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
1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题高二生物1.高中生物学实验中,在接种时不进行严格无菌操作对实验结果影响最大的一项是A.将少许干酵母加入到新鲜的葡萄汁中B.将毛霉菌液接种在切成小块的鲜豆腐上C.将转基因植物叶片接种到无菌培养基上D.将土壤浸出液涂布在无菌的选择培养基上【答案】C【解析】作为植物组织培养,要求非常严格的无菌环境,如果灭菌不彻底,培养过程中存在污染,会造成培养的幼苗生长缓慢甚至培育失败。原理有以下几种:(1)与幼苗竞争培养基中的营养,而因为细菌和真菌生殖比植物快得多,导致植株得不到营养。(2)寄生于植物体内,利用植物细胞中的原料合成菌类自身的物质,导致幼苗死亡。(3)已有报道,寄生菌可能导致植物内部的基因改变,当这个基因是对生长必要的基因时,就导致幼苗的死亡。此外,污染菌的基因可通过某种暂时未知细节的机制转入植物细胞内并表达,从而导致培养失败。不进行严格灭菌对葡萄酒的制作和臭豆腐的制作影响都不大;选择培养基是根据要培养的微生物的代谢特点制备的,一般的杂菌在其上面也很难生存,ABD不选。考点:本题综合考查果酒、果醋、腐乳的制作,植物组织培养,微生物的培养过程中的无菌操作,属于对识记、理解层次的考查。2.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的操作中,制备样品处理液不需要的溶液是A.蒸馏水B.氢氧化钠C.亚硝酸盐D.氢氧化铝【答案】C【解析】制备样品处理液是为了检测泡菜中的亚硝酸盐的含量。由于样品处理液呈酸性,加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值至中性,AB正确;亚硝酸盐是制作泡菜的过程中产生的,不需要加入,C错2误;加氢氧化铝是为了吸附脱色,使滴定中进行颜色对比时不受溶液本身颜色影响,D正确。【考点定位】检测亚硝酸盐含量【名师点睛】检测亚硝酸盐的步骤注意:a、配制标准显色液的步骤是:①用刻度移液管吸取体积0.2、0.4、0.6、0.8、1.0、1.5mL的亚硝酸钠溶液分别置于比色管中,另取1支比色管为空白对照。②向各管加入2.0mL对氨基苯磺酸溶液混匀静置3~5分钟。③向各管加入1、0mL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溶液。b、比色的步骤是:①将40mL滤液移入50mL比色管中并编号。②分别加入2、0mL的对氨基苯磺酸溶液和1.0mL的N-1-萘基乙二胺盐酸溶液,定容到50mL,混匀静置15min。③观察颜色变化并与标准显色液比较,记录亚硝酸盐含量。④计算样品滤液(40mL)中亚硝酸盐含量。计算公式是:样品中亚硝酸盐含量(mg)/取样量(40mL滤液质量kg)。3.如图表示果酒和果醋制作过程中的物质变化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过程①和②都只能发生在缺氧条件下B.过程①和③都发生在酵母细胞的线粒体中C.过程③和④都需要氧气的参与D.过程①〜④所需的最适温度基本相同【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题图:过程①是细胞呼吸的第一阶段,过程②是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过程③是有氧呼吸的第二、三阶段,过程④是果醋制作,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3【详解】A.过程①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都能发生,A错误;B.过程①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B错误;C.过程③是有氧呼吸第二、三阶段,④是乙醇生成醋酸过程,都需要氧气的参与,C正确;D.酵母菌发酵的最适温度为20℃左右,醋酸菌发酵的最适温度为30~35℃,D错误。4.在果酒、果醋和腐乳制作中,都要防止微生物的污染,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果醋发酵阶段应封闭充气口,防止杂菌进入B.腌制腐乳的卤汤中应含有12%左右的酒以抑制细菌的增殖C.利用自然菌种发酵果酒时,将封有葡萄汁的发酵瓶进行高压灭菌D.将长满毛霉的豆腐放在瓶中,并逐层加盐,接近瓶口部分的盐要铺薄一些【答案】B【解析】【分析】制作果醋利用的是醋酸菌,醋酸菌属于需氧型生物,发酵温度为30~35℃,因此在果醋发酵过程中,应通入充足的无菌空气;利用自然菌种发酵果酒时,利用的是葡萄皮上野生型酵母菌,不能对装有葡萄汁的发酵瓶进行高压灭菌,否则会使酵母菌死亡;在腐乳制作过程中,为防止杂菌污染,在腐乳装瓶时自下而上随层数的增加应增加盐量;卤汤是由酒及各种香辛料配制而成的,酒的含量一般控制在12%左右,若酒的含量过高会延长腐乳成熟的时间,若酒的含量过低,则不能抑制杂菌污染。【详解】A.醋酸菌是好氧菌,制作果醋时要通入无菌空气,A错误;B.在腌制腐乳配制卤汤时加入适量的酒可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一般酒精含量为12%,B正确;C.利用自然菌种发酵制果酒时,菌种已在葡萄汁中,不能将封有葡萄汁的发酵瓶进行高压灭菌,C错误;D.将长满毛霉的豆腐放在瓶中,并逐层加盐,接近瓶口部分的盐要铺厚一些,因为越接近瓶口,被杂菌污染的机会越大,D错误。5.下图为苹果酒的发酵装置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4A.发酵过程中酒精的产生速率越来越快B.集气管中的气体是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的CO2C.发酵过程中酵母种群呈“J”型增长D.若发酵液表面出现菌膜,最可能原因是发酵瓶漏气【答案】D【解析】发酵过程中由于营养物质的消耗、pH的改变等,酒精的产生速率会越来越慢,A项错误;因果汁并未装满发酵瓶,故开始时酵母菌能利用瓶中的氧气进行有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所以集气管中的气体是酵母菌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B项错误;发酵过程中酵母菌种群受营养物质等影响呈“S”型增长,C项错误;发酵液表面出现的菌膜可能是醋酸菌在有氧条件下繁殖产生的,说明发酵瓶可能漏气,D项正确。6.下表为某培养基的配方,下列叙述正确的是成分蛋白胨葡萄糖K2HPO4伊红美蓝蒸馏水含量10g10g2g0.4g0.065g1000mLA.从物理性质看该培养基属于液体培养基,从用途看该培养基属于选择培养基B.该培养基中属于碳源的物质主要是葡萄糖,属于氮源的物质是蛋白胨C.该培养基缺少提供生长因子的物质D.该培养基调节合适的pH后就可以接种使用【答案】B【解析】分析表中成分可知,该培养基中没有凝固剂,为液体培养基,该培养基的营养成分齐全,但存在伊红、美蓝等鉴别物质,属于鉴别培养基,A项错误;该培养基中的蛋白胨既是唯一的5氮源,也是碳源,而葡萄糖是绝大多数生物最常利用的碳源,B项正确;该培养基中存在的无机盐和蛋白胨中的某些物质可以看作是生长因子,C项错误;培养基调节完pH还要进行灭菌等操作后,才能使用,D项错误。7.微生物培养过程中,要十分重视无菌操作,现代生物学实验中的许多方面也要进行无菌操作,防止杂菌污染,请分析下列操作,错误的是()①煮沸消毒可以杀死微生物的营养细胞和部分芽孢②接种操作要在酒精灯火焰附近进行③无菌繁殖脱毒苗时,植物的外植体要进行消毒④家庭制作葡萄酒时要将容器和葡萄进行灭菌⑤培养基要进行高压蒸汽灭菌⑥加入培养基中的指示剂和染料不需要灭菌A.①③B.②④C.③⑤D.④⑥【答案】D【解析】家庭制作葡萄酒时要将容器进行灭菌,葡萄表面的酵母菌是发酵产生酒精的菌种;加入培养基中的指示剂和染料需要灭菌。【点睛】灭菌和消毒的不同:(1)灭菌:用强烈的物理、化学手段,消灭物体表面和内部的一切微生物,包括芽孢和孢子。(2)消毒:用较为温和的手段消灭物体表面或物体内部对人有害的微生物。8.某研究小组从有机废水中分离微生物用于废水处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培养基分装到培养皿后进行灭菌B.接种后的培养皿须放在光照培养箱中培养C.转换划线角度后需灼烧接种环再进行划线D.培养过程中每隔一周观察一次【答案】C【解析】【分析】在平板划线操作时,每次划线之前都要灼烧接种环,杀死上次的残留菌种,下次划线时应以6上次划线末端的菌种为起点,这样每次划线菌种都来自上次划线的末端,且数目越来越少,以达到逐渐稀释的目的。【详解】A.培养基先灭菌后才分装到培养皿中,A错误;B.由于是分离有机废水中的微生物,故培养的条件不应放置在光照下,接种后应放置在恒温培养箱中进行培养,B错误;C.转换划线角度后要对接种环进行灼烧灭菌,冷却后再进行划线,C正确;D.培养过程中要每隔24小时观察一次,D错误。9.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探究果胶酶最适用量的实验中可先将果泥加热煮沸后冷却备用,目的是排除果泥中原有的酶对实验结果的干扰B.发酵产生的亚硝酸盐量可以用比色法测定C.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计数某种细菌的原理是,当样品稀释度足够高时,固体平板上一菌落,来源于样品稀释液中的一个活菌,故可通过平板上的菌落数推测样品中的活菌数D.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的实验中,将酶溶液加入底物后,迅速将温度调至设定的温度,并持续反应一段时间【答案】D【解析】【分析】植物、霉菌、酵母菌和细菌均能产生果胶酶,故探究果胶酶最适用量的实验中,可先将果泥加热煮沸,以消除果泥自身的果胶酶;在盐酸酸化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后,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形成玫瑰红色染料,与已知浓度的标准显色液目测比较,估算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微生物接种的方法很多,最常用的是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稀释涂布平板法则是将菌液进行一系列的梯度稀释,然后将不同稀释度的菌液分别涂布到琼脂固体培养基的表面,当样品的稀释度足够高时,一个活菌会形成一个菌落;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的实验中,应将酶溶液和底物分别放置设定温度下保温,达到相同温度后再混合,并持续反应一段时间。【详解】A.探究果胶酶最适用量的实验中,可先将果泥加热煮沸后冷却备用,目的是排除果泥中原有的酶对实验结果的干扰,A正确;B.泡菜制作过程中产生的亚硝酸盐的量可用比色法测定,B正确;7C.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计数某种细菌的原理是,当样品稀释度足够高时,固体平板上一菌落,来源于样品稀释液中的一个活菌,故可通过平板上的菌落数推测样品中的活菌数,为了保证结果准确,一般设置3-5个平板,选择菌落数在30-300的平板进行计数,并取平均值,C正确;D.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的实验中,应先将酶溶液和底物分别在设置的温度下保温,再将两者混合,并持续反应一段时间,D错误。10.泡菜发酵利用的微生物主要是乳酸菌,而在发酵初期,水槽内经常有气泡产生,这些气泡产生的原因及成分分别是A.乳酸菌是兼性厌氧型微生物,初期进行有氧呼吸产生CO2;气体为CO2B.因腌制过程中的盐进入蔬菜使蔬菜体积缩小,气体被排出;气体为空气C.发酵初期活动强烈的是酵母菌,其利用氧产生CO2;气体为CO2D.乳酸菌发酵过程中产生了热量,使坛内温度升高,空气受热膨胀被排出;气体为空气【答案】C【解析】乳酸菌是厌氧型微生物,只能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A项错误;泡菜发酵初期有气泡产生,是需氧菌如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产生了CO2,故C项正确,B、D项错误。11.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有几项?①利用葡萄发酵产生果酒的后期,加入醋酸菌即可产生醋酸②泡菜制作的菌种主要是醋酸菌③泡菜坛的选择、发酵过程中坛沿要注满水都有利于泡菜的无氧发酵④在制作果酒、果醋时,适当加大接种量可以提高发酵速率、抑制杂菌生长繁殖⑤泡菜的制作前期需要通入氧气,后期应严格保持无氧条件⑥酵母菌是嗜温菌,所以果酒发酵所需的最适温度高于果醋发酵温度A.二项B.三项C.三项D.四项【答案】A【解析】【分析】制作果醋利用的是醋酸菌,醋酸菌属于需氧型生物,发酵温度为30~35℃,因此在果醋发8酵过程中,应通入充足的无菌空气;制作泡菜利用的是乳酸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的原理;参与果酒制作的微生物是酵母菌,其新陈代谢类型为异养兼性厌氧型,适宜温度是18~25℃、前期需氧,后期不需氧。【详解】①利用葡萄发酵产生果酒的条件是无氧,醋酸菌是好氧菌,在果酒发酵后期加入醋酸菌不能产生醋酸,①错误;②泡菜制作的菌种主要是乳酸菌,②错误;③选择泡菜坛时要保证泡菜坛没有裂口,发酵过程中坛沿要注满水,目的都是保证泡菜发酵的无氧环境,③正确;④适当加大接种量可以提高发酵速率、抑制杂菌生长繁殖,④正确;⑤泡菜的制作的全程都需要保持无氧条件,⑤错误;⑥酵母菌发酵的最适温度为20℃左右,醋酸菌发酵的最适温度为30~35℃,果酒发酵所需的最适温度低于果醋发酵温度,⑥错误;故正确的有③④,A正确。12.关于制备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的叙述错误的是A.操作顺序为计算、称量、溶
本文标题: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38229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