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宁夏青铜峡市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1宁夏青铜峡市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1.种群是生活在同一地点的同种生物的一群个体。种群中的个体通过繁殖将各自的基因传递给后代。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种群通过个体的进化而进化B.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C.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导致生物进化,伴随新物种的形成D.物种的形成都是通过长期的地理隔离达到生殖隔离实现的【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A错误;种群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B正确;生物进化不一定形成新物种,C错误;物种的形成不都是通过长期的地理隔离达到生殖隔离实现的,如利用染色体变异可直接形成新物种,D错误。考点:本题考查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基本观点的知识。意在考查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2.下图表示长期使用一种农药后,害虫种群密度的变化情况,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a点种群中存在很多种变异类型,原因是变异具有不定向性B.a→b的变化是农药作用的结果C.农药对害虫的抗药性变异进行定向选择,使害虫产生了抗药性D.b→c是抗药性逐代积累的结果【答案】C2【解析】【分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内容是: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的形成。由题可知种群中存在很多变异类型,是选择的原始材料.在开始使用该农药时,害虫通过生存斗争,具有抗药性的少部分个体存活下来,后来由于抗药性逐代积累加强,使害虫的种群密度不断增加。【详解】由于变异具有不定向性和随机性,所以a点种群中存在很多变异类型,其中可遗传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的原始材料,A正确;生存斗争的结果是适者生存,使用农药后,抗药性强的变异在生存斗争中生存下来,而抗药性弱的变异在生存斗争中被淘汰,a→b的变化是通过农药选择的结果,是生存斗争实现的,B正确;抗药性变异出现在使用农药之前,农药对害虫抗药性变异的定向选择使具有抗药性的害虫增加,C错误;使用农药后,把抗药性弱的害虫杀死,抗药性强的害虫活下来.活下来的抗药性强的害虫,繁殖的后代有的抗药性强,有的抗药性弱,在使用农药后,又把抗药性弱的害虫杀死,抗药性强的害虫活下来.这样经过农药的长期选择,使得害虫抗药性逐渐加强,D正确。【点睛】易错点:误认为害虫的抗药性变异是农药的施用而定向诱导产生。事实上,害虫中抗药性个体和非抗药性个体在施用农药之前已经存在,农药施用后,只是对害虫起了选择作用,进不抗药的个体淘汰,抗药性个体保留下来而逐代积累。3.正常情况下,下列物质中属于人体内环境成分的是()①抗体②核酸③呼吸酶④胰岛素⑤神经递质⑥血红蛋白⑦葡萄糖⑧唾液淀粉酶A.②③⑥⑧B.①③⑤C.①②⑥D.①④⑤⑦【答案】D【解析】【分析】人体内的液体都叫体液,可以分成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其中细胞外液是人体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又叫内环境;内环境主要由组织液、血浆、淋巴组成;人体内环境成分一般包括:营养物质(水、无机盐、葡萄糖、氨基酸等)、代谢废物(二氧化碳、尿素等)、调节物质(激3素、抗体、递质等)、其他物质(纤维蛋白原等)。【详解】抗体主要分布在血清中,属于人体的内环境的成分,①正确;核酸存在于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②错误;呼吸酶存在于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③错误;胰岛素分泌到血浆,属于内环境的成分,④正确;神经递质分泌后进入组织液,属于内环境的成分,⑤正确;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⑥错误;葡萄糖可以存在于血浆、组织液等处,属于内环境的成分,⑦正确;唾液淀粉酶存在于消化道内,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⑧错误。因此,以上属于内环境成分的有①④⑤⑦,故选D。4.如图为人体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物质交换的示意图,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人体内不同部位的液体。据下图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内环境是指①②④构成的细胞外液环境B.①可以运输激素、气体、和代谢废物等C.②处液体增多会造成组织水肿D.②处氧气浓度低于③处【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可知,①是血浆,②是组织液,③是细胞内液,④是淋巴,①②④共同构成内环境(细胞外液),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的媒介,内环境稳态是细胞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详解】由图可知,①是血浆,②是组织液,④是淋巴.内环境是指①②④构成的细胞外液环境,A正确;①是血浆,可以运输激素、气体和代谢废物等,B正确;②是组织液,液体增多会造成组织水肿,C正确;②是组织液,氧气浓度低于①血浆处,但高于③处细胞内液,D错误。5.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4A.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B.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C.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D.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中各种成分保持相对稳定【答案】D【解析】【分析】关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应掌握的几点:(1)实质:体内化学成分和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2)定义: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4)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详解】内环境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A正确;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血浆中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B正确;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C正确;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中各种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D错误;故选D。6.下列关于反射和反射弧的叙述,正确的是A.兴奋在反射弧中以电信号形式双向传递B.反射弧中的效应器指的是传出神经末梢C.手指接触到针尖而产生痛觉不属于反射D.大脑皮层受损的患者不能完成缩手反射【答案】C【解析】【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的结构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形式是电信号,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化学信号。【详解】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递方式有电信号和化学信号,是单向传递的,A错误;反射弧5中的效应器指的是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B错误;手指接触到针尖而产生痛觉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不属于反射,C正确;缩手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因此大脑皮层受损的患者能完成缩手反射,D错误。7.下列关于人脑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短期记忆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B.脑干与水盐平衡的调控有关C.饮酒过量语无伦次与小脑功能有关D.专心答题时参与的主要高级中枢有W区和V区【答案】D【解析】【分析】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都属于脑的高级功能,学习是神经系统不断地接受刺激,获得新的行为、习惯和积累经验的过程,记忆是将已获信息进行贮存和再现的过程,短期记忆与神经元的活动及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有关,长期记忆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大脑皮层功能区中,W区为书写中枢,与书写文字有关,V区为视觉性语言中枢,与阅读有关,S区为运动性语言中枢,与说话有关,H区为听觉性语言中枢,与听懂别人谈话有关。【详解】短期记忆与神经元的活动及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有关,而长期记忆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A错误;下丘脑与水盐平衡的调控有关,B错误;饮酒过量语无伦次与大脑皮层功能有关,C错误;专心答题时参与的主要高级中枢有W区书写性语言中枢)和V区(视觉性语言中枢),D正确。8.某健康成年男子从25℃的环境来到5℃的环境中,在没有增减所穿衣服的情况下,经机体调节后处于新的动态平衡,其产生热量和散发热量相对于最初的变化情况是()A.产生热量和散发热量都增加B.产生热量和散发热量都减少C.产生热量减少,散发热量增加D.产生热量增加,散发热量减少【答案】A【解析】6【分析】据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体温调节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详解】某健康成年男子从25℃的环境来到5℃的环境中,在没有增减所穿衣服的情况下,由于人体体温与环境温度的温差变大,导致散发热量增加,人体的冷觉感受器兴奋,通过神经-体液调节,使机体的产生热量增加,且产生热量等于散发热量,进而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可见,相对于最初的变化情况,该健康成年男子的产生热量和散发热量都增加,A正确,B、C、D均错误。9.激素之间存在着协同和拮抗的作用,下列激素之间具有拮抗作用的是()A.生长激素和甲状腺激素B.肾上腺素和胰高血糖素C.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D.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答案】D【解析】【分析】当多种激素共同参与某一生理活动的调节时,激素与激素之间往往存在着协同作用或拮抗作用,这对维持其功能活动的相对稳定起着重要作用;拮抗作用是指不同激素对同一生理效应发挥相反的作用。【详解】生长激素和甲状腺素都能促进个体生长发育,二者是协同作用,A错误;肾上腺素和胰高血糖素都可以促进血糖浓度升高,两者为协同作用,B错误;在体温调节中,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都促进机体产热,二者在体温调节中有协同作用,C错误;胰岛素降低血糖浓度,胰高血糖素则是升高血糖浓度,故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在调节血糖浓度方面就表现为拮抗作用,D正确。10.以下关于人体激素及其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胰岛素的增加会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说明两者拮抗B.能产生激素的细胞一定能产生酶C.激素只作用于相应的靶器官、靶细胞D.神经系统的某些结构也可以释放激素【答案】A【解析】7【分析】1、激素调节是指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进行的调节。2、不同激素的化学本质组成不同,但它们的作用方式却有一些共同的特点:(1)微量和高效;(2)通过体液运输;(3)作用于靶器官和靶细胞。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了。激素只能对生命活动进行调节,不参与生命活动.【详解】A、胰岛素能降低血糖,胰高血糖素能升高血糖,这体现了二者的拮抗作用,A错误;B、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激素是由专门的分泌腺或细胞产生的,因此能产生激素的细胞一定能产生酶,能产生酶的细胞不一定能产生激素,B正确;C、激素能运输到全身,但只作用于相应的靶器官、靶细胞,C正确;D、神经系统的某些结构也可以释放激素,如下丘脑神经细胞能分泌多种促激素释放激素,D正确。故选A。11.某种病毒已侵入人体细胞内,机体免疫系统对该靶细胞发挥的免疫作用是A.体液免疫B.自身免疫C.细胞免疫D.非特异性免疫【答案】C【解析】【分析】人体免疫分为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先天免疫)包括:第一道防线:皮肤、粘膜等;第二道防线:体液中杀菌物质(溶菌酶)、吞噬细胞;特异性免疫(获得性免疫)是指第三道防线: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免疫作用的主要是淋巴细胞。【详解】体液免疫是将细胞外液中的抗原消灭,A错误;自身免疫是免疫功能过强引起的疾病,B错误;抗原一旦侵入宿主细胞内部,体液中的抗体就不能与这些抗原直接发生特异性结合了,人体就要通过细胞免疫,借助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使抗原释放出来,再通过体液免疫将抗原清除,C正确;非特异性免疫包括第一道防线和第二道防线,侵入细胞的病毒启动的是第三道防线中的细胞免疫,D错误。故选C。812.乙酰胆碱是可引起突触后膜兴奋的递质,某病人血液中含有破坏乙酰胆碱受体的抗体,该病人所患疾病及表现为A.自身免疫病、肌无力B.免疫缺陷病、痉挛C.免疫缺陷病、肌无力D.过敏反应、痉挛【答案】A【解析】【分析】1、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1)过敏反应:指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物质的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引起过敏反应的物质叫做过敏原。如花粉、油漆、鱼虾等海鲜、青霉素、磺胺类药物等(因人而异)。(2)自身免疫病:是指机体对自身抗原发生免疫反应而导致自身组织损害所引起的疾病。举例:风湿性心脏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3)免疫缺陷病是指由于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而引起疾病。一类是由于遗传而使机体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免疫缺陷病;一类是由于疾病和其他因素引起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病,如艾滋病。2、
本文标题:宁夏青铜峡市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38140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