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EvaluationWarning:ThedocumentwascreatedwithSpire.Docfor.NET.第32讲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课时跟踪检测训练一、选择题(2018届合肥二模)1999年,珠江三角洲地区手机制造企业获得国家颁发的生产牌照,该地区国产手机制造业开始兴起。2006年以后,随着手机芯片技术的革新和手机生产牌照核准制度的取消,珠江三角洲地区集中了上千家手机配套企业,手机制造业迅速壮大。2017年,珠江三角洲地区生产的全球首款搭载人工智能芯片的智慧手机率先在德国慕尼黑发布,我国手机品牌跻身世界高端市场。据此回答1~3题。1.1999年,珠江三角洲地区国家手机制造业兴起的主要原因是()A.地价低廉B.位置优越C.政策支持D.劳动力丰富解析:选C由“获得国家颁发的生产牌照”“开始兴起”,可判断兴起的主要原因是政策支持。手机制造业属于高端制造业,对技术要求较高,地价低廉、位置优越、劳动力丰富不是主要原因。2.2006年以后,珠江三角洲地区手机制造业迅速壮大主要得益于当地()A.科学技术的进步B.完备的产业链条C.优厚的地方政策D.庞大的消费市场解析:选B由“上千家手机配套企业”可判断迅速壮大的关键在于产业链完整。科学技术的进步利于品牌创新,不是该地手机产业规模扩大的主因;材料中没有体现优厚的地方政策,手机消费市场包括全球,不仅仅是当地。3.全球首款搭载人工智能芯片的智慧手机率先在德国慕尼黑发布,这表明我国国产手机制造业()①重视国际市场开拓②生产规模不断壮大③注重高端品牌塑造④技术研发水平提升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解析:选C“在德国慕尼黑发布”,体现了重视国际市场开拓,但不能体现生产规模。“全球首款搭载人工智能芯片的智慧手机”在发达国家发布,说明注重高端品牌塑造,以及技术研发水平的提升。(2018届河北衡水中学一模)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广大农村人口大规模地向城市流动,导致了农村“人口空心化”,也使农村耕地低效益趋势越来越突出。为提高农业收益,各地政府纷纷采取措施,鼓励耕地流转。据此完成4~5题。4.“人口空心化”引起的耕地低效益趋势主要表现在()2①播种面积减小②机械化水平下降③农药用量增加④技术进步缓慢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解析:选D农村的青壮年劳动力到城市打工,导致农村劳动力短缺,可能使部分耕地不再耕作,则播种面积可能减小,则①正确;劳动力减少,必然要提高机械化耕作,则②错误;农药用量增加与劳动人口迁移关系不大,则③错误;劳动力减少也会导致农业科技推广滞后,不利于技术进步,则④正确;故D正确。5.推测耕地流转将会带来的变化是()A.农产品种类更加丰富B.农业生产走向专业化C.农产品价格波动加大D.人口大量向农村回流解析:选B耕地流转,必然使农业生产规模扩大,则机械化、专业化水平会提高,故B正确。区域专业化生产,可能会使农产品种类减少,则A错误;因规模扩大,则更依据市场需求种植,从而农产品价格波动会减小,则C错误;机械化生产会更大解放劳动力,则人口不会大量向农村回流,故D错误。(2018届石家庄二模)产业结构超前系数(E)是指某一产业增长相对于整个产业经济系统增长趋势的超前程度,可用来测定某产业结构的变动方向。当E>1时,表示产业超前发展,所占比重呈上升趋势;当E<1时,则表示产业相对滞后发展,所占比重呈下降趋势。粤东、粤西地区和粤北山区是广东省除珠江三角洲以外的其他地区,习惯上被合称为“粤东西北”,属于广东省内经济欠发达地区。下表示意2001~2013年“粤东西北”产业结构和制造业行业结构超前系数。据此回答6~8题。时间产业结构超前系数时间制造业行业结构超前系数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资金技术密集型2001~2005-2.350.870.522001~20131.510.66-0.082006~2010-1.102.131.3532011~20130.880.211.316.2001~2013年,“粤东西北”()A.第一产业滞后发展趋势减缓B.第二产业超前发展趋势稳定C.第三产业超前发展趋势波动D.地区三大产业发展趋势相同解析:选A由材料可知2001~2013年,“粤东西北”第一产业产业结构超前系数越来越接近1,说明滞后发展趋势减缓,A正确;第二产业产业结构超前系数先小于1,后大于1,再后来又小于1,说明超前发展趋势不稳定,B错误;第三产业产业结构超前系数先小于1,后大于1,超前发展趋势较平稳,C错误;地区三大产业发展趋势并不相同,D错误。7.2001~2013年,“粤东西北”制造业发展的主要方向是()A.技术密集型行业B.资源密集型行业C.资金密集型行业D.劳动密集型行业解析:选D从表中制造业行业结构超前系数可看出,“粤东西北”只有劳动密集型行业结构超前系数大于1,说明其制造业主要发展方向是劳动密集型行业,D正确。8.2001~2013年“粤东西北”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可能是()A.第二产业生产力水平下降B.制造业分工协作程度较低C.产业经济效益在持续降低D.三大产业结构趋于不合理解析:选B由2001~2013年“粤东西北”产业结构和制造业行业结构超前系数表中可看出,制造业分工协作程度较低,B正确。(2019届太原市模拟)发达国家在经历了20多年金融自由化后,金融危机重创了其过度膨胀的虚拟经济,危机后,发达国家纷纷出台了再工业化的政策,掀起了再工业化的浪潮。下图示意再工业化的动力机制。据此回答9~11题。49.再工业化使发达国家()A.新兴产业比例下降B.资源环境问题加大C.传统工业部门复兴D.实体经济地位上升解析:选D由材料可知,再工业化主要是升级制造业,会使发达国家新兴产业比例上升,故A项错误;新兴产业对资源环境产生的压力较小,故B项错误;再工业化并不是要发展传统工业,故传统工业并不能随之复兴,故C项错误;通过金融危机对虚拟经济的重创和再工业化,实体经济得到发展,地位上升,故D项正确。10.发达国家再工业化对我国的影响是()A.延缓制造业升级换代进程B.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C.承接产业转移的优势加大D.提高制造业的竞争力解析:选A发达国家再工业化会减少制造业向我国的转移,延缓我国制造业升级换代进程,故A项正确;制造业的减少带来的直接影响有:就业岗位减少,承接产业转移的优势减小;降低了制造业的竞争力,故B、C、D三项错误。11.应对发达国家再工业化,我国应()A.大量承接低端产业的转移B.大力推动新型工业的发展C.从“走出去”转向“引进来”D.逐步取缔中小型民营企业解析:选B大量承接低端产业的转移会影响我国经济发展,不利于我国产业结构升级,故A项错误;大力推进新型工业的发展可以提高我国产品的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故B项正确;应对发达国家再工业化,我国应从“引进来”转向“走出去”,提升我国制造业的竞争力,故C项错误;应该鼓励中小型民营企业发展,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12.(2018届重庆调研)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广州增城市地势北高南低,北部山区田园风光迤逦,多峡谷和瀑布;中部丘陵、平原交错,是增城市行政和文化中心,环境优美,城市公共服务和配套设施较为完善,其中增城市区也是广州的城市副中心;南部冲积平原,是广东“黄金走廊产业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一定的工业基础和大片可供开发的丘陵地。材料二:下图为广州增城市三大主体功能区分布及发展规划图。5(1)广州增城市三大主体功能区的发展方向都结合了各自的地理环境特点,这说明区域发展规划遵循了________原则。图中三大主体功能区统筹城乡产业布局,形成协调发展的局面,请说明三大主体功能区之间互补互促的关系。材料三:广州增城市根据南、中、北经济发展条件,制定了不同策略,使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就业。近年来,累计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15万人,实现了就地式城市化(农村人口不离开居住地)。(2)简述增城市在不同功能区就地安置农村富余劳动力的主要途径。(3)说明增城市农村就地式城市化对我国城市化发展的意义。材料四:郊区是与城市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流最密切的区域,一部分可作为城市的拓展区,对优良耕地一般应有强制性的保护措施。(4)从兼顾经济效益和居民生活环境角度考虑,郊区农业用地应如何安排生产对象及农业发展方向。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城市功能区布局及相互关系。据题干中“三大主体功能区的发展方向都结合了各自的地理环境特点”可以得出,该区域发展规划是遵循因地制宜原则。三大功能区的互补关系可以从图中三地的发展方向信息得出,南部通过工业的快速发展带动服务业发展,为中部和北部提供就业岗位和财力;中部通过发展文化科技教育产业为其余地区提供优质生活服务环境;北部位于河流上游,通过限制工业发展为其余地区提供优良的生态环境,并为城市发展预留空间。(2)本题主要考查城市不同功能区的特征。就地安置劳动力的主要途径可以由图中不同地区的发展方向分析得出。南部通过发展制造业提供就业岗位;中部通过发展服务业提供就业岗位;北部通过发展生态旅游提供就业岗位。(3)本题主要考查城市化。该城市农村进行就地城市化的意义可以从避免城市人口和产业过度膨胀带来“城市病”角度分析,还可以从当地剩余劳动力的就地转化,缩小城乡差距角度分析。(4)城郊农业的生产对象和农业发展方向可以从城市市场和地租价格对农业的影响角度考虑。近郊区主要发展产值高的园艺业;远郊和近郊之间发展旅游观光生态农业;远郊区发展单位面积产值较低的谷物种植和牲畜饲料。答案:(1)因地制宜关系:南部工业区快速发展,带动服务业,为中部、北部提供就业岗位和财力;中部文化科技教育产业为南部、北部提供优质生活服务环境;北部为中部、南部营造优良的生态环6境,提供清洁水源和清新空气,使南部经济发展更具竞争力,也为今后城市发展留下广阔空间。(2)途径:南部发展并引进先进制造业,为全市农村劳动力提供就业岗位;中部开辟服务业吸纳劳动力;北部发展生态旅游业,当地农村劳动力就地创业和转移就业。(3)意义:可避免城市人口和产业过度膨胀带来的“城市病”(交通拥堵、住房紧张、环境污染等);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地转化,可以缩小城乡差别。(4)生产对象及发展方向:近郊区以生产时令蔬菜、牛奶、鲜花为主(因其不易运输,属易腐产品);远郊区与近郊区之间可保留部分绿地,建立观光生态农业园区;远郊区多以精耕细作的谷物种植和牲畜饲养为主。13.(2018届山西一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湾区是由一个或若干相连的海湾、港湾、临近岛屿共同组成的区域。在优越的自然条件基础上,湾区依托海港城市的交通枢纽和门户优势,高效配置资源,形成了具有开放经济结构的湾区经济,成为带动区域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引领技术变革的领头羊。粤港澳大湾区具备建成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的良好基础。2017年7月,《深化粤港澳合作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在香港签署,三地将在国家支持下,建设成为更具活力的经济区、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和内地与港澳深度合作的示范区,参与全球竞争的重要空间载体。形成“一个国家、两个制度、三个关税区、四个核心城市”的格局。下图示意粤港澳大湾区的地理位置和范围。(1)概括湾区经济的主要特征。(2)分析国家选择粤港澳规划湾区经济的特色优势条件。(3)推测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可能遇到的障碍。(4)提出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措施。解析:(1)对“具有开放经济结构”“区域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引领技术变革的领头羊”“宜居宜业宜游”等信息进行提炼即可得出答案。(2)从位置、交通、经济和城市化优势、科技、政策等角度分析即可。(3)注意三地经济、政治制度不同,协调发展有一定难度。(4)可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资源、技术与产业的合理分工与合作角度分析。答案:(1)湾区区域高度开放;经济高度发达;科技创新;强大的集聚外溢功能和发达7的国际交往网络;宜居宜业等。(2)粤港澳地理位置优越,水陆交通网发达,对外经贸合作便利;有广阔的经济腹地;经济发展水平高、速度快,产业体系完整,市场竞争力强;城市密集,城市化水平
本文标题:2020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3部分 第15章 区域经济发展 第32讲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38039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