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新课标)2020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 第3单元 第3讲 光与光合作用(Ⅰ)课时作业(含解析)
1EvaluationWarning:ThedocumentwascreatedwithSpire.Docfor.NET.光与光合作用(Ⅰ)一、选择题1.如图表示叶绿体中色素吸收光能的情况。据图判断,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由图可知,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400~500nm波长的光B.用450nm波长的光比600nm波长的光更有利于提高光合作用强度C.由550nm波长的光转为670nm波长的光后,叶绿体中C3的量增加D.土壤中缺乏镁时,植物对420~470nm波长的光的利用量显著减少解析:由图可知,类胡萝卜素的吸收峰在400~500nm,A正确;叶绿体中色素吸收450nm波长的光比吸收600nm波长的光要多,B正确;由550nm波长的光转为670nm波长的光后,叶绿体中色素吸收的光变多,光反应产生的ATP和[H]增多,暗反应中C3的还原量增多,则叶绿体中C3的量减少,C错误;叶绿素吸收420~470nm波长的光较多,当缺镁时,叶绿素的合成受到影响,叶绿素吸收420~470nm波长的光变少,D正确。答案:C2.如图为大豆叶片光合作用暗反应阶段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CO2的固定实质上是将ATP中的化学能转变为C3中的化学能B.CO2可直接被[H]还原,再经过一系列的变化形成糖类C.被还原的C3在有关酶的催化作用下,可再形成C5D.光照强度由强变弱时,短时间内C5含量会升高解析:CO2的固定实质是CO2与C5结合生成C3,该过程在酶的催化作用下完成,不需要消耗ATP,故A项错误;CO2不能直接被[H]还原,而是C3被[H]还原,故B项错误;被还原的C3在有关酶的催化作用下,可再形成C5,维持C5含量的稳定,故C项正确;光照强度减弱,光反应减弱,光反应形成的[H]和ATP减少,这样C3被还原生成的(CH2O)和C5减少,而在短期内,之前已经生成的C5仍然会与CO2合成C3(速率不变),故C5的相对含量会减少,故D项错误。答案:C23.(2018·四川成都模拟)下列关于绿叶中色素的叙述,正确的是()A.色素能溶解于无水乙醇,可用无水乙醇提取色素B.类胡萝卜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小于叶绿素C.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外光和紫外光用于光合作用D.叶绿体和液泡中的色素都能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解析:绿叶中的色素溶解于无水乙醇,可用无水乙醇提取色素,A正确;类胡萝卜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大于叶绿素,类胡萝卜素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的速度更快,B错误;叶绿素主要吸收可见光中的红光和蓝紫光,用于光合作用,C错误;叶绿体中类囊体薄膜上的色素能够将光能转变为ATP中活跃的化学能,液泡中的色素不能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D错误。答案:A4.(2018·山东潍坊一模)下列关于光合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A.鲁宾和卡门用同位素标记法证明了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来自水B.一般情况下,光合作用所利用的光都是可见光C.在暗反应阶段,C3可被[H]还原为C5和糖类D.温度的变化不会影响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解析:暗反应的发生场所是叶绿体基质,二氧化碳和五碳化合物结合形成两分子的三碳化合物,三碳化合物利用光反应产生的[H]和ATP被还原为五碳化合物和糖类;温度的变化会影响酶的活性,光反应需要酶催化,故温度会影响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答案:D5.(2018·江苏徐州一模)如图表示某植物叶肉细胞中部分物质变化途径,其中①~④代表有关生理过程。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过程③④不在生物膜上进行B.过程①②④都有ATP生成C.过程③产生的C6H12O6中的氧来自H2O和CO2D.过程④产生的[H]并不全都来自C6H12O6解析:图示表示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过程,过程①表示水的光解,过程②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过程③表示暗反应阶段三碳化合物的还原,过程④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一、二阶段。三碳化合物的还原,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有氧呼吸的第一、二阶段,发生在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基质中,A正确;光合作用的水的光解,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都有ATP的生成,B正确;光合作用暗反应阶段产生的葡萄糖中的氧只来自二氧化碳中的氧,C错误;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产生的[H]来自葡萄糖,第二阶段产生的[H]来自丙酮酸和水,D正确。3答案:C6.科学家往小球藻培养液中通入14CO2后,分别给予小球藻不同时间的光照,结果如表所示。实验组别光照时间/s放射性物质分析12大量3磷酸甘油酸(三碳化合物)22012种磷酸化糖类360除上述12种磷酸化糖类外,还有氨基酸、有机酸等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分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本实验利用小球藻研究的是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B.每组照光后需将小球藻进行处理使酶失活,才能测定放射性物质的分布C.CO2进入叶绿体后,最初形成的主要物质是12种磷酸化糖类D.实验结果说明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还包括氨基酸、有机酸等解析:该实验是利用放射性的14CO2探究光合作用中碳元素的转移途径,题表结果表明二氧化碳主要参与光合作用的暗反应过程,A正确;每组照光后需将小球藻进行处理使酶失活,防止细胞内化学反应的进行,才能测定放射性物质的分布,B正确;CO2进入叶绿体后,最初形成的主要物质是3磷酸甘油酸(三碳化合物),C错误;表中实验结果说明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还包括氨基酸、有机酸等,D正确。答案:C7.(2018·河南商丘模拟)利用小球藻培养液进行光合作用实验时,在其中加入抑制暗反应的物质后,发现在同样的光照条件下释放氧气的速度下降。主要原因是()A.合成ATP的酶活性受到抑制B.[H]、ATP等的积累,光反应速率减慢C.叶绿素吸收光能的效率下降D.暗反应中生成的水减少,使光反应的原料不足解析:ATP的合成是在光反应过程中形成的,ATP合成酶属于光反应的物质,而题干影响的只是暗反应的酶,A错误;由于暗反应效率下降,会减少对[H]和ATP的消耗,导致[H]和ATP积累,B正确;变化的条件影响了暗反应,没有影响光反应,所以叶绿素吸收光能的效率没有下降,C错误;光反应的原料水主要来自环境,不是来自暗反应,D错误。答案:B8.(2018·山东济南模拟)如果某绿色高等植物光合作用的有机产物为葡萄糖,则光合作用的总反应式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6CO2+12H2O――→光能叶绿体4(1)光合作用光反应产生的______________可以被暗反应所利用;在光照条件下,ATP的移动方向是________(用图中字母和箭头表示)。(2)若暗反应被抑制,可能的外部影响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可见到叶绿体基质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________颗粒(光合产物)。(4)暗反应通过________________来影响光反应,从而影响光合作用速率。解析:(1)光合作用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了还原性氢和ATP,用于三碳化合物的还原。光反应的场所是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A,暗反应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B,所以光照下ATP从A移向B。(2)暗反应主要受外界环境中CO2浓度和温度的影响。(3)光合作用的产物葡萄糖最终以多糖淀粉的形式储存起来,且淀粉颗粒在电子显微镜下是可以观察到的,所以电子显微镜下叶绿体基质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淀粉颗粒。(4)暗反应消耗ATP产生ADP和Pi,而ADP和Pi是光反应过程中ATP合成的原料。答案:(1)还原性氢(或[H])和ATPA→B(2)CO2供应不足温度过高或过低(3)淀粉(4)提供ADP和Pi12.研究小组将生长状况相似的菠菜幼苗均分为A、B两组进行实验探究,A组培养在完全培养液中,B组培养在缺Mg2+的培养液中,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一段时间后,持续提供14C标记的CO2进行光合作用,然后检测并比较14C标记的有机化合物的量。请回答下列问题。(1)该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B组14C标记的(CH2O)的量比A组低,具体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在检测过程中,发现6s后有十余种产物含有放射性,而0.5s内只发现一种产物含有放射性,这种产物最可能是________。(4)实验中的“其他条件”主要是指________________(至少答两项)。若在实验过程中突然停止14CO2供应,则此时两组实验中14C5的含量均会________,(CH2O)/C3比值会________。解析:(1)该实验的自变量为Mg2+,说明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Mg2+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2)由于缺少Mg2+不利于叶绿素的合成,导致光反应产生的[H]和ATP不足,C3的还原减弱,形成(CH2O)减少,所以B组14C标记的(CH2O)的量比A组低。(3)根据题干信息提供14C标记的CO2进行光合作用,CO2与五碳化合物反应,生成三碳化合物,0.5s内发现的唯一含放射性的物质应该是三碳化合物。(4)实验中的“其他条件”指的是无关变量,如温度、光照、pH等。若在实验过程中突然停止14CO2供应,则生成的三碳化合物减少,消耗的五碳化合物也减少,导致两组实验中14C5的含量均升高,(CH2O)/C3比值也升高。答案:(1)探究Mg2+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2)缺少Mg2+不利于叶绿素的合成,光反应产生的[H]和ATP不足,C3的还原减少,形成(CH2O)减少(3)C3(4)温度、光照、pH等升5高升高13.植物的生长发育需要根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各种矿质元素,科学实验发现土壤中缺磷会导致植株矮小,叶色暗绿。依据叶色变化判断可能是缺少类胡萝卜素,试设计实验探究叶色暗绿是否是因为缺磷造成类胡萝卜素缺乏所致。实验所需主要用具、试剂:烧杯、漏斗、试管、研钵、完全培养液、仅缺磷的完全培养液、无水乙醇、SiO2、CaCO3、层析液等。实验材料:正常生长的黄瓜幼苗。实验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步骤:第一步:取两个烧杯分别编号为A、B,各放入同样数量、_________的黄瓜幼苗。第二步:A烧杯中加入完全培养液,B烧杯中加入等量__________________,置于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培养到两组黄瓜苗叶片出现颜色差异为止。第三步:分别从A、B两组中选取________,用无水乙醇提取叶片色素,用________法分离色素,观察比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结果预测:(1)A、B两组类胡萝卜素色素带宽度和颜色一致,说明缺磷导致的叶色暗绿,不是由于类胡萝卜素缺乏所致。(2)A组比B组类胡萝卜素色素带宽度大、颜色深(或B组缺少类胡萝卜素色素带),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实验假设:缺磷会导致类胡萝卜素缺乏,引起叶色暗绿实验步骤:第一步:同一品种且长势相近、苗龄相同第二步:仅缺磷的完全培养液第三步:等量叶片纸层析A、B两组色素带中类胡萝卜素色素带的宽度和颜色的深浅实验结果预测:(2)缺磷导致的叶色暗绿是由于类胡萝卜素缺乏所致
本文标题:(新课标)2020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 第3单元 第3讲 光与光合作用(Ⅰ)课时作业(含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38196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