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河北省唐山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生物下学期冲刺试题(三)(含解析)
-1-河北省唐山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生物下学期冲刺试题(三)(含解析)1.关于生物体内化合物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物体内糖类绝大多数以单糖形式存在B.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氨基酸是甘氨酸C.一个tRNA分子含有1个反密码子D.所有蛋白质合成都需要能量【答案】A【解析】【分析】据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糖类的种类及其存在形式、氨基酸的结构、遗传信息的表达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详解】生物体内糖类绝大多数以多糖形式存在,A错误;甘氨酸的R基为“-H”,相对分子质量最小,B正确;每一个tRNA分子的一端是携带氨基酸的部位,另一端有一个由3个碱基构成的反密码子,C正确;所有蛋白质的合成都经过转录和翻译两个阶段,都需要能量,D正确。2.将水稻、番茄幼苗分别放在含Mg2+、Ca2+和SiO44-的培养液中,一段时间后,发现番茄营养液中Mg2+、Ca2+浓度下降,而水稻培养液中Mg2+、Ca2+浓度升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水稻培养液中Mg2+、Ca2+浓度升高,是水稻细胞外排离子的结果B.植物根成熟区细胞吸收矿质元素离子主要依靠渗透作用C.番茄与水稻相比,其对Mg2+、Ca2+需要量大,而对SiO44-需要量小D.此实验说明植物根细胞对离子的吸收差异取决于培养液中离子的浓度-2-【答案】C【解析】【分析】据题文的描述和图示分析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主动运输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以及获取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详解】水稻培养液中Mg2+、Ca2+浓度升高,是水稻吸收Mg2+、Ca2+的速度小于吸收水的速度,的结果,A错误;植物根成熟区细胞吸收矿质元素离子的方式为主动运输,B错误;一段时间后,水稻培养液中Mg2+与Ca2+浓度升高、SiO44-浓度降低,而番茄培养液中Mg2+与Ca2+浓度降低、SiO44-浓度升高,说明水稻吸收Mg2+与Ca2+量小于番茄吸收Mg2+与Ca2+量,水稻吸收SiO44-量大于番茄吸收SiO的量,即番茄与水稻相比,其对Mg2+、Ca2+需要量大,而对SiO44-需要量小,C正确;水稻和番茄对Mg2+、Ca2+、SiO44-离子的吸收方式都是主动运输,其吸收差异取决于根细胞膜上运输相应离子的载体数量与细胞呼吸产生的能量,D错误。【点睛】解答此题需要明确:根细胞吸收矿质元素离子的方式是主动运输,需要以图中虚线为参照线。当培养液中某离子浓度小于初始浓度,是因为植物吸收该矿质元素离子的速度大于吸收水的速度;当培养液中某离子浓度大于初始浓度,说明植物对该矿质元素离子的吸收速度小于吸收水的速度,而不是植物分泌矿质元素进入到溶液中。在此基础上,以题意和图中信息为切入点,围绕植物对水、矿质元素的吸收等相关知识对各选项进行分析判断。3.雄蝗虫体细胞中有23条染色体,其性染色体组成为XO型,雌蝗虫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X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雄蝗虫产生的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后,发育的子代均为雌性B.同样是有丝分裂后期,雄蝗虫体细胞的染色体数比雌蝗虫体细胞的染色体数少1条C.雄蝗虫的精原细胞在形成过程中,可观察到11个四分体D.雌蝗虫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的染色体数目相同【答案】D【解析】【分析】据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有丝分裂、减数分裂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以及获取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详解】雄蝗虫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O型,产生的精子,有的含有1条X染色体,有的不含X-3-染色体,因此与卵细胞结合后发育的子代雌性(XX)与雄性(XO)均有,A错误;雄蝗虫体细胞中有23条染色体,雌蝗虫体细胞中有24条染色体,在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导致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加倍,因此同样是有丝分裂后期,雄蝗虫体细胞的染色体数比雌蝗虫体细胞的染色体数少2条,B错误;雄蝗虫的精原细胞是通过有丝分裂的方式形成的,四分体出现在减数第一次分裂,C错误;雌蝗虫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的染色体数目相同,均为24条,D正确。4.下表是生物科学史上一些经典实验的叙述,表中“方法与结果”和“结论或观点”能相匹配的是A.AB.BC.CD.D【答案】A【解析】【分析】据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生长素的发现过程、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详解】魏尔肖总结出“细胞通过细胞分裂产生新细胞”,他的著名论断“所有细胞都来源于先前存在的细胞”是对细胞学说的重要补充,A正确;达尔文发现,在单侧光照射下,金丝雀虉草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去尖端的胚芽鞘不生长也不弯曲,说明胚芽鞘的弯曲生长与胚芽鞘的尖端有关,B错误;恩格尔曼将载有水绵和好氧细菌的临时装片放在黑暗、缺氧的环境中,用极细光束照射水绵,发现细菌只向叶绿体被光束照射的部位集中,该实验说明:O2是由叶绿体释放出来的,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C错误;格里菲思将活的R型肺炎双球菌与加热后杀死的S型肺炎双球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结果小鼠体内检测出活的S-4-型菌,而且这些S型菌的后代也是有毒性的S型菌,由此推测,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内有“转化因子”,促进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D错误。【点睛】本题借助科学发展史进行考查,这提醒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除了要熟记并理解相关的基础知识外,还要关注生物科学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5.下列关于高等动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A.肾上腺髓质分泌肾上腺素,其分泌活动受内脏神经的直接支配,不存在分级调节B.寒冷环境下机体通过多种途径减少散热以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同时机体产热量低于炎热环境C.“建立血糖调节的模型”,模拟活动本身是构建动态的物理模型,再根据活动中的体会构建概念模型D.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也有感受体温变化的功能【答案】B【解析】【分析】据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体温调节、血糖调节、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详解】在内脏神经的直接支配下,肾上腺髓质分泌肾上腺素,不存在分级调节,A正确;寒冷环境下,机体通过多种途径减少散热以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同时机体产热量高于炎热环境,B错误;“建立血糖调节的模型”,模拟活动本身是构建动态的物理模型,再根据活动中的体会构建概念模型,C正确;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下丘脑中还存在对温度变化敏感的神经元,因此有感受体温变化的功能,D正确。6.甲、乙两物种在某一地区共同生活了上百万年,甲以乙为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物种乙的存在与进化会阻碍物种甲的进化B.甲、乙的进化可能与该地区环境变化有关C.若甲是动物,乙可能是植物,也可能是动物D.甲基因型频率改变可能引起乙基因频率的改变【答案】A【解析】-5-【分析】据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详解】甲、乙两物种在某一地区共同生活了上百万年,既是自然选择的结果,也是共同进化的结果,而在自然选择过程中,其选择作用的是特定的环境条件,因此物种乙的存在与进化会促进物种甲的进化,甲、乙的进化可能与该地区环境变化有关,A错误,B正确;甲以乙为食,若甲是动物,则乙可能是植物,也可能是动物,C正确;甲、乙两物种存在共同进化,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而基因型频率的改变可能导致基因频率的改变,所以甲基因型频率的改变可能引起乙基因频率的改变,D正确。7.油茶叶片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运输至油茶果实部位积累,叶片是“源”,果实是“库”。为研究库源比(果实与叶片数目比)和叶片光合作用强度的关系,对油茶植株进行了处理,其结果如下图所示,其他环境条件相同且适宜。回答下列问题:(1)该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___,该实验结果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2)如果摘除果实,则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将会减小,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3)茶树的Rubicon酶具有“两面性”。在CO2浓度较高时,该酶催化C5与CO2反应,该过程称为_______________,该反应发生的场所在________________;在O2浓度较高时,该酶则催化C5与O2反应。Rubicon酶的“两面性”可能因为在不同环境中酶的_____________发生变化导致其功能变化。【答案】(1).果实与叶片数目比(库源比)(2).库源比越大,叶片净光合速率越高(3).摘除果实,叶片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无法运到果实,有机物在叶片中积累,导致叶片光合作用速率下降,呼吸作用速率不变,从而净光合速率降低(4).CO2的固定(5).叶绿体基质(6).空间结构(结构)【解析】-6-【分析】根据图示1中Ⅰ、Ⅱ、Ⅲ组结果表明,库源比(果与叶数目比)越大,叶片的净光合速率越高。【详解】(1)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果实与叶片数目比(库源比),该实验结果表明库源比越大,叶片净光合速率越高。(2)摘除果实,叶片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无法运到果实,有机物在叶片中积累,导致叶片光合作用速率下降,呼吸作用速率不变,从而净光合速率降低。(3)茶树的Rubicon酶在CO2浓度较高时,该酶催化C5与CO2反应,该反应属于CO2的固定中暗反应中的物质变化,因此Rubicon酶的存在场所为叶绿体基质;该酶具有“两面性”,在O2浓度较高时,该酶催化C5与O2反应,产物经一系列变化后到线粒体中会产生CO2,其“两面性”与酶的专一性不相矛盾。Rubicon酶的“两面性”可能因为在不同环境中酶的空间结构发生变化导致其功能变化。【点睛】本题考查光合作用及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意在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8.为研究吲哚乙酸(IAA)与脱落酸(ABA)的运输特点,用放射性同位素14C标记IAA和ABA开展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1)生长素的主要合成部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生理作用表现为两重性: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______________________。(2)若图中AB为茎尖切段,琼脂块①和②中出现较强放射性的是________(填序号);琼脂块③和④中均出现了较强放射性,说明ABA在茎尖的运输_________(填“是”或“不是”)极性运输。若先用某种抑制剂(不破坏IAA、不影响细胞呼吸)处理茎尖切段,再重复上述实验,结果琼脂块①和②中放射性强度相近,该抑制剂的作用机理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3)若图中AB为成熟茎切段,琼脂块①、②、③和④均出现较强放射性,说明IAA在成熟茎切段中的运输__________(填“是”或“不是”)极性运输。-7-(4)综合以上描述,极性运输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适宜的激素水平是植物正常生长的保证。黄豆芽伸长胚轴的提取液,加入IAA溶液中可显著降解IAA,研究已证实光也有降解IAA的作用。这两条IAA降解途径,对于种子破土出芽后的健壮生长_____________(填“有利”、“不利”或“无影响”)。【答案】(1).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2).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3).①(4).不是(5).抑制剂与运输IAA的载体结合(6).不是(7).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而不能反过来运输,也就是只能单方向地运输(8).有利【解析】【分析】本题以图文结合的形式,以实验示意图为情境考查学生对生长素的合成部位、生理功能、植物激素的极性运输与非极性运输的理解能力,以及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能力。【详解】(1)生长素的主要合成部位是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其表现之一是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2)吲哚乙酸(IAA)的极性运输是指IAA只能从形态学上端(A)运输到形态学下端(B)。若图中AB为茎尖切段,则在琼脂块①和②中,出现较强放射性的是
本文标题:河北省唐山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生物下学期冲刺试题(三)(含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38242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