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EvaluationWarning:ThedocumentwascreatedwithSpire.Docfor.NET.配餐作业(三十五)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见学生用书P391下图为我国某城市近五年相关产业占地区生产比重及平均增长率示意图,回答1—3题。1.据图可推知,该城市()A.轻工业所占比重上升B.农副产品加工及食品制造业发展空间较小C.批发和零售业可优先培育为主导产业D.主导产业发展优势明显解析①皮鞋业是轻工业,从图中看轻工业近五年来增长率最高,说明轻工业比重上升;近五年来农副产品加工及食品制造业增长率仅小于皮鞋业,发展空间大;批发和零售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小,不可能培育为主导产业;主导产业是石油化工和石化产品制造业,但近5年增长率最低,优势不明显。答案A2.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该城市可采取的措施有()①改善环境质量,引进新兴产业②发展传统产业,吸收剩余劳动力③利用资源优势,延长产业链④培育新兴产业,取代传统产业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解析该地区以石油资源开采和加工为主,环境污染严重,应改善环境质量,引进新兴产业,而不是发展传统产业;该地区资源丰富,可利用资源优势,延长产业链;培育新兴产业,但新兴产业不一定要取代传统产业。答案C3.依据城市化的推动因素,该地区城市化模式最接近()2A.珠三角模式B.东北模式C.温州模式D.苏南模式解析从图中看该地区石油化工和石化产品制造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最大,超过60%,最接近东北模式;“珠三角”、温州、苏南地区矿产资源都不丰富。答案B(2017·九江模拟)昌九一体化是江西省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南昌是江西省的行政中心城市,九江是江西省的门户城市,两城地缘相接,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双核”。读图完成4-5题。4.下列关于昌九区域经济发展的叙述,不合理的是()A.南昌市应发挥资金、技术优势,进行产业升级B.九江市应发挥交通区位优势,融入长江经济带C.昌九发展轴应发挥地缘优势,承接产业转移D.生态“蓝肺”应发挥空气质量优势,发展光伏产业解析读图,南昌市是省会,有资金、技术优势,应发挥资金、技术优势,进行产业升级,A合理;九江市位于长江沿岸,应发挥交通区位优势,融入长江经济带,B合理;昌九发展轴应发挥地缘优势,承接产业转移,C合理;生态“蓝肺”主要侧重于湿地环境的保护及生物多样性的维护,因此不能大力发展工业。答案D5.下列关于昌九一体化积极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①有利于区域产业合理布局,促进工业化②有利于构建长江下游城市群,推进城市化③有利于发挥集聚效应,提升区域竞争力④有利于全省均衡发展,增强区域辐射力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解析昌九一体化有利于区域产业合理布局,促进工业化,①对;与构建长江下游城市群,推进城市化关系不大,②错;有利于发挥集聚效应,提升区域竞争力,③对;是区域内合作发展,不是全省均衡发展,④错。答案A如图是山东省某市城市化率与三次产业产值比重变动示意图。读图回答6—8题。36.由图可知,1992—2010年该城市()A.第一产业产值下降B.第二产业主导性表现突出C.第三产业从业人数下降D.环境承载力不断下降解析图中显示1992—2010年第一产业的产值比重在下降,但仅根据图中信息无法确定第一产业产值是否下降;1992年以后第二产业产值所占比重增大,且在2001年后约占据一半,说明其占据主导性,且表现突出;第三产业的产值比重呈上升趋势,推断其从业人数应该增加;三次产业的产值比重趋向合理,环境承载力应该上升。答案B7.下列关于该市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说法,正确的是()A.城市化一直靠工业化推动B.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但差距整体呈缩小趋势C.2010年处于城市化初期阶段D.城市化对工业化不会产生促进作用解析据图可判断第三产业对城市化发展也具有推动作用,尤其是2004年后更加明显;据图可判断该市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但差距整体呈缩小趋势;2010年该市城市化水平处于中期阶段;城市化反过来也会对工业化产生促进作用。答案B8.针对图中体现的城市化发展特点,今后该市应该()①加快发展餐饮服务业②提高第一产业的比重③建设工业园区④移出劳动力导向型产业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解析图中内容显示该市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加快发展餐饮服务业有利于人口向城市集中。建设工业园区,一方面可以加快产业集聚,实现集约经营,获得规模效益,大大提高工业化水平;另一方面可实现人口集聚,带动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房地产开发,促进服务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拓展城区面积,提高城市化水平。该市城市化水平还不高,目前移出劳动力导向型产业明显不现实。提高第一产业的比重不利于城市化水平的提高。4答案D【规律总结】工业化和城市化带来的问题及对策工业化、城市化也会带来一系列问题,如资源、能源短缺,环境污染严重,交通拥挤等,因此各区域应针对自身的实际情况,从调整产业结构、调整工业布局、积极发展科技、努力改善交通等基础设施、美化环境等方面入手,促使该区域的工业化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9.读相关资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泛珠三角包括港澳和粤、桂、闽、赣、湘、滇、黔、川、琼9省区。材料二到目前,它已经出现了两次大规模的产业升级与产业转移。材料三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结构图。(1)图中A代表________产业。(2)制约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3)近二十年来,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结构发生了哪些变化?(4)珠江三角洲地区应如何调整产业结构,做好第二次产业升级工作?解析(1)A产业的判断,应弄清珠江三角洲比香港的优势;(2)经过第一次产业转移,珠江三角洲工业化迅速发展,也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如土地紧张、地价上涨、环境污染加剧、矿产、能源短缺等限制了其进一步发展;(3)读材料三柱状图可知,1992年轻纺工业占25%,高新技术产业占10%,而到2007年,轻纺工业占15%,高新技术产业占31%;(4)结合图示,5珠江三角洲产业转移应向欠发达的相邻地区,同时要大力发展技术型产业和第三产业。答案(1)劳动密集型(2)用地紧张,地价上涨;环境污染加剧;矿产、能源短缺。(3)产业结构由以轻纺工业为主转变为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4)劳动密集型、资源加工制造业要逐步向优势明显的周边地区转移;珠三角地区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生态工业。(2017·宁德模拟)城市集聚效应是指各种产业和经济活动在空间上集中产生的经济效果,以及吸引经济活动向一定地区靠近的向心力,是导致城市形成和不断扩大的基本因素。下图示意城市集聚效应与工业化水平的关系,读图完成1-2题。1.伴随工业化水平提高,城市集聚效应()A.逐渐增强B.逐渐减弱C.先增强后减弱D.先减弱后增强解析由图可以看出,伴随工业化水平提高,城市集聚效应先增强后减弱。答案C2.城市集聚效应达到M点后,将可能出现()A.逆城市化现象B.工业化水平下降C.城市规模萎缩D.农业人口增加解析城市集聚效应达到M点后,工业化水平继续增加;城市集聚效应开始减弱,城市规模增加速度放缓;城市化水平高,出现逆城市化现象,但不是城市人口转为农业人口。答案A读我国部分区域图,回答3—4题。63.图中阴影地区的城市化发展模式是()A.对外开放→外资企业建立→工业化→城市化B.大城市扩散→乡镇企业发展→工业化→城市化C.小商品经营→个体私营企业发展→工业化→城市化D.森林、矿产资源→国有大中型企业建立→工业化→城市化解析图中阴影地区为我国长江三角洲地区,其城市化发展模式是大城市扩散,乡镇企业的发展,促进工业化发展,工业化又带动城市化发展。答案B4.与图中阴影地区相比,黄河三角洲社会经济发展的突出区位优势是()A.资源B.交通C.政策D.技术解析黄河三角洲地区有丰富的资源和能源,如石油等,但长三角地区却缺乏能源和资源,因此选择A项。答案A5.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是我国两个重要城市群。阅读两三角洲简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1)两三角洲地区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导致酸雨危害严重,减少这些酸性气体排放的主要措施有哪些?(2)与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相比,珠江三角洲城市化过程中出现了城市等级体系不合理、城市产业结构趋同等问题,请你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合理措施。(3)伴随长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城镇化进程,该地区农业应如何发展?7解析第(1)题,酸性气体主要来源于煤、石油等矿物燃料的使用,减少酸性气体排放的措施应从优化能源消费结构,调整产业结构以及减少排放、增加回收等方面归纳。第(2)题,针对问题,从构建城市群和加强产业结构调整两方面分析。第(3)题,为适应长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城镇化的进程,一方面要对农业生产结构进行调整,重点发展城郊农业;另一方面要加大科技投入,发展高效农业、生态农业。答案(1)改善能源消费结构,提高清洁能源消费比重;减少酸性气体排放量,并进行回收利用(推广原煤脱硫技术、工业废气脱硫处理);调整产业结构,限制高污染工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及第三产业);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2)加强城市群整体统筹与规划;构建区域核心城市,提高核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加强城市产业分工与协作,避免恶性竞争;加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的建设与合作等。(答出3点即可)(3)对农业生产结构进行相应调整,加大蔬菜、肉蛋奶、花卉等城市需求量大的农副产品生产;保护基本农田,增加科技投入,发展优质、高效农业。
本文标题:2020版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十五章 区域经济发展 15.2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37989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