低洼的农田转变为生态湿地。二、初、高中地理知识的整合模式初中地理侧重于“地”,强调的是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和特征,即“有什么”“在哪里”;而高中地理则侧重于“理”,强调的是地理事物的成因、原理、规律等,即“为什么”。初中地理和高中地理所阐述的都是同一个问题,其不同的是反映的侧面和程度不同而已。在衔接复习时,要注重专题式复习。专题复习设计以高中地理系统知识为主干,围绕“人地关系”这一主旋律,以“常识性”为标准选择初中地理知识内容作为系统地理的案例素材归纳在一起,充实和加深对高中地理原理及规律的理解,从而形成一个内含初、高中地理综合知识专题。复习时要将初、高中地理知识进行“组块”,形成一个完整的“有什么—在哪里—为什么”的问题结构。通过对初、高中知识联结和整合,将零散的知识串联起来,使知识脉络更加周密,条理更为清晰,达到融合一体的目的。三、要善于总结规律和技巧分析某一区域的有利条件或限制性因素,关键是对区域特征的了解和把握。日常复习中,要注意对典型区域区位特征的归纳和概括。比如特征描述类试题的思维模板是:常见的特征类问题的角度及描述角度特征描述地形特征地形类型(高原、山地、丘陵、平原、盆地、山谷或河谷),地形起伏状况,主要地形区名称及分布地势特征地势起伏状况,地势高低地表环境特征气候、植被状况、土地类型、河流发育等河流的水文特征水量、汛期(长短、次数)、结冰期、凌汛、含沙量、水能蕴藏量等河流的水系特征发源地、流向与注入海洋,长度与流域面积,支流(多少、对称与否)及河网形状气候特征气温(季节变化、积温)——热量条件,降水(季节、干湿变3化)——水分条件,气温和降水的组合状况农业生产特征农业地域类型、主要农作物种类及分布、生产水平(商品率、机械化水平、生产经营方式)工业生产特征地域分布、发达程度、主要部门及结构、技术水平
本文标题:2020版高考地理总复习 备考零距离3讲义(含解析)新人教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37972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