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湖北省龙泉中学、随州一中、天门中学三校2019届高三生物4月联考试题(含解析)
-1-湖北省龙泉中学、随州一中、天门中学三校2019届高三生物4月联考试题(含解析)1.关于细胞代谢的叙述,正确的是A.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即使细胞没有发生质壁分离,也不能判断是死细胞B.细胞内能量通过ATP分子在吸能反应和放能反应之间循环流通C.在剧烈运动过程中,肌细胞释放CO2量/吸收O2量的值将增大D.无氧呼吸能产生ATP,但没有[H]的生成过程【答案】A【解析】【分析】发生质壁分离的条件:1.有大液泡的成熟的植物细胞。2.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的浓度。【详解】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即使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内液体浓度,也不会发生质壁分离,因此不能判断细胞的死活,A正确。能量通过ATP分子在吸能反应和放能反应之间流通,但不是循环的,B错误。剧烈运动时,肌细胞既进行有氧呼吸也进行无氧呼吸,而肌细胞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不产生二氧化碳,因此,肌细胞释放CO2量/吸收O2量的值将不变,C错误。无氧呼吸第一阶段产生丙酮酸和[H],且释放少量能量,D错误。2.二倍体植物(AaBb)用秋水仙素处理后获得四倍体植物。下列关于该二倍体植物有丝分裂后期细胞和该四倍体植物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A.两者的基因型相同,移向细胞两极的基因可能不同B.两者的染色体数目相同,染色体的形态结构不同C.两者的DNA分子数目相同,但前者无染色单体D.两者的染色体行为变化相同【答案】B【解析】【分析】二倍体植物(AaBb)植物有丝分裂后期细胞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两倍,没有姐妹染色体单体,DNA数目也是体细胞DNA数目的两倍;二倍体植物(AaBb)用秋水仙素处理后获得四倍体植物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的细胞,染色体数目与二倍体植物有丝分裂后期细胞染色体数-2-目相等,DNA数目是二倍体植物有丝分裂后期细胞DNA数目的两倍;两者的染色体行为变化不同。【详解】两者的基因型不相同,该二倍体植物有丝分裂后期细胞基因型是AAaaBBbb,而该四倍体植物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细胞的基因型为AAAAaaaaBBBBbbbb,A错误;两者的染色体数目相同,前者无姐妹染色单体,后者有姐妹染色体单体,因此,染色体的形态结构不同,B正确;两者的DNA分子数目不相同,后者是前者DNA数目的两倍,C错误;两者的染色体行为变化不同,D错误;因此,本题答案选B。【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看清题干中相关信息“二倍体植物(AaBb)用秋水仙素处理后获得四倍体植物”,再根据题意作答。3.某种植物的叶色与花色皆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研究人员任取红叶植株与绿叶植株杂交,F1均表现淡红叶;任取红花植株与白花植株杂交,F1均表现淡红花。研究人员经分析认为叶色和花色是由同一对基因控制的,若让淡红叶淡红花植株自交,则下列关于子代的预期不能支持该看法的是A.红叶植株皆开红花B.绿叶植株皆开白花C.淡红叶淡红花植株占1/4D.红叶红花植株占1/4【答案】C【解析】【分析】由题目信息可知,红叶与绿叶杂交,后代全部为淡红叶,又该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则该基因控制的性状为不完全显性;同理可知,控制红花和白花的基因也为不完全显性,又因为这两对相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可以假设这对基因用A、a表示,设A控制红花红叶,a控制绿叶白花,则红花红叶基因型为AA,绿叶白花基因型为aa,淡红叶淡红花基因型为Aa,据此答题。【详解】A.由上分析可知,若A与a是不完全显性,设红叶植株基因型为纯合子AA,故皆开红花,A不符合题意;B.同理,若为不完全显性,绿叶植株即白花植株,基因型为aa皆开白花,B不符合题意;C.若为不完全显性,淡红叶淡红花植株Aa自交,后代中淡红叶淡红花植株Aa占1/2,C符合题意;D.若为不完全显性,淡红叶淡红花植株Aa自交,后代中红叶红花植株AA占1/4,D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睛】本题中推出控制该叶色和花色的基因为不完全显性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若为不完全-3-显性,则红叶红花、绿叶白花均为纯合子,自交后代不会发生性状分离。4.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稳态和生命活动的调节的说法,正确的是A.稳态是机体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来共同维持的B.兴奋传导时,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通过胞吐进入下一个神经元发挥作用C.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淋巴细胞、免疫活性物质组成D.人体饥饿时,血液流经肝脏后,血糖的含量升高;血液流经胰岛后,血糖的含量减少【答案】D【解析】【分析】1.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2.免疫细胞包括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等。【详解】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解网络,A错误。突触间兴奋传递时,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后发挥作用,不进入下一个神经元,B错误。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组成,C错误。人体饥饿时,肝糖原分解形成血糖,血液流经肝脏后,血糖的含量升高;胰岛分泌胰岛素降低血糖,因此当血液流经胰岛后,血糖的含量减少,D正确。5.假设某种群的起始数量为N0,Nt表示t年后种群的数量,如图表示Nt/N0值随着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种群数量变化不符合“S”型增长曲线B.图中a表示的值一定为1C.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为b×N0D.在第6年后该种群的种内斗争最为激烈【答案】A【解析】-4-【分析】本题以图文结合的形式综合考查学生对种群数量的变化的理解和掌握情况。【详解】已知N0为某种群的起始数量,Nt表示t年后种群的数量。分析图示可知,随着时间的递增,该种群的数量逐渐增加,最后保持相对稳定,说明该种群数量的变化符合“S”型增长曲线,A错误;a时Nt=N0,所以图中a表示的值一定为1,B正确;当Nt/N0=b时,该种群的数量Nt已经达到环境容纳量,即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为b×N0,C正确;在第6年后该种群的数量已经达到环境容纳量,因此种内斗争最为激烈,D正确。【点睛】解答此类问题的关键是抓住Nt/N0值的内涵,即Nt/N0=1时,该种群的数量不变,Nt/N0>1时,该种群的数量增加。在此基础上,分析曲线图中横、纵坐标的含义以及曲线的变化趋势,运用所学的知识加以分析合理地解释各种情境下的曲线含义,在解题的过程中就可以有效处理,得到答案。6.有些实验需要采取适宜的措施以避免人体受到伤害。下列措施主要不是为了达成该目的的是A.分离绿叶中的色素时,用培养皿盖住倒入了层析液的小烧杯B.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时,来到调查地点后先大致观察地形C.检测酒精的产生时,缓慢往试管滴加溶有重铬酸钾的浓硫酸溶液D.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分布的实验中,盐酸水解后用缓水流冲洗涂片【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中考查多个教材实验的相关操作的目的,要求考生熟练的掌握各个实验的基本操作步骤,层析液、浓硫酸均对人体有害,要避免直接接触身体,调查小动物丰富度时,前提是需要保证人身的安全,据此答题。【详解】A.分离绿叶中的色素时,用培养皿盖住倒入了层析液的小烧杯,是因为层析液味道刺鼻,避免伤害身体,A不符合题意;B.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时,来到调查地点后先大致观察地形,避免地形原因造成人身伤害,B不符合题意;C.检测酒精的产生时,因为浓硫酸对身体有害,故应缓慢往试管滴加溶有重铬酸钾的浓硫酸溶液,避免接触身体,C不符合题意;D.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分布的实验中,盐酸水解后用缓水流冲洗涂片是为了洗去多余的解离液,避免解离过度且避免冲走细胞,不是避免人体受到伤害,D符合题意。故选D。-5-【点睛】本题要注意两点:第一,题目要求是哪些措施不是为了避免人体受到伤害?第二,各个选项操作的目的分别是什么?如解离后用缓水冲洗玻片是为了避免冲走细胞,且防止解离过度,并非为了避免人体受到伤害。7.利用以下装置可探究某绿色植物的生理作用。假如该植物的光合作用的产物和呼吸作用的底物均为葡萄糖,且不能进行产生乳酸的无氧呼吸。回答下列问题:(1)简述“光反应和暗反应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2)可利用装置__________________来探究该植物的呼吸作用类型,(忽略装置内其他微生物的干扰)此时应对实验装置进行__________________处理;若__________________,则该植物在进行有氧呼吸的同时也进行产生酒精和CO2的无氧呼吸;该植物的根尖细胞内,能产生CO2,但不伴随ATP合成的生理过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忽略装置内其他微生物的干扰,最好选择装置_________________来验证CO2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必需原料。【答案】(1).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ATP和[H],暗反应为光反应提供ADP和Pi(2).甲和乙(3).完全遮光(4).装置甲中的有色液滴向左移,装置乙中的有色液滴向右移(5).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6).甲和丙【解析】【分析】1.不能产生乳酸的无氧呼吸产物是酒精和二氧化碳。2.装置甲烧杯中盛放NaOH溶液的作用是吸收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乙中的水不吸收二氧化碳,根据液滴移动的情况来判断呼吸作用类型。【详解】(1)光合作用分为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ATP和[H],暗反应为光反应提供ADP和Pi。(2)甲和乙装置一起比较可以来探究该植物的呼吸作用类型,为了排除光合作用产生的气体对呼吸作用产生气体的影响,因此装置应该完全遮光,装置甲烧杯中盛放NaOH溶液,能够吸-6-收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装置乙烧杯中盛放水,不能吸收二氧化碳,若装置甲中的有色液滴向左移,装置乙中的有色液滴向右移,则说明该植物在进行有氧呼吸的同时也进行产生酒精和CO2的无氧呼吸。不产生乳酸的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能产生CO2,但不伴随ATP合成。(3)验证CO2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必需原料,自变量是二氧化碳,装置甲中氢氧化钠吸收掉了二氧化碳,装置丙中的二氧化碳缓冲液可以为植物的光合作用提供二氧化碳,因此可以选择甲和丙来验证CO2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必需原料。【点睛】1.无氧呼吸只在第一阶段产生少量能量,第二阶段不释放能量。2.探究呼吸作用,若用绿色植物为材料,要注意避光进行实验。8.研究表明,雌性激素可以调节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雌性激素含量和功能的失调可以导致一些自身免疫疾病。下图是雌性激素在体液免疫中发挥作用和加重重症肌无力症状的生理过程。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1)促进细胞Y分化为细胞Z的信号有___________________。(2)细胞Y的雌性激素受体有细胞质受体和细胞核受体两种,雌性激素发挥作用时进入细胞的方式是___________,细胞核受体和细胞质受体结构差异的直接原因是___________。(3)与结构X形成有关的细胞器有________________。由图可知,Ach发挥作用后去向是________________。(4)分析图可知重症肌无力___________(填“属于”或“不属于”)免疫失调中的免疫缺陷病。【答案】(1).雌性激素、淋巴因子(2).自由扩散(3).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和多肽链的空间结构不同(4).高尔基体、线粒体(5).被Ach酯酶分解(6).不属于【解析】【分析】1.能分泌抗体的细胞Z是浆细胞,则细胞Y是B淋巴细胞。-7-2.雌性激素的化学本质是固醇。【详解】(1)T细胞分泌淋巴因子促进细胞Y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细胞,图中还可以看出雌性激素也促进细胞Y增殖分化为浆细胞。(2)雌性激素是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细胞的,受体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细胞核受体和细胞质受体结构差异的直接原因是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和多肽链的空间结构不同。(3)结构X是突触小泡,内含神经递质,高尔基体、线粒体与之形成有关。由图可知,Ach发挥作用后会被Ach酯酶分解。(4)从图可以看出,Ach受体抗体与Ach受体结合,使Ach无法发挥作用,属于自身免疫病,是免疫功能过强引起的,不属于免疫缺陷病。【点睛】T细胞既参与细胞免疫也参与体液免疫,在体液免疫中一方面起呈递抗原
本文标题:湖北省龙泉中学、随州一中、天门中学三校2019届高三生物4月联考试题(含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38137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