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河南省信阳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生物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1-信阳高中2020届高二下期三月月考生物试题一、选择题1.现用洋葱根尖进行如下处理并完成实验:①用蒸馏水培养根尖,观察有丝分裂;②将正常培养的装置移到冰箱中再培养一段时间,观察并统计有丝分裂中期的染色体数;③在蒸馏水中加入一定量的苯培养根尖,观察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下列相关叙述合理的是()A.实验①换用高倍镜观察染色体变化特点时,调节光圈、反光镜就可使视野清晰B.实验②是为了验证“低温可能是形成多倍体的诱因”,所观察细胞中染色体数都是4NC.实验③的目的可能是研究苯对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影响,但还需设计对照组D.实验③依据的原理之一是“致癌物质会使细胞发生基因突变,原癌基因被激活”【答案】C【解析】【分析】高倍显微镜的操作流程:在低倍镜下观察清楚,找到物像→将物像移到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换用高倍镜观察→调节反光镜或光圈使视野变亮,同时转动细准焦螺旋直到物像清晰可见。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实验的原理是:低温能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子染色体不能移向两极,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详解】实验①换用高倍镜观察染色体变化特点时,调节光圈、反光镜可改变视野的亮度,调节细准焦螺旋可使视野清晰,A错误;实验②是为了验证“低温可能是形成多倍体的诱因”,所观察细胞中的染色体数并非都是4N,如处于有丝分裂前期的细胞中的染色体数为2N,B错误;实验③的目的是研究苯对染色体的结构和数目的影响,依据实验设计应遵循的单一变量原则和对照原则,自变量为是否加入苯,因此还需设计对照组,C正确;基因突变在光学显微镜下不能观察到,但染色体变异在光学显微镜下能观察到,因此实验③依据的原理是:苯能够诱导细胞发生染色体变异,D错误。【点睛】分析题中三个实验过程,关键要抓住它们各自的实验目的,结合实验目的和所学知识,分析与选项相关的内容才具有针对性。2.一条由15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分子式为C74H110N19O26S。这条多肽链经水解后的产物中有5种氨基酸:半胱氨酸(C3H7NO2S)、丙氨酸(C3H6NO2)、天冬氨酸(C4H7NO4)、赖氨酸(C6H14N2O2)、苯丙氨酸(C9H11NO2)。则水解产物中苯丙氨酸和丙氨酸个数分别是()-2-A.以上都不对B.1和2C.2和3D.3和4【答案】C【解析】【分析】多肽链是由氨基酸经过脱水缩合反应生成的,根据反应前后元素数目守恒关系列出关系式,可以计算出肽链中不同氨基酸的个数。【详解】根据水解产物中只有半胱氨酸中含1个S原子,说明半胱氨酸含有1个;设该多肽(十五肽)中含有赖氨酸α个,根据氮原子数=各氨基酸中氮原子总数,可得2α+(15-α)=19,解得α=4个;设该多肽(十五肽)中含有天(门)冬氨酸,根据氧原子数=各氨基酸中氧原子总数一脱去水分子数,可得4β+(15-β)×2-(15-1)=26,解得β=5.最后设该多肽中含苯丙氨酸和丙氨酸个数分别是x、y个,根据C和N原子守恒可列式:3+3y+4×5+6×4+9x=74,x+y+1+4×2+5=19,解得x=2,y=3,故选C。【点睛】突破口:首先以S元素守恒确定含S的半胱氨酸的个数;其次以N元素守恒建立关系式解得赖氨酸的个数;最后以C和O原子守恒建立关系式求余下两种氨基酸的个数。3.下列有关细胞中分子的叙述,正确的是()A.蛋白质、核酸和多糖分别以氨基酸、核苷酸和葡萄糖为单体组成多聚体B.葡萄糖是细胞呼吸最常利用的物质,它可来自于动物细胞内麦芽糖的水解C.在人体心肌细胞中由A、G、T、U四种碱基参与构成的核苷酸最多有7种D.有氧呼吸过程中产生的还原型辅酶Ⅰ可与02结合生成水,其组成元素有C、H、O、N、P【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涉及细胞内多种化合物的有关知识,可以结合细胞内化合物——糖类、蛋白质和核酸等依次逐个分析每一个选项即可作答。【详解】多糖的基本单位是单糖,不一定是葡萄糖,A错误;动物细胞内不含有麦芽糖,B错误;T只参与DNA组成,U只参与RNA组成,在人体心肌细胞中由A、G、T、U四种碱基参与构成的核苷酸最多有6种,C错误;还原型辅酶Ⅰ即NADH,可与02结合生成水,其组成元素有C、H、O、N、P,D正确。【点睛】本题易错选项A或B,错因在于:(1)对多糖理解不全面,多糖不仅指淀粉、纤维素和糖原,还包括其他多糖,单体中不仅包括葡萄糖,还包括其他单糖;(2)对麦芽糖存在位-3-置理解不正确,种子发芽过程中淀粉可以水解为麦芽糖,并进一步被水解为葡萄糖,但该过程不是发生于植物细胞内,而是发生在胚乳的位置,胚乳是种子储存营养物质的场所,不是细胞结构。4.下列选项中不符合“含量关系c=a+b,且a>b”的是()A.a细胞质内的膜面积、b细胞核的膜面积、c生物膜系统的膜面积B.a非必需氨基酸种类、b必需氨基酸种类、c人体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C.a线粒体的内膜面积、b外膜面积、c线粒体膜面积D.a叶肉细胞的自由水、b结合水、c细胞总含水量【答案】A【解析】【分析】组成人体的氨基酸有20种,组成人体的必须氨基酸是8种;线粒体有双层膜结构;细胞内的水分,有自由水和结合水;细胞内的生物膜系统包括细胞膜、核膜以及各种具膜细胞器。【详解】细胞膜属于生物膜系统,但不包括在细胞质内的膜面积和细胞核的膜面积之中,即c>a+b,所以其含量关系不符合c=a+b,A错误;人体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有两种,一种为人体不能自身合成必须由外界摄入的氨基酸,称为必需氨基酸,有8种,另一种为人体可以自身合成的氨基酸,称为非必需氨基酸,有12种,即c=a+b且a>b,B正确;线粒体为双层膜结构,其总膜面积为内膜面积与外膜面积之和,且内膜通过内凹形成嵴的方式使膜面积增加,故线粒体内膜面积大于线粒体外膜面积,即c=a+b且a>b,C正确;细胞中的水有两种形式即自由水和结合水,其中自由水的含量远大于结合水,即c=a+b且a>b,D正确。【点睛】解答本题必须熟悉相关知识,如生物膜系统的组成、线粒体的结构、细胞内水分存在形式以及组成蛋白质中氨基酸的分类等。5.如图是某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模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4-A.ac段Na+通道开放使Na+大量内流,该过程属于协助扩散B.cf段K+大量外流是神经纤维形成静息电位的主要原因C.若将神经纤维置于低Na+液体环境中,膜电位会低于+30mVD.fg段细胞排出Na+和吸收K+的跨膜运输不消耗ATP【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图中a点之前为静息电位,由K+外流所致,而此时膜外Na+高于膜内,膜外K+低于膜内;曲线上升过程a-c段是因为Na+内流所致;下降过程c-e段是因为K+外流所致。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形成过程中,细胞内离子从高浓度向低浓度经离子通道跨膜流动是不需要消耗能量的,属于被动运输;而离子从低浓度向高浓度跨膜需要离子泵,需要消耗能量。【详解】ac段Na+大量内流,顺浓度梯度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不消耗能量,该过程属于协助扩散,A正确;cf段K+的大量外流是神经纤维形成静息电位的主要原因,B正确;动作电位的形成是Na+大量内流的结果,所以若将该神经置于低Na+溶液中,则膜电位会下降低于+30mV,C正确;fg段Na+出神经细胞逆浓度梯度跨膜主动运输,需要消耗ATP,同样,K+进神经细胞也逆浓度梯度跨膜主动运输,需要消耗ATP,D错误。【点睛】注意两点:(1)静息电位的形成和恢复主要是钾离子外流,而动作电位的产生主要是钠离子内流,这两种离子经相应的通道蛋白流动都是顺浓度梯度进行,所以是协助扩散。(2)细胞外液中钾离子浓度改变则静息电位改变,细胞外液钠离子浓度改变则动作电位改变。6.人体运动强度与氧气消耗量和血液中乳酸含量的关系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运动状态下,肌肉细胞CO2的产生量等于O2的消耗量B.运动强度为c时,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是有氧呼吸的3倍C.无氧呼吸时葡萄糖中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散失,其余储存在ATP中-5-D.若运动强度长时间超过c,肌细胞积累大量乳酸使肌肉有酸痛感【答案】C【解析】【分析】剧烈运动时,肌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同时也进行无氧呼吸;葡萄糖经无氧呼吸分解成乳酸,释放少量的能量。题目以相关知识为背景考查图表分析能力和解释实际问题的能力。【详解】运动状态下,肌肉细胞同时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其中有氧呼吸产生的CO2量等于消耗的O2量,而无氧呼吸既不消化氧气也不产生二氧化碳,A正确;有氧呼吸1分子葡萄糖需要6分子O2,无氧呼吸吸1分子葡萄糖生成2分子乳酸,运动强度为c时,O2的消耗量=乳酸生成量,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是有氧呼吸的3倍,B正确;无氧呼吸过程时有机物不彻底的氧化分解过程,一部分能量储存在有机物中,一部分以热能散失,其余的转移到ATP中,C错误;若运动强度长时间超过c,会因为乳酸增加而使肌肉酸胀乏力,D正确。【点睛】关键:要结合人体细胞内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总反应式,一方面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另一方面也要熟悉相关物质量变化的对应关系。7.为研究Cu2+和Cl-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某小组设计了如下操作顺序的实验方案:甲组:CuSO4溶液—缓冲液—淀粉酶溶液—淀粉溶液—保温—检测乙组:NaCl溶液—缓冲液—淀粉酶溶液—淀粉溶液—保温—检测丙组:蒸馏水—缓冲液—淀粉酶溶液—淀粉溶液—保温—检测各组试剂量均适宜,下列对该实验方案的评价,不合理的是()A.缓冲液的pH应控制为最适pHB.设置的对照实验能达成实验目的C.宜选用碘液来检测淀粉的剩余量D.保温的温度应控制在37℃左右【答案】B【解析】【分析】探究不同离子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中,自变量是不同的离子,因变量是酶的活性,其他变量如PH、温度等都是无关变量,为了排除温度、PH和无关离子等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需要将所有实验都放在最适温度的环境中,且最好设置空白对照组(甲蒸馏水和缓冲液)和条件对照组(含硫酸根离子和钠离子)。【详解】缓冲液的作用是为了调节PH值,维持PH稳定的,本实验PH值以及温度都是无关变量,为了避免温度和PH值对实验的干扰,因此温度和PH值都应该设置到最适,A、D说法正-6-确。本实验的因变量可以是淀粉的剩余量,根据碘遇淀粉变蓝可以检测实验中淀粉是否有剩余,与对照组相比较说明Cu2+和Cl-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C说法正确。甲乙两组实验中除了有Cu2+和Cl-,还有硫酸根离子和钠离子,需要排除二者对实验的干扰,因此对照组还需要再设置一组排除硫酸根离子和钠离子干扰的对照实验,因此设置的对照实验只有一组不能达成实验目的,B评价不合理。【点睛】易错点:容易忽视两实验组中含有的硫酸根离子和钠离子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8.某研究小组进行探究环境因素对某植物光合作用影响实验,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是()A.图中CO2浓度1大于CO2浓度2,若将CO2浓度改为温度,则此关系也成立B.若e点为正常植物的光饱和点,则缺镁植物的e点会右移C.a点植物叶肉细胞中参与C3还原的NADPH和ATP比c点要多D.图中c、d两点相比,d点植物叶肉细胞中C5的含量要高一些【答案】D【解析】【分析】a、b、C三点二氧化碳的浓度相同,但光照强度不同,其中b点所对应的光照强度正好是饱和光照强度。c、d两点的光照强度相同,但d点的二氧化碳浓度比c点低。与光合作用相关的酶有最适温度,超过最适温度,酶活性下降,光合速率下降。植物缺镁时,叶绿素合成受阻,对光能的利用率下降。【详解】与光合作用相关的酶有最适温度,超过最适温度,酶活性下降,光合速率下降。因此,将CO2浓度改为温度,此关系不一定成立,A错误;植物缺镁时,叶绿素合成受阻,对光能的利用率下降,因此,e点会左移,B错误;两点二氧化碳的浓度相同,a点比c点的光照强度降低,光反应产生的NADPH和ATP比c点少,因此参与C3还原的NADPH和ATP比c点少,C错误;c、d两点的光照强度相同,但d点的二氧化碳浓度比c点低,植物叶肉细胞中参与固定二氧化碳的C5降低,因而C5的含量较高,D正确。【点睛】注意:比较a、c点或c、d点不同的生理变化过程,关键要抓住引起它们的不同的-7-外界因素是什么。9.用
本文标题:河南省信阳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生物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383163 .html