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第一月考试题 文(含解析)
-1-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第一月考试题文(含解析)一、单项选1.下列生态系统中,自我调节能力最强的是A.森林生态系统B.草原生态系统C.农田生态系统D.荒漠生态系统【答案】A【解析】【分析】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能够保持相对的稳定状态,是因为它本身具有一定的调节能力。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有大有小,这主要取决于它自身的结构特点。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大。反之,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越少,营养结构越简单,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小。在所有的生态系统中,森林生态系统中动植物种类繁多,营养结构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就最强,能够长期处在比较稳定的状态。【详解】森林生态系统分布在较湿润的地区,动植物种类繁多,营养结构复杂,故A正确;草原生态系统缺乏高大的植物,动植物种类比森林生态系统少,故B错误;农田生态系统是人工的生态系统,以农作物为主体,动植物种类相对较少,故C错误;荒漠的生态条件极为严酷,荒漠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很少;D错误。【点睛】本题考点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2.如图为人体反射弧模式图,图中所示的传出神经是A.aB.bC.cD.d【答案】B【解析】【分析】-2-人体神经调节的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构成。【详解】分析题干示意图,连接皮肤感受器的d是传入神经,c是神经中枢,b是传出神经,a是效应器;故B正确。【点睛】本题需要结合图示识记放射弧的基本结构。3.能够促进香蕉果实成熟的植物激素是()A.赤霉素B.细胞分裂素C.乙烯D.脱落酸【答案】C【解析】赤霉素具有促进植物生长的作用,A错误;细胞分裂素的作用是促进细胞分裂,B错误;乙烯的作用是促进果实成熟,C正确;脱落酸的作用是促进果实和叶片脱落,D错误。4.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物多样性主要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B.生物多样性还有许多未知的潜在价值C.保护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D.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禁止对野生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答案】D【解析】【分析】1、生物的多样性: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2、生物多样性的价值:(1)直接价值: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使用意义,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2)间接价值:对生态系统起重要调节作用的价值(生态功能)。(3)潜在价值:目前人类不清楚的价值。3、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的保护措施:(1)就地保护(自然保护区):就地保护是保护物种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3-(2)易地保护:如建立动物园、植物园。易地保护是就地保护的补充,它为行将灭绝的物种提供了最后的生存机会。(3)利用生物技术对生物进行濒危物种的基因进行保护。如建立精子库、种子库等。(4)利用生物技术对生物进行濒危物种进行保护。如人工授精、组织培养和胚胎移植等。【详解】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故A正确;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包括直接价值、间接价值和潜在价值,故B正确;保护生物多样性需要合理开发自然资源,做到可持续发展,故C正确;保护生物多样性并非禁止对野生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而是合理开发利用,故D错误。【点睛】本题考查生物多样性的概念、价值及保护措施,需要理解识记。5.生长素类似物NAA对某植物插条生根的影响如下图所示,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NAA浓度与生根数成正比B.NAA浓度与生根数成反比C.不使用NAA该植物不能生根D.NAA浓度过高时会抑制生根【答案】D【解析】由图可知,随着随着NAA浓度的逐渐升高,平均生根数先逐渐增多,后生根数又逐渐下降。可见NAA浓度与生根数不成正比,也不成反比,所以A、B错误;NAA浓度为0的一组,生根数并不为0,C错误;由图可知,NAA浓度过高时,生根数减少,以至于比NAA浓度为0的一组生根还少,体现了高浓度抑制生根,D正确。6.引起森林群落中植物垂直分层的主要因素是()A.温度B.光照C.空气D.水分【答案】B【解析】-4-植物分层现象有利于充分利用光照,缓解植物之间的竞争,故引起森林群落中植物分层现象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其次还有温度、湿度等。所以B选项是正确的。7.下列关于“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操作,错误的是A.培养液要经过灭菌处理B.取样计数前,必须先摇匀培养瓶中的培养液C.如果培养液中酵母菌过多,难以计数,应先稀释D.压在血细胞计数板小方格界限上的酵母菌不在计数范围内【答案】D【解析】【分析】酵母菌种群密度调查方法:抽样检测方法--显微计数。相关注意事项:(1)显微镜计数时,对于压在小方格边线上的酵母菌,应只计固定的相邻两个边及其顶角的酵母菌;(2)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前,需将试管轻轻振荡几次,目的是使培养液中的酵母菌均匀分布,减少误差;(3)结果记录最好用记录表;(4)每天计数酵母菌量的时间要固定;(5)培养和记录过程要尊重事实,不能主观臆造。【详解】在实验过程中,必须要对培养用具和培养液进行严格的灭菌处理,以避免杂菌污染,影响实验结果,故A正确;抽样检测时,吸取培养液计数前要将试管轻轻振荡几次,目的是使培养液中的酵母菌均匀分布,减少误差,故B正确;到培养后期,因为酵母菌数量大量增多,为了方便对酵母菌计数,应先稀释培养后期的培养液,然后再在显微镜下计数,故C正确;对于压在小方格界限上的酵母菌,应该遵循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故D错误。【点睛】本题考查抽样检测法的操作过程,学生需要注意操作细节。8.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A.体液调节B.神经调节C.免疫调节D.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答案】D-5-【解析】试题分析: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故选:D.9.下图表示内环境成分间的关系,正确的是()A.B.C.D.【答案】C【解析】组织液与血浆之间相互渗入渗出,由组织液渗入淋巴,淋巴通过淋巴循环回流到血浆中去,所以C选项正确。10.相对体液调节,神经调节所具有的特点是()A.反应慢,范围广B.反应慢,定位准C.反应快,范围广D.反应快,定位准【答案】D【解析】体液调节的范围广、反应慢,A错误;体液调节反应慢,神经调节定位准,B错误;神经调节反应快,作用范围局限,C错误;神经调节反应快、定位准,D正确。【点睛】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特点比较如下:比较项目神经调节体液调节作用途径反射弧体液运输反应速度迅速较缓慢作用范围准确、比较局限较广泛作用时间短暂比较长11.下列最可能感染艾滋病的行为是与艾滋病患者A.拥抱B.一起用餐C.共用注射针头D.握手【答案】C-6-【解析】试题分析:艾滋病一般依靠血液传播、性传播、母婴传播等,所以共用注射针头容易被感染艾滋病毒,选C。考点:本题考查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意在考查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生物学问题。12.兴奋在两个神经元之间传递时,突触前膜会释放一种化学物质,这种化学物质被称为A.突触小泡B.神经递质C.抗原D.抗体【答案】B【解析】【分析】突触是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构成的,突触小体含有突触小泡,内含神经递质,神经递质有兴奋性和抑制性两种,受到刺激以后神经递质由突触小泡运输到突触前膜与其融合,递质以胞吐的方式释放到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产生兴奋或抑制。【详解】当兴奋传到突触小体,突触前膜会释放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的兴奋或抑制,故B正确。【点睛】本题考查兴奋在两个神经元之间传递的方式。13.如图是某野牛种群迁入到一个新环境后的种群增长曲线图,据图判断种群数量最接近“J”型增长的区间是A.ab段B.bc段C.ac段D.cd段【答案】A【解析】【分析】1、据图分析,代表的是“S”型增长曲线,曲线中的两个关键点:b点时,增长速率达到最大,它意味着种群的繁殖力最强;d点时,种群数量达到最大(K值),这时种群增长速率为0。-7-2、“S”型曲线:是受限制的指数增长函数,描述食物、空间都有限,有天敌捕食的真实生物数量增长情况,存在环境容纳的最大值K,种群增长率先增加后减少,在K/2处种群增长率最大。3、“J”型曲线:指数增长函数,描述在食物充足,无限空间,无天敌的理想条件下生物无限增长的情况。【详解】ab段种群的增长速率逐渐增大,b点时,增长速率达到最大,此时段种群才迁入一个新的环境,食物、空间相对宽裕,天敌数量较少,近似于J型增长,故A正确;bc段,随着种群数量的增大,食物、生存空间的限制,天敌数量越来越多,种群的增长速率逐渐下降,呈现S型增长,故B错误;ac段,种群的增长速率先上升后下降,呈现S型增长,C错误;cd段,种群增长速率减慢直至为0,种群数量出现K值,D错误。【点睛】本题考查种群数量增长模式,需要理解曲线变化的原因。14.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4个密闭透明的生态瓶,各生态瓶的组成和条件如下表(+表示有,﹣表示无),稳定性最高的生态瓶是生态瓶号光照浮游植物浮游动物水草小鱼河泥A++++﹣﹣B﹣+++﹣+C++++﹣+D+++﹣++A.AB.BC.CD.D【答案】C【解析】【分析】态系统的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表格中,光照、河泥为非生物成分;水草、藻类属于生产者;浮游动物和小鱼属于消费者;河泥中含有分解者。-8-【详解】A瓶中缺少分解者,小鱼的粪便不能及时分解,A错误;B瓶没有光照,即没有能量输入,不能长久维持,B错误;C瓶中各成分齐全,稳定性最高,C正确;D瓶中缺少水草,固定的能量少,稳定性不高,D错误。【点睛】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需要熟练地判断不同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15.有些糖尿病病人的治疗需要经常注射某种药物,该药物最可能含有的是A.胰岛素B.胰高血糖素C.抗利尿激素D.生长激素【答案】A【解析】【分析】胰岛素对糖代谢的影响:能加速葡萄糖的利用和抑制葡萄糖的生成,即使血糖的去路增加而来源减少,于是血糖降低。【详解】胰岛B细胞受损,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会引起糖尿病。血糖进入细胞及在细胞内的氧化分解发生障碍,血糖合成糖原减少,结果会使得血糖升高,当血糖高于正常值时,一部分糖会随着尿排出来,形成糖尿,对于患糖尿病的患者,可以通过注射胰岛素来治疗,A正确。【点睛】本题考查胰岛素的作用。16.某人在野外活动因缺水感到口渴,这时他的A.血浆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B.血浆渗透压下降,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C.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少,尿液产生量减少D.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尿液产生量减少【答案】D【解析】【分析】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增多,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尿量减少;同时下丘脑还能将冲动传至大脑皮层,产生渴觉。【详解】体内缺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增多,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尿量减少;同时下丘脑还能将冲动传至大脑皮层,产生渴觉,故D正确。【点睛】本题考查水盐平衡的机理,需要对该过程熟练掌握。17.正常情况下,人体进食后血液内A.胰岛素含量减少,胰高血糖素含量增加-9-B.胰岛素含量增加,胰高血糖素含量增加C.胰岛素含量减少,胰高血糖素含量减少D.胰岛素含量增加,胰高血糖素含量减少【答案】D【解析】人体进食后血糖含量增加,胰岛素分泌增加,胰高血糖素分泌减少。18.苏轼的《格物粗谈》有这样的记载:“红柿摘下未熟,每篮用木瓜三枚放入,得气即发,并无涩味。”按照现代科技观点,该文中的“气”是指A.脱落酸B.乙烯C.生长素D.赤霉素【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乙烯具有促进果实成熟的作用,主要由成熟果实产生,是唯一的气体植物激素,所以成熟木瓜能够释放乙烯,促进未熟红柿成熟。选B考点:本题考查乙烯的作用。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19.下列关于内环境与稳态的叙述
本文标题: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第一月考试题 文(含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38097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